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董局總董府邸

公董局總董府邸

公 董 局 總 董 府 邸 公董局總董府邸在當時上海的法租界裡,其造型有點像美國華盛頓的白宮,因此,有人稱之為“小白宮”。公董局相當於公共租界的工部局,是法租界最高的市政組織和領導機構。

簡介,詳細介紹,其他,

簡介

早在1860年太平軍東進上海期間,上海的幾個租界為共同防衛租界,對付太平軍而決定聯合,市政統歸工部局指揮,而當上海的戰事稍呈平穩時,一八六三年法國人就提出放棄聯合,並自己設立與工部局一樣的市政機構,早期也被譯作“法租界工部局”,後來為避免機構名稱同名,被譯為“公董局”,“董”就是“董事”,因為公董局與中國的官制不一樣,是由多人組成董事會,設總董一名為最高執行董事,所以被譯作“公董局”。

詳細介紹

公董局總董府邸位於畢勛路(今汾陽路)79號,於1905年建成。法租界在1900年擴張,西面還只到顧家宅、打鐵浜(今復興公園、太倉路一帶)。但法租界當局以通往徐家匯教區為由,不斷地向界外築路,為下一次擴張租界製造藉口,到1914年,畢勛路就在法租界內了。畢勛路全長不足1公里,而且道路處在上海偏僻的地帶,四周是一些農舍,小河和農田交叉,是個不顯眼的地方。公董局總董選擇在這裡造住宅,據說是為了鬧中取靜,但也有說他們害怕鬧事、不安全,所以躲到偏僻的地方來住。不過,在19世紀70~80年代,在法租界確實鬧過幾次重大的事件。
公董局總董府邸住宅面積達1500平方米,建築物的形式為法國後期文藝復興式風格的典範。整個建築有明顯的橫三段與豎三段式的立面處理手法,強調外形的水平線條,建築的比例及構圖十分嚴謹。主樓前面是一塊占地很大的帶法國藝術風格的大草坪,這一些都是法國盛期文化復興建築風格的主要特點。它端莊又華麗,且受古典主義影響,所以也可以說是折中主義風格。建築分兩層半,上面兩層,下面基座為半地下室,用磚石混合結構。平面為中部凸出,呈半圓形,大門朝南,前有露天雙抱樓梯從左右兩邊對稱地直上一樓平台,邊上設欄桿,樓梯下面有拱石,入半地下室。一樓有券門,兩邊愛奧尼式雙柱,邊上還有倚柱。門窗上均有浮雕裝飾,二樓的窗為簡潔的長方形窗,上面有鎖石狀雕飾。正立面一、二層對稱,這兩層之間有腰線。二層頂上有石欄桿,底層大廳的地面及天花板都用大理石飾面,天花板上有精美的雕飾,室內四壁用木板裝修,令人感到富貴豪華,其風格似新藝術運動派,地板、護壁多用柚木及硬木拼板。

其他

抗戰勝利後,聯合國世界學生組織曾在此辦公。解放初期陳毅市長也曾住過此屋。1989年此建築被列為第一批上海市近代優秀建築及市級文物保護單位。現在它是上海工藝美術博物館的所在地。
這幢花園住宅還是現成的影視拍攝基地,電影電視《南征北戰》、《宋氏三姐妹》、《聶耳》等就在這裡拍攝。美國前總統里根、英國前首相希思、拳王阿里、埃及總統夫人等都到這裡參觀過。
地址:徐匯區汾陽路79號(太原路口)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