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月年

六月年

哈尼族民間傳統節日。流行於雲南南部。一般在農曆六月廿四前後舉行,具體日期由祭司選定,節期3至6天,此時新谷成熟,過節時吃新米飯,並用新谷穗、青包穀(玉米)等祭祀祖先。各寨殺一頭黃牛祭祀天神、地神、山神、寨神、龍神,還進行盪鞦韆、跳舞、吟唱史詩等活動。 以祭天神和穀神為主要內容。屆時也要殺雞宰羊,舉辦酒筵盛餐。在為天神建蓋秋房時,要在門口殺牛進行祭神,祭畢按人均分牛肉,共享神賜。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六月年
  • 地區:雲南南部
  • 時間:農曆六月廿四
  • 節日跨度:節期3至6天
哈尼族六月年,簡介,傳說,活動,六月年民俗之謎,傣族六月年,簡介,民間傳說,年曆,活動日期及活動,土家族的六月年,

哈尼族六月年

簡介

 六月年,哈尼語“苦扎扎”節,在每年農曆6月中旬舉行。是紅河哈尼族人民盛大的傳統節日,猶如漢族過春節一樣熱鬧隆重。屆時,哈 尼山寨到處興高采烈,熱氣騰騰。人們穿上五彩繽紛的節日盛裝,成群結隊的相聚到磨秋場,打磨秋戲耍娛樂,歡度節日。
六月年

傳說

傳說古代哈尼人燒山開田,得罪了眾野獸。野獸上告天神,說哈尼人毀其家園。聾子神烏麽偏聽偏信,罰哈尼人農曆六月稻穀揚花時殺人為祭。哈尼人痛苦不堪,阿匹梅煙天神教哈尼人在農曆六月二十四日打磨秋。眾野獸看見哈尼人在磨秋上飛懸高喊,以為是天神加重對哈尼人的懲罰,把哈尼人一個個的吊在空中打。於是請烏麽免除了哈尼人殺人為祭的懲罰。為感謝阿匹梅煙天神,哈尼人舉行苦扎扎,祭天神,並請天神到人間與哈尼人共度佳節。

活動

節日最熱鬧的地方是磨秋場。
按照哈尼人的規矩,磨秋桿必須是黑夜砍好後,小伙子們在黎 明前扛回來。他們一路唱著山歌,把用堅硬結實的木頭做成的秋桿 抬到寨邊的秋場,將一根木頭栽進土裡,頂端削細當軸心,然後再 把長長的橫桿從中間鑿凹,架在上面。兩邊的橫桿長短要一樣,還 要削得滑溜溜的,以免劃傷手。下午,穿著絢麗服裝的哈尼人摩肩 接踵的聚到了磨秋場,按照哈尼人尊老敬長的傳統習慣,先由幾個 德高望重的老者“開秋”,他們象徵性的甩了幾圈以後,一對對、一 雙雙的小伙子們、姑娘們輪流上去轉。打磨秋是一項哈尼人充滿情 趣的體育活動,它要求磨秋兩邊的人數要對等,騎坐的人用腳蹬地 面,時而飛速旋轉,時而升降起伏,反覆轉動,悠悠蕩蕩。甩秋人 的速度越來越快,圍觀的人也顯得更加開心,人群不時發出“喔嗬 嗬,喔嗬嗬”的呼喊聲,為其加油助興,氣氛十分熱烈。那些藝高 膽大,身手不凡的小伙子,往往成了姑娘們愛慕的對象。
夕陽西下,磨秋場上響起了一排清脆的槍聲,通知人們前來唱 歌跳舞,那些躲到樹林裡談情說愛的青年男女成雙成對的聚攏來了, 老人和孩子也聚攏來了。老人們圍坐在場上喝酒取樂,孩子們追逐 戲要,青年人則圍成圈子,跳起了扇子舞、竹棍舞、樂作舞。鑼鼓 聲、琴弦聲、歡呼聲交織在一起,在群山間迴蕩,一個不眠的狂歡 之夜開始了。

六月年民俗之謎

還有一說認為,“六月年”這一別稱蘊含著扎扎節可能是歲時節日的歷史信息。從時間上看,該節日與彝族的火把節在同一時段內。據考證,火把節其實就是彝族歷史上曾使用過的十月太陽曆,即全年分為10 個時段(月),每個時段36 天共360 天,過完5 個時段後過小年,過完10 個時段後過大年;大年和小年各過3 天,不計在全年10 個時段內;因此全年為366 天。再從扎扎的規模看,實與“過年”相似,而且哈尼族人迄今仍保留著過“十月年”的習俗,正與別稱“六月年”的“ 扎扎”節相對應。所以,有人認為該節與彝族等一些西南少數民族的“六月節”同出一源,最初的意義就是過小年。此外,還有以扎扎節是游娛節日等見解。由於文字記載甚少,所以現今對扎扎節的起源及節日性質的判斷,基本上只能靠傳說不一的口碑資料進行探研,因而要揭曉這一謎底,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傣族六月年

簡介

西雙版納傣族的新年佳節,就是遠近聞名的潑水節。不過,傣家人不叫年節為潑水節,因為互相潑水互相潑水祝福,僅僅是年節活動之一。過新年,傣語叫做“京比邁”。“京比邁”期間,不僅要互相潑水祝福,還要舉行盛大的娛樂性集會——趕擺和放高升、劃龍船、堆沙、鬥雞、放飛燈與焰火……年節期間的潑水祝福,人人均能參與,場面壯觀,氣氛壯烈,民族特色獨具,令參與者終生難忘。因此外地友人便把傣族的新年佳節叫做潑水節,並且越叫越響,遠近聞名。
傣族的新年佳節,傣語叫做“楞喝桑堪”或簡稱“桑堪比邁”。“楞喝桑堪”譯成漢語就是六月新年。傣族為什麼要在六月份過新年呢?其中有著一個神奇而動人的典故。

民間傳說

遠古時候,宇宙間的風、雨、陰、晴、日、月、雷、電都由一個天神掌管。那天神也像世間的貪官污吏那樣,無法無天,亂施淫威,興風作浪,胡亂播雨施風,降熱放冷,攪得人間旱雨季節不分,雨季不落雨,旱季沒有風,晝不見艷陽,夜不見月亮,莊稼無收,人病畜瘟,草枯樹死。當世間萬物面臨滅頂之災時,有位勤勞勇敢的傣族青年,用四塊木板做成一對翅膀,飛離地面,衝進天王老爺居住的天宮,狀告掌管風、雨、陰、晴、冷、熱的天神,訴說人間的災難,要求天王懲處那個天神,重定三季(傣歷分旱、雨、冷三季),拯救世間萬物。天王聽到人間有難,知道天神作惡,為救世間生靈,就施用巧計除掉了那個惡神,令善良的樹魯巴的磨哈捧天神,調整人間風、雨、冷、熱,重修天曆,按天規呼風喚雨、播放冷熱。天王赦封那位上天告狀的傣族青年為日子之王,帶著重修的天曆返回人間頒布施行,讓他傳遞天地人間信息,永保人間不再遭受天災。那青年因興奮過度,不待天門打門,便駕著木翼騰空沖向天門,闖倒了一塊門板,被打死在天庭門前。青年人的在天之靈用託夢的方法把重修的天曆和天神呼風喚雨的時間,於傣族六月傳到人間施行,使風調雨順、人畜安寧。人們歡欣鼓舞,載歌載舞地趕大擺(娛樂性集會)、放高升慶祝嶄新的年月給人類帶來好年成。從此以後,便傳下了傣歷六月歡度新年的風俗。據說,傣歷新年來臨這天,日子之王的在天之靈要帶著當年風、雨、冷、熱信息返回人間。人們也要用高升把世間的情況告訴日子之王,迎接他返回故鄉歡度佳節。因此,每年歡度新年佳節時,各村各寨都要放高升。如果高升飛得高,就預示當年的年景好;要是高升一隻也沖不入雲霄,當年的年景就不會好。所以,過新年時,各村各寨都要請師傅精心製作高升,使高升一隻飛得比一隻高。一見高升沖入雲霄,趕擺的人便歡呼雀躍,發生雷動歡聲表示祝賀。

年曆

民間傳說中的新天曆,實際上就是西雙版納傣族民間使用的傣歷。傳統的傣歷,是一種陰陽合曆。年是陽曆年,以太陽沿黃道十二宮運行一周(實際上是地球繞太陽公轉一周)的時間長度為一周年;月是陰曆月,以月亮的一個圓缺周期為一月。年的時間長度是365.25875天,每年分為十二個月,單月30天,雙月29天。年曆的月份排列順序,是以六月為首,五月為末。每年過年的時間,是太陽沿黃道十二宮運行至牡羊宮首之日。此時,多是傣歷六月。所以,人們把新年佳節稱為六月新年。

活動日期及活動

傣歷新年雖然叫做六月新年,但過年時間並非年年都在六月,六月一日也非元旦。元旦並不固定在六月×日,而是在六月中旬至七月上旬之間變動,但多數年份的年節在六月中旬。傣歷年來臨時,陽曆的四月已經降臨。由於傣歷新年沒有固定的日子,年節時間應由精通曆法的人按照傣文曆法文獻《蘇頂》中規定的公式推算好,加注在每年年曆表的下端。佳節來臨,傣家人要購置嶄新的頭巾、衣裙、花傘著意打扮,殺豬、宰牛、蒸年糕毫蘿索、煮米酒,邀請親朋故舊吃午飯。日子之王來臨那天(元旦),人們要載歌載舞地在江河岸邊趕大擺,放高升、劃龍船、丟包、潑水……趕擺場和潑水場上,人山人海,鑼鼓喧天,歡聲震天動地,熱鬧非凡。

土家族的六月年

“六月年”是因土家人歷史一次重要的遷移,完成遷移的這一天是農曆六月二十五,在落居后土家人決定先過一次年,就在這天宰牛祭神,慢慢形成了過“六月年”的習慣。“十月年”是土家人在遷移後為迎接新家園第一個豐收季節而進行的,十月初一,土家人組織起慶祝活動,殺豬喝酒,互相拜年,因而形成了“十月年”。張家界市區域內的白族人在每年農曆六月二十五有舉行火把節的傳統風俗,這是一個與掃除害蟲、保護莊稼有關的活動。在這天,白族人會舉行預祝莊稼豐收、牲畜肥壯的慶祝儀式。主要活動有祭祖、拜火把、耍火把、點火把、跳火把等。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