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字真言碑

六字真言碑

元至正八年(公元1348年),由功德主西寧王速來蠻命人刻石。此碑高75公分,寬55公分,上刻“莫高窟”三字。碑中央陰刻四臂觀音坐像,周遭三方都有兩列刻文:上方第一列為梵文,第二列為藏文;左方為漢文,內為西夏文;右方為回鶻文,內為八思巴文。這六種文字都與漢字”唵 嘛 呢 叭 咪 哞“為音,世稱六字真言碑。碑上還刻有功德主、立碑人題名。先保存於甘肅省敦煌莫高窟內。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六字真言碑
  • 立碑時間:1348年
石碑簡介,時代背景,文字版本,梵文,西夏文,藏文,回鶻文,蒙古文,歷史意義,

石碑簡介

六字真言的兩側和下方,分別是功德主、官員、僧人的題名,立碣的時間和石匠、尼姑名字等。此碑立於元至正八年(1348年)五月十五日,是當時鎮守沙州的速來蠻西寧王(成吉思汗兒子拖六雷的八世孫)及其妃子、太子、公主、駙馬等布施刊刻的,距今600多年。雖然內容簡單,但意義重大,既說明蒙元統治者重視藏傳佛教的程度,又說明元代時期多種文字並行,多民族文化並存交融。

時代背景

歷史上的河西走廊,是甘肅的重要經濟走廊,也是著名的文化走廊。這裡曾是一個多民族聚集的地方。11世紀到13世紀初,為西夏統治,長達200餘年。當時的西夏,在今武威設立西涼府,成為西夏的輔郡;並在今張掖設立了甘州、酒泉設立了肅州、安西設立了瓜州、敦煌設立了沙州等。河西走廊不僅是當時西夏軍馬、糧、草供應的重要基地,也是經濟、文最發達的地區之一。西夏党項民族篤信佛教,早在西夏仁宗天盛時(1159年)就遣使到西藏,迎請藏傳佛教高僧在涼州乃至整個河西走廊廣泛傳播教義,藏傳佛教在這裡得到廣泛深入的發展。1227年蒙古滅西夏和1234年滅金國以後,窩闊台將原西夏的轄區以及現今甘肅、青海部分藏族地區劃為闊端的封地。當時闊端宮室於涼州(今武威),成為西涼王,駐紮在涼州。同時新疆畏吾爾族高昌國的國王紐林的斤的先祖歸降元太祖,其國王和他的部落又跟隨武功赫赫的窩闊台南征北戰,輾轉到西涼州,在永昌(今武威永昌鎮)築起新城王宮,也駐紮下來。此外,這裡又曾是吐蕃王朝的重鎮,一向為吐蕃邊將節度駐守之地。因此,這一時期的河西走廊是一個蒙、漢、藏、西夏、畏吾爾多種民族文化融合相處的地方。多民族文化長期共存,相互影響,創造了獨具特色地方文化。我們從這塊碑上就可以領略體驗到,河西走廊博大渾厚而風格獨具的多種歷史文化。

文字版本

梵文

梵文古印度文字。相傳為大梵王所說之書,書體右行,為古印度文字之本源。梵文字母,由最初的皮羅米文字,經過長期的演變,在公元七世紀時形成天成體梵文字母,行用至今。字母中有元音13個,輔音33個,書寫以音節為最小單位。我國由於印度佛教的傳入,早在漢代以後,就用漢語翻譯印度的梵文佛經。因此,隨著佛教文化的傳播和發展,梵文逐步傳入中國。

西夏文

西夏文是記錄党項羌語言的文字,元昊大慶(1360—1038年)間,為了鞏固民族語言文化,增強民族意識,他命令野利仁榮等仿漢字成例共創,共6000多字,頒為國字,廣泛使用。由於元朝戰爭的殘酷和從西夏亡國的140多年之後,經過元末大規模的戰爭及亡國,党項民族分散而居,並與當地其他民族通婚,往來密切,因而民族特性逐漸消失,與其他民族融和,獨特的西夏文字完全停止了使用。隨著時間的推移,到明代中葉之後,人們已經不認識西夏文字,甚至不知道歷史上還有西夏文字存在。

藏文

藏文是中國藏族的語言文字,歷史悠久,在國外說藏語的地方也有使用。我國藏族分布在西藏、青海、四川、甘肅、雲南等省,分為藏、安、多三個方言。國外分布在印度、尼泊爾不丹、錫金。早在唐代,藏族吐蕃王朝即和中央王朝建立了親密關係。唐朝曾封吐蕃贊普松贊乾布為駙馬都尉,西海郡王。元朝開始在西藏等地設定了由中央統一管理的地方行政機構,管理包括西藏在內的全部藏族地區。藏族文字,據史書記載,七世紀時由圖彌三陪扎參照梵文字型創製。有30個輔音字母和4個元音符號,自左向右橫寫。有一部分符合聲母用字母上寫迭寫的方法表示,元音符號加在字母的上面和下面,音節與音節之間用一小點分開,字型有楷書和草書兩種。

回鶻文

回鶻文是回鶻人(今維吾爾族)採用窣利文(通稱“粟特文”)字母所造的文字。因時代和字型的差異,字母數目有所不同,共約19—23個字母。各個字母有字頭、字中和字尾之分。元音5個,口元音2個。一個字母有時表示2—3個或更多語言。初由右向左橫寫,後豎寫右行,字型分刻本體、寫經體、草體三種。

蒙古文

蒙古文,蒙古族最初沒有文字,後來成吉思汗滅了乃蠻以後,才讓畏兀爾人塔塔統阿用畏兀爾文書寫蒙古語。但是,在使用過程中,發現有許多不完善的地方。忽必烈建立了元朝,很想創造一種新的文字作為全國統一的官方文字,於是就把這個任務交給了八思巴。公元1269年忽必烈下詔頒行,正式公布使用。元朝統治長達90餘年。

歷史意義

六字真言碑雖然只有六個字,但是它用多種民族文字刻成,反映了元代河西走廊是一個多民族聚集,文化並存的地方。它的發現反映了河西地區多民族的文化特色。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