兵臨城下:中外歷史上的經典攻堅戰

兵臨城下:中外歷史上的經典攻堅戰

《兵臨城下:中外歷史上的經典攻堅戰》主要內容:戰爭的進程不會是一帆風順的,通往勝利的路上必定會有敵軍的堡壘橫亘在面前,這時攻堅戰發生了。城市、要塞、險灘、要道等都可能會是橫亘在勝利之路上的堡壘,要想取得勝利,必須從它們身上跨過去,否則就將功虧一簣。

基本介紹

  • 書名:兵臨城下:中外歷史上的經典攻堅戰
  • 出版社:哈爾濱出版社
  • 頁數:306頁
  • 開本:16
  • 品牌:出版社
  • 作者:薛慧檳
  • 出版日期:2010年2月1日
  • 語種:簡體中文
  • ISBN:9787807538783, 7807538783
圖書目錄,文摘,後記,序言,

圖書目錄

兵鋒所向——利劍直指對手心臟
軟弱和愚蠢造就的恥辱——靖康之變
自掘墳墓的“海上盟約”
第一次東京保衛戰
第二次東京保衛戰
文弱書生力挽狂瀾——北京保衛戰
于謙其
土木之變
危難之際顯身手
北京保衛戰
天國的覆滅——天京保衛戰
安慶保衛戰
湘軍總攻
天京合圍
內城鏖戰
“浪漫”屈服於“大炮”——德軍攻陷巴黎
幾易攻略
裝甲集群長驅直入
哭泣的凱旋門
冬天的神話——莫斯科保衛戰
從“巴巴洛薩”到“颱風”
上帝再次眷顧莫斯科
希特勒很生氣
“喀秋莎”在怒吼
日耳曼雲端戰鷹翱翔——蘇軍攻人柏林
雄兵壓境
突擊,向柏林前進
鋒利的空中之劍
柏林上空的激戰
險關要隘——通往勝利的必經之地
六年攻堅戰,成就大元朝——襄樊之戰
擇“襄”易攻略
襄樊外圍爭奪戰
外援難挽敗局
提鋒飲血敗賊寇——台兒莊會戰
臨危受命,李宗仁掛帥出征
臨沂序戰,台兒莊大戰的序曲
台兒莊大戰,血肉鑄就國魂
關門戰役——錦州之戰
孤立錦州
困獸猶鬥
血戰錦州
月圓之夜開啟的序幕——濟南戰役
濟南戰役作戰部署
總攻,在月圓之夜開始
攻克商埠之戰
內城爭奪戰
恐怖的“絞肉機”——凡爾登戰役
德法同時瞄上的地方
慘烈的拉鋸戰
人間地獄
水火交融——海灘大江邊的魚死網破
勝負早已注定——淝水之戰
嚇人的97萬
北府精兵
淝水對峙
戰爭變成了賽跑
天下三分的關鍵——赤壁之戰
北地局勢
聯吳之計
赤壁鏖兵
日寇沒落的開始——中途島海戰
戰雲籠罩中途島
情報的先手
第一攻擊波
日航母損失慘重
美日攻守易勢
火海拉鋸——瓜島爭奪戰
瓜島爭奪戰
東所羅門海戰
機場血戰
聖克魯斯海空大戰
瓜島海戰
收復瓜島
決定性的二十四小時——諾曼第登入
長達兩年的籌備
登入前奏
激戰灘頭
德軍的反擊
孤注一擲——戰爭局勢在這裡轉向
破釜沉舟逐秦“鹿”——巨鹿之戰
巨鹿守將
誅梁困趙
楚國內訌
狹路相逢勇者勝
楚漢爭雄的拐點——成皋之戰
狼煙未散紛爭又起
西楚霸王步步緊逼
成皋爭奪定乾坤
深遠的影響
自由之戰——葛底斯堡戰役
戰爭中的人
猝不及防的遭遇戰
地利決定了戰爭走向
獨立日前夜的決戰
用鮮血換回的勝利——史達林格勒戰役
賊心不死,希特勒再挑戰端
判斷失誤,蘇軍陷入災難
揮兵猛進,史達林格勒危在旦夕
千里馳援,王牌師仗劍顯身手
苦戰無功,保盧斯漸生怯戰心理
陳倉暗度,朱可夫全線大反攻
進退失據,保盧斯大難臨頭
塵埃落定,法西斯再遭重創
英雄問鼎——一戰定天下大勢
霸王悲歌——垓下之戰
戰略失策
鴻溝和議
絕境求生
陷入重圍
英雄末路
畢其功於一役——漢漠北之戰
經濟上的先手
血戰漠北
牧笛代狼煙
百萬雄師過大江——渡江戰役
依託大江苟延殘喘
針鋒相對定攻略
天塹變通途
傳奇之嘆——滑鐵盧之戰
東山再起
暗度陳倉
不完美的利尼之戰
決戰滑鐵盧
群雄逐鹿——稱霸道路上的里程碑
大雪滿刀弓——定襄之戰
突厥的興盛
定襄襲擊戰
東突厥的滅亡
天心終難測——高加米拉之戰
天意難違
針鋒相對
高加米拉神話
戰略家的輝煌——漢尼拔坎尼之戰
雷霆之子
劍拔弩張
坎尼大戰
“生命之路”的“火花”——列寧格勒保衛戰
瘋狂的“巴巴洛薩”計畫
蘇聯缺乏足夠的警惕
希特勒大兵壓境
兵臨列寧格勒城下
拉多加湖的“生命之路”
“火花”戰役復仇
最後的勝利

文摘

危難之際顯身手
土木之敗,訊息傳來,滿朝震驚。當時京城只有弱兵數萬,形勢危急。一些官員主張遷都南逃,主持兵部事務的侍郎于謙以“京師為天子之根本,一動則大勢去矣”為由,拒絕遷都,並獻策召天下勤王兵,誓守京城。皇太后、監國邸王朱祁鈺和大多數大臣支持于謙的主張,遂定戰守,調兵備戰。
八月二十一日,朝廷任命于謙為兵部尚書,全權指揮軍民守衛都城。
按照明朝的體制,兵部尚書是不能直接指揮軍隊的。為此,朝廷授予于謙“提督各營軍馬”的重任,命在京的各營將領皆接受其節制。將士凡有違抗軍令者,于謙有先斬後奏之權。於是,于謙擔負起了全權指揮北京保衛戰的重任。為了守衛京師,他的主要作為有:
第一,著重整頓、充實京軍。京軍的主力在土木堡之戰中覆沒後,京城只剩下部分守城部隊。為了迎接戰鬥,于謙重組京軍。他急調兩京、河南的備操軍,沿海的備倭軍,江北及北京諸府運糧的大軍,以及浙江兵來到北京,使京城兵力由數萬人迅速增加到二十二萬多人,形成了兵力數量上對於瓦剌軍隊的優勢。並派監察御史白圭等15名重要官員,前往京畿、山東、山西、河南等地招募兵員,進行應急訓練,以備補充。
第二,擁立代宗朱祁鈺。明英宗被俘,也先手裡有了要挾明朝的資本,只要另立新君,也先就不能再以英宗來影響戰爭的走勢。
在於謙和大臣的堅持之下,朱祁鈺勉為其難,這便是明代宗。
第三,除王振餘黨。宦官王振可以說是導致土木之變的直接責任人。正是他不顧眾議,策動英宗親征。
有明一朝,宦官專權始於王振。據說,明初朱元璋曾於宮內立鐵牌,禁宦官干政。建文帝控制宦官也很嚴。正因為如此,在靖難之役中多有內宦逃至朱棣軍中,密告朝中虛實。朱棣登基後,宦官的地位得到了提升,不再只任內廷打掃事務。王振本來是個讀書人,於永樂朝入宮。因為他具有一定的文化功底,很快就嶄露頭角,後來掌司禮監,成為“內相”。英宗對他很是尊重,不呼其名而稱之為“先生”,對他言聽計從。因此,朝中許多人都投靠到他的門下。
土木戰敗、英宗被俘的訊息傳入北京後,眾官群情激憤,請族誅王振。此時王振的餘黨錦衣衛指揮使馬順上前叱罵驅逐朝臣。大家對馬順平日裡倚仗王振而狐假虎威的作為早已看不順眼,現在見他仍舊氣焰囂張,喪師辱國的怨氣統統指向了馬順。群臣義憤沖天,不顧大臣的體面,一擁而上,拳打腳踢,竟然在左順門將馬順活活打死。隨後,眾人又將王振餘黨宦官毛貴、王長隨從內宮中要出,亂拳打死,懸屍於東安門外示眾。監國的朱祁鈺哪裡見過這樣的場面,驚慌失措,想要退走。這時于謙上前攔住朱祁鈺,請求他宣布馬順等人論罪當死,參與毆殺的眾大臣無罪。情勢這才穩定下來。大家退出左順門時,吏部尚書王直用力握住于謙的手,感嘆地說:“國家正要靠先生您了。今天的情勢,即使有一百個王直也處理不好。”正是在國難當頭之際,于謙挺身而出,以社稷安危為己任,為百官所倚重。
第四,在糧食儲備和運輸方面,當時,供應北京的糧食有數百萬石儲備在東郊的通州,可供京師軍民一年的食用。由於按照常理短期內無法將其運到北京,有人擔心被瓦剌利用,主張將這些糧食燒毀。于謙不同意。他認為,這些糧食是寶貴的財富,是京城保衛戰的重要物質基礎。如果沒有糧食,軍隊就會不戰自潰。因此,他採用了一切措施運糧。除官府徵用的500輛大車晝夜運糧外,還動員百姓及官兵的家屬、親友自備車輛前往通州運糧。並提出,對運到北京20石以上糧食的人,除運費外,另發白銀一兩,以資鼓勵。重賞之下有勇夫,在於謙的督促下,運糧隊伍川流不息,晝夜往返。不幾天工夫,就把通州的幾百萬石糧食運進京城並儲備起來,從而使軍心大振,也穩定了民心。在此基礎上,于謙還下令,官兵皆預支半年祿餉,眾人皆歡呼雀躍。

後記

攻堅戰,一方強攻,一方力守,為了相同的目標,魚死網破,血流城下。攻堅戰有狹義和廣義兩種概念,狹義上的攻堅戰僅僅指城市攻堅戰,而廣義上的攻堅戰則包括所有對既定的攻擊目標發起攻擊的戰爭,這些目標包括城市、要塞、險灘等等;另外,這裡面也應該包括對局勢產生重大影響的重要戰役。本書就是站在廣義的角度上來對攻堅戰進行定位,通過對攻堅戰的經典戰例的講述和評析,向讀者展示攻堅戰宏大壯觀的戰爭場面和在戰爭中體現出來的戰爭智慧。
攻堅戰的勝負,主要由力量對比、地理環境、戰略戰術等幾個要素來決定,歷史上的無數次攻堅戰役告訴我們,上面所說的要素往往決定了攻堅戰的結果。楚漢爭霸中的垓下之戰是雙方力量對比對戰爭的結果產生最明顯影響的一場戰役,當時項羽手中只有十萬衰兵殘將,而劉邦手下則是三十萬從各方調來的虎狼之師,縱然項習習號稱“萬人敵”,終因雙方太大的實力差距而抱恨烏江亭;地理環境對攻堅戰的成敗同樣發揮著重要作用,二戰初期蘇德兩國的莫斯科城下一役,憑藉著頑強的抵抗和寒冬的垂青,蘇聯人民最終擊潰了來勢洶洶的德國侵略者;而淝水之戰則是戰略戰術制勝的典型戰例,面對苻堅的百萬雄師,東晉略施小計,頃刻間就使前秦大軍不戰自潰。
攻堅戰,是戰爭指揮藝術得到極大發揮的一種戰爭模式,在這種戰爭模式中,戰爭的智慧得到了充分的展現。北京保衛戰中,瓦剌軍隊猛攻居庸關,面對如狼似虎的蒙古鐵騎,居庸關守將羅通聽取屬下的正確建議,利用天氣的嚴寒,在城牆上潑灑涼水,使城牆成為一道冰牆,成功地阻止了瓦剌兵的攻城行動;在諾曼第登入一戰中,對加來和諾曼第兩個登入地點的選擇,盟軍可謂費盡了心機,利用重重假象迷惑德軍,直到登入成功之後,希特勒都一直認為盟軍會在加來登入。
攻堅戰,也可以說是消耗戰,雙方的有生力量是進行這種戰爭的基礎,凡爾登戰役的關鍵意義不光是法國守住了凡爾登這塊國土,在這場戰役中對德國有生力量的極大消耗,加速了德國在一戰中的敗退;台兒莊戰役,面對相對落後的裝備,中國軍隊憑藉著強大的有生力量,實現了對裝備優良的H軍的圍殲,這些都體現了攻堅戰對有生力量極大消耗這一特點,也體現出了攻堅戰的慘烈性。
可以說,攻堅戰是一場集殘酷性和藝術性於一體的典型戰爭模式,這一模式是戰爭特點的集中體現,通過這本書,你可以直觀地領略戰爭的殘酷與魅力。
在本書的編寫過程中,編者查閱了許多關於攻堅戰的文獻資料,廣泛閱讀了關於這方面的研究成果,從中獲取了很多的啟發,這對本書的完成提供了巨大的幫助。在此,要對相關作者表示由衷的感謝!

序言

血與火的交融 鋼與鐵的碰撞
鮮血與戰火,焦樹與殘垣。血腥的戰場向世人展示著戰爭的殘酷,城市的廢墟向人們傾訴著戰爭的冷漠;坦克與火炮、弓箭與盾牌,鋼鐵戰車向人們炫耀著武力的霸道,冰冷的箭頭閃爍著死亡的寒光。戰爭,死神的盛宴;戰爭,人類的災難。這一切,在世界歷史上的攻堅戰中體現得尤為明顯。
攻堅戰,一種典型的戰爭類型。在這樣的戰爭中,戰爭的殘酷性和破壞性得到了淋漓盡致的發揮;在這樣的戰爭中,血與火得到了充分的交融,鋼與鐵得到了最激烈的碰撞。兵臨城下,魚死網破,決戰在這裡上演,成敗在此一戰。
攻堅戰的交戰雙方,將戰爭的勝負會聚在一點之上,所有的力量都在這一點釋放,拼盡全力只為這一戰,所以這樣的戰例必然是最為慘烈、最為悲壯的。
所謂攻堅可以從兩個角度來理解,從進攻一方來看,面前的這座堡壘橫亘在通往勝利的路上,必須不惜一切代價拿下;從守的_方來看,這座城池已經是本方的最後底線,此地一丟,滿盤皆輸,特殊的戰爭局勢勢必讓他們要在此地堅守到底。一方非拿下不可,一方必須堅守底線,針尖對麥芒的作戰心態必然會讓戰爭進行得異常艱苦、異常慘烈,這也是攻堅戰最大的魅力所在。戰爭的威力在這裡得到了最大限度的發揮,鋼與鐵鑄就的戰爭利器必將在這裡發出最響亮的碰撞。
這就是攻堅戰,戰爭中最為殘酷的戰爭,歷史上這櫸慘烈的戰爭上演過很多次:明朝中期的北京保衛戰,瓦剌鐵騎兵臨北京城下,若京師淪陷,朱明江山必然陷入萬劫不復;而攻下北京,瓦剌鐵騎定將一路南下,重振蒙古帝國的雄風,這樣的局勢,使攻堅戰在戰爭中的戰略作用發揮到了極致;史達林格勒保衛戰,二戰中最艱苦的攻堅戰,蘇聯士兵進入這座城市後的生命長度不會超過24個小時;凡爾登戰役,被稱為是“凡爾登絞肉機”,數以萬汁的炮彈不停地落在這一狹小的地域,無數的生命被戰爭吞噬,這裡成為人類的噩夢。
攻堅戰在展現它殘酷性的同時,也向我們詮釋了戰爭的藝術性,面對攻與守這一矛盾的話題,攻守雙方都竭盡戰爭智慧,運用不同的戰略戰術,鬥勇的同時更要鬥智;前秦與東晉的淝水之戰,面對苻堅的百萬大軍,東晉的北府精兵沒有與其死打硬拼,一個東晉降將朱序就已經足夠解決問題,正確的戰術勝過了苻堅的百萬雄兵。同樣的例子還有曹操與孫劉聯盟之間的赤壁之戰,一把大火,使曹操在餘生里再沒有動過南下的念頭。
攻堅戰,以其宏大的戰爭規模、火爆的戰爭場面、慘痛的戰爭損失止世人銘記,直面攻堅戰,可以聽到鋼與鐵激烈碰撞產生的迴響;回味攻堅戰,可以感受到戰爭中蘊藏著的奇妙的戰爭藝術;反思攻堅戰,可以看到戰爭給我們帶來的巨大影響。
走進中外歷史上的經典攻堅戰戰例,感受攻堅戰中血與火的交融、鋼與鐵的碰撞——身臨其境,感受戰爭帶給我們的震撼。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