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錦市街道辦事處

制錦市街道辦事處

制錦市街道位於山東省濟南市天橋區東南部,因古時有人在此兜售“棘針”形成“棘針”市、諧音“制錦市”而得名。南鄰風景秀麗的趵突泉,北鄰碧波粼粼的大明湖,五龍潭公園坐落在本轄區內。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制錦市街道辦事處
  • 轄區面積:0.72平方公里
  • 人口:21229
  • 人口出生率:6.5‰
  • 行政級別:街道
基本概況,歷史沿革,經濟發展,社會保障,社區建設,人文歷史,

基本概況

該地區風景優美,交通方便,是濟南市中心地帶,轄區面積0.72平方公里,轄5個社區居民委員會,人口7668戶,21229人,其中男性10218人,女性11011人,男女比例100:108。人口出生率6.5‰,人口自然增長率-2.2‰。駐地有省市區三級環保局等機關、學校、企事業單位30餘家。由於區位優勢明顯,省市區機關事業單位宿舍及高檔住宅“金冠花園”等落座我處,轄區呈現出居民素質高、消費層次高、居民購買力強的特點。因此,“吉華大廈”、“大裕房地產開發有限公司”、“名人名家”、“彩虹”大酒店均設在地區,其營業態勢良好。2007年,制錦市街道辦事處被評為濟南市城鄉環境綜合整治工作先進單位;濟南市綠化工作先進單位;平安濟南建設先進基層單位;濟南市預備役民兵基層建設先進單位;濟南市經濟適用房工作先進集體。制錦市街道朝陽社區居委會被評為濟南市文明社區。

歷史沿革

制錦市地區在濟南古城西北隅。濟南設市前隸屬歷城縣。1930年屬市第四區轄的兩個坊。 1946年為第四區的5個保。解放後,設鎮武街、啟盛街、銅元局街、制錦市街4個街政府。 1949年撤銷街政府建制,街道工作由派出所兼管。1951年劃屬濟南市第三區。1952年為第三區第一居民委員會,下設居民小組。1954年撤銷居民委員會,成立第三區第一街道辦事處,下設居民委員會。1955年稱濼源區制錦市街道辦事處。1956年撤銷濼源區,制錦市街道辦事處劃歸天橋區。1960年稱天橋人民公社制錦市分社。1963年復稱天橋區制錦市街道辦事處。1967年更名為興無街道。1978年復稱制錦市街道辦事處。 至1990年,辦事處下設12個居民委員會,176個居民小組。總人口為6746戶,20157人。 制錦市地區舊時有糧市、菜市、花市等,故花店街、筐市街、制錦市(棘針市)、桿面巷(乾面巷)、焦家隅首(古菜市)等街巷,皆因古集市而得名。建國後,街道生產興起,組織閒散人員生產自救。1958年,開始興辦公共食堂、託兒所、幼稚園等生活服務項目。至1963年,已組建的玻璃製品、印染、日用化學、印刷、制袋、葦箔、 麻刀、石板、戲衣、軸承等8家生產廠、社轉為區屬企業。1982年,發展到14個廠組,從業人員1047名,年產值595.68萬元,實現利潤75.68萬元。1983年,部分工業企業轉為區屬企業。1990年,街道辦工廠8處,從業人員233名,年產值達350.74萬元,利潤58.03萬元;生活服務網點11處,從業人員140名,年營業收入1049.82萬元,利潤31.12萬元。

經濟發展

街道緊緊圍繞區委“新泉城、新天橋,建設現代化省會城市中心城區”這一總目標,大力發展社區經濟和社區各項事業,2003年完成招商引資項目11個,引進資金2024.5 萬元,第三產業完成收入5100萬元,完成地方財政收入191萬元。2007年實現三產總收入170195萬元,同比增長23%,三產利稅 5500萬元,同比增長25.5%。完成地方財稅收入1215萬元,同比增長37.9%。完成招商引資簽訂契約項目1個,實際引進市以外資金1億元。利用外資156萬美元,出口創匯1156萬美元。堅持稅源經濟發展導向,加大綜合治稅力度。日前,組織強有力的徵收小組對名士閣、金冠花園共30家單位進行檢查,將房產稅作為徵收重點。突出稅源大戶的征管,切實加強稅源的跟蹤監控工作。為引資企業提供優質服務,創造寬鬆的招商環境。對引進的優質企業,採取全方位、全天候的跟蹤服務,及時了解他們遇到的問題,協助他們解決各類困難。對有意向的投資項目,抓好項目前期工作,主要領導親自幫助企業協調關係,跟蹤服務,解決問題,為企業創造良好的環境,讓企業安心落戶,摸清轄區發展空間,盤活存量,對空餘樓盤及出租房屋逐一摸底,積極整合現有資源,充分挖掘閒置資源,爭取有限資源利益最大化。
農貿市場農貿市場

社會保障

根據區委、區政府“老城提升、新區開發”的部署,街道黨工委積極發展社區建設,把社會勞動保障服務作為民生之本、穩定之源、重中之重的工作來抓,投資36萬元完成了面積近300平方米的社會勞動保障中心的裝修,該中心有130平方米的多功能服務大廳,80平方米的培訓教室,配有現代化辦公設施和教學設備,使社區服務功能不斷完善。逐步將2000餘名企業退休人員納入社區管理,並為每位退休人員發放了《服務卡》,全方位、多層次為他們提供優質服務。為近2000名失業人員建立了勞動保障服務體系,並完成擴面征繳。積極安置下崗職工實現再就業,認真發放和辦理《再就業優惠證》,社會勞動保障服務工作得到省、市、區領導的充分肯定,被評為濟南市“再就業先進單位”。不斷加強社區居委會建設,在2003年9月第八社區居委會被省、市、區作為換屆直選試點單位的基礎上,將其餘的7個居委會合併為4個,於2004年6月成功地完成了直選任務。同時,為各居配備了電視機、VCD及計算機,對新上任的居委會成員進行業務培訓,提高居委會人員素質。居委會逐步實行規範化管理,進一步提高服務功能和辦公效率。
制錦市街道辦事處

社區建設

城市建設與環境整治有新的起色。對轄區59條道路全部進行整治,鋪設水泥、瀝青路面3.6萬平方米,調整重點路段路崖石2416米,安裝路燈73盞,鋪設人行道花磚4600平方米,起刨污水井蓋200餘個,粉涮牆面3031平方米,特別是經過協調,徹底解決了多年來鎮武街車棚附近多年來停車攏民的狀況,並為其鋪上花磚路面200平方米,得到了社區居民的好評。為鞏固背街小巷整治成果,環衛工作實行長效管理機制,採取“一二三”的環衛管理網路化機制,城管員、環衛員、保潔員實行定人、定崗、定片,與經濟掛鈎,獎懲分明,增強了環保人員的責任心。制定和完善了各項管理規定,加大對占道經營、廣告牌匾和綠化工作的管理力度,社區環境質量進一步提高。自古以來就是商賈雲集之地,區位優勢明顯。駐地有省、市、區三級環保局,市青少年宮,市五龍潭公園、濟南市第十三中學等機關、學校、企事業單位30餘家,居住環境呈現“三多”特點:即省市機關多、機關宿舍多,駐區離退休老幹部多,人口素質較高,教育資源豐富,文化氛圍濃厚。
計畫生育宣傳月計畫生育宣傳月

人文歷史

制錦街道地處昔日濟南古城西北隅,舊時有東流水街、花店街、筐市街、錦纏街、竹桿巷、桿面巷、焦家隅首、鐵塔街、英賢街、鎮武街、元寶街、周公祠街、江家池街等古街巷。清末民初,宏濟堂等阿膠作坊、制幣機構山東銅元局、山東第一家機器造紙企業濼源造紙廠、豐年麵粉公司、民安麵粉廠、興華造胰公司等工廠企業,分別在轄區東流水街一帶開辦。轄區還為濟南泉水聚集區之一,五龍潭公園、中共山東省黨史紀念館位於現轄區的東南角。1925年3月至1927年5月,中國共產黨在山東活動的中心就設在該園,中國共產黨創始人之一王燼美、鄧恩銘等在這裡開展革命活動,這座曾為點燃山東革命烈火做出貢獻的小樓,被列入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園內有五龍潭、賢清、天鏡、古溫、月牙、東流、虬溪、回馬、靜水、裕宏、七十三等20餘處名泉。潺潺眾泉,蜿蜒曲溪,或流水當門,或廊浮水上,或階上聽泉,或曲池觀魚,或綠嶼納蔭,風姿幽靜。園內名勝古蹟及建築景觀有:秦瓊祠堂遺址、中共山東省黨史紀念館(由中共山東省領導機關舊址、王盡美與鄧恩銘塑像、黨史陳列館3部分組成)、名士閣、武中奇書法篆刻作品展覽館等。
制錦市街道辦事處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