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家之出家

出家之出家

出家(梵語波吠儞野),佛教用語,又稱從釋。指離開家庭生活,加入僧伽成為佛教僧侶,修沙門清淨,追求心靈上的解脫。這樣的人,又被稱為出家人。而所有佛教僧侶的集合名詞,稱出家眾,僧侶共同生活的團體,稱為僧團。有時,民間將“成為不婚的神職人員”也稱作出家。如“方濟會創始人聖方濟受到馬太福音的感召,終於出家。”,又如天主教的單國璽樞機主教.《真正的自由》:“我是個出家人,跟聖嚴法師一樣,沒有自己的財產,我最寶貴的財產,就是我的信仰。”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出家之出家
  • 又稱:從釋
  • 簡介:佛教用語
  • 僧團僧侶共同生活的團體
文獻之一,注釋,譯文,文獻之二,注釋,譯文,

文獻之一

先德有言:出家者,大丈夫之事,非將相之所能為也。夫將以武功定禍亂,相以文學興太平。天下大事皆出將相之手,而曰出家非其所能,然則出家豈細故哉?今剃髮染衣,便謂出家。噫!是不過出兩片大門之家也,非出三界火宅①之家也。出三界家而後名為大丈夫也;猶未也,與三界眾生同出三界,而後名為大丈夫也。古尊宿②歌雲:最勝兒,出家好,出家兩字人知少。最勝兒者,大丈夫也。大丈夫不易得,何怪乎知出家兩字者少也。

注釋

①三界火宅:三界指欲界、色界、無色界。三界火宅,喻眾生在三界中過生活,猶如住在火宅里一般,備受熬煎。《法華經·譬喻品》:“三界無安,猶如火宅,眾苦充滿,甚可怖畏,常有生老病死憂患,如是等火,熾然不息。” ②尊宿:“德高曰尊,耆年曰宿。”即德尊年高者。

譯文

古德說:“出家是大丈夫的事,不是將軍宰相所能做得到的。”我們知道,將軍可以憑武功平定賊寇的禍亂,宰相可以憑文才學識治理政務,使國家太平。凡天下的大事,全都掌握在將相手裡,然而先德卻說出家不是他們所能做得到的,可知出家並不是一種簡單容易的事。現今有些人,只要剃了頭髮,披上一領壞色衣,便說是出家了。唉!這只不過是出有兩扇大門的家,並不是出三界火宅的家啊!能夠出離三界的家,才可以稱為大丈夫;但還未完全夠格,要與三界眾生同出三界,然後才真正可稱為大丈夫。古尊宿有一歌,詞中說:“最勝兒,出家好!出家二字人知少,”最勝兒,就是指大丈夫。但要做大丈夫不容易,這就難怪能理解“出家”二字含意的人少啊!

文獻之二

人初出家,雖志有大小,莫不具一段好心。久之,又為因緣名利所染,遂復營宮室①,飾衣服,置田產,畜徒眾,多積金帛②,勤作家緣,與俗無異。經稱一人出家,波旬怖懼③。今若此,波旬可以酌酒相慶矣!好心出家④者,快須著眼看破。曾見深山中苦行僧,一出山來,被數十個信心男女歸依供養,遂埋沒⑤一生,況其大者乎!古謂必須重離煩惱之家,再割塵勞之網,是出家以後之出家也。出前之家易,出後之家難。予為此曉夜惶悚⑥。

注釋

①宮室:古時房屋的通稱。《易·繫辭下》:“上古穴居而野處,後世聖人易之以宮室外。”
金帛:指財物。
③一人出家,波旬怖懼:波旬,惡魔名。譯者為殺者。常欲斷人慧命,故名殺者。又譯惡者,能成就惡法,懷惡意故。《智度論》曰:“當出家剃頭著染衣受戒,是時魔怖。何以故怖?魔言是人必得大涅盤”。
④好心出家:《行事鈔》云:“真誠出家者,怖四怨之多苦,厭三界之無常,辭六親之至愛,舍五欲之深著。良由虛妄之俗可棄,真實之道應歸,是宜開廓遠意,除盪鄙懷,不吝身財,護持正法。”不為名利所牽,不為王力所逼,不為邪求活命,不為避懶偷安,不為負逃債難,惟為生死,為菩提,正信出家,是名好心出家。
⑤埋沒:隱而不顯。如徐陵諫仁山深法師罷道書云:“可惜明珠乃受淤泥埋沒。”
惶悚:恐懼不安。

譯文

通常人在初出家的時候,雖所立的志向有大小的不同,然而沒有不懷著一片好心的。可是時間久了,一旦受著名利等種種因緣所誘惑,便又重新開始營造房屋,講究衣服,置買田產,畜養徒眾,多積財物,勤作家務,與世俗的人無別。經說;“一人出家,波旬怖懼。”如果像這樣的出家人,波旬不但不怖懼,而且還會歡喜得互相酌酒慶賀呢!好心出家的人們啊,請趕快醒悟,把一切世緣盡情看破!
曾見一位住在深山中的苦行僧,一出山來,被數十位信眾男女歸依供養,便荒廢了一生的道業,何況其他更大的障緣呢?古人說:“重離煩惱之家,再割塵勞之網。”這是說出家以後的又一次出家。出前一次的家容易,但要出後一次的家,那就難了。我為此而日夜恐懼不安。 每天都有人問出家,可有幾個人真正能發起堅決出家的心,去做一個人天導師的僧寶呢?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