刺桐花(唐代王轂的詩作)

刺桐花(唐代王轂的詩作)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3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刺桐花》是唐代詩人王轂的詩作。這首詠刺桐花的詩構思奇妙。詩人用擬人手法,寫盡刺桐花的紅艷。又由夏而春,懷疑春神匆匆歸去。留下美妙的春光。步步升華,造語新奇。想像奇特。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刺桐花
  • 創作年代:唐代
  • 作品出處:《全唐詩》
  • 文學體裁:七言律詩
  • 作者:王轂
作品原文,作品譯文,詞句注釋,白話譯文,創作背景,作品賞析,詩句鑑賞,作品評價,作者介紹,

作品原文

刺桐花(1)
南國清和煙雨辰(2),刺桐夾道花開新。
林梢簇簇紅霞爛(3),暑天別覺生精神。
穠英斗火欺朱槿(4),棲鶴驚飛翅憂燼(5)
直疑青帝去匆匆(6),收拾春風渾不盡(7)

作品譯文

詞句注釋

(1)刺桐花:刺桐樹葉如梧桐,初夏開花,花附於枝上,形若金鳳,呈深紅色,枝幹有刺,是中國南方的落葉喬木。
(2)南國:泛指中國南方。煙雨辰:煙雨,指雨中或雨後濛霧;辰,通“晨”。
(3)簇簇:指刺桐花聚集開放時的形態。紅霞爛:燦爛紅霞。
(4)穠(nóng)英:即濃艷的刺桐花。朱槿:指木槿花。
(5)棲鶴:指棲息在刺桐樹上的白鶴。翅憂燼:擔心把翅膀燃燒成灰燼。
(6)直:真,表示肯定的語氣。青帝:即傳說中的春神。去匆匆:離開得太匆忙。
(7)渾:還。

白話譯文

初夏,南國清晨清涼和暖,煙籠霧繞,道旁的刺桐花競相開放。
刺桐樹梢簇簇鮮花,燦若紅霞,暑天觀紅花,使人精神抖擻。
那紅艷艷的刺桐花敢和烈火爭高低,並敢欺壓朱紅色的木槿花,棲息在刺桐樹上的白鶴,誤認為花是火,唯恐翅膀燒成灰燼,驚恐的飛走了。
我的確懷疑春神匆匆離去,還沒來得及把春光收拾乾淨就升天而去。

創作背景

唐時刺桐樹廣植於嶺南。據說當時泉州城就以刺桐花聞名全國,但詠刺桐花的詩歌並不多。初夏早晨,嶺南地區道旁的刺桐花盛開,這是王轂在看到刺桐花競相開放,白鶴棲於刺桐樹上有感而作。

作品賞析

詩句鑑賞

王轂這首《刺桐花》開頭就點出南國的初夏早晨,清爽和暖,煙雨迷濛,道路兩旁的刺桐花競相開放,鮮艷奪目。緊接著細寫刺桐花的英姿。遠遠看去,如同燦爛的紅霞升起於刺桐林梢。雲蒸霞蔚,灼灼鮮艷的刺桐花景歷歷在目,令人於暑熱的天氣里精神倍增。
詩人在平直的描寫之後,陡起奇思地鑄造出絕妙佳句:“橄英斗火欺朱瑾,棲鶴驚飛翅憂燼。”這裡,詩人把刺桐花人格化了,說它的濃艷是為了與火相鬥紅。它比朱瑾花更紅艷,簡直是有意欺侮朱瑾花,連白鶴棲息在刺桐花樹上,見了這紅艷的花朵,都誤以為烈火燃燒起來,擔心把自己的翅膀燒成灰燼,於是趕快飛走了。這裡讓視覺與觸覺相互溝通起來,這就產生了很好的藝術效果。這一妙趣之筆、令人讚賞的佳句,既是承繼前人的藝術手法,也是自己細密觀察、用心創造的結果。這裡,不僅白鶴與紅花在色彩上相互映襯,而且“驚飛”之狀如在眼前,其情其景,逼真動人。
詩的最後總括地寫到,詩人真懷疑這春神離開得太匆忙,還沒有把春光完全帶走。本來,刺桐花盛開時,春光已經過去,可詩人說它是春神匆忙中遺漏下了。這一輕巧細膩的筆觸,更突出了刺桐花給人的美好印象。

作品評價

現代北京農學院教授張喜春:詩人把自己的情感融入到自然景物中,詩中包含了繪畫因素,形成了詩歌的畫面美,產生了強烈的藝術效果。
《贛文化通典》南昌大學教授張芳霖:寄寓比興之作,好胸臆語,氣勢闊大,想像奇特,頗有長吉之風。

作者介紹

王轂字虛中,自號臨沂子。生卒年不詳。宜春(今江西省宜春縣)人,晚唐詩人,以歌詩擅名,長於樂府。轂少時即以氣節著稱,輕財重義,鄉里所譽。乾寧五年(八九八年)登進士第,歷國子博士,仕終尚書郎。未第時,曾作《玉樹曲》,大播人口,朝野傳吟。有觀光集一卷。《全唐詩》卷六九四收其詩十八首。
其生平事跡可見《新唐書,藝文志》《唐才子傳》卷十、《江西通志》卷七十二、《文獻通考》卷二百四十三、《類說》卷五十五、《全唐詩》卷六百九十四、《全唐詩錄》卷九十七、《唐詩紀事》卷七十、《五代詩話》卷三,王轂長於樂府,以歌詩著稱,《唐才子傳》載:“(轂)未第時,嘗為《玉樹曲》云:‘璧月夜,瓊樹春,鶯舌泠泠詞調新。當時狎客盡豐祿,直諫犯顏無一人。歌未闋,晉王劍上粘腥血。君臣猶在醉鄉中,一面已無陳日月。’大播人口,適有同人為無賴輩毆,轂前救之曰:‘莫無禮!我便是道“君臣猶在醉鄉中”者。’無賴聞之,慚謝而退。”王轂有集三卷,《觀光集》一卷,又撰前代忠臣臨終不勞圖一卷,皆已遺失,《全唐詩》錄其詩18首。王轂之詩,多寄寓比興之作,好胸臆語,氣勢闊大,想像奇特,頗有長吉之風。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