刀輪戰車

刀輪戰車

這種被稱為“刀輪戰車”的兵器對東方國家那些身不被甲或僅著輕甲的士兵來說是絕對的噩夢。在高速賓士的戰車上綁有大量鋒利的刀刃;這些刀刃可以快速地把人和馬的肢體切下。“其鋒利的程度使被切者甚至於感不到痛苦,即發現自己的手腳已經被切斷。”這種戰車製造困難且昂貴:在與亞歷山大大帝對陣的波斯軍中,儘管步騎兵有著數十萬之眾,但這種戰車卻只有幾百輛而已。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刀輪戰車
  • 外文名:無
  • 使用者:亞歷山大大帝
  • 時間:在公元前5~3世紀
戰車淵源,歷史記載,戰車作用,

戰車淵源

刀輪戰車實在太奇特。在公元前5~3世紀,它曾流行於半個亞洲大陸。過去人們讀了古希臘史,以為這種裝備只在波斯帝國使用。但沒有想到,解放後在華北出土了不少類似的帶長刃車轂,時間約為戰國中後期,與波斯的刀輪戰車不僅形制很相似,使用時間也相同。為什麼會出現這種現象?
我們這裡且不論當時中國與波斯之間是否有文化交流的可能性【現在看起來越來越大】,僅就帶有長刃車轂的刀輪戰車而言,這種武器到底有多少實用性?

歷史記載

刀輪戰車最著名,也可以說是最臭名昭著的一戰,當數公元前331年的高加米拉。有關的資料可以參見阿里安的《亞歷山大遠征記》等希臘文獻,據它們說,當時波斯王大流士三世用50到200輛刀輪戰車來對付亞歷山大的馬其頓重步兵。結果,大多數戰車尚未接近目標,被馬其頓標槍手消滅,有些則被馬其頓士兵抓住韁繩,把馭手從車裡揪下來殺死。個別沖入馬其頓陣線的戰車,因為馬其頓士兵迅速散開,沒有構成任何威脅。從此,刀輪戰車就在西方成為一種過時的裝備。
波斯刀輪戰車在高加米拉戰役中衝鋒波斯刀輪戰車在高加米拉戰役中衝鋒
這些史料聽上去似乎挺有說服力,但一琢磨卻並不是那么回事。讓我們先看看波斯刀輪戰車的復原圖:
可以看到,約有1米長的鐮刀安置在車轂兩端,能夠迅速劈斷接近車輪的物體。但是,它位於整輛戰車的最後方,也就是說,戰車體的90%都駛過敵人之後,它才能對敵人實施傷害,而它如果正面駛向敵人的話,最先與敵人接觸的,應當是戰馬的胸膛。眾所周知,馬車不能**著運動。
我們不妨想像一下,假設馬其頓標槍手或弓箭手不湊熱鬧,這樣的波斯刀輪戰車,會怎樣與馬其頓重步兵作戰。很快,一副荒謬的圖景必將出現在我們面前:
波斯刀輪戰車沖向密集的馬其頓方陣,馬其頓重步兵手持他們5米多的長矛,與……波斯戰馬的胸膛零距離接觸……然後……波斯戰馬肯定全死了,戰車無一例外地倒在馬其頓方陣前,戰鬥迅速結束。馬其頓人損失:0。波斯人及波斯馬損失:來多少,死多少。我好像聽見馬其頓重步兵用他們渾厚的男低音合唱:“有馬肉串的賣……”
難道駕駛刀輪戰車的馭手和戰馬都是古代的神風突擊隊,甘願以必死的決心與敵人……?可日本神風突擊隊畢竟還能破壞美軍戰艦,而他們一點也傷害不了敵人啊?捨身炸碉堡還值得讚賞,但捨身一頭撞死在碉堡上……真是讓人無語。
200刀輪戰車場面宏大200刀輪戰車場面宏大
由此看來,波斯刀輪戰車好像真是一點用也沒有,既對付不了輕步兵,也對付不了重步兵,更加靈活的騎兵就別提了。但這種笨拙的武器居然真的存在,而且在波斯和中國流行了數百年。存在即合理,它不可能一點用處也沒有,而且肯定還立過大功。古希臘史學家們一定搞錯了什麼東西。比如他們說,波斯人在高加米拉投入了戰象,事實上沒有,因為亞歷山大直到印度河才與戰象交鋒,因此一度不知所措。
現在先讓我們把謎團般的波斯刀輪戰車放到一邊,來看看中國的刀輪戰車。實際上,它的刃部更像矛頭狀,稱“矛頭戰車”也許確切一些。
剛發現“矛頭戰車”時,考古學家還以為找到了前人沒有提過的新發明。其實,司馬遷早就在《史記·田單列傳》里談到過這種裝備:
“燕使樂毅伐破齊,齊湣王出奔,已而保莒城。燕師長驅平齊,而田單走安平,令其宗人盡斷其車軸末,而傅鐵籠。已而燕軍攻安平,城壞,齊人走,爭塗,以轊折車敗,為燕所虜,唯田單宗人以鐵籠故得脫。”
《史記索隱》對這段話作了如下解釋:“斷其軸,恐長相撥也。以鐵裹軸頭,堅而易進也。截其軸與轂齊,以鐵鍱附軸末,施轄於鐵中以制轂也。又《方言》曰‘車轊,齊謂之籠’。”《史記集解》:“徐廣曰:‘轊,車軸頭也。’”
希臘羅馬史學作品往往比古代中國史學作品描寫得詳細,但也經常廢話連篇,講不到點子上。這裡,司馬遷只用幾十個字,就用把“矛頭戰車”的結構和功能說得很清楚。
公元前284年,燕國軍隊打來,田單和很多齊國百姓都想棄城逃走,田單考慮到屆時定會發生交通擁堵,就把自家馬車的車軸頭(車轊)截斷,在上面安裝了一個“鐵籠”或“鐵鍱”,也就是那個鐵矛頭。燕軍打來的時候,齊國難民的馬車果然在道路上相互擁擠,結果車軸頭被紛紛撞斷,最後都走不了。只有田單高瞻遠矚,依靠撞不斷的“鐵籠”沖了出去。
實際上,司馬遷這么寫,還是對田單客氣了。真相很清楚:“田跑跑”為了第一個逃掉,不惜把軍事裝備用在民用車輛上,那些同胞的車軸頭之所以被紛紛撞斷,因而淪為燕軍的戰俘,多半都是他老人家的“鐵籠”幹的好事。田單真缺德!

戰車作用

讀完《史記·田單列傳》,我們回過頭來一想,就知道刀輪戰車和矛頭戰車究竟是幹嘛用的了:它們主要並不是用來對付步兵,而是用來對付其它戰車的!
不難理解,在車戰流行的年代,刀輪戰車和矛頭戰車簡直是一種終極武器。《左傳》、《周禮》等古籍說得很明白:戰車時代,兩車相遇,並不正面交戰,而是必須錯開,在側面交戰,距離長用弓箭,距離短用戈、殳、矛、戟等“車之五兵”,貼身肉搏用刀劍。此時,車軸頭上的鐮刀或鐵籠便可大顯身手:
首先,它將攻擊拖曳敵車的戰馬,砍斷它們的四腿,敵車就將無法前進;
其次,它將攻擊敵車的車輪,破壞其車軸和幅條,敵車就會喪失平衡,倒在地上;
第三,它可以阻止敵人的步兵從側後方跳上戰車,或近距離攻擊車輪;
最後,它還可以用自己的長度和重量幫助車輛在疾馳中保持平衡。
在所有戰車零部件中,還有比這更偉大、更有用的發明嗎?恐怕沒有。
不過,科技無國界,擴展很迅速。當交戰雙方都使用刀輪戰車或矛頭戰車時,結果必然是:雙方都被廢掉!因為無論什麼防護裝備,也不可能阻止本方車輛被它們破壞!
於是,由此產生了必然的結果:
戰車時代結束了!
果然,刀輪戰車出現後不過百餘年,橫行沙場上千年的戰車便基本上在全世界退出了歷史舞台。它們並不是被騎兵消滅的,而是被本家族中出現的異類——刀輪戰車和矛頭戰車消滅的!馬車仍然出現在戰場上,但是主要是用來運輸人員和物資,而非作戰。即便偶爾用於作戰,也主要是以掩體形勢出現的,遊牧民族特別喜愛使用,但最終也隨著葛爾丹的車陣一起,被康熙的火炮轟得飛灰煙滅。
綜上所述,大流士三世在高加米拉戰場投入的刀輪戰車,其實是一支無敵的、擁有輝煌歷史的軍隊。但隨著時代的發展,它們已經找不到合適的敵人了。高加米拉是戰車的絕唱,他們在馬其頓方陣面前,就像波蘭騎兵沖向德國坦克一樣,依然像前輩一樣無畏和英勇,但更多地只是捍衛著屬於自己的職業精神,因為這種職業像許多老手藝一樣,已經被新的時代無情地淘汰。更加可嘆的是,它們滅亡的原因,正在於它們殺絕了其他的戰車種類。就像是史前時期的食肉巨獸,當合適的獵物消失的時候,自身無論多么偉大,都只能被活活餓死。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