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平與效率:實現公平正義的兩難選擇

公平與效率:實現公平正義的兩難選擇

《公平與效率:實現公平正義的兩難選擇》是2017年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楊寶國。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公平與效率:實現公平正義的兩難選擇
  • 作者:楊寶國
  • 出版社: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17年1月1日
  • 開本:16 開
  • 裝幀:平裝
  • ISBN:9787516196137
內容簡介,圖書目錄,作者簡介,

內容簡介

 《公平與效率:實現公平正義的兩難選擇》首先從歷史的角度,重新審視、評析西方思想界公平與效率的思想淵源與歷史演進、西方思想界的公平效率觀、國外處理公平與效率關係的實踐經驗;研究、總結、論證馬克思恩格斯的公平效率觀、毛澤東和鄧小平的公平效率觀及其相互比較;總結、論證了改革開放以來公平與效率關係在我國的歷史發展與改革實踐。其次從學術爭鳴的多維視角,較為全面展示、詳細闡述了:關於“效率優先、兼顧公平”原則的學界爭論,即“效率優先、兼顧公平”原則的歷史回顧、學界質疑、深刻反思與歷史評價;關於公平和效率關係的學術爭鳴,即公平與效率統一論、公平與效率對立論、公平與效率主次有別論、公平與效率並重論、其他不同論點,當代不同學科視域中關於公平與效率關係的思想觀點、總體評價和重要啟示。最後站在戰略的高度,研究論證得出三個重要結論:公平與效率並重是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分配原則;包容性增長是指導公平與效率關係的全新時代命題;五大發展理念是指導公平與效率關係的具體行動指南。這是對以往公平與效率關係研究方向和研究內容的重要矯正和重大突破。

圖書目錄

前言
第一章 公平與效率關係問題的基本理論
一 公平與效率概念的闡釋與解讀
(一)公平概念的闡釋與解讀
(二)效率概念的闡釋與解讀
二 公平與效率的關係及其思想淵源、歷史演進與實踐經驗
(一)西方思想界公平與效率的思想淵源與歷史演進
(二)西方思想界的公平效率觀
(三)國外處理公平與剃格婚刪效率關係的實踐經驗
三 馬克思、恩格斯的公平效率觀
(一)馬克思、恩格斯對公平與效率的內涵界定與本質分析
(二)馬克思、恩格斯批判性地提出了馬克思主義公平觀的內容與實質
(三)馬克思、恩格斯對資本主義社會效率與公平矛盾的分析和批判
(四)馬克思、恩格斯的理想目標:效率與公平的和諧統一個人自由而全面的發展
(五)馬克思、恩格斯對社會主義公平觀的描述與構想
(六)馬克思、恩格斯公平效率觀的理論和現實意義
四 毛澤東的公平效率觀
(一)毛澤東的公平觀
(二)毛澤東的效率觀
(三)毛澤東的公平效率統一觀
五 鄧小雅嚷戲平的公平效率觀
(一)鄧小平的公平觀
(二)鄧小平的效率觀
(三)鄧小平的公平效率統一觀
(四)鄧小平與毛澤東的公平效率觀比較
六 改革開放以來公平與效率關係在我國的歷史發展與改革實踐
(一)舟凝陵改革開放以來黨中央對公平與效率關係的不同提法
(二)“十八大”關於公平與效率關係論述的理論和現實意義
(三)對改革開放30年來公平與效率關係認識發樂遷展的原因分析
第二章 關於“效率優先、兼顧公平”原則的學界爭論
一 “效率優先、兼顧公平”原則的歷史回顧、學界質疑與深刻反思
(一)“效率優先、兼顧公平”原則發展過程的歷史回顧
(二)“效率優先、兼顧公平”原則的學界質疑與辯護
(三)“效率優先、兼顧公平”原則的深刻反思
二 “效率優先、兼顧公平”原則的歷史評價
(一)歷史的合理性與積極意義
(二)歷史的局限性與消極意義
(三)實際的負面效應
第三章 關於公平和效率關係的學術爭鳴
一 公平與效率統一論
(一)公平與效率辯證統一論
(二)公平與效率內在統一論
(三)公平與效率多拘狼一致論
(四)公平與效率互補論
(五)效率與公平相結合,效率為基礎、公平為本體論
(六)公平與效率關係的互動同向論
二 公平與效率對立論
三 公平與效率主次有別論
(一)公平優先論
(二)效率優先論
四 公平與效率並重論
五 其他不同論點
六 當代不同學科視域中關於公平與效率關係的思想觀點、總體評價和重要啟示
(一)不同學科視域中的公平與效率問題
(二)哲學界關於公平與效率關係的主要觀點
(三)公平與效率問題研究的三個階段
(四)公平和效率關係研究的總體評價
(五)公平和效率關係研究的汗趨您達重要啟希灑捆示
第四章 公平與效率並重是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分配原則
一 確立“公平與效率並重”原則的指導思想及其重大意義
(一)確立“公平與效率並重”原則的指導思想
(二)確立“公平與效率並重”原則的重大意義
二 確立“公平與效率並重”的基本原則
(一)堅持“發展才是硬道理”的原則
(二)堅持社會公正的原則
(三)堅持按勞分配與按生產要素分配相結合的原則
(四)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兼顧效率和公平,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的原則
三 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要求更加注重社會公平
(一)從效率優先到公平與效率並重是社會分配製度發展的必由之路
(二)“堅持公平與效率並重,更加注重公平”提出的依據
(三)構建和諧社會必須堅持公平與效率並重,更加注重公平
第五章 “包容性增長”是指導公平與效率關係的全新時代命題
一 “包容性增長”的提出及其科學內涵
(一)“包容性增長”的提出及其重大意義
(二)為什麼要提出“包容性增長”
(三)“包容性增長”提出的時代背景
(四)“包容性增長”的概念界定及其基本內涵
(五)“包容性增長”的內涵與外延
二 “包容性增長”的原則、理念、結構與特徵
(一)“包容性增長”的基本原則
(二)“包容性增長”的發展理念
(三)“包容性增長”的結構體系
(四)“包容性增長”的主要特徵
三 “包容性增長”的戰略地位、時代價值和功能定位
(一)“包容性增長”的戰略地位
(二)“包容性增長”的時代價值
(三)“包容性增長”的功能定位
四 “包容性增長”是指導公平與效率關係的戰略抉擇
(一)實現包容性增長,就是要讓老百姓過上好日子
(二)倡導包容性增長,必須首先破除經濟成長的“GDP主義”
(三)踐行包容性增長,必須優先開發人力資本
(四)強化包容性增長,需要加快實現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
(五)促進包容性增長,需要著力推進城鄉發展一體化
(六)推進包容性增長,需要深化收入分配製度改革
(七)加快包容性增長,需要始終追求社會公平正義
第六章 “五大發展理念”是指導公平與效率關係的具體行動指南
一 “五大發展理念”的提出及其意義
(一)習近平對“五大發展理念”的提出過程
(二)習近平對“五大發展理念”的闡釋與解讀
(三)十八屆五中全會首提“五大發展理念”
(四)“五大發展理念”提出的重大意義
二 “五大發展理念”的科學內涵、基本要求及其相互關係
(一)“五大發展理念”的科學內涵及其基本要求
(二)“五大發展理念”之間的相互關係
三 “五大發展理念”是指導當前公平與效率關係的具體行動指南
(一)從《論十大關係》到“五大發展理念”:發展理論的與時俱進
(二)從“四個全面”到“五大發展理念”:發展戰略的具體深化
(三)從“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到“五大發展理念”:發展目標的行動指南
參考文獻
索引
後記

作者簡介

楊寶國,漢族,1963年7月出生,內蒙古巴彥淖爾市人。現為江南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副教授,馬克思主義理論與思想政治教育專業碩士研究生導師,兼任教育部學位中心學科評審專家,江蘇省黨風廉政建設創新研究基地、江南大學行政法治研究中心研究成員。北京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馬克思主義理論專業碩士畢業,獲法學碩士學位。獲國家法務部頒發律師資格證書,曾任過兼職律師。主要專業研究方向:馬克思主義、科學社會主義、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政治學、法學等,近年來主要致力於公平正義研究。已主持或參加完成多項國家、部省級社科基金項目,發表論文30餘篇.獨著或參著(編)論著、教材6部,科研優秀成果獲獎(三等獎以上):部級1項、省廳級5項、市級1項。
一 “效率優先、兼顧公平”原則的歷史回顧、學界質疑與深刻反思
(一)“效率優先、兼顧公平”原則發展過程的歷史回顧
(二)“效率優先、兼顧公平”原則的學界質疑與辯護
(三)“效率優先、兼顧公平”原則的深刻反思
二 “效率優先、兼顧公平”原則的歷史評價
(一)歷史的合理性與積極意義
(二)歷史的局限性與消極意義
(三)實際的負面效應
第三章 關於公平和效率關係的學術爭鳴
一 公平與效率統一論
(一)公平與效率辯證統一論
(二)公平與效率內在統一論
(三)公平與效率一致論
(四)公平與效率互補論
(五)效率與公平相結合,效率為基礎、公平為本體論
(六)公平與效率關係的互動同向論
二 公平與效率對立論
三 公平與效率主次有別論
(一)公平優先論
(二)效率優先論
四 公平與效率並重論
五 其他不同論點
六 當代不同學科視域中關於公平與效率關係的思想觀點、總體評價和重要啟示
(一)不同學科視域中的公平與效率問題
(二)哲學界關於公平與效率關係的主要觀點
(三)公平與效率問題研究的三個階段
(四)公平和效率關係研究的總體評價
(五)公平和效率關係研究的重要啟示
第四章 公平與效率並重是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分配原則
一 確立“公平與效率並重”原則的指導思想及其重大意義
(一)確立“公平與效率並重”原則的指導思想
(二)確立“公平與效率並重”原則的重大意義
二 確立“公平與效率並重”的基本原則
(一)堅持“發展才是硬道理”的原則
(二)堅持社會公正的原則
(三)堅持按勞分配與按生產要素分配相結合的原則
(四)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兼顧效率和公平,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的原則
三 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要求更加注重社會公平
(一)從效率優先到公平與效率並重是社會分配製度發展的必由之路
(二)“堅持公平與效率並重,更加注重公平”提出的依據
(三)構建和諧社會必須堅持公平與效率並重,更加注重公平
第五章 “包容性增長”是指導公平與效率關係的全新時代命題
一 “包容性增長”的提出及其科學內涵
(一)“包容性增長”的提出及其重大意義
(二)為什麼要提出“包容性增長”
(三)“包容性增長”提出的時代背景
(四)“包容性增長”的概念界定及其基本內涵
(五)“包容性增長”的內涵與外延
二 “包容性增長”的原則、理念、結構與特徵
(一)“包容性增長”的基本原則
(二)“包容性增長”的發展理念
(三)“包容性增長”的結構體系
(四)“包容性增長”的主要特徵
三 “包容性增長”的戰略地位、時代價值和功能定位
(一)“包容性增長”的戰略地位
(二)“包容性增長”的時代價值
(三)“包容性增長”的功能定位
四 “包容性增長”是指導公平與效率關係的戰略抉擇
(一)實現包容性增長,就是要讓老百姓過上好日子
(二)倡導包容性增長,必須首先破除經濟成長的“GDP主義”
(三)踐行包容性增長,必須優先開發人力資本
(四)強化包容性增長,需要加快實現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
(五)促進包容性增長,需要著力推進城鄉發展一體化
(六)推進包容性增長,需要深化收入分配製度改革
(七)加快包容性增長,需要始終追求社會公平正義
第六章 “五大發展理念”是指導公平與效率關係的具體行動指南
一 “五大發展理念”的提出及其意義
(一)習近平對“五大發展理念”的提出過程
(二)習近平對“五大發展理念”的闡釋與解讀
(三)十八屆五中全會首提“五大發展理念”
(四)“五大發展理念”提出的重大意義
二 “五大發展理念”的科學內涵、基本要求及其相互關係
(一)“五大發展理念”的科學內涵及其基本要求
(二)“五大發展理念”之間的相互關係
三 “五大發展理念”是指導當前公平與效率關係的具體行動指南
(一)從《論十大關係》到“五大發展理念”:發展理論的與時俱進
(二)從“四個全面”到“五大發展理念”:發展戰略的具體深化
(三)從“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到“五大發展理念”:發展目標的行動指南
參考文獻
索引
後記

作者簡介

楊寶國,漢族,1963年7月出生,內蒙古巴彥淖爾市人。現為江南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副教授,馬克思主義理論與思想政治教育專業碩士研究生導師,兼任教育部學位中心學科評審專家,江蘇省黨風廉政建設創新研究基地、江南大學行政法治研究中心研究成員。北京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馬克思主義理論專業碩士畢業,獲法學碩士學位。獲國家法務部頒發律師資格證書,曾任過兼職律師。主要專業研究方向:馬克思主義、科學社會主義、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政治學、法學等,近年來主要致力於公平正義研究。已主持或參加完成多項國家、部省級社科基金項目,發表論文30餘篇.獨著或參著(編)論著、教材6部,科研優秀成果獲獎(三等獎以上):部級1項、省廳級5項、市級1項。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