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戀(屠格涅夫創作中篇小說)

初戀(屠格涅夫創作中篇小說)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69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初戀》是俄國作家伊凡·謝爾蓋耶維奇·屠格涅夫創作的中篇小說,發表於1840年4月的《讀者文庫》。

《初戀》寫了四十餘歲的中年人,符拉基米爾·彼德羅維奇對他十六歲初戀生活的回憶,並細緻而獨特地描寫了少年“我”的心理活動。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初戀
  • 外文名稱:первая любовь
  • 作品出處:《讀者文庫》
  • 文學體裁:中篇小說
  • 作者:【俄】屠格涅夫
  • 字數:約25000
  • 發表時間:1840年4月
內容簡介,創作背景,人物介紹,作品鑑賞,作品主題,藝術特色,作品評價,作者簡介,

內容簡介

主人公是一個情竇初開的16歲的花季少年,在他充滿著愛情的預感的時候,他們家旁搬來了一戶新鄰居——一位窮公爵夫人和她的女兒。少年便很自然地與公爵小姐齊娜伊達相遇和相識。後來,少年發現齊娜伊達與一個中年男人幽會。於是少年跟蹤她,最後發現那箇中年男人竟是自己的父親。

創作背景

《初戀》完成於1860年,是一篇自傳性的中篇小說。屠格涅夫承認:“《初戀》也許是我最愛的作品,其他作品或多或少有編造的成分,《初戀》卻根據真事寫成,不加一點修飾,每當我反覆閱讀時,人物的形象就在我眼前鮮明地現出來了。”
事實上,《初戀》的確是一部自傳性小說。屠格涅夫曾不止一次地指出《初戀》的自傳性,他在與娜·婭·奧斯卡亞的交談中直接了當地指出,“這部中篇小說里描寫的就是自己的父親,對於她的問題‘誰是《初戀》青年主人公的原型呢?’他回答道,‘這個男孩子就是鄙人,您最忠實的僕人”,屠格涅夫從小生活在林木茂盛、風景如畫的斯巴科耶莊園,他在這裡度過了童年。少年時代他的父親謝爾蓋·尼古拉耶維奇是一位漂亮的軍人,他與比他大的妻子結婚,他們的婚姻並不美滿,他只管享樂,不問家事,與妻子關係冷淡。他與周圍人的交往是嚴肅而冷淡的,幾乎是孤傲、客氣和矜持的。孩子們渴望父親對他們表示哪怕是短暫的溫柔,但那樣的時間是十分難得的。他曾對兒子說:“你能怎么玩就怎么玩,你是屬於自己的—人生在世就是這么回事。”屠格涅夫的母親專制蠻橫,性情暴決。屠格涅夫曾經說:“我的童年沒有什麼值得回憶的……沒有一點愉快的回憶。我怕母親就象怕火一樣,為一點小事,我經常受罰,一句話,就象是新兵受訓似的。”屠格涅夫的《初戀》就是對過去的一段生活的重現。

人物介紹

“我”
“我”出生於一個貴族地主家庭。“我”的童年也是不幸的,眼見父母關係對立而束手無策,憂愁不安使“我”在心理上過早成熟。十六歲時,“我”變得多愁善感,充滿了對異性愛的幻影。有一天“我”偶遇鄰居—美麗的公爵小姐齊娜依達,一見鐘情。齊娜依達聰明伶俐,活潑大方,面對眾多追求者擺出若即若離,似是而非的姿態。對“我”則寵愛有加,使“我”墮入情網,飽嘗初戀激情。但不久“我”發現齊娜依達另有所愛,受人鼓動“我”帶刀去花園柵欄邊埋伏,萬萬沒料到情敵竟是父親。
齊娜伊達
女主人公齊娜伊達無疑是一個有魅力的少女形象,但她卻難以進入“屠格涅夫家裡的姑娘”的行列,她具有一種抽象的意義,她是美的化身,愛的幻影,是屠格涅夫把愛情視為一種自然力量的愛情觀的體現。

作品鑑賞

作品主題

小說的結尾有這樣一段動人的抒情插筆:“啊,青春,青春,你什麼都不在乎,你仿佛擁有宇宙間的一切寶藏,連憂愁也給你安慰,連悲哀也對你有幫助,你自信而大膽,你說:‘瞧吧,只有我才活著。’可是你的日子也在時時刻刻地飛走了,不留一點痕跡、白白地消失了。……也許你的魅力的全部奧秘,並不在於你能夠去做任何事情,而在於你能夠想你做得到任何事情—正在於你浪費了你自己不知道怎樣用到別處去的精力……”這是對已逝的青春和難忘的初戀的由衷的禮讚和沉重的嘆息,齊娜依達受到貴族地主醜惡庸俗的生活環境的窒息和摧殘,儘管她對生活滿懷熱望,對愛情滿懷憧憬,卻只能把熱情、青春、乃至年輕的生命耗費在沒有結果的追求中,奉獻給了不值得為之獻身的人。作品中曾經對齊娜依達懷著初戀之情的“我”得知她的噩耗之後,悲傷地感嘆:“原來那年輕的、熱情奔放的、光輝燦爛的生命就這樣結束了!原來這就是她急切而不安地努力追求的目標嗎?”這正是作家對扭曲了齊娜依達美好的天性,扼殺了齊娜依達的青春和生命的農奴制社會所進行的控訴和抗議。普希金筆下的達吉雅娜對於生活感覺到的是淡淡的哀愁,而屠格涅夫筆下的齊娜依達對於生活付出的則是高昂的生命的代價。齊娜依達的愛情悲劇,包含著更濃重的時代的憂鬱,她以自己生命的執著的追求,傳達了歷史必然性的呼聲。
《初戀》中儘管人們已經意識到舊的社會習俗產生了許多不良後果,不幸的婚姻家庭就是封建制度的產物。封建意識下當時理想的貴族婚姻是要求門第出身血統相當、富有財產與高尚的社會地位。但是,問題是普遍存在的“十九世紀中俄國有很普遍的這種‘問題家庭’所必然派生出來的奇異的畸形的婚戀關係和家庭關係。”。小說中父親和母親的婚姻就不是奠定在愛情的基礎上,金錢才是婚姻的基礎。“我”父親“為了財產的緣故跟母親結了婚,母親比父親大十歲。因為沒有感情基礎,父母親之間的關係不和諧,甚至很冷淡。母親是不幸的,父親也是不幸福的。“我母親過著悲慘的生活,她老是激動,嫉妒,生氣。”父親不僅對孩子冷淡,對家庭冷漠,還心有別屬。父親抵抗不了人的感情本能,他愛上了齊娜伊達,正如同齊娜伊達同樣深愛著父親一樣,齊娜伊達放棄眾多狂熱地追求她的男性,作為一位年輕的公爵家的小姐,明知道“我”父親是一個結過婚的人,但是並不害怕與有婦之夫相戀會毀掉她的整個前途。他們不顧當時的社會道德與輿論,遵從心靈的聲音,墮入愛河。就這一點來說,父親是一個叛逆的貴族知識分子形象,齊娜伊達是一個叛逆的貴族女子形象,他們要反抗的是整個貴族階級不合理的道德與秩序。然而父親縱然也深愛著齊娜伊達,但還是向社會屈服,狠心地拋棄了齊娜伊達。這又表明了父親和齊娜伊達對封建社會的抵抗的不徹底性。

藝術特色

這是一部詩一般的作品。然而評論和分析《初戀》這樣的詩一般的作品是困難的,因為詩意的東西只能體味而不可言傳,詩意的東西一經理性的分析,便破壞了它的感性和完整性,其魅力和韻味將消失殆盡。以往人們在談到屠格涅夫時很少有人不會注意到《初戀》,然而對它作深入分析和評論的著作卻很少出現。原因就是前面所說的,詩意的東西在某種意義上是不可分析的或難以分析的,對這樣的作品大概至多只能進行某些提示或者說“解讀”。
如同屠格涅夫不少中篇小說一樣,《初戀》的故事也是通過一個中介人來講述的,採用的也是第一人稱的角度。它帶有濃重的自傳色彩,在某種程度上說,它講述的是作者自己的故事。
對齊娜伊達而言,與少年的愛情原本只是一場遊戲,她根本沒有料到少年對她愛到如此痴迷的地步。少年的真誠和勇敢甚至也感動了她,不過在她的心中所喚起的不是愛情,而只是一種憐愛。因為她早已陷入另一愛河。
《初戀》後半部的情節多少帶有一種神秘的色彩,作家通過少年主人公“我”的眼睛,觀察了另一場愛情的遊戲,在這場遊戲中主角的位置發生了有趣的轉換:少女齊娜伊達取代了少年主人公。
就小說所顯示的各種信息來看,齊娜伊達似乎也在經歷自己的“初戀”,而她所愛戀的這個對象竟是一位英俊的彪悍的中年男子——“我”的父親。
這樣看來,《初戀》中展示出兩條“初戀”的線索,一條是明線——“我”的初戀;一條是暗線——齊娜伊達的初戀。前者顯示出愛的幸福和歡樂,後者顯示出愛的痛苦和不幸。通過這一明一暗的情節線索,屠格涅夫揭示出愛的本質和真諦——這就是在作品結尾處主人公父親對他所說的話:“當心女人的愛情——當心這種幸福,這種毒素……”而這,在某種意義上又可視為《初戀》的主題。

作品評價

法國作家莫洛亞:《初戀》即使不是屠格涅夫“最偉大的一部作品,可能也稱得上一部絕妙佳作”。

作者簡介

伊凡·謝爾蓋耶維奇·屠格涅夫(1818~1883),俄國19世紀批判現實主義作家,出生於世襲貴族之家,1833年進莫斯科大學文學系,一年後轉入彼得堡大學哲學系語文專業,畢業後到德國柏林大學攻讀哲學、歷史和希臘與拉丁文。
屠格涅夫是一位有獨特藝術風格的作家,他既擅長細膩的心理描寫,又長於抒情。小說結構嚴整,情節緊湊,人物形象生動,尤其善於細緻雕琢女性藝術形象,而他對旖旎的大自然的描寫也充滿詩情畫意。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