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青城生態示範區

共青城生態示範區位於江西省北部,廬山腳下,地貌類型可以分低丘崗地平原、湖灘草洲和水體,最高處海拔146.3m,最低處海撥11.6m。濱臨我國第一大淡水湖——鄱陽湖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共青城生態示範區
  • 地址:江西省北部
  • 最高處海拔:146.3m
  • 最低處海撥:11.6m
基本情況,內容與特色,生態農業建設,資源與環境保護,園林化城市建設,人口及社會發展,

基本情況

京九鐵路昌九高速公路貫穿其中。距九江機場和昌北機場僅30km。面積240平方公里。其中水面占總面積的30%。人口10萬,其中城鎮人口5萬,農業人口5萬,其地理位置、自然條件優越,生態環境良好,有著湖泊水域、丘陵平原、湖灘草洲等各具特色的生態環境,是昌九工業走廊崛起的新興城市。2009年被命名為全國生態示範區。

內容與特色

農業是共青城的經濟基礎,糧棉油、林果茶、雞鴨魚、生豬及特種養殖業協調發展,形成了一條緊密型的種養加產業鏈和生態鏈,為發展高效農業和生態農業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工業是共青城的經濟支柱。骨幹企業有羽絨廠、服裝大廈、印染廠、東誠木業廠有限公司、酒廠、板鴨廠、金馬紡織有限公司、包裝廠等。
共青城是現代工業和傳統農業相互滲透,農工商貿相結合,功能較為完備的獨具特色的城鎮。在布局上以工業為主體,建有生產設施呈相對集中與分散結合的布置形式,依託地勢、水面、林地等而形成的幾個不同功能片區。
共青城濱臨鄱陽湖,具有較完整的水陸相生態環境。結合這一特徵,在生態示範區建設中把水面立體開發,平原建立高效生態農業系統,丘陵崗地林果業綜合開發作為重點,建設鴨鴨工程、林果業工程、低壩網攔項目、糧食工程、金棉工程、水產養殖及農村沼氣開發等支持配套體系。形成了一個從水面到陸地,從平原到丘陵,由點到線(京九鐵路、昌九公路沿線),再由線到面具有共青特色的種養加一條龍,貿工農一體化的生態建設態勢和規模。為鄱陽湖濱地區和其它地區性的生態經濟建設提供了寶貴的經驗,起到了明顯的示範效果。

生態農業建設

1、加強、完善以“鴨鴨工程”為龍頭的“種、養、加”一條龍模式,為充分發揮共青城的自然資源、經濟優勢和區位條件,以“鴨鴨工程”為龍頭,以市場為導向,以效益為中心,採用“水面養鴨、水中養魚、岸上種植”的立體生態模式,種養加相結合,促進了共青農業朝高產、優質、高效方向發展。
2、保護、改善農業生態環境,促進農業良性發展。
①推廣“豬—沼—果”模式,發展農村沼氣,淨化農村環境。②依靠科學技術,保護耕地。③採取綜合措施,防治農林病蟲害。④加大秸稈的綜合利用率。

資源與環境保護

1、南湖濕地候鳥保護區,面積約5000公頃,其中常年有水面積(高程15.0mm)約2000公頃。主要以保護鄱陽湖西岸的南湖濕地生態環境及在此越冬的珍禽候鳥
2、耀邦陵園及富華山植被保護區,占地面積200公頃,以保護次生人工林及夏候鳥為主。
3、九仙嶺森林保護區,面積約4000公頃,包括九仙嶺、京九鐵路、昌九公路兩側崗地,以封山育林、保護森林植被為主。
4、工業污染防治與生態保護並重。這些年,共青城環保局加大了對區域排污企事業單位的監管力度,依法辦事,嚴格執行各項環境管理制度,採取工程治理和生態系統內綜合利用等途徑,使區域內污染物的排放量控制在較低水平。工業污染源排放達標率為100%。城區環境空氣品質達到一級標準;地表水環境質量達到Ⅱ類標準;城區固體廢棄物處理率達60%;城鎮噪聲狀況均控制在各功能區範圍內。

園林化城市建設

圍繞把共青城建設成為一個園林城市、生態城市這一目標,在城市的建設中走可持續發展的道路,堅持經濟建設,城鎮建設與生態建設同步規劃、同步實施、同步發展。幾年來,城區的綠化、美化取得了顯著成績。1996年獲全國綠化先進單位,全國部門造林綠化四百佳單位稱號,形成共青城自身獨特的園林式的城市新格局。

人口及社會發展

長期以來,共青各級領導把計畫生育、發展教育、城鄉基礎設施(包括住房、煤氣工程、自來水、醫療衛生、生活垃圾處置、郵電通訊、廣播電視等)建設放在重要的位置上來抓,取得了顯著成績。全區人口的自然增長率控制在11‰以內,大大低於全省17‰的水平。教育事業蓬勃發展,初步建成了從幼教到國小、中學、大學及職業教育的全民教育體系。共青城區國小國中適齡兒童入學率達100%,飲用水衛生合格率鄉村為80%,城區達100%。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