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秒計時器V2.10

分秒計時器V2.10是一款生活實用類的軟體,大小為1.12MB。

基本介紹

  • 軟體名稱:分秒計時器
  • 軟體平台:Win9x/NT/2000/XP/2003/Win7/java
  • 軟體版本:V2.10
  • 軟體語言:簡體中文
  • 軟體大小:1.12MB
  • 軟體授權:共享軟體(可使用,有功能限制)
  • 軟體類別: 國產軟體 / 共享版 / 時鐘日曆
功能,特點,最新版本,V2.10,V2.10,發展史,選型表,

功能

分秒計時器V2.10
軟體語言: 簡體中文
軟體類別: 國產軟體 / 共享版 / 時鐘日曆
套用平台:Win9x/NT/2000/XP/2003/Win7/java
功能:主要用於一些大型活動現場的全螢幕或自定義大小計時顯示,有正、倒計時兩種模式。每個模式下分從開始到報警、從報警到逾時、從逾時到停止三個時間段,標準、報警時間由用戶自定。

特點

1、主要用於一些大型活動現場的全螢幕或自定義大小計時顯示,有正、倒計時兩種模式。每個模式下分從開始到報警、從報警到逾時、從逾時到停止三個時間段,標準、報警時間由用戶自定。
2、三個時間段的背景顏色由用戶自定。
3、三個時間段可以以不同的文字提示,提示文字的內容、位置、字型由用戶自定。
4、逾時時可以設定背景閃爍來提醒用戶。
5、可以在螢幕頂端顯示活動內容,其文字內容和字型由用戶自定。
6、在開始、報警、逾時三個時間段起始時可以由播放任意media player支持的聲音檔案,由用戶選擇。
7、在距標準時間一定時間時,可以選擇每秒播放一個聲音檔案一直到逾時,模擬電視台效果。
8、計時顯示文字的字型由用戶自定,並可在窗體上直接拖動移位。
9、可以設定自由窗體模式,此模式下窗體只顯示時間,窗體大小隨時間字型設定自適應,在桌面上的位置隨用戶拖動,背景可以設定任意程式的透明(僅Windows 2000及以上)。
10、更快捷的操作方式:雙擊窗體空白處開始/停止,雙擊時間標籤暫停/繼續。
11、用戶設定系統熱鍵控制開始、停止、暫停。
12、支持GIF動畫播放,可以顯示公司logo。

最新版本

目前最新版本是分秒計時器V3.02
軟體大小:1.12MB
軟體授權: 共享軟體(可使用,有功能限制)
軟體語言:簡體中文開
套用平台: Win2003/WinXP/Win2000/Win9X/Win7/java

V2.10

計時器的種類包括電磁打點計時器、電火花計時器、堅持計時器、停車計時器、反應計時器、放大計時器以及windows計時器等等。電磁打點計時器電火花打點計時器最為常見。電磁打點計時器是一種使用交流電源的計時儀器,其工作電壓是4-6V,電源的頻率是50Hz,它每隔0.02s打一次點。電火花計時器是利用火花放電在紙帶上打出小孔而顯示出點跡的計時儀器,使用220V交流電壓,當頻率為50Hz時,它每隔0.02s打一次點,電火花計時器工作時,指導運動所受到的阻力比較小,試驗誤差比電磁打點計時器的要小。

V2.10

我國計時器發展史
紀 元
朝 代
計時儀器史
主要文獻
公元前2357~2258年
圭表、日晷測時已達相當高的精度
殷墟出土卜辭“尚書·堯典”
公元前722~221年
春秋戰國
中國的漏壺記時已達很高的水平
“周禮”、“初學記”、唐孔款達“詩疏”
公元前201~公元9年
西漢
日晷和漏刻計時同時使用
“前漢書”、“中國科學技術史”滴、清·梅文鼎“日晷”備考三考
公元85年
東漢
浮子和漏箭
“玉函山房輯佚書”、張衡“漏水轉渾天儀制”
公元132年
東漢
張衡制漏水渾天儀
“晉書”
公元450
李蘭制“停表刻漏”,又名“馬上賓士”、殷夔制漫水或恆定水位漏
“初學記”殷夔“漏刻法”
公元660年
耿詢、宇文愷制大稱式刻漏,獻於隋煬帝
“玉海”卷十一、“國史志”、“宋史”
公元665年
呂才制“多壺式受水壺刻漏”
“事林廣記”、“六經圖”
公元618~906年
唐代盛行赤道式日晷,並於十七世紀前傳入歐洲
元·楊禹“山居新話”、“中國科學技術史”、清·梅文鼎“日晷”備考三考
公元725年
梁令瓚,一行制擒縱機構
“新唐書·天文志”、“中國科學技術史”
公元1030年
北宋
燕肅制“蓮花漏”
初學記
公元1135年
出現複式多壺漫流刻漏
“六經圖”、“大清會典”
公元1050年
北宋
舒易簡、於淵、周宗制皇佑刻漏
“初學記”
公元1074年
北宋
沈括革新皇佑漏刻
沈括“夢溪筆談”、“浮漏儀”
公元1090年
北宋
蘇頌、輔公濂制水運儀像台
“新儀像法要”
公元1250年
南宋
“香篆”鐘和燈鐘記時在中國廣為流行
洪芻“香譜”、楊禹“山居新話”
公元1260年
地平式日晷由西方傳入(攜帶式日晷)
“元史·天文志”、“中國科學技術史”

發展史

公元前20000年:史前人以在木棍和骨頭上刻標記的方式來計時。
公元前8000年:埃及文明制訂了12個月每月均為30天的日曆。
公元前3000年:兩河流域的蘇美爾人把一年分為12個月,每月 30天,每天分為360個周期,每個周期為4分鐘。
公元前2000年:巴比倫人使用每年354天的月曆,每月29天和30天 相輪。與此同時,瑪亞人創立了一年260天和365天的日曆。
公元前1500年:埃及發明第一個移動日晷,將一天分為12個周期。 接著又發明一種叫漏刻的計時器。 公元前700年:巴比倫人把一天分為相等的12個部分。
公元前100年:雅典出現以一天24小時為基礎的機械漏刻。
公元200年:西方開始引入星期概念。
公元400年:中國發展了機械漏刻。
公元1100年:日晷在歐洲得到發展。
公元1350年:德國鐘錶匠發明第一個機械鬧鐘。
公元1500年:義大利教堂響起了機械鐘聲。
公元1510年:德國紐倫堡出現帶發條的懷表。
公元1583年:格里曆在羅馬、西班牙、葡萄牙、法國和荷蘭部分 地區生效。
公元1656年:荷蘭一位天文學家發明自擺鐘。 公元1700年:時鐘上除時針外又加上了分針
公元1800年:計時精確度到1/100秒。 公元1840年:建立格林威治標準時間
公元1850年:計時精確到1/1000秒。
公元1884年:華盛頓會議制訂全球時區表。
公元1928年:發明石英鐘。
公元1949年:發明第一台原子鐘。
公元1950年:計時精確到微秒。
公元1965年:計時精確到毫微秒。
公元1970年:計時精確到微微秒。
公元1972年:建立全球協調時間時。
公元1990年:精確到毫微微秒。
公元1998年:建立超冷銫原子鐘,比微微秒又要精確10萬倍。

選型表

內容
代碼說明
MS/
4位或8位顯示,1點繼電器輸出
外形
尺寸
A—
160(W)×80(H)×125(L) 或80(W)×160(H)×125(L)
B—
96(W)×96(H)×112(L)
C—
96(W)×48(H)×112(L) 或48(W)×96(H)×112(L)
D—
72(W)×72(H)×112(L)
面板形式
H
橫式
S
豎式(限4位顯示)
F
方形(限4位顯示)
顯示位數
4
4位顯示
8
8位顯示
預置輸出點數
T□
T0:無預置輸出 T1~T2:1~2點預置輸出
開關量輸入控制
K0
無開關量輸入控制
K1
1點開關量輸入,用於啟動
K2
2點開關量輸入,用於啟動、復位
K3
3點開關量輸入,用於啟動、復位、停止
通訊接口(獨立供電,全隔離,2400~19.2K儀表地址0~99,應答延遲小於500μs)
S0
無通訊接口
S1
RS-232接口
S2
RS-485接口
S3
RS-422接口
儀表電源
V0
220V AC
V1
24V DC
V2
12V DC
非標準功能
N
N表示非標功能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