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補丸

冷補丸,中醫方劑名。出自《嚴氏濟生方》卷五。具有滋補腎陰,清熱潤肺之功效。主治腎水燥少,不受峻補,口乾多渴,耳癢耳聾,腰痛腿弱,小便赤澀,大便或難。

基本介紹

  • 名稱:冷補丸
  • 出處:《嚴氏濟生方》卷五
  • 組成:熟地黃、生地黃、天門冬、川牛膝、白芍藥、地骨皮、白蒺藜、麥門冬、石斛、玄參、磁石、沉香
  • 功用:滋補腎陰,清熱潤肺
  • 主治:腎水燥少,不受峻補,口乾多渴,耳癢耳聾,腰痛腿弱,小便赤澀,大便或難
組成,用法用量,功用,主治,方義,加減化裁,附方,

組成

熟地黃(酒蒸,焙)、生地黃(洗)、天門冬(去心)、川牛膝(去蘆,浸)、白芍藥、地骨皮(去木)、白蒺藜(炒)、麥門冬(去心)、石斛、玄參、磁石(火煅七次,細研,水飛過)、沉香(別研,不見火)各等分。

用法用量

上為細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七十丸,空心鹽酒、鹽湯任下。

功用

滋補腎陰,清熱潤肺。

主治

腎水燥少,不受峻補,口乾多渴,耳癢耳聾,腰痛腿弱,小便赤澀,大便或難。

方義

方中二冬滋陰潤肺,清熱化痰;生、熟地滋補腎陰,生地並能涼血止血;玄參、石斛、白芍、地骨皮滋陰清熱,以解肺胃之虛火;白蒺藜疏肝解郁,並能通竅;磁石、川牛膝下行入腎,益精潛陽,強壯筋骨;沉香降氣暖下元,並能防大隊陰柔滋補藥物之膩性。共奏滋補腎陰,清熱潤肺之功。

加減化裁

若相火妄動者,可加知母、黃柏;心火上炎者,加黃連、丹參;咳嗽較甚者,可加川貝母、冬花、紫菀;遺精較頻者,加龍骨、牡蠣、五味子、山茱萸固腎斂精;熱盛動血,可加白茅根,阿膠,漢三七。

附方

名稱:批杷葉散
組成:人參、枇杷葉、白朮、陳皮、前胡、藿香葉、白茯苓、桔梗、甘草、白豆蔻、半夏曲
用法:上為細末,每服二錢,水一盞,加生薑三片,大棗一個,同煎至六分,去滓,食前溫服
主治:食飲易傷,腹脅痞滿,口乾多渴,常欲飲冷,四肢倦怠,大便不利
出處:《雞峰》卷十三
功用:調適陰陽,和養脾胃
名稱:知母散
組成:知母、川升麻、木香、赤茯苓、黃芩、鱉甲、柴胡、檳榔、栝樓根
用法:上為粗散。每服四錢,以水一中盞,入生薑半分,煎至六分,去滓溫服,不拘時候
主治:瘴毒腳氣,憎寒壯熱,頭痛,腳膝煩疼,腹中妨悶,不能飲食,食則無味,口乾多渴
出處:《太平聖惠方》卷四十五
名稱:茵陳散
組成:茵陳、麻黃、赤芍藥、甘草、黃芩、葛根
用法:上為粗散。每服一錢,以水一小盞,煎至五分,去滓溫服,不拘時候
主治:小兒熱病,心煩壯熱,口乾多渴
出處:《太平聖惠方》卷八十四
名稱:梅紅湯
組成:烏梅肉、知母、貝母、藿香葉、五味子、蛤粉、人參、赤茯苓、大黃、甘草
用法:上為粗末。每服三錢匕,水一盞,加小麥、竹葉,煎至六分,去滓溫服
主治:傷寒煩躁狂言,咽膈壅悶,口乾多渴
出處:《聖濟總錄》卷二十三
名稱:沉香和中丸
組成:陳皮、青皮、黃芩、檳榔、木香、枳殼、青礞石、大黃、沉香、滑石、黑牽牛末
用法:上為末,滴水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五十丸,臨臥以茶清送下
主治:痰氣壅盛,中脘氣滯,胸膈煩滿,頭目不清,痰涎不利,大便秘結,小便赤澀
出處:《袖珍》卷一
名稱:靈苑湯
組成:三葉酸漿草
用法:上搗汁一合,酒一合,攪勻,空心服之,立通
主治:卒患諸淋,遺溺不止,小便赤澀疼痛
出處:《赤水玄珠》卷十五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