凱恩斯主義價格理論

凱恩斯主義價格理論是以英國經濟學家J.M.凱恩斯為代表的現代西方經濟學流派的價格理論。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凱恩斯主義價格理論
  • 外文名:Keynes's price theory
  • 人物:J.M.凱恩斯
  • 類型:價格理論
正文,

正文

以英國經濟學家J.M.凱恩斯為代表的現代西方經濟學流派的價格理論。這個學派的共同特徵是以反對傳統庸俗經濟理論為標榜,強調總量分析法的重要性,把資本主義經濟波動歸因於有效需求不足,主張通過國家干預,消除資本主義世界普遍存在的經濟危機和失業。
凱恩斯的價格理論產生於1929~1933年的經濟危機背景下。由於資本主義生產能力的巨大增長同勞動者有支付能力的需求之間的矛盾加大,造成商品供過於求,生產過剩,大量工人失業,整個社會投資不足。這些現象表明,庸俗經濟學鼓吹自由放任,主張國家不要干預經濟生活的傳統理論已不再有效。從而迫使凱恩斯拋棄資產階級經濟學的傳統思路,研究資本主義經濟所面臨的新問題。
他在《就業、利息和貨幣通論》(1936)一書中,否定了庸俗經濟學關於產品市場、生產要素市場和貨幣市場通過有伸縮性的價格、工資和利率的自發調節,使經濟能夠經常處於充分就業的均衡狀態的理論,以及“供給能自動創造需求”的薩伊定律。認為價格、工資和利率都具有剛性,資本主義市場常常處於低於充分就業的均衡。在此前提下,總產量應當是一個變數。進而提出了一個決定就業和產量的學說,通過對收入、就業和有效需求決定因素的分析,說明市場經濟中價格機制的自發調節不能保證經濟達到充分就業的均衡。 凱恩斯雖然極力論證價格機制的自發調節不能保證總量的平衡,但卻認為在國家對經濟實行全面干預,解決了總量平衡問題後,新古典學派所指述的價格機制在進行要素配置和調節單個經濟單位的經濟行為方面仍然起著重要作用。
關於一般價格水平(或價格總水平)的問題,凱恩斯曾暗示,刺激總需求有可能引起通貨膨脹。但在標準的凱恩斯模型中,通貨膨脹與高失業率並存的現象即“滯脹”是不會存在的,因為通貨膨脹只有在充分就業實現後才會出現。然而,20世紀60年代中期以後,“滯脹”已經成為西方資本主義世界的普遍現象。後凱恩斯主流經濟學試圖在巨觀領域內用總供給曲線、總需求曲線和潛在產量線的關係說明滯脹現象,並試圖在微觀領域內解釋滯脹的原因。
W.W.赫勒把"滯脹"的原因歸結為微觀供給出現的異常情況;P.A.薩繆爾森歸結為政府福利支出的不斷增加;J.托賓則通過勞動市場的結構特徵來說明“滯脹”現象。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