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化鎮

赤化鎮

赤化鎮,原名白田壩,位於四川省廣元市利州區西南部,1935年4月10日,紅四方面軍在白田壩建置“赤化縣”蘇維埃政權,故改名為“赤化”。寶成鐵路複線、成綿廣高速公路和108國道橫貫全境,距廣元市區16公里,劍閣縣城5公里,劍門關16公里,白龍湖5公里,昭化古城10公里。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赤化鎮
  • 外文名稱:Chihua Town,Communization 타운
  • 別名:赤化,白田壩
  • 行政區類別:建制鎮
  • 所屬地區:四川省廣元市
  • 下轄地區:2社區7村
  • 政府駐地:白田壩
  • 電話區號:0839
  • 郵政區碼:628003
  • 地理位置:四川省北部,廣元中部河谷地帶
  • 面積:59.85平方公里
  • 人口:11108人(2000年)
  • 方言:四川話(川中片)
  • 氣候條件:亞熱帶濕潤季風氣候
  • 著名景點:劍門關、翠雲廊、白龍湖、昭化古城、皇澤寺、等(周邊)
  • 機場廣元機場(15km)
  • 火車站:白田壩站,昭化站廣元站
  • 車牌代碼:川H
基本概況,自然資源,經濟發展,三農工作,歷史沿革,文化教育,旅遊產業,指導思想,紅色旅遊線路,社會事業,

基本概況

司馬村入口司馬村入口
赤化鎮位於利州區西南部,幅員面積59.85平方公里,轄9村1社區,53個村(居)民小組,3133戶,12348人。
地里位置優越:東與寶輪鎮(全國小城鎮建設試點鎮之一)相連,南與昭化區相鄰,西與劍閣縣城相接,北與白朝鄉接壤,距廣元市區35公里,劍閣縣城8公里,劍門關30公里,白龍湖25公里,昭化古城20公里,是“三江新區”建設的核心區域。
交通便捷:寶成複線,京昆高速,國道108線,西(安)成(都)客運轉線貫穿全境,通村公路100%,硬(墨)化率達100%,通組公路達100%,硬化率達90%。
赤化鎮

自然資源

該鎮境屬中、低山區,地勢西北高,東南低,氣候溫和,屬亞熱帶濕潤氣候,年均氣溫14.5℃,年均降雨量為970毫米,適宜多種動、植物生長,有銀杏、黃麂、錦雞、等珍惜動、植物。清江江河流由西南至東北流經腹地,流長約10公里;煤炭、重晶石、石灰石、粘土礦蘊藏豐富;耕地面積,農用地總面積63465畝;林地面積5.8萬畝,森林覆蓋率達65%。

經濟發展

(一)主要經濟目標全面完成。實現GDP12448萬元,增長12%,農民人均純收入實現8510元,增長14%,計畫生育率達84.2%,固定資產投資實現1.8億元,占任務數120%,工業固定投資實現7214萬元,占任務數144%;招商引資完成8000萬元,占任務數的160%。
(二)重點項目和交通道路建設全面展開。108國道改線延伸至沙溪壩段工程已完成前期規劃設計,目前地質勘探工作正有序開展。西成客專赤化鎮過境段建設順利推進,目前已完成線內外用地征地工作,附著物和土地補償款補償到位,拆遷農戶27戶,目前已拆遷安置農戶25戶。劉王路司馬段7.2公里建成通車。全長1.651公里的赤化河堤建設項目已完成附著物和土地款兌付工作。
(三)中心集鎮建設全面推進。按照集鎮總體規劃,國道108線改線工程拆遷集中安置區建設初具規模,目前已安置農戶37戶,建成安置房37套14800平方米,其中三層以下安置房6幢,六層以下安置房25幢,並結合紅色文化進行了風貌提升。加強紅色文化資源保護及開發,提升鎮域文化水平,爭取民政資金新建穿逗結構仿古赤化縣蘇埃紀念館和漢船等設施,建築面積達520平方米。全力推進中心集鎮道路、管網規劃和建設,集鎮供電線路實現地埋,安置小區污水管網鋪設300米,天然氣管道鋪設至場鎮,安裝用戶達300餘戶,赤化新型化小城鎮雛形初現。
(四)工業發展勢頭強勁。廣元紡織服裝科技產業園廣英服裝集團和污水處理廠建設順利推進;清江-石羊工業園區控制性詳規確定正待實施,金力建材成為我鎮唯一上規模企業。大唐火電項目前期各項準備工作進入收關階段,正積極籌備向國家發改委報批環評等資料。大唐集團和市區兩級非常重視項目落地,大唐集團曾多次派董事等到清江廠址進行視察和督導,市區兩級組織項目涉及區域代表赴外地開展專題考察調研和座談2次。目前,已完成項目環評意見徵求工作,共徵求意見420份,支持率達100%。項目建設區域預征拆實物摸底核算和農戶拆遷安置方案的規劃設計。火電項目上下游建材等相關工業項目正在洽談引進中。金力材料的搬遷入駐,園區實現規上企業的零突破。

三農工作

(一)糧油生產成效明顯。切實搞好農田水利基本建設,實施水利設施修復和整治5處,新建排灌渠4100米,硬化生產道路2800米,蓄水池22口,整治山坪塘15口,治理水土流失面積2平方公里,改造中低產田面積600畝。積極發展避災農業和現代農業,繼續穩定糧食生產,依靠科技主攻單產,大力調整結構改善品質。完成小春作物收穫面積3567畝,實現產量654.5噸。
(二)扶貧攻堅工作有序推進。按照秦巴山區扶貧工作總體規劃,張公、雷家、馮家等村土地整理項目完成編制工作,高山三村實施村組道路硬化12.5公里,幸福等村新建人飲池5口,鋪設管網4000米,全鎮解決人畜安全飲水826人。切實開展扶貧包帶活動,結對幫扶經濟困難戶、多殘戶501戶,確定精準扶貧對象274戶,兌現發展種養殖致富產業扶持資金63萬元,實現脫貧解困94戶186人。
(三)農業產業化經營不斷壯大。大力發展蔬菜產業,新增蔬菜種植800畝,目前已完成標準化蔬菜種植面積800畝;新建蔬菜大棚28個。鞏固提升核桃產業,深入拓展赤化、張公、雷家高山林業綜合開發,加強張公、雷家5000畝核桃基地管護,在泥窩、張公等村新栽核桃1500畝,帶動農戶576戶,赤化鎮核桃森林基地被命名全省直機關森林蔬菜基地。適度發展生豬養殖。鞏固提升清江、雷家村標準化生豬養殖小區,新發展規模養殖大戶4戶。規模發展特色產業,最佳化資源配置,適度拓展杜仲野雞養殖場,利州杜仲山雞成為國家地理標誌保護產品和國家地理標誌證明商標。金五星禽業和吉羊羊種養殖場成為省級示範養殖場。
(四)農村改革工作有序推進。我鎮作為全市農村產權制度改革和城鄉統籌一體化戶籍制度改革的試點鄉鎮、試驗區,大膽推進改革,進行先行先試。一是農村產權制度改革紮實推進。全鎮農村七權改革工作順利推進,真正確上實權,頒發鐵證,讓農民吃上定心丸。目前已完成司馬、泥窩、幸福、赤化、張公5村土地承包經營權、小型水利產權、房屋所有權等七種產權的實地勘界、測繪製圖工作,確權8145宗,涉及農戶1623戶。同時建成鎮村兩級土地流轉交易平台2個,實現信息互通,土地質押貸款和上網流通。創新管理機制,組建土地、中藥材、蔬菜、旅遊等專業合作社10個,全市首個農業服務超市,切實釋放管理許可權,推進市場化的社會服務,充分調動和激發農戶積極性和創造力,促進技術交流與合作,提升服務能力和水平,帶動全面發展致富。二是城鄉統籌一體化戶籍制度改革有序開展。我鎮按照就近就地城鎮化的發展理念,在摸清家底,弄清實情的基礎上,大力推進戶籍制度改革,讓農村居民真正享受同市民同等待遇的社會保障、計畫生育、民政、教育、醫療等社會福利。省社科院、日本神戶大學等科研機構深入泥窩社區進行考察調研,我鎮農村七權改革和城鄉統籌一體化戶籍制度的做法和經驗相繼被央廣新聞、四川日報、四川農村日報、廣元日報等中央、省、市、區各級媒體報導,省農委、省農業廳等相關領導部門給予高度評價和充分肯定。
(五)赤化現代農業園區基本建成。現代農業園區按照“東擴西進中提升”規劃,統籌產業、旅遊、觀光功能,園區作為全市全區農業園區現場點和農村改革、城鄉戶籍一體化改革示範點,接待國家、省、市人大代表、政協委員、省農業廳、省社保廳,北京市、西藏自治區黨政代表團等領導視察參觀120餘次2600餘人次,其建設經驗和做法得到省、市、區各級領導充分認可和高度評價,成為“全省一流,全市首位”新社區綜合典範和全市農村產權改革、城鄉戶籍一體化改革示範鄉鎮,為統籌推進城鄉一體化發展和加快農村新社區建設積累了寶貴經驗。

歷史沿革

赤化原名白田壩,因1933年,紅四方面軍長征途中路過此地,在此駐紮近1個月時間,並建立紅色政權“赤化蘇維埃政府”,留下大量的標語、石刻,故改名為“赤化”。1935年4月10日,紅四方面軍在昭化境內的白田壩建置赤化縣蘇維埃政權。這個時期,廣元蘇區擴大到劍閣、昭化青川等地,建立了普安縣(劍閣老縣城)、金仙縣(劍閣金仙鎮)、赤化縣(劍閣鶴齡鎮)、赤化縣(利州區白田壩)、赤水縣(青川青溪鎮)等5個縣級蘇維埃政權,使廣元蘇區縣級蘇維埃政權累計達到10個。

文化教育

全鎮現有九年一貫制中學1所,完全國小1所,在校學生1800餘人。
2008年5.12地震後,由三星集團捐贈紅十字總會援助,建立赤化紅十字三星博愛中學樓,2009年12月15日正式搬遷入駐進行正常教學。2010年9月所有工程全部完工。
赤化三星博愛中學教學樓(赤人初級中學)赤化三星博愛中學教學樓(赤人初級中學)

旅遊產業

指導思想

大力挖掘紅軍歷史文化,加大廣元紅色旅遊開發,與達州、南充、巴中聯合打造成我省川東北旅遊線路,做成全省、全國知名的文化旅遊品牌。

紅色旅遊線路

1、川東北革命將帥故里旅遊線:成都--廣元(血戰劍門關--紅軍文化園--紅軍城--紅軍渡--紅軍山--木門寺)--巴中(川陝革命根據地博物館、紅四方面軍烈士墓)--南充(朱德故里)--廣安(小平故里、華鎣山)--達州(萬源戰役)--成都。
2、廣元市內二日游線路:廣元(紅軍文化園、血戰劍門關遺址)--元壩區(馬克思街、柳橋牌坊)--旺蒼縣(紅軍城、木門寺)--蒼溪(文昌宮、紅軍渡)--元壩(紅軍山、紅軍樹)--廣元。

社會事業

1.狠抓產業結構調整。按照赤化現代農業園區總體規劃,堅持“集約、生態、高效”原則。一是強力整合農業園區、改土工程和退耕還林基本口糧田改造等項目,著力引進業主和培育種植大戶,鞏固提升現代蔬菜種植和乾果種植產業。利用引進的金笑農業、太星藥業在泥窩村流轉耕地650畝,高標準建成呂家壩和泥窩二組現代蔬菜產業園、金銀花產業園,高標準建成智慧型溫室大棚1個,單體大棚59個,蔬菜種苗室、品種培育室1個,蔬菜科技博覽館1個,規範化、規模化種植蔬菜2000餘畝,其中露地蔬菜1930畝,大棚蔬菜45畝,噴滴灌示範區25畝。新建生產道路4公里、渠系6600米,土地整理33.5萬平方米。二是重點突出生態品牌,建成園區生物肥供給的生物發酵圈1幢820平方米。配套建設展示蔬菜演變和進化,集產品介紹、科普教育於一體的蔬菜科技博覽館,博覽館建築面積480平方米,館內有蔬菜產品展示區等功能區。新建園區參觀游步道2300米,觀光廊架710米,景觀平台4處。三是引進廣元市泰康農林專業合作社在司馬村、泥窩村流轉土地。在泥窩、張公等村集中連片栽植核桃1790畝,桃樹150畝。
2.狠抓基礎設施建設。一是建成全域履蓋的交通網路體系,完成泥窩社區大、小環線主幹道7.2公里標準美化建設,新建東進寶輪梨樹西進幸福村的連線線1.2公里,實現全程鋪油黑化,完成馮家通村公路5公里、張公村3公里、雷家村3公里。栽植行道樹200株,植綠1.2畝。建新硬化和黑化司馬、泥窩兩村入戶路6公里,鋪設連戶游步小道3000米,惠及農戶500餘戶,實現社區戶戶相連相通。二是羅家溝溪溝整治全面完成,纖絲籠、乾砌毛石護堤岸4000米,共4500立方米,新建木橋1座,竹橋1座,石橋1座,仿竹游步道360米,修混凝土攔水牆6處。三是完善現代農業園區基礎設施,在呂家壩蔬菜產業園、泥窩二組蔬菜基地、太星藥業金銀花產業園區新建防旱池8口,配套排灌渠系近3500米,整治山坪塘5口。
3.加快社區景區化建設。立足“農業景區化”發展定位,實現農旅結合促發展。一是積極組織編制泥窩社區3A級景區和竹子溪濕地公園全省首個農村濕地公園規劃,目前規劃初步方案已經確定。二是著力豐富景區內涵。景區內擁有以金銀花基地、呂家壩蔬菜基地、微田園、鄉土植物園、花卉園區等為特色的鄉村旅遊符號。建成民居前庭後院種植瓜果蔬菜,配套休閒小廣場、涼亭,充滿田園氣息的“微田園”戶50戶。鄉土植物園200畝,種植鄉土植物600餘種。花卉園30畝。展現出現代文明與農村情趣交相輝映的美麗田園畫卷。三是完善公共服務設施。建成司馬入口廣場、幽竹人家、桃花島、釣趣池、鄉土特色植物園、櫻花灣、花卉園等多處公共休閒場所,占地面積達85畝,新增花卉、綠化面積2300平方米,配套建設了別致的涼亭、停車場、旅遊公廁、舒適的休閒椅、綠色騎(游)道、風情文化長廊、產業文化長廊等設施,建成生態游步道2800米,綠色騎游道3800米,混凝土彩色路面1400米,游步廊橋380米,青石板地面3400平方米,大理石廣場1800平方米,亭台8個,安裝太陽能路燈30盞,健身器材4套。建成景區星級公共廁所1座,生態停車場3處,車位60個。並按旅遊景區標準規範設定旅遊標識標牌30餘處,景區山水相依的自然景觀,實現一步一景,景景多姿,成為社區居民和外地遊客休閒、健身、遊覽的重要場所。四是提升服務水平。探索性的引導業主及農民利用閒置的房產資源開辦鄉村小酒店、小茶館、小超市6家,打造特色農農樂6家。五是切實做好對外宣傳推薦工作,協同市、區電視台製作泥窩社區新村建設、鄉村旅遊、產權改革專題宣傳片3個。市、區作協、攝影等協會等會員相繼在泥窩社區進行採風,並在泥窩社區掛牌成立創作基地和工作站。2014年國際旅遊節期間20餘家央視媒體記者到泥窩社區採風和報導。中央電視台七套《鄉村大世界》節目組到我鎮進行為期15天的專題節目編排錄製。我鎮農村產權改革、城鄉統籌一體化戶籍改革、農村新社區建設先進經驗和典型對外得到大力的宣傳和推薦。
4.提升社區服務功能。按照因地制宜、功能完善、惠民便民的要求,以城鄉統籌、產村一體、園村相融理念為指導,以公共服務設施體系全覆蓋為基本目標,統籌配套城鄉公共服務設施資源,構建全方位、成系統、網路化的公共服務體系,建成占地面積6.5畝,建築面積240平方米的社區公共服務中心。全面實行“1+8”(基層組織活動場所、便民服務中心、培訓中心、文化體育中心、衛生計生中心、綜治調解中心、農家購物中心及社會保障)模式,建成了社區20分鐘政務服務圈。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