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波仙·吊沈和甫

《凌波仙·吊沈和甫》是元代散曲家鐘嗣成創作的一首散曲。這首散曲前三句寫沈和甫既有陶淵明的清高格調,又有柳永的風流俊逸和顏真卿的雍容大度,而且詩詞、書法樣樣精通。中間兩句寫沈和甫作為第一個做南北曲合腔的人,不愧為梨園領袖。最後三句進入憑弔的主題,追憶往昔。全曲雖平淡、樸素,卻也十分真切、感人。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凌波仙·吊沈和甫
  • 創作年代:元代
  • 作品體裁:散曲
  • 作者:鐘嗣成
  • 作品出處:《全元散曲
作品原文,注釋譯文,詞句注釋,白話譯文,創作背景,作品鑑賞,整體賞析,名家點評,作者簡介,

作品原文

【雙調】凌波仙·吊沈和甫
五言常寫和陶詩,一曲能傳冠柳詞,半生書法欺顏字。占風流獨我師,是梨園南北分司。當時事,仔細思,細思量不似當時

注釋譯文

詞句注釋

⑴凌波仙:曲牌名,常做弔詞用。沈和甫:名和,子和甫。杭州人,後居江州(今江西九江市),於公元1330年後不久卒。
⑵五言:指五言詩。和:唱和,亦謂仿照別人詩詞的題材或體裁做詩詞。陶:指陶淵明,其詩格調高古。
⑶冠:位居第一。柳:指柳永,善作詞。
⑷欺:欺負,此指勝過。顏:指顏真卿,其字正楷端莊雄偉,氣勢開張,行書遒勁鬱勃,變古通今。
⑸風流:指才華橫溢,豪放不羈。
⑹梨園:即戲班,據史料記載,唐玄宗曾經選了三百名樂工和數百名宮女,在梨園中教授樂曲,後來,戲班便有了“梨園”的別稱。分司:官名。因沈和吸收南戲和北曲曲調,創為南北調合腔,故有此稱。
⑺當時事:指沈和生前的事。
⑻不似當時:謂時過境遷,物是人非。當時,指沈和在世之時。

白話譯文

五言詩通常仿照陶淵明高古的格調,作曲能位居第一與柳永不相上下,書法與顏真卿筆法相似,可以以假亂真。他才華橫溢,豪放不羈我尊他為師,他以卓然的才情獻藝梨園,不愧為梨園領袖。沈和生前的事,仔細的想想,竟然感到時過境遷,物是人非了。

創作背景

鐘嗣成撰寫《錄鬼簿》,對每位已故同輩曲家傳記後均有首弔詞,對其人其曲進行評價和追悼,《吊沈和甫》是其中的一首。沈和甫在《錄鬼簿》成書之前即1330年之前不久謝世;他是鐘嗣成的好友,他極有才名,人們把他比做北方的關漢卿。鐘氏把他列入“方今已亡名公才人”之列,並為其創作了這首悼詞。

作品鑑賞

整體賞析

沈和甫天性風流,能詩能文,“五言嘗寫和陶詩,一曲能傳冠柳詞,半生書法欺顏字”。他才華橫溢,曾寫過和陶淵明詩作的五言律詩,詞作與柳永詞不相上下,書法與顏真卿筆法相似,可以以假亂真。陶淵明、柳永、顏真卿都是一代大家,作者將沈和甫與這些古代大家作比,以凸顯出沈和甫卓絕的才情。他既有陶淵明的清高格調,又有柳永的風流俊逸和顏真卿的雍容大度,而且詩詞、書法樣樣精通。前三句盛讚了沈和甫卓絕無雙的才情,並隱隱透出他風流、諧婉,又兼具雄健、廣博的個性特點,以及退居田園的樸實願望。
沈和甫在詩詞、書法方面雖然都十分擅長,但是其主要成就卻仍集中在戲曲方面,據《錄鬼簿》記載,他被“江西稱為蠻子關漢卿”。“占風流獨我師,是梨園南北分司”,同樣嗜好戲曲的鐘嗣成稱沈和甫為師,足見沈在戲曲方面的造詣之高。作為第一個做南北曲合腔的人,沈和甫在戲曲方面占盡風流,自然不愧為梨園領袖。此處所說的“風流”,既指混跡於鶯鶯燕燕之間的風流,也指以卓然的才情獻藝梨園的風流。
在盛讚沈和甫的才能和成就後,曲子開始進入憑弔的主題。“當時事,仔細思,細思量不是當時”,沈和甫離世之後,作者追憶往昔,前塵往事如一幕幕電影一般在眼前緩緩展開,飄忽朦朧,又如在眼前,一時競覺得他還好好地活在世間。這幾句雖平淡至極,卻自有一種感人至深的力量。面對生死兩隔的巨大悲痛,憑弔的人沒有哀呼痛號,沒有涕淚俱下,只是安靜地回想,過去的點點滴滴歷歷在目,細緻而樸素。末尾三句雖沒有一字哀訴,但反覆品讀,卻讓人忍不住為這種極淡而又極深的感情所感動,潸然淚下。
《錄鬼簿》中載:“方今已亡名公才人,余相知者,為之作傳,以《凌波曲》吊之。”知己離世,作者並未痛哭哀號,以激烈的態度表達激烈的感情,而是安靜地懷念,讓情緒如細細的溪流,從心底緩慢地滑過。陰陽兩隔,他逆著歲月的足跡,回憶前塵往事,追憶友人活著時的點點滴滴,雖平淡、樸素,卻也十分真切、感人。

名家點評

華東師範大學中文系教授方智范:“最後三句,若反覆吟喔,會覺得這幾句語淡而有深情,令人揪然欲淚。”(《元曲鑑賞辭典》)

作者簡介

鐘嗣成(約1279~約1360年),元代文學家,散曲家,字繼先,號醜齋,大梁(今河南開封)人,寓居杭州。屢試不中。順帝時編著《錄鬼簿》二卷,有至順元年(1330年)自序,載元代雜劇、散曲作家小傳和作品名目。所作雜劇今知有《章台柳》《錢神論》《蟠桃會》等七種,皆不傳。所作散曲今存小令五十九首,套數一套。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