凱瑟琳(葡萄牙公主,英格蘭、蘇格蘭和愛爾蘭的王后)

凱瑟琳(葡萄牙公主,英格蘭、蘇格蘭和愛爾蘭的王后)

布拉乾薩的凱瑟琳(英語:Catherine of Braganza;葡萄牙語:Catarina de Bragança;1638年11月25日—1705年12月31日),1662年至1685年的英格蘭、蘇格蘭與愛爾蘭王后,丈夫為查理二世。夫妻倆沒留下子嗣來繼承王位,故英國王位之後由查理的弟弟詹姆士二世繼承。1685年查理過世而她成為寡婦之後,她回到葡萄牙,照養侄兒若昂五世(1706年-1750年在位)並與其關係親密,成為若昂最依賴的女性長輩。她曾經在1701年、1704-1705年擔任葡萄牙的攝政,當時她的弟弟佩德羅二世因事離葡,故委託姐姐代管國政。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凱瑟琳
  • 外文名:英語:Catherine of Braganza;葡萄牙語:Catarina de Bragança
  • 別名:布拉乾薩的凱瑟琳
  • 出生地:維索薩鎮
  • 出生日期:1638年11月25日
  • 逝世日期:1705年12月31日
生平,童年,英國王后,寡婦生活,

生平

童年

凱瑟琳
1638年,凱瑟琳出生在葡萄牙的布拉乾薩王室中,父親若昂是布拉乾薩公爵,母親路易莎·德·古斯芒是西班牙貴族之女。但其父親在兩年後(1640年)成為了葡王若昂四世(1640-1656年在位),使凱瑟琳自動成為了王室公主。作為排行第二的女兒,凱瑟琳很早就成為政治聯姻的考量對象,但她仍在里斯本享受了幸福快樂的童年,直到1659年開始浮現將婚配英國王室的前景。

英國王后

1662年,在攝政的母后以及英國首相剋拉倫敦的安排下,凱瑟琳嫁給剛復辟兩年的英王查理二世,成為英國王后。天主教王后帶給英國的嫁妝是八十萬英鎊與葡萄牙在印度的殖民地孟買,以及維持兩百多年的英葡聯盟(讓英國在1685年後可利用葡屬澳門與清朝進行茶葉貿易)。兩國聯姻的條件除了確保凱瑟琳來到新教的英國仍能信仰天主教之外,還有就是英國要向荷蘭施壓,逼迫荷蘭在1661年結束與葡萄牙在中南美洲的戰爭,與葡萄牙籤訂和約並承認巴西歸葡萄牙所有。
凱瑟琳王后愛喝紅茶,紅茶如今在英國有很多人愛喝,首先歸功於她的傳入和推廣。茶類在當時是富貴人家才喝得到,而她便帶動整個英國宮廷喝茶的習慣。嫁給查理二世後,雖然凱瑟琳展現各種堅貞奉獻的美德,也獲得查理頂級的敬重與尊榮,但國王從來就是習慣外遇的風流浪子,與他多不勝數的情婦們共生下14個私生子女,這讓她感受到獨守空閨的巨大痛苦。她原本盼望生兒育女可以讓丈夫多駐留寢宮,但她經過三次流產之後,卻喪失了生育能力。她因此更加投入天主信仰,使宗教占據了她全部的身心,這使得1660年代在查理(肉慾)放縱與(享樂)墮落的宮廷生活當中,凱瑟琳經常處於被忽視及隱修的自我天地里。
凱瑟琳王后被描繪成“救難聖人”,由雅各布·休斯曼繪凱瑟琳王后被描繪成“救難聖人”,由雅各布·休斯曼繪
然而,查理雖是新教徒且對婚姻不忠,但不失為人道溫暖的好人兼好國王。他一直敬愛著虔信天主教的凱瑟琳(查理非常感佩王后的虔誠與聖潔,在他寫給妹妹的信中,幾乎將王后形容為聖人的光輝),並在1670年代英國爆發反天主教的巨大浪潮時,查理都堅定否決輝格黨議員(一度占國會多數並任意處死知名的天主教徒)的離婚要求,表達對王后不離不棄的忠貞態度。當時輝格黨相信謠言,認為王后所在的薩默塞特府成為了“邪惡教皇”的陰謀中心,因此要求國王與不孕的凱瑟琳離婚,另娶任一的新教女性當王后,以便生下新教的王位繼承人,而非順位的查理長弟詹姆士。患難見真情,國王夫婦的愛情通過了危機的考驗,使夫妻倆關係越加緊密和溫暖,查理變得經常在她的寢室過夜。另一個患難見真情的例子是,她與曾經最痛恨的敵人──丈夫最寵愛的法國情婦化敵為友。最後危難終結於1681年,當時查理擊敗了輝格黨,成就了“第二次王政復辟”。

寡婦生活

1685年,部分是受到天主教王后的感召,查理在病逝前皈依了天主教,並在死前囑託其弟詹姆士,要照顧好他最愛的三個女人(這包含凱瑟琳在內,另兩位是查理的情婦朴次茅斯女公爵路易絲·德·克羅亞勒奈爾·圭恩)。同年,當查理的新教私生子蒙莫斯公爵叛亂失敗而被詹姆士二世擒獲時,仁慈的凱瑟琳雖替蒙莫斯求情免死(蒙莫斯過往一直敵視仇恨凱瑟琳,因凱瑟琳消滅了蒙莫斯生母當王后的可能性,讓自己成為父親的私生子而當不上王太子),但卻被詹姆士拒絕。之後凱瑟琳仍長居薩默塞特府,並在英國繼續住了11年。
1688年光榮革命後,新來的國王威廉三世和女王瑪麗二世對凱瑟琳起初頗為尊敬,但之後英國的新教氛圍讓她受到國王夫婦的誤解、猜忌與隔閡,議會還通過一項法令限縮她的天主教僕人,並警告她不得介入英國政局,特別是詹姆士黨的反政府活動。儘管外在環境不佳,她仍待到1699年3月才離開英國,回到母國葡萄牙。
當時她十歲的侄兒若昂五世(1706年-1750年在位)因母親(葡萄牙王后紐堡的瑪麗·索菲亞)病逝而陷入憂鬱,於是她以慈愛讓侄兒走出傷痛,並包辦教養侄兒的責任,很快成為若昂王子最依賴的長輩以及一生中完美的女性典範。她曾經在1701年、1704-1705年擔任葡萄牙的攝政,當時她的弟弟佩德羅二世因事離葡,故委託姐姐代管國政;她也促成了1703年英葡同盟的條約(英語:TreatyofMethuen)簽訂。1705年她死在里斯本的王宮中,下葬在城外聖文生修道院;她的病逝讓16歲的若昂王子悲痛過度,造成喪母之痛後的又一次憂鬱症。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