刺梨根(中藥)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2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刺梨根,中藥材名。本品為薔薇科植物刺梨的根。7~8月采。功能主治為:健胃,消食,止瀉,澀精。治胃痛,泄瀉,痢疾,遺精,崩漏,帶下,久咳。①《草木便方》:止痢,治牙痛,崩帶。②《分類草藥性》:止瀉。治喉痛,吐血,紅崩,白帶。③《貴陽民間藥草》:健胃止痛,消食去脹。治久咳,久痢。④《四川中藥志》:治痔瘡,牙齦腫痛。並能髮乳,止遺精。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刺梨根
  • 漢語名稱:Ci Li Gen
  •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0.5~2兩
  • 性質:中藥材名
來源,別名,性味歸經,功能主治,分布區域,生長環境,藥材性狀,相關配伍,化學成份,相關論述,

來源

本品為薔薇科植物刺梨的根。7~8月采。

別名

茨藜子根(《天寶本草》),茨藜根(《貴陽民間藥草》)。

性味歸經

甘酸,平。
①《草木便方》:甘酸,澀。
②《分類草藥性》:味苦。
③《貴陽民間藥草》:酸澀,平,無毒。

功能主治

健胃,消食,止瀉,澀精。治胃痛,泄瀉,痢疾,遺精,崩漏,帶下,久咳。
①《草木便方》:止痢,治牙痛,崩帶。
②《分類草藥性》:止瀉。治喉痛,吐血,紅崩,白帶。
③《貴陽民間藥草》:健胃止痛,消食去脹。治久咳,久痢。
④《四川中藥志》:治痔瘡牙齦腫痛。並能髮乳,止遺精。

分布區域

1.分布於西南及陝西、甘肅、安徽、浙江、江西、福建、湖北、湖南、西藏等地。
2.分布於西南及陝西、甘肅、江西、福建、湖北、廣西等地。

生長環境

生於海拔500-2500m的向陽山坡、溝谷、路旁及灌叢中。

藥材性狀

根和根莖呈圓柱形,長15-30-50cm,直徑0.5-2cm或更粗。表面棕褐色,具細縱紋及側根痕,少數有細鬚根殘存。皮部薄,易剝離,皮脫落處表面呈棕紅色。質堅硬,不易折斷,斷面纖維性,木部呈淺紅棕色與黃白色間雜的放射狀紋理。氣微味澀。顯微鑑別根莖橫切面:木栓細胞數列,外側有落皮層,有的可見1-2列木栓形成層和數列栓內層細胞,其內散有單個或數個成束的纖維。無限外韌型維管束排列成環,韌皮部纖維束排成斷續的1-2層,木化或微木化,有的纖維鞘薄壁細胞中含草酸鈣方晶。木質部導管多單個散在,周圍有木纖維,壁木化。射線細胞類方形或長方形,5-11-16列,有的細胞孔溝明顯。年輪清晰可見。髓部細胞壁木化。粉不特徵:棕黃色。①韌皮纖維成束或單個散在,胞腔窄,直徑20-25μm,具孔溝。②晶鞘纖維結晶長方形或多角形。③木纖維直徑約18μm,胞腔狹窄。④導管多為網紋,直徑50-80μm。⑤草酸鈣結晶方形、短柱形或不規則形。

相關配伍

①治慢性胃炎,胃痛:茨藜根,煎成濃液,每日當茶飲,連服一周。(《貴陽民間藥草》)
②治胃氣脹痛:茨藜根一兩,紅糖一兩。水煎服。(《貴州民間方藥集》)
③治脾虛白痢,消化不良:茨藜根一兩五錢,何首烏一兩五錢,頭暈藥一兩。水煎,連服二劑。(《貴陽民間藥草》)
④治赤白崩帶:刺梨根半斤,金毛狗脊四兩。泡酒,早晚各服一酒杯。(《重慶草藥》)
⑤治久咳:茨藜根,加糖煎服。(《貴陽民間藥草》)

化學成份

根、莖均含鞣質。四川產的根皮含鞣質。又含維生素B-2.4%,維生素P-2.8%。

相關論述

1.《草木便方》:止痢,治牙痛,崩帶。
2.《分類草藥性》:止瀉。治喉痛,吐血,紅崩,白帶。
3.《貴陽民間藥草》:健胃止痛,消食去脹。治久咳,久痢。
4.《四川中藥志》:治痔瘡,牙齦腫痛。並能髮乳,止遺精。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