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詩·浩浩長河水

應瑒有《別詩》兩首,皆是抒發行役思鄉的離愁別緒。此詩為第二首。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別詩·浩浩長河水
  • 創作年代:東漢
  • 作品出處:五言古風
  • 作者:應瑒
作品全文,作品賞析,創作背景,作者簡介,

作品全文

浩浩長河水,九折東北流。
晨夜赴滄海,海流亦何抽。
遠適萬里道,歸來未有由。
臨河累太息,五內懷傷憂。

作品賞析

詩首四句,寫的是黃河的流水,浩浩蕩蕩,屈曲九折流向東北。那河水奔騰萬里,終於走向滄海的歸宿。河水之赴滄海,正是“不捨晝夜”的,而滄海迎來河水,它自己亦是洶湧迴轉,流蕩生波,不曾有片刻的止歇。詩人以長河滄海起興,抒寫自己行役萬里、未有止息的感概。河水的奔流,海流的牽動,其實都是詩人內心極度不安的象徵。詩人接下來寫道“遠適萬里道,歸來未有由。臨河累太息,五內懷傷憂。”“五內”指五臟。詩人遠行萬里,不知歸期。登臨大河,只能一再嘆息。心中充滿了無限的鄉思,充滿了悲傷和憂慮。通讀全詩,仿佛能從那九折河水的奔流聲里,從海流牽回涌動不曾休止的撞擊聲間,窺聽到詩人的疲於奔命,盼望得到身心安寧的沉重嘆息聲。這嘆息聲,也正如河海之水那般川流不息,不知何時才能止息。亦如那河海之水浩蕩無涯,不知其深竟有幾許?與《別詩》其一相同,這首詩後四句也是直抒胸臆,語言淺顯無需詮釋,而憂思沉重感人良深。
應瑒的二首《別詩》,起調都很高昂令人感奮。“朝雲浮四海,日暮歸故山”、“浩浩長河水,九折東北流”莽莽蒼蒼奔突而來,多么的壯美,又是多么的飽含深情。這種高亢的起調,使詩歌在短篇中開拓出擴大的境界,擴大了感情的容量,且使它所領起的下文,也被高唱的基調多籠括。我們連續讀其詩歌,也就愈發在感情上與詩人心心相印、同歌同哭了。建安詩歌,以慷慨悲涼著稱,而建安詩歌多自高唱起調的表現方式,則是形成這種慷慨悲涼詩風的一個重要原因。

創作背景

建安二十二年(公元217年),流行瘟疫,徐幹、王粲等人相繼染病過世,應瑒和劉楨、陳琳等文人也接二連三地病倒了,應瑒預感到將不久於人世,回首往事,感慨萬千,思緒飄忽之中懷鄉之情油然而生,望著窗外的白雲,東流的漳水,他勉強支撐著病軀,伏案寫下了《別詩》二首。

作者簡介

應瑒 (177—217年),字德璉,東漢汝南南頓(今河南省項城市南頓鎮)人。東漢末文學家,“建安七子”之一。
應瑒初被魏王曹操任命為丞相掾屬,後轉為平原侯庶子。曹丕任五官中郎將時,應瑒為將軍府文學。建安二十二年(217年),應瑒卒於疫疾。
應瑒擅長作賦,有文賦數十篇。詩歌亦見長,與其弟應璩齊名。明人輯有《應德璉集》。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