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都寨鎮

六都寨鎮

六都寨鎮隸屬於湖南省邵陽市隆回縣,地處縣境中部,史稱“寨上”、“寨市”等,襟魏源湖而帶辰河水,山清水秀;傍米珠峰而眺觀音寨,人傑地靈。

全鎮行政區劃面積162.8平方公里,耕地面積26183畝,其中水田20802畝,下轄54個村(居)委會,總人口58791人(2017年)。

六都寨距縣城31公里, S219省道穿境而過,南接320國道、上瑞高速,是隆回縣南北交通的交匯地和物流集散地、經濟文化次中心,2004年被國家建設部等六部委確定為“全國重點建設鎮”。2006年被邵陽市人民政府評定為“文明鄉鎮”。2008年被湖南省人民政府評定為“省級安全生產示範鎮”。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六都寨鎮
  • 外文名稱:Liuduzhai Town
  • 別名:金都之城,寨上,寨上鋪,隆回六都
  • 行政區類別:鎮
  • 所屬地區:湖南省隆回縣
  • 下轄地區:六都寨、丁山等
  • 電話區號:0739
  • 郵政區碼:422200
  • 地理位置:隆回中部
  • 面積:162.8平方公里
  • 人口:58791人(2017年) 
  • 氣候條件:中亞熱帶季風氣候
  • 著名景點:魏源湖,大東山
  • 機場武岡機場
  • 火車站:隆回火車站(在建)
  • 車牌代碼:湘E
建制沿革,行政區劃,地理環境,位置域境,氣候,水文,自然資源,氣候資源,植物資源,動物資源,礦藏資源,經濟慨況,農產品,商場,六都水庫,社會事業,六都名人,革命烈士名錄,六都之光,歷史文化,姓氏分布,六都地名,

建制沿革

六都寨自古屬於邵陽管轄。春秋戰國時屬楚,秦隸長沙郡
漢初為昭陵。西晉為邵陵。唐代為邵州
宋代。隆回劉姓十五戶劉始祖劉義甫其第九世孫劉原惠最早來六都寨落籍安家,並將此地取名為“賽上”,後訛傳為“寨上”,後又作“寨市”。
明代。賽市定為寶慶隆回第六里。
清代康熙八年(1669),賽市更里為都,為六都,始稱“六都寨”。
民國17年(1928)9月,國民政府公布《縣組織法》縣以下設區、保、甲3級。邵陽縣共設30區,428保。六都寨為中和區
民國18年元月,境內實行所謂“地方自治”開展並區設鄉,邵陽縣劃為10區,245鄉,區冠數字名。六都寨為中和鄉
民國22年(1933)建立寨市鎮。
民國24年(1935)中國工農紅軍二六軍團經過六都寨。
民國36年(1947)1月31日,南京國民政府行政院批准析邵陽縣之隆回(後改為興隆)、隆中、隆治、中和、果勝、西勝、保和、禮教等八鄉和桃洪鎮設定隆回縣。縣治設寨市鎮。同年7月13日,中國國民黨隆回縣黨部在六都寨成立。
1949年,原中和鄉、隆治鄉與果勝鄉西部3個保為第2區。(當時隆回縣設三個區)區駐六都寨。
1950年4月,全縣增劃為5個區,六都寨仍為第二區所在地。
1951年,全縣增劃為15個區。六都寨為第一區。
1956年撤區。全縣設六個辦事處。六都寨辦事處轄鳥樹下、七江、合理、西山、丁山、星子坪、石塘、大水田共8個鄉及寨市鎮。
1958年10月,撤消辦事處和鄉鎮建制,建立六都寨人民公社。寨市鎮降為鎮大隊。
1962年,分別恢復寨市鎮、六都寨人民公社和六都寨區公所建制。
1964年,寨市鎮更名為“六都寨鎮”。
1985年,六都寨鄉併入六都寨鎮。
1995年,撤消六都寨區公所。丁山鄉、西山鄉併入六都寨鎮。

行政區劃

全鎮行政區劃面積162.8平方公里,轄新建、新民、第一、第二、第五5個居委會和巷口、金龍、洪江、桃花、瓦屋、排竹等49個行政村,475 個村民小組。
六都寨地理位置圖六都寨地理位置圖

地理環境

位置域境

六都寨鎮地處湖南省隆回縣的最中部。交通四通八達,S219省道自北向南穿鎮而過。其北接司門前鎮七江鄉,南連荷香橋鎮,西與西洋江鎮、大水田鄉接壤,東與岩口鎮荷田鄉相連。四周有米珠、石峰、黃瓜、觀音、荊紫、譚家六個山寨環繞。
六都寨鎮地理位置

氣候

六都寨鎮屬典型的中亞熱帶濕潤季風氣候。夏季盛吹偏南風,高溫多雨,冬季盛吹偏北風,低溫少雨;四季分明,光熱充足,雨水充沛,且雨熱同季。

水文

六都寨域內河流眾多,辰水河是其最大的河流,魏源湖是域內最大的水庫,也是是湖南省最大土壩水利工程,其有效水面9800畝、容量1.205億立方米。
魏源湖水庫閘門魏源湖水庫閘門

自然資源

氣候資源

六都寨平均氣溫16-17℃,無霜期271-309天,全年日照時數為1350-1670小時,太陽年輻射總量為4131-4519兆焦平方米,年降雨量有1000-1300mm。

植物資源

六都寨鎮森林茂盛,物種多樣,其境內的魏源湖省級森林公園是湖南省第三大森林公園。境內擁有木本植物55科,160餘種,有銀杏、南方紅豆杉柏樂樹等12種國家保護的珍稀樹種。

動物資源

六都寨境內擁有有麂、錦雞、金雞、貓頭鷹、娃娃魚、五步蛇等二十餘種珍貴野生動物。

礦藏資源

六都寨礦產資源主要是黃金,已探明的礦區砂金儲量1.44噸。

經濟慨況

截止到2008年,全鎮實現GDP58158萬元,工業總產值32640萬元,完成社會固定資產投資13250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1500元,實現財政總收入718.9萬元 。
自2006年以來,六都寨鎮按照“示範帶動、片區聯動、整體推動”的發展思路,實施新農村區域共建項目,農業產業結構調整力度加大,全鎮藥、菜、畜、煙、林五大農業支柱產業正式形成;以張家鋪村為中心,面積2100畝、年產菸葉6000擔的烤菸示範基地為亮點的農業產業化基地建設已經成型。
全鎮現有年產值過億元的紙業工業園一個、經濟發展小區2個、規模企業5家、重點骨幹企業18家、其他各類企業419家。造紙有湘豐、祁都等規模企業5家,年生產能力2萬噸,年產值2.2億元;祁都紙業拷貝紙生產能力進入全國三強。初步形成了造紙、農產品加工兩大支柱產業,汽車配件、化工等產業初具規模,拷貝紙、捲菸紙、汽車配件及化工產品等遠銷省內外。
2008年,六都寨鎮引進外資420餘萬元,建成魏源湖大酒店;引資200萬元,建成華帝酒店;引資3600餘萬元,擬建三星級六都假日大酒店。

農產品

六都寨物產豐富。農產品以稻穀為主, 農副產品有紅茹、黃豆、辣椒、柑桔、茶葉、生豬、鮮魚、竹、木等。森林蓄積量50餘立方米,年產商品材2.5萬立方米。 果木以柑桔為主,面積2500餘畝,產量5--8萬擔。畜牧生產以養豬為主,1995年牧業收入1097萬元。工業主要產品有捲菸紙系列,汽車配件系列,釀酒、塑膠製品、飲料、潔具、家具等。礦產資源主要是黃金,礦區砂金儲量1.44噸。

商場

鎮內有供銷、辰河、珠峰、 花園四大商場和已經省政府批准建設的六都寨鎮經濟小區。經濟小區以集市貿易與發展民營企業為主,占地92.78畝,計畫投資1000萬元,1998年建成後將使六都寨鎮成為隆回縣南北物資集散中心。有個體工商戶612戶,1995年銷售額2000餘萬元。六都寨鎮城鎮區面積3.5平方公里,工業區、商業區、文衛區、居民區住宅區已初具規模,自來水進入千家萬戶,效能四通八達,街道寬敞整潔,各種文化娛樂設施齊備,醫療教育比較發達。

六都水庫

鎮內還有省水利建設重點工程--六都寨水庫, 共投資2.7億。可灌田40萬畝,兼有防洪、發電、養魚、旅遊等綜合功能。庫容量1.2億立方,庫內航道35 公里,直達清末思想家魏源舊居。兩岸奇峰挺立,群巒倒映,遊船覽景,心曠神怡。庫外有仙磴橋、雙溪禪院等名勝景點,可以發展旅遊,已接待遊客三萬餘人。

社會事業

2004年,六都寨被國家建設部等六部委確定為“全國重點建設鎮”,2014年國家住建部等七部委聯合發文六都寨鎮繼續保持全國重點鎮。2012年確定為省級中心鎮,2006年及2012年被邵陽市人民政府評定為市級“文明鄉鎮”。2008年被湖南省人民政府評定為“省級安全生產示範鎮”,2013年省安委會發文六都寨鎮繼續保持“省級安全生產示範鎮”。

六都名人

革命烈士名錄

劉述光 胡昌來 楊喜生 周湘庭 周桂生 王正期 周玉賢 歐陽美勛 陳月生 歐陽金輝

六都之光

廖初江(1936年-1980年),邵陽縣中和鄉第一保(今隆回縣丁山鄉朝陽鋪村)人。先後擔任中國人民解放軍瀋陽部隊三師機械化團一營三連班長、排長、連指導員、團政治處副主任等職務,多次榮立二等功、三等功,先後擔任過,並被選為共青團“九大”中央委員,授予全軍學習毛主席著作積極分子的稱號。所在連隊被命名為“學習毛主席著作的先鋒連”。1969年,他當選為中國共產黨第九次全國代表大會代表,擔任解放軍報社黨的核心小組組長。
歐陽纓,字梅林,清光緒十七年(1891)出生於邵陽縣隆回六都。是我國近代史上著名的地理學家,著有《中國歷史疆域戰爭合圖》、《中國歷代疆域戰爭合圖》、《新中華分省圖》、《新世界列國地圖》、《中國析類分省圖》、《世界析類分省圖》等多部著作。
鄒嘉壽(1902年-1974年),今隆回縣六都寨鎮人。是隆回縣著名企業家,連續選為隆回縣第二、三、四屆人民代表及縣人民委員會委員。
劉平建,1964年出生,六都寨鎮人。湖南大學MBA畢業,經濟師。第十屆全國人大代表,中國青年企業家協會理事,邵陽市政協委員,市工商聯副會長。劉平建是隆回縣著名的慈善企業家,先後獲得湖南省鄉鎮企業家、湖南省優秀農民企業家、支援家鄉建設模範、首屆湖南省傑出農民、湖南省人大代表活動積極分子、湖南省光彩事業優秀人員、邵陽市勞動模範等榮譽稱號。
劉啟後,筆名老後,1944年生,六都寨鎮人。中國民俗攝影協會主席團執行委員、博學會士,中國攝影家協會會員,中國藝術攝影學會會員,中國老攝影記者聯誼會理事,湖南作家協會會員。連續三屆任隆回縣人大代表,四屆隆回縣政協委員。曾任中共隆回縣委台灣工作辦公室主任。1980年起,在《人民日報》、《人民畫報》等海內外上百種刊物上發表過幾百件攝影作品,17次獲得全國性大獎。1999年隨中國民俗攝影家代表團赴西歐訪問,並出席聯合國世界民俗攝影聯合會籌備會。2002年應邀出席第三屆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民俗攝影研討會。他的藝術生涯由《中國當代藝術界名人錄》等記錄。

歷史文化

姓氏分布

六都譚氏
譚氏先祖分封於譚國;春秋時期,齊國滅譚,譚子奔莒以國為氏是為得姓之始。唐·同光三年,譚旻貴自江西吉州泰和縣高行鄉,遷湖南藍田(今屬漣源)為譚姓遷湘始祖。譚四五郎於宋宣和二年遷新化福田(今隆回苗田)。譚良進於元大德七年定宅於嶺腳下(今隆回苗田)為譚姓遷隆回始祖。明永樂二年,譚良進之五世孫譚志旻、譚志芳兄弟由苗田遷至六都秋田(今荷田鄉秋田村),開秋田譚氏;其裔遷六都寨。
六都歐陽姓氏
歐陽氏源於歐陽亭侯,其後世子孫遂“歐陽”為氏。尊蹄為始祖。
公元1251年,歐陽氏始祖第58世孫嘉證攜子元亨、元通、侄元美,由江西安福黃石稽古堂遷來湖南寶慶邵陽之城山灣(今六都寨城山村)為隆回歐陽氏官田族始祖。公元1383年,第61世孫都政徙湖南邵陽之連理(今隆回司門前興旺村)為連理族始祖。
隆回為歐陽氏在湖南、江西、雲南、貴州和四川等省的重要發祥地之一,六都寨已繁衍到“敘”字輩。
六都周姓
周氏遷六都寨始祖為周儒祿字佑予。由邁跡塘(今石門邁跡塘)卜居堯里(今六都寨周家村)對河江(今白田村)。
周姓為六都寨境內第三大姓。主要聚居在本鎮白田、周家、朝陽、飛蛾、馬坪、田山、長裕、港口及西山觀音和坪溪等村。
六都劉姓
劉姓源於陶唐堯帝第九子丹朱受封於劉(即今山西臨汾)丹朱子孫遂以封地“劉”為氏。換句話說,劉姓為堯帝後裔,以地名為姓。
隆回縣各姓氏之中,人口總數超過十萬人口以上者,唯有劉姓。
六都寨境內劉姓主要有兩個郡望的子孫,一曰彭城郡,一曰中山郡,其他從外地遷入的郡望暫時不詳。
六都廖氏
廖氏起源,主要有三。1、源出已姓。帝顓頊後裔叔安,夏時受封於廖而得姓。2、源出姬姓。周文王之子伯廖受封於廖而得姓。3、源出偃姓。堯、舜的賢臣皋陶的後裔夏時封於蓼而得姓。
隆回廖氏主要來源於武攸湛田(即今洞口縣醪田鎮)。始祖發祥字汝表。發祥公生有四子:長為英豪字德行留居湛田;次為英傑字德文遷隆回六都寨野雞田;三子為英武字德貞遷隆回大水田;四子德據遷隆回桃花坪大秧田,這就是“廖氏四田”的來由。
六都寨境內主要有“兩田”子孫。一為德貞公於明洪武二年從湛田遷入六都寨野雞田,即今朝陽村。二為德貞公於明洪武二年由湛田遷隆回大水田。
六都陳氏
陳氏追根溯源亦為黃帝後裔。周文王之婿媯滿封諸陳國,今河南開封陳洲而得姓,媯滿為陳姓始祖。宣公因避朝庭叛亂奔齊而改姓田。後子遠公因秦滅齊赴潁水,而複姓陳。陳姓郡望潁川因此而來。
始遷六都寨陳姓主要始祖有兩支。
陳秀卿自明代洪武二年(公元1369)自漵邑土橋(今漵浦縣)來隆回六都九牛坳。
陳姓第二支為仲烺公後裔,與第一支來六都寨的仲孝公後裔共君晚公。
其他姓氏
胡氏。媯滿有德於周,卒後,周武王謚胡公。子孫因謚為姓。第一世祖胡安命字樂天於唐憲宗元和五年(公元810)由邵陽城佘湖山徙居城西竹山灣。元末兵亂其裔孫胡英敏有五子遷移各地,草率成家:長子龍遷隆回四都七家鋪;次子溪徙居隆回一都富石廟;四子源承守基址;五子文改居抱田;三子新徙居武岡州長溪鄉。胡新曾孫胡思衡由武岡徙居隆回六都西山馬蹄印開文定堂之基。
王姓。始遷祖王添驥,原籍江西吉水,明初,其父任辰洲通判,添驥攜家自辰洲徙居隆回四都,即今七江鳥樹下。其裔遷六都寨徐家鋪村。
聶姓。源自春秋衛大夫奭,功在王室。周天子祿其功,食采於聶邑,固以為姓。聶壽桐於清朝乾(隆)嘉(慶)間,自江西省清江縣鰲溪遷邵陽隆回六都寨。為聶姓遷隆回始祖。“壽桐善醫,故游湖南寶慶,旋於西鄉寨市家焉”。其後裔已九世。
魏姓始遷祖魏萬一。元末因兵亂自江西泰和遷居長沙府善化縣,明永樂時,魏萬一與其弟復遷邵陽縣隆回一都金潭。其裔後遷六都寨。
蕭姓。始遷祖蕭一菊,原籍江西泰和,宋末攜誠、明、政、治、漢、室、江、山、統九子及一女遷居武岡騾子團(今羅子團),其裔後遷六都寨。
袁姓。始遷祖袁廣五郎。後唐同光二年(公元924)自江西遷潭洲東山(今屬茶陵縣)定居。後又徙居寧鄉。宋靖康年間,其裔孫袁光三郎、袁光五郎兄弟自寧鄉遷居新化高坪。其裔再遷六都寨。
馬姓。始遷祖馬成龍,原籍山東歷城,元末徙居新化長鄄。其裔再遷六都寨。
尹姓始遷祖尹鼎初。原籍江西泰和。宋末奉檄官湖湘鎮永寶,德祐元年(1275年)棄宮隱居邵陽縣隆回四都大官田,今七江太虎坪,其裔再遷六都寨。
趙姓、李姓、郭姓喻姓邊姓龐姓等等,基本上其始遷祖都來自江西,大多數又來自江西泰和縣,遷入時間一般都是五代以後及明朝初期之間。因期間戰亂,征戍之患,大量姓氏遷入湖南。上述姓氏追根溯源均為炎黃子孫。
六都寨鎮境內有上百姓氏,這裡只寫一部分有族譜依據的。

六都地名

六都寨有好幾個名稱,其來歷說法不一。
六都寨稱“寨上”或稱“寨上鋪”,“鋪”,是對人口相對集中、商品交易活躍的地方的統稱。同時也是古代驛站的稱呼,去掉一個“鋪”字,“寨上”是六都寨的地名之一。
其二,稱之為“賽上”。相傳此地為古人競賽的場地,故為“賽上”。
其三,又稱“賽市”。即由“賽上”演化而來,“賽上”逐步形成集市、城市,因而得名“賽市”。
其四,又名“寨市”。1933年,國民政府批准建立“寨市鎮”一九六四年方更今名。
一九四七年,析邵陽縣八鄉一鎮置隆回縣,縣治在六都寨。所以當時人們稱此地為“隆回”。
而六都寨這個名稱的來歷,比較統一的說法是:“六都”與“六寨”合稱為“六都寨”。
據清《寶慶府志》載,明時邵陽縣分十七鄉、二廂、四十二里,隆回是其中一鄉,領里八。清康熙年間,改“里”為“都”。隆回分為“八都”,此地為“六都”。“里”古代五家為鄰,五鄰為里。而“都”指舊時某些地區縣與鄉之間的政權機關。筆者認為這裡的“里”和“都”應是介於“鄉、鎮”一級政權機關較為準確。
六都寨位於群山環繞之中,周圍的山寨有六座:米珠寨、石峰寨、黃瓜寨、譚家寨、觀音寨、金字寨(又名金子寨)“六都”加上“六寨”合為“六都寨”。從歷史淵源和環境狀況形成地名,是比較客觀可信的。
無論稱“寨上”或“賽上”,亦或“寨市”及“賽市”亦無傷大雅,只不過多個稱謂而已,但“賽上”、“賽市”這個名稱卻是六都寨最古老最準確的地名。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