刺天茄(管狀花目茄科植物)

刺天茄(管狀花目茄科植物)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2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刺天茄,是茄屬多枝灌木,通常高0.5-1.5-(6)米,小枝,葉下面,葉柄,花序均密被8-11分枝,長短不相等的具柄的星狀絨毛。小枝褐色,密被塵土色漸老逐漸脫落的星狀絨毛及基部寬扁的淡黃色鉤刺,鉤刺長4-7毫米,基部寬1.5-7毫米,基部被星狀絨毛,先端彎曲,褐色。

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刺天茄
  • 拉丁學名:Solanum indicum L.
  • 別稱:哈麻香,麻五答蓋
  • :植物界
  • 被子植物門
  • 雙子葉植物綱
  • 亞綱合瓣花亞綱
  • :管狀花目 Tubiflorae 
  • 茄科
  • :茄族
  • 茄屬
  • 分布區域:中國四川、貴州、雲南、廣西、廣東、福建、湖南
  • 亞族:茄亞族 Solaninae
各地名稱,形態特徵,生長環境,分布範圍,主要價值,主要品類,

各地名稱

刺天茄(滇南本草、植物名實圖考)苦果(雲南祿豐、屏邊);苦天茄(雲南硯山);"歌溫喝"、"傻里布"(傣語);野海椒(四川鹽邊);顛茄(四川雷波、廣西南寧);釘茄(廣西梧州);丁茄子(廣西綏淥);袖扣果(廣西龍州);生刺矮瓜(廣東信誼);紫花茄(廣州植物志);雞刺子(海南瓊山);黃水蕎(台灣省)
刺天茄

形態特徵

多枝灌木,通常高0.5-1.5-(6)米,小枝,葉下面,葉柄,花序均密被8-11分枝,長短不相等的具柄的星狀絨毛。小枝褐色,密被塵土色漸老逐漸脫落的星狀絨毛及基部寬扁的淡黃色鉤刺,鉤刺長4-7毫米,基部寬1.5-7毫米,基部被星狀絨毛,先端彎曲,褐色。葉卵形,長5-7-(11)厘米,寬2.5-5.2-(8.5)厘米,先端鈍,基部心形,截形或不相等,邊緣5-7深裂或成波狀淺圓裂,裂片邊緣有時又作波狀淺裂,上面綠色,被具短柄的5-9-(11)分枝的星狀短絨毛,下面灰綠,密被星狀長絨毛;中脈及側脈常在兩面具有長2-6毫米的鑽形皮刺,側脈每邊3-4條;葉柄長2-4厘米,密被星狀毛及具1-2枚鑽形皮刺,有時不具。
刺天茄
蠍尾狀花序腋外生,長約3.5-6厘米,總花梗長2-8毫米,花梗長1.5厘米或稍長,密被星狀絨毛及鑽形細直刺;花藍紫色,或少為白色,直徑約2厘米;萼杯狀,直徑約1厘米,長約4-6毫米,先端5裂,裂片卵形,端尖,外面密被星狀絨毛及細直刺,內面僅先端被星狀毛;花冠輻狀,筒部長約1.5毫米,隱於萼內,冠檐長約1.3厘米,先端深5裂,裂片卵形,長約8毫米,外面密被分枝多具柄或無柄的星狀絨毛,內面上部及中脈疏被分枝少無柄的星狀絨毛,很少有與外面相同的星狀毛;花絲長約1毫米,基部稍寬大,花葯黃色,長約為花絲長度的7倍,頂孔向上;子房長圓形,具棱,頂端被星狀絨毛,花柱絲狀,長約名毫米,除柱頭以下1毫米外余均被星狀絨毛,柱頭截形。
果序長約4-7厘米,果柄長1-1.2厘米,被星狀毛及直刺。漿果球形,光亮,成熟時橙紅色,直徑約1厘米,宿存萼反卷。種子淡黃色,近盤狀,直徑約2毫米。全年開花結果。

生長環境

生長於海拔180-1700米的林下、路邊、荒地,在乾燥灌叢中有時成片生長。

分布範圍

產於中國四川、貴州、雲南、廣西、廣東、福建、湖南、台灣。
廣布於熱帶印度、緬甸、中南半島,南至馬來半島,東至菲律賓。

主要價值

果能治咳嗽及傷風,內服可用於難產及牙痛,亦用於治發燒,寄生蟲及疝痛,外擦可治皮膚病,葉汁和新鮮薑汁可以止吐,葉及果和籽磨碎可治癬疥。果皮中含龍葵鹼。
中藥材基原為茄科植物刺天茄的根和果實 
採收加工根全年可采,洗淨切片,曬乾或鮮用。夏季采果實,多鮮用。 
【化學成分】
根、果實均含薯蕷皂苷元(dosgenin),羊毛甾醇(lanosterol),澳洲茄鹼(solasonine),澳洲茄邊喊(solamar-gine),澳洲茄胺(solasodine)[1],茄鹼(solanine)[2]。
果實含黃果茄甾醇(carpesterol),刺天茄苷(indioside)A[3]。
種子含月桂酸(lauric acid),棕櫚酸(palmitic acid),硬脂酸(stearic acid),花生酸(arachidic acid),油酸(oleic acid),亞油酸(linoleic acid)等脂肪酸[4]。
【藥理作用
抗腫瘤作用 刺天茄全株乙醇提取物的氯仿溶解成分和氨仿不溶成分對結腸癌Colo-205細胞、鼻咽癌KB細胞、子宮頸癌HeLa細胞、肝細胞瘤HA2T細胞、喉表皮瘤Hep-2細胞、神經膠質瘤GBM8401/TSGH細胞和黑素瘤H1477細胞有一定的細胞毒性。分離得到的化合物細胞毒性更強。
【性味歸經】
《昆明民間常用草藥》:“微苦,寒,有小毒。”入心、肝、腎三經。
【功效主治】
消炎解毒,鎮靜止痛。治風濕病,跌打疼痛,神經性頭痛,胃痛,牙痛,乳腺炎,腮腺炎。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1~2錢。外用:搗塗或研末調敷。
【附方】
1、治“攏沙龍接火,唉”刺天茄果實10g煎湯,加1~2滴雞膽汁內服。
2、治“唉喔勒”刺天茄果實10g,煮雞蛋內服。
3、治“攏泵”刺天茄果實適量,舂爛加酒外擦全身。
4、治“攏牛,優喔勒”刺天茄根20g,加白鬍椒7粒,煎湯內服。
5、治“攏案答勒”刺天茄根20g,加紅糖煎湯內服。
6、治“納勒冒沙么,納勒蒿來”,“割魯了勒多冒少”刺無茄根15g,香附15g,假菸葉10g,薑黃15g。煎湯內服。
附註:本品有毒,過量服用,可致口乾、口渴、吞咽困難、體溫升高、皮膚乾燥發紅、瞳孔擴大、視力模糊等中毒症狀,重者可出現呼吸,循環抑制,甚至呼吸衰竭而致死。

主要品類

苦刺Solanum deflexicarpum C. Y. Wu & S. C. Huang
刺天茄(原變種)Solanum indicum L. var. indicum
彎柄刺天茄(變種)Solanum indicum L. var. recurvatum C. Y. Wu & S. C. Huang
雪山茄Solanum nivalomontanum C. Y. Wu & S. C. Huang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