蜂巢石斑魚

蜂巢石斑魚

蜂巢石斑魚,Epinephelus merra (Bloch, 1793),鮨科石斑魚屬的一種魚類。俗名:網紋石斑魚、蜂巢格仔、六角格仔、蝴蝶斑、牛屎斑、石斑、過魚 、花石斑等。蜂巢石斑魚是一種小型石斑魚,屬於暖水性底層魚類,主要生活在熱帶印度洋和太平洋淺水海域,在中國南海、澎湖列島等海域均有其分布。

基本介紹

形態特徵,生態分布,

形態特徵

石斑魚體長橢圓形,側扁而粗壯。口大,具發達的輔上頜骨,上下頜前端具少數大犬牙,兩側牙細尖,可向內倒伏。前鰓蓋骨後緣一般具鋸齒,下緣光滑,鰓蓋骨後緣具二粗棘,鰓耙中長,數目較少。體被細小櫛鱗,背鰭鰭棘部與鰭條部相連,無缺刻,一般具11鰭棘(稀少為10個),14—18條鰭條,臀鰭具3鰭棘,8—9鰭條,第鰭棘最強。尾鰭圓形、截形或凹形。幽門盲囊10—20個。
蜂巢石斑魚
蜂巢石斑魚體呈淺褐色,密被深褐色蜂巢狀斑點,腹部斑點間隙較背部為寬。體長7-14厘米。各鰭均具與體色斑點一致的斑點。背鰭具11鰭棘15-17鰭條。尾鰭後緣圓形。
耳石呈近似三角形, 腹部平直, 有不規則棘狀突起。前部有顯著缺刻分出明顯的基葉與弱小的翼葉。內側面聽溝前部寬闊, 中後部收窄, 後部向下彎曲。

生態分布

石斑魚是世界上最重要的海洋經濟魚類之一,它們廣泛棲息於全球熱帶和亞熱帶的島礁海域,在中國記錄有46 種,主要分布在南海和東海南部。
蜂巢石斑魚
石斑魚分布於世界各國暖海域的沿岸,為暖溫性中下層魚類,多生活在岩礁底質海區,常棲息於沿海島嶼附近的岩礁間、珊瑚礁的岩穴或縫隙中,一般為夜行性,利用其嗅覺尋覓食物,白天則隱藏於岩穴內。石斑魚性兇猛,肉食為主,喜食魚、蝦、蟹類,不喜歡結群,飢餓時有自相殘殺現象。對鹽度的適應範圍很廣,可生活在11—41%的鹽度範圍內,最適水溫為22—28℃,18℃以下時食慾減退,15℃以下魚體就失去平衡。
蜂巢石斑魚為暖水性小型石斑魚類,是珊瑚礁盤內最常見的魚類,肉質鮮美。分布於熱帶印度洋和太平洋淺水海域。在我國見於南海。
--中國動物物種編目資料庫--
命名人
(Bloch)
俗名
花斑,六角石斑魚,網紋石斑魚,石斑
英文名
Hexagonal grouper,
國內分布
廣東,海南,台灣,廣西,福建,
資料來源
CoL China 2009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