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公轉民營
- 類型:經濟術語
問題
一、糾正拍賣資產作價普遍偏低甚至極低的傾向。
拍賣是公有資產轉移給個人或單位經營的基本方法 據了解,不少地方公轉民營的企業,拍賣資產作價低於實際價格。造成上述問題的主要原因有三個方面:一是這些企業主管部門的指導思緣有偏差,有的是為了拍賣而拍賣.追逐時髦,而置國有、集體資產流失於不顧;二是片面認為個人購買能力弱,有意識地壓低公有資產拍賣價格;有的則把公有資產視為“唐惜肉”,將拍賣的天平向個人傾斜;三是作價方法不科學,有的不經行家組織評估I有的不是按現值法作價,而是以帳面的面定資產淨值作為拍賣的價格;有的名義拍賣,實際上無人竟價,固而使得價格偏低甚至畸低 為了糾正這一傾向,在今後改革中要吸取過去的教訓,始終堅持三個原則:一是堅持嚴格評估的原則。以企業主管部門或地方政府組成評估機構,由主管部門或地方政府領導、專家或行家、企業幹部和職工代表、主要債權方代表參加實行兩次評估.即先分成設備、房產、材料三個小組專項評估,再進行大組評估,防止偏頓。二是堅持按現值法作價的原則 不管是房產還是機械設備、材料,都要按現時的市場價作價,企業原有的帳面數只能作參考,這一點是防止公有資產流失的關鍵所在。三是堅持高價取勝的原則。前提是必須嚴格按拍賣程式進行.先廣泛宣傳,公之於眾.再公開拍賣,誰投標最高誰獲得資產贍買權嚴恪杜絕一切不按拍賣規程和違背高價取勝原則的作法。
二、糾正固定資產賣好丟差的傾向。
公轉民營中.有的地方允許拍賣企業的部分固定資產。這樣做在理論上是可行的,好處是可以加快企業閒置資產的盤活步伐,但結果往往是:賣了部分好的有用的緊俏的固定資產,而丟下了一部分較差的或用途不大的固定資產。如果說原有企業固定資產作為一個整體對客戶有一定吸弓I力的話,賣了部分好的固定資產後, 余的固定資產對客戶已沒有什麼吸引力了,等於自自浪費。因此,部分拍賣要慎之叉慎。確需先拍賣部分好的俏銷的固定資產,也要堅持優質優價的原則,台理作價,以減少公有資產的損失。
三、糾正拍賣資盤兌現率過低的傾向。
目前,相當一部分公轉民營的企業贍買者拍賣資金兌付率較低.初斯兌付率有的僅5O ,其采拍賣資金則要拖欠半年左右以至垂長時聞。筆者認為,企業公轉民營的直接目的在於通過轉讓產權的形式盤活閒置資產.而盤活資產的核心環節又是拍賣款的兌付。拍賣款應一次性付清,交款後再辦理資產轉移手續。確有困難的贍買者初期兌付率也不能低於80 ,所欠拍賣款的歸還期也不能超過三個月(一個資金周轉期),且要有相當的財產抵押.數額較大的還必須公證。此外t要認真吸取以往行政長官擔保不負經濟責任的教訓,防止形成新的贊金拖欠,使公有資產變相流失。
四、糾正應收款過度削價處理的傾向。
五、糾正忽略無形資產的傾向。
目前,公轉民蕾中忽略無形資產的現象相當普遍。一是將技術專利、圖紙、技術資料等無償轉讓給購買者。二是忽略了企業信譽的有償轉讓,如國有、集體企業的名稱 事實上,國有、集體企業的名稱在營蛸中仍不無作用,在絕大部分客戶心目中,對國有、集體企業仍比私營企業、個體工商戶多一份信任.三是放棄了名牌商標和知名商標的有償轉讓權.目前的公轉民營企業中,雖然名牌商標不多.但在一個地方有知名度的商標仍不算步,據了解,這些都未列入資產有償轉讓範疇。現在一方面企業,企業主管部門以至地方政府的領導對無形資產的價值存在缺乏認識.另一方面,購買者缺主心理準備,不願接受有償轉讓的條件.事實上,前不久國家關於企業改革的有關檔案上已作出相關規定。二是實際操作問題。由於有的無形資產沒有明確的價格,所以難以評估。解決這一問題的有效途徑是,以市縣一級成立無形資產評估機構,由工業,工商,計量、財稅等部門的專家和技術人員參加,統一進行評估,合理作價,為有償轉讓鋪平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