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角石斑魚

六角石斑魚

六角石斑魚,俗名為六角格仔、石斑、花點格、鱸狸,為輻鰭魚綱鱸形目鱸亞目鮨科的其中一個種。 該物種的模式產地在塔希提島。

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六角石斑魚
  • 拉丁學名:Epinephelus hexagonatus
  • 二名法:Epinephelus hexagonatus
  • :動物界
  • :脊索動物門
  • :輻鰭魚綱
  • :鱸形目
  • 亞目:鱸亞目
  • :鮨科
  • :石斑魚屬
概況,分類學,分布,特徵,生態習性,經濟利用,

概況

編號:
7091
拉丁目名:
PERCIFORMES
中文目名:
鱸形目
中文科名:
鮨科
拉丁科名:
Serranidae
中文亞科:
石斑魚亞科
拉丁亞科:
Epinephelinae
中文屬名:
石斑魚屬
拉丁屬名:
Epinephelus
拉丁種名:
hexagonatus
定名人:
(Bloch et Schneider)
年代:
1801
中文名:
六角石斑魚
ogenus:
Holocentrus
原始文獻:
Syst. Ichthyol.:323.
模式產地:
Tahiti
俗名:
蜂巢石斑魚
生境:
熱帶珊瑚礁魚類
國內分布:
南海諸島海域, 台灣
國外分布:
太平洋菲律賓, 北至日本南部
資料來源:
南海諸島海域魚類志:138. 台灣魚類志:290.

分類學

動物界>脊索動物門>輻鰭魚綱>鱸形目>鱸亞目>鮨科>石斑魚屬
六角石斑魚

分布

世界分布:印度-西太平洋熱帶海域,包括台灣南部、東北部及蘭嶼、綠島、澎湖海域

特徵

體長橢圓形,側扁而粗壯,標準體長為體高之2.8-3.4倍。頭背部弧形;眶間區略凸。眼小,短於吻長。口大;上下頜前端具小犬齒或無,兩側齒細尖,下頜約3-5列。鰓耙數7-9+14-16。前鰓蓋骨後緣微具鋸齒,下緣光滑。鰓蓋骨後緣具3扁棘。體被細小櫛鱗;側線鱗孔數54-60;縱列鱗數89-100。背鰭鰭棘部與軟條部相連,無缺刻,具硬棘XI,軟條14-15;臀鰭硬棘III枚,軟條8;腹鰭腹位,末端延伸不及肛門開口;胸鰭圓形,中央之鰭條長於上下方之鰭條,且長於腹鰭,但短於後眼眶長;尾鰭圓形。頭部及體側呈淺褐色,滿布約等於瞳孔之六角形暗斑,斑間隔極狹。體背沿背鰭基底至基底有5個黑斑,前四個延伸至背鰭;眼後具1黃褐色大斑點,另有1較小班點緊接於其後。胸鰭紅褐色而具黃色線紋及斑點;餘鰭則具暗褐色或紅褐色斑點及白色小點。

生態習性

生活於1~30公尺海域,棲息於礁石斜坡或礁沙混合區。性兇猛、機警,有領域性。肉食性,以小魚及小型底棲無脊椎動物為主。具性轉變,為先雌後雄。

經濟利用

體側扁,口大。魚體為黃褐色,散布許多白點及六角形暗斑。與花點石斑魚(E. maculatus)相似,但後者近背鰭處有兩個大型黑色與白色區塊。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