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韜·文韜·舉賢

六韜·文韜·舉賢

舉賢篇首先闡明了‘舉賢而不獲其功”導致“世亂愈甚,以致危亡”的原因在於:“舉賢而不能用”,有舉賢之名,無用、賢之實。而造成這種局面的關鍵是用世俗之譽為標準取人,因此難以得到真正的人才。最後指出解決問題的辦法就是“按名督實,選才考能,令實當其名,名當其實”。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六韜·文韜·舉賢
  • 作者:姜子牙
  • 又名:《太公六韜》
  • 時期:戰國時代
原文,注釋,譯文,作品評析,國學故事,出處簡介,

原文

文王問太公曰:“君務舉賢而不獲其功,世亂愈甚以致危亡者,何也?”太公曰:“舉賢而不用,是有舉賢之名,而無用賢之實也。”
文王曰:“其失安在?”太公曰:“其失在君好用世俗① 之所譽,而不得真賢也。”
文王曰:“何如?”太公曰:“君以世俗之所譽者為賢,以世俗之所毀者為不肖,則多黨① 者進,少黨者退。若是,則群邪比周② 而蔽賢,忠臣死於無罪,奸臣以虛譽取爵位。是以世亂愈甚,則國不免於危亡。”
文王曰:“舉賢奈何?”太公曰:“將相分職,而各以官名舉人③ 。按名督實,選才考能,令實當其名,名當其實,則得舉賢之道也。”

注釋

①世俗:一般指平常、凡庸的人。
①黨:黨羽。
②比周:串通勾結,結黨營私。
③舉人:舉用人才。

譯文

文王問太公道:“人君招攬天下賢才,但往往又得不到賢才的輔佐。局勢混亂越來越厲害,甚至陷於危亡的境地,為什麼呢?”太公回答說:“推薦上來的賢才不加以任用,是空有舉賢的虛名而沒有用賢的實際行動。”
文王說:“究竟錯誤在什麼地方?”太公回答說:“錯誤在於人君喜歡任用世俗所稱譽的人,卻得不到真正的賢才。”
文王不解地又問:“為什麼這樣說呢?”太公說:“人君把世俗所稱譽的人當做賢才,把世俗所詆毀的人認為不肖,那么拉幫結派的人被選用,缺少朋黨的人就被淘汰。這樣,那些奸邪小人就互相勾結在一起,結黨營私,阻擋賢臣受到重用。忠心耿耿的臣子本沒有什麼罪過,卻因被誣陷致於死地;奸臣賊子用虛假的榮譽從君王那兒騙到爵位。因此時世更加混亂,國家就難以避免陷於危亡的境地。”
文王問:“那怎樣舉薦賢人呢?”太公說:“將領和宰相分別舉薦,根據所需要的官職推舉入選,按照他的名來考察實際才能。選拔上來的人才,必須名副其實,名實相當,這樣,才算掌握了舉用賢人的方法。”

作品評析

本篇講述了選才用人的特點是“按名督實”,不以“世俗之所譽者為賢”,唯才是舉,不拘一格。國家喪亂之際,急需人才,如果過分拘泥於“世俗所譽”的品行,就會使“有治國用兵之術”的奇才異士埋沒民間,因此應破除時俗,以才能高為舉賢的標準,“明揚仄陋,唯才是舉”。能夠從善如流,真正發揮他們的才智,採納有益的建議,即使意見沒被採納,也對提意見者予以鼓勵。這樣,才能收到“舉賢而獲其功”的效果。

國學故事

東漢王朝在黃巾農民起義的打擊下土崩瓦解,隨之而來的是群雄割據,混戰不己。在這種混亂局面中,曹操僅用了十幾年的時間,就先後掃平了袁紹等大小割據勢力,統一了中國北方,並為進一步統一奠定了基礎。曹操取得成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不拘一格,廣攬人才,集眾人之智以為己用,無疑是其中一個重要因素。
曹操思才若渴,注意延攬各方面的人才。在他創業之初,就極力網羅當世賢才以為己用。他在得到有“王佐之才”之譽的荀彧後,高興地稱為“我之子房”,委以重任。荀彧又向他推薦荀攸、郭嘉兩位很有謀略的人。曹操任荀攸為軍師,讓郭嘉參與機要。這三人成為曹操掃平群雄的智囊人物。曹操每打敗一個強敵,占據一塊地盤,都盡力把敵方及當地的有用之才搜羅到自己麾下。原劉表屬下的才士王粲歸降曹操後曾感慨地說,袁紹、劉表手下都有很多俊傑奇士,但都不為所用,但曹操卻多方羅致人才,“使海內回心,望風而願治,文武並用,英雄畢力,此三王之舉也。”對敵方的降將,曹操捐棄前嫌,加以重用,如張遼、徐晃、張郃等人,後來都成為曹操軍中佐命立功的名將。再如建安七子之一的陳琳,文才出眾,曾為袁紹起草討伐曹操的檄文,曹操也既往不咎,讓他掌管文書工作,後來曹操軍中書檄多出自他的手中。
曹操選才用人的特點是“按名督實”,不以“世俗之所譽者為賢”,唯才是舉,不拘一格。漢武帝獨尊儒術之後,朝廷用人取士大抵以儒家品行要求為標準,往往不問真才實學,後世流成風習。曹操認為,國家喪亂之際,急需人才,如果過分拘泥於“世俗所譽”的品行,就會使“有治國用兵之術”的奇才異士埋沒民間,因此他多次頒布求賢令,命屬下破除時俗,以才能為舉賢的最高標準,“明揚仄陋,唯才是舉”。
曹操既有舉賢之名又有舉賢之實,能夠從善如流,真正發揮他們的才智,採納有益的建議。即使意見沒被採納,也對提意見者予以鼓勵。這樣,就收到了“舉賢而獲其功”的效果。曹操廣攬天下賢才以為己用,終於成就了輝煌的業績。

出處簡介

六韜》又稱《太公六韜》、《太公兵法》、《素書》,舊題周初太公望(即呂尚、姜子牙)所著,普遍認為是後人依託,作者已不可考。一般認為此書成於戰國時代。全書以太公與文王、武王對話的方式編成。
《六韜》是一部集先秦軍事思想之大成的著作,對後代的軍事思想有很大的影響,被譽為是兵家權謀類的始祖。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