冥王星日

冥王星日

冥王星日,是美國美國伊利諾州當地的紀念日。在2006年8月24日於布拉格舉行的第26屆國際天文聯會中通過第五號決議,將冥王星劃為矮行星後,美國美國伊利諾州決定從2009年3月13日起恢復冥王星的行星資格並將3月13日定為該州的“冥王星日”。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冥王星日
  • 外文名:Pluto Day;Pluto date 
  • 地點:美國美國伊利諾州
  • 恢復:2009年3月13日
冥王星,冥王星日的命名,冥王星行星身份決議,冥王星行星身份之爭,

冥王星

冥王星(讀音:míng wáng xīng)起初被認為是太陽系中的一顆大行星,但是在2006年8月24日於布拉格舉行的第26屆國際天文聯會中通過第五號決議,將冥王星劃為矮行星(dwarf planet)。在2008年6月,國際天文學會再將冥王星做為子分類類冥矮行星(Plutoid)的原型。

冥王星日的命名

伊利諾州之所以做出這樣的決定,一是因為冥王星的發現者、業餘天文學家克萊德·湯博(Clyde Tombaugh)出生於伊利諾州,二是在國際天文學聯合會做出將冥王星降級的決定時,其實只有4%的成員投票。
冥王星是於1930年2月18日被美國天文學家克萊德·湯博發現的。
美國美國伊利諾州決定從2009年3月13日起恢復冥王星的行星資格並將3月13日定為該州的“冥王星日”。

冥王星行星身份決議

國際天文聯合會大會2006年8月24日投票決定,不再將傳統九大行星之一的冥王星視為行星,而將其列入“矮行星”。
把冥王星除名的理由是:新的行星定義要求行星軌道附近不能有明顯的“鄰居”。冥王星的軌道與海王星重疊,根據新的定義只能算是一個矮行星。
06年國際天文學聯合會冥王星身份投票現場06年國際天文學聯合會冥王星身份投票現場
許多業餘天文愛好者仍在他們的望遠鏡上綁上黑紗,以紀念這一“黑暗時刻”。2009年03月09日前,美國伊利諾州通過一個決定展現了這個州的“特質”:該州認為國際天文學聯合會完全由一幫“傻瓜”組成,決定從2009年3月13日起恢復冥王星的行星資格。
冥王星被降級更名“類冥王星”
2006年,國際天文學聯合會在一次會議上通過新的行星定義,將冥王星“開除”出行星行列,被降級為“矮行星”。國際天文聯合會2008年6月10日正式宣布冥王星將同一些“矮行星”一起被稱為“類冥王星”天體。國際天文聯合會轄下的“小天體命名委員會”10日在挪威首都奧斯陸舉行會議,會後發表聲明指出,冥王星與厄里斯(Eris)應歸為“類冥王星”新類別。
根據國際天文聯合會的定義,“類冥王星”是指繞著太陽軌道運轉,軌道平均距離大于海王星,質量約相當於地球1/12000,圍繞太陽運轉周期在200年以上且自身重力須能使其形狀維持圓球形的矮行星。“類冥王星”在運轉時,不會撞擊其他星體。

冥王星行星身份之爭

英國2008年8月14日《每日電訊報》報導,一些具有影響力的天文學家認為,冥王星應該恢復行星身份。資深太空科學家,包括來自美國宇航局的專家,將於本周對國際天文聯會做出的一項有爭議的決定提出反對意見,探討究竟什麼樣的星體才算行星。
國際天文學聯合會負責天文命名。按該會採取的新定義原則,冥王星的行星身份被剝奪,被歸入“冥王體(plutoids)”行列。自從70年前發現這顆星體以來,人們一直將它視為是距離太陽最遠的一顆行星,但是由於它的體積較小,而且處在太陽系內比較偏遠的位置,有些天文學家認為它不應被歸入行星行列。
科學家在馬里蘭舉行的一個有關行星的重要會議上,將提出重新恢復冥王星的第九大行星身份的要求。這項會議將於14日舉行。他們聲稱,被修改的定義令人感到難以理解,而且它將意味著最近在位於我們的太陽系以外的其他太陽系發現的行星,不能再用這種方法進行定義。根據最近的分類規則,所有體積較小而且與太陽之間的距離比第八顆行星——海王星與太陽之間的距離更遠的近似球體的天體,都被歸入“冥王體”行列。
加利福尼亞州美國宇航局月球科學研究所主管大衛·莫里森說:“以前任何組織從來都沒必要重新定義一個人們日常普遍使用的詞,因此我認為在這種情況下改變冥王星的身份也沒什麼道理。天文學家利用‘巨大’和‘侏儒’等形容詞描述行星、恆星和星系等不同天體子類別,那么為什麼冥王星就不能像巨行星——木星那樣,繼續保持它的矮行星身份。根據我們了解的情況,大約有90%的行星都位於我們的太陽系以外,但是根據國際天文聯盟的這個定義,它們都不能被歸入行星行列。”
科學家在大行星辯論會(Great Planet Debate)上進行發言時,還將提議利用一種根據形狀進行分類的簡單辦法給行星歸類。行星科學研究所的馬克·賽克斯將在會議上進行辯論,他認為圓度比應該作為行星分離的標準。他表示,這種方法將讓我們的太陽系中的行星數量增加到12顆。國際天文聯會中那些因循守舊的人對此感到非常擔心,他們害怕隨著更多較小的天體被發現,太陽系中的行星數量將增加更多。美國自然歷史博物館的尼爾·德格拉斯·泰森博士將會爭辯說,冥王星不應該被看成是一顆行星。
新華社南京8月23日電隨著國際天文學聯合會大會關於行星定義的第三種等待表決的方案的出台,冥王星將很有可能在本月24日之後退出大行星歷史舞台,與此同時,此前第一種方案中提出了另外再增加3顆二級行星的計畫也將流產。

我國行星專家、中科院紫金山天文台研究員王思潮介紹,究竟如何定義行星是本屆在捷克首都布拉格召開的國際天文學聯合會大會一直爭論不休的話題。按照此前行星定義委員會提出的方案,在確定金星、土星、木星、水星、地球、火星、天王星、海王星為經典行星之外,將冥王星降格為二級行星,同時增加穀神星、卡戎星和2003UB313為二級行星。

然而,該方案由於其折衷性和妥協性,受到了行星專家的反對。專家們為此展開了激烈討論,最後由17位行星專家提出了行星定義的第二種方案。第二種方案認為行星應該符合三個條件:必須是該區域內最大的天體;必須有足夠大的質量,能依靠自身的重力,通過流體靜力學平衡,使自身的形狀達到近似球形;天體內部不能發生核聚變反應。按照此種方案,太陽系中,只確認金星、土星、木星、水星、地球、火星、天王星、海王星等8天體為大行星,冥王星則不在大行星之列。

考慮到第二種方案更加科學,由行星專家、歷史專家、文化專家組成的7人行星定義小組在一定程度地接受第二種方案的基礎上,又展開了激烈的討論,最後廢除了第一方案,形成了第三種方案。按照第三種方案,行星要符合三個條件:必須要有足夠大的質量,要能夠依靠自身的重力作用,通過流體靜力學平衡,使自身形狀達到近似球形;該天體在公轉區域中起著支配性質的作用;該天體要繞著太陽公轉。

王思潮介紹,剛剛提出的第三種方案和第二種方案大同小異,其最終的結果都將是把冥王星剔除出大行星的歷史舞台。相比而言,第二種方案對於行星的定義範圍更廣,它將太陽系外的行星也納入進來了。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