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和P-47D/N“雷電”

共和P-47D/N“雷電”

共和P-47D/N“雷電”是二戰期間美國陸軍航空兵主力的戰鬥機之一,該戰鬥機二戰結束後移交給中國空軍使用。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共和P-47D/N“雷電”
  • 類別:戰鬥機
  • 用戶:美國陸軍航空兵
  • 國家:美國
中文名共和P-47D/N“雷電”
英文名:Republic P-47D/N Thunderbolt
機型概述:
共和P-47是P-43的後續機種,其實它幾乎是和P-43同時開始設計的,但其待P-43取得實戰經驗後才最終修改定型,因此投產較晚。它的特點是採用配有GE公司摩斯博士所設計渦輪增壓器的大功率星形氣冷活塞發動機,座艙裝甲,自封油箱,並在機腹及機翼下增掛可拋式副油箱以提高續航力,適於遠程護航作戰。該機配有8挺12.7毫米口徑機槍,火力相當強勁,加之重要部位敷設裝甲,亦可作為戰鬥轟炸機使用。
該機先後發展出XP-47、XP-47A、P-47B、P-47C/G(分別由共和/寇蒂斯公司以同一圖樣生產)等早期型號,經歐洲戰場檢驗反饋後,改進出P-47D,主要採用發動機注水技術(向汽缸內加注易汽化液體,用以加大燃氣流量,可在短時間內大幅度提高功率,改善爬升和高空機動性能),修改渦輪增壓器,在發動機整流罩後下方增設滑油散熱器閥門,改用寬葉漢密爾頓式液壓恆速螺旋槳,以增加低空性能,換用全透明氣泡型座艙罩,在左右機翼下增掛火箭彈發射架。P-47M是專為攔截德國V-1巡航飛彈研製。P-47N是為太平洋戰場上護航B-29“超級空中堡壘”戰略轟炸機轟炸日本本土研製,主要是增加機翼翼展、擴大機翼面積以容納更多燃油,加強起落架,採用普·惠2800馬力R-2800-57發動機。P-47系列共生產15688架。
1944年,駐華美國陸軍第14航空隊的第33、第81戰鬥機大隊開始換裝P-47D戰鬥機,中國空軍在抗戰期間未及換裝。1946年,美國將駐華陸軍航空兵剩餘的102架P-47D移交給國民黨政府,國民黨空軍篩選出75架堪用機,分配給第11大隊以替換P-40戰鬥機,但第11大隊第42中隊於1946年8月19日從南京接收新機返航西安途中迷航,發生集體迫降於黃河灘頭重大事故,9月1日,國民黨空軍撤銷了該中隊番號,其餘飛機編入第41、第43中隊。解放戰爭期間,這些P-47D主要用於西北地區,期間於1949年初再從美國採購42架補充消耗。1949年5月,第11大隊隨國民黨陸軍由西安逃至南鄭,10月逃至重慶,11月逃至成都,隨後逃往中國台灣屏東,所遺在重慶白市驛機場的7架P-47D被第2大隊的B-25炸毀。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