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科課程

分科課程

分科課程是指從不同門類的學科中選取知識,按照知識的邏輯體系,以分科教學的形式向學生傳授知識的課程。分科課程與學科課程基本上是一致的,分科課程強調的是課程內容的組織形式,而學科課程強調的是課程內容固有的屬性。又稱“百科全書式的課程”,有較強的邏輯體系,注重知識的傳授,知識相對獨立。從課程開發來說,分科課程堅持以學科知識及其發展為基點,強調本學科知識的優先性;從課程組織來說,分科課程堅持以學科知識的邏輯體系為線索,強調本學科自成一體。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分科課程
  • 別稱:百科全書式的課程
  • 流派:永恆主義課程流派
  • 代表人物:美國的教育家赫欽斯
悠久的歷史,重要流派,永恆主義,要素主義,結構主義,優點,缺點,

悠久的歷史

我國古代的“六藝”,古希臘、羅馬的“七藝”都是古老的分科課程。近代分科課程的出現是夸美紐斯提出的“百科全書式的課程”。課程的內容就是以獲取知識和技能為目標的自然科學體系,如博物、化學、生理、地理、數學、語法等。

重要流派

有三個:永恆主義課程流派、要素主義課程流派、結構主義課程流派。

永恆主義

代表人物是美國的教育家赫欽斯(R.M.Hutchins,1899~1977年)等。他們認為基礎教育應向學生傳授永恆的“不變的”學問,課程的內容應包括有關人類思想的永恆價值的理念和原理。對於初等教育,永恆主義課程即“3R”(讀、寫、算)訓練的課程,後期中等教育主要是人類的偉大文化遺傳,主要用永恆的科學進行理性訓練。這一流派在本世紀中期有過一定的影響。

要素主義

是現代分科課程的又一代表。它於20世紀30年代興起,50年代達到高潮,其代表人物是美國哈佛大學的教授巴格萊(W.C.Bagley,1874~1964年)等人。他們主張教育要教授有嚴謹的學術體系的各門學科,傳授人類文化的寶貴財富,把代表人物遺傳的最寶貴的要素傳授給學生。在課程實施上,要素主義主張以嚴格的學校紀律處罰、表揚、服從為手段,使孩子接受知識。

結構主義

是現代學科課程理論中影響最大的一個,其代表人物是瑞士的心理學家皮亞傑(J.P.Piaget,1896~1981年)和美國的教育家布魯納。他們從課程編制的角度入手,主張按照學科的結構設計課程,只要抓住了學科的結構,就可以使學生很好的理解本學科,強調學科基本概念的掌握。布魯納的一句名言即“任何知識都可以以教育上誠實的方法教給任何年齡的任何兒童“。這一流派興盛於二戰後,特別是20世紀60年代達到了高峰。

優點

第一,有助於突出教學的邏輯性和連續性,它是學生簡捷有效地獲取學科系統知識的重要途徑;
第二,有助於體現教學的專業性、學術性和結構性,從而有效地促進學科尖端人才的培養和國家科技的發展;
第三,有助於組織教學與評價,便於提高教學效率。
第四、教師易於組織教學和進行評價活動,
第五、有利於學生學習和鞏固基礎知識。

缺點

但是,分科課程容易導致輕視學生的需要、經驗和生活,容易導致忽略當代社會生活的現實需要,容易導致將學科與學科彼此之間割裂,從而限制了學生的視野,束縛了學生思維的廣度。應該承認現行的分科課程這些缺點是比較突出的。
分科課程在近代的一統天下,而且越分越細,門類越來越多,不僅增加了學生學習的負擔,而且容易將本來有著密切聯繫的學科割裂開來,使學生不能從整體上去把握知識,分科課程的知識傳授方式,容易忽視學生的主動性和積極性,造成學生的厭學情緒,形成被動學習的狀態,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學生的創造意識、創造精神和創造能力的培養,造成學生“只見樹木不見森林”的思維模式。因此,近代教育中綜合課程受到了越來越多的關注。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