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振極限式

共振極限式是指由美國化學家鮑林(Linus Pauling)創立的共振理論中共振雜化體的一種特殊狀態。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共振極限式
共振論是1931年鮑林(L. C. Pauling)創立的一種分子結構理論。當一個分子離子自由基的結構不能用路易斯結構式(Lewis structure)正確地描述時,可以用多個路易斯式表示,這些路易斯式稱為共振結構(resonance structure,又稱極限式或正則結構)。在共振結構之間用雙箭頭“←→”聯繫,以表示它們的共振關係。例如苯分子是由下述共振結構參與共振的,但任何一個共振結構都不足以反映分子的真實結構,實際上,苯沒有單雙鍵之分,鍵長都為0.139nm,其鄰二取代物只有一種,而且苯具有特殊的穩定性,典型的化學反應不是烯烴加成反應,而是取代反應
共振極限式是共振分子在參與共振過程中到達的一種極限狀態,實際中並不能穩定單獨存在。
分子的真實結構是這些共振結構共振得到的共振雜化體(resonance hybrid)。每個共振結構對共振雜化體的貢獻不同,即它們對共振雜化體的參與程度有差別。共振結構越穩定,對共振雜化體的貢獻越大。共振雜化體的能量較任何一個共振結構為低。共振結構的書寫除符合價鍵規則外,還必須遵守各共振結構的原子核位置不變,各共振結構的配對電子數或未共享電子數不變的原則。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