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安市人民政府關於加快全市金融改革發展的意見

2013年7月11日,六安市人民政府以六政〔2013〕34號印發《關於加快全市金融改革發展的意見》。該《意見》分加快完善金融組織體系、努力擴大有效信貸投放、全力拓寬融資渠道、大力推動金融創新、深化農村金融綜合改革、充分發揮民生金融功能、不斷完善金融管理體制機制、加強金融生態環境建設8部分。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六安市人民政府關於加快全市金融改革發展的意見
  • 頒發機構:六安市人民政府
意見
六安市人民政府關於加快全市金融改革發展的意見
六政〔2013〕34號
各縣區人民政府,開發區、試驗區、示範園區管委,市政府各部門、各直屬機構:
為增強金融工作對經濟社會發展的支撐和保障作用,實現全市貸款年均增長20%和直接融資兩年翻番的目標,加快幸福六安建設,現提出如下意見:
一、加快完善金融組織體系
大力推進金融招商,積極引進有實力的域外金融機構來六安設立地區總部或分支機構,力爭年引入域外銀行業金融機構1-2家。深化農村合作金融改革,力爭兩年內絕大部分農村合作銀行和農村信用社改制成為農村商業銀行。加快村鎮銀行建設步伐,力爭實現村鎮銀行縣域全覆蓋。
積極探索發展農村資金互助社等新型金融組織。鼓勵支持小額貸款公司和融資擔保公司通過增資擴股或資產重組等方式做優做強。大力發展財務公司、金融租賃公司等非銀行金融機構,規範發展信用評級、資產評估等金融中介機構以及金融服務外包、人才培訓等配套產業,延伸完善金融產業鏈。
二、努力擴大有效信貸投放
持續推行縣域存款主要用於當地貸款工作。積極爭取政策性銀行加大對水利、交通等基礎設施以及新型城鎮化、農業產業化的支持。爭取大型商業銀行加大對主導產業、先進制造業、戰略性新興產業、重點建設項目、循環經濟、節能環保和民生工程等重點領域的支持。鼓勵郵政儲蓄銀行、徽商銀行、農村中小金融機構加大對中小微企業及“三農”支持力度。積極引導域外銀行業金融機構在我市拓展貸款業務,力爭兩年內貸款投放總規模達百億元。
搭建平台,完善機制,強化銀企對接,進一步增強合作成效。對重大項目和重點骨幹企業“一企一策”落實融資解決方案。積極組織開展“潤企惠農”專項行動,提高審批效率,降低融資成本。建立健全小微企業貸款補助、貸款保證保險、信用保險、到期接續和風險補償等制度,引導信貸資源重點投向實體經濟。加快推進人民幣跨境結算,支持企業開拓國際市場。
三、全力拓寬融資渠道
充分利用資本市場,每年組織10戶上市後備資源,力爭2戶企業進入輔導期,支持推動迎駕酒業、龍華竹業等本地優質企業到主機板、中小企業板或創業板上市。鼓勵上市公司將註冊地遷至本市或將募集資金投向本市重大項目。
推動非金融企業在債券市場發行債務融資工具,力爭兩年內實現企業債、公司債、中期票據、短期融資券和信託產品等發行規模達到20億元。規範發展股投資基金、產業投資基金、創業風險投資基金等基金機構,使各類基金組織成為民間資金在我市轉化為產業資本的重要載體。做強做實政府性投融資平台,創新融資方式,實現可持續發展。
四、大力推動金融創新
深入開展“金融創新年”活動,積極爭取國家和省在我市開展金融創新試點,突出“四化同步”發展、美好鄉村建設、重點區域發展、民營經濟發展和“三農”等重點開展金融產品和服務方式創新。鼓勵銀行業金融機構結合自身發展模式和業務優勢開展“一行一品”特色化創新,打造全省富有影響力的創新品牌。
積極推廣和套用貿易融資、產業化龍頭企業政府風險代償基金擔保貸款、產業集群企業聯保貸款、應收賬款、商標權和專利權質押貸款。大力推進林權抵押貸款。探索開發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農村住房、財政直補資金抵質押貸款。探索完善保險與農業訂單、信貸相結合的金融模式。進一步擴大接續基金、公司+農戶等貸款發放範圍和規模,力爭傳統擔保方式外的信用貸款投放比重年均提高5個百分點。
五、深化農村金融綜合改革
全面落實《金寨縣農村金融綜合改革試點實施方案》,加強國家和省級政策對接與爭取工作,落實二級分行審批許可權以及差異化信貸和監管政策。積極推廣金寨縣農村金融綜合改革先行先試成果,積極爭取金寨、霍山縣率先創建全國金融生態示範縣。完善農戶信用信息平台,運用信用體系建設成果擴大農戶小額信用貸款投放。大力推進金融機構、地方政府、擔保機構、龍頭企業、農戶“五位一體”貸款等新模式。
積極爭取政策性信貸資金重點支持縣域基礎設施和農業綜合開發項目。推進縣級農業銀行“三農金融事業部”管理體制和機制改革。推動大型銀行延伸和最佳化農村服務網點,提高鄉鎮村金融服務覆蓋面。堅持農村中小金融機構“服務三農、服務中小企業、服務縣域經濟”的市場定位,著力發揮服務“三農”主力軍作用。充分利用郵政儲蓄銀行點多面廣優勢,加強與農村中小金融機構合作,促進資金回流,充分釋放信貸資源優勢。
六、充分發揮民生金融功能
推進“城市一卡通”民生工程,最佳化金融IC卡使用環境,拓展套用範圍,提高城市居民消費便利化水平。實施“農匯通”工程,加快金融服務室、助農取款點等農村金融基礎設施建設,構建支付服務城鄉均等化機制。積極拓展支持保障性住房建設、創業就業、公共基礎設施和公共事業等金融服務新領域,使金融更好地惠及民生。
強化保險的社會穩定功能,進一步做強做精保險主業,著力擴大政策性農業保險的範圍和覆蓋面。鼓勵開發有利於科技創新、擴大內需、社會穩定的保險新產品,重點推動安全生產、建築工程、環境污染等責任保險業務,使保險業成為我市社會保障、公共管理和災害救助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
七、不斷完善金融管理體制機制
適應金融發展競爭加劇以及金融改革、穩定任務日益繁重的新形勢,進一步加強對金融工作的領導,加快完善金融工作組織體系。健全和完善市和縣區兩級金融工作協調機制,研究解決金融業發展中的重大問題。加強金融管理機構建設,更好地履行監管服務職能。加強金融管理人才隊伍建設,通過公選、遴選、調任、掛任等多種方式解決政府金融人才需求。對引進的高層次金融管理人才適用我市引進高層次創新創業人才的相關規定。積極探索利用中介組織力量解決金融服務中的技術性難題。完善金融支持地方發展考核激勵機制,合理配置政府資源,綜合運用貸款貼息、擔保貼費、政策性農業保險補貼等政策措施,調動金融機構支持地方發展的積極性。
八、加強金融生態環境建設
健全金融監管協調機制和突發事件應急管理體系,加強宣傳和監控、預警,依法嚴厲打擊非法集資、高利貸、地下錢莊等非法金融活動,確保不發生系統性和區域性金融風險。全面落實縣區政府對融資擔保和小額貸款公司的監管主體職責,依法處置違法違規行為,確保其持續健康發展。
充分發揮銀行業和保險業協會作用,加快組建小額貸款和融資擔保協會,完善行業自律體系,發揮行業信息溝通和自律等功能。將金融知識作為幹部教育的重要內容納入幹部教育培訓計畫,深入開展金融知識進農村、進企業、進社區、進校園、進家庭活動,提高城鄉居民金融意識。加快徵信體系建設,加大金融消費維權,打擊惡意逃廢金融債務及保險詐欺行為,努力營造良好的金融生態環境。
六安市人民政府
2013年7月11日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