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905年

公元905年,公曆平年,屬於五代十國時期。當時的年號是天祐二年,在位皇帝唐哀帝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九零五年
  • 世紀:10世紀
  • 年代:最初十年
  • 大事:楊行密平定安仁義
人物事件,歷史紀事,雜譚逸事,逝世,

人物事件

楊行密
楊行密楊行密
公元905年是天祜元年乙丑。

歷史紀事

楊行密平安仁義
今天的江蘇鎮江
今天的江蘇鎮江今天的江蘇鎮江
楊行密部將、潤州團練使安仁義據城叛,其人勇敢果毅,深得眾心。王茂章久圍潤州(今江蘇鎮江),逾年不克。行密招降,仁義不從。天佑二年(905)正月,茂章掘地道入,遂克城,擒仁義,斬於廣陵(今揚州)。淮南三將田君、朱延壽、安仁義叛亂,至此始完全平定。
王師範由淄臂被徙河陽
天佑二年(905)正月,朱全忠命李振知青州(今山東益都)事,代王師範。二月,李振至青州,師範舉族西遷,素服乘驢至大梁(今河南開封)。全忠表李振為青州留後。三月,以王師範為河陽節度使(今河南孟縣)。
朱全忠殺昭宗諸子
天佑二年(905)二月九日,朱全忠使蔣玄暉邀昭宗諸子德王裕等九人,置酒九曲池,酒酣,悉縊殺之,投屍池中。
楊行密再攻鄂州,克之
楊行密平定內亂,又於天佑二年(905)正月敗兩浙兵於睦州(今浙江建德東)。二月,朱全忠圍壽州,不克,引軍歸大梁。推南兵急攻鄂州(今湖北武漢),全忠遣將曹延祚領兵與杜洪共守。是月,淮南將劉存攻拔鄂州城,執杜洪、延柞及汴兵千餘人,悉送廣陵斬首。行密以劉存為鄂岳觀察使。
朱全忠逐殺朝士
宰相柳璨性輕佻,時天子左右皆朱全忠腹心,璨曲意依附,譖宰相裴樞。崔遠、獨孤損三人於全忠,天佑二年(905)三月,三人皆罷政事。以禮部侍郎張文蔚、吏部侍郎楊涉同平章事。五月,彗星現,占者曰;"君臣俱災,宜誅殺以應"。柳璨、李振皆謂衣冠浮薄之徒紊亂綱紀,怨望腹非,聚徒橫議,勸朱全忠盡去朝士以塞災異。於是凡朝廷宿望,或門第高華,或科第自進,聲跡稍著者皆指為浮薄,貶逐無虛日。前宰相裴樞、獨孤損、崔遠、陸扆、王溥等皆貶逐遠州,搢紳為之一空。六月一日,所貶宰相敕裴樞、獨孤損、崔遠、陸扆、王溥、趙崇、王贊等於所在自盡。朱全忠旋聚裴樞等及朝士被貶者三十餘人於白馬驛(今河南滑縣境),一夕盡殺之,投屍於河。李振因先前屢舉進士不中,深恨搢紳之士,言於全忠:“引輩常自謂清流,宜投之黃河,使為濁流”。全忠笑而從之。李振怙朱全忠之勢,見朝士皆盛氣凌之,動輒竄逐,時人謂之“鴟梟”。士大夫因避亂,多不敢入朝,全忠敕所在州縣督遣來朝,無得稽留。

雜譚逸事

朱全忠取山南東道、荊南二鎮
王建
王建王建
天佑二年(905)八月,朱全忠以山南東道節度使趙匡凝東連楊行密,西結王建,遣武寧節度使楊師厚將兵擊之,自以大軍為後繼。師厚連下忠義軍所屬唐、鄧、復、郢、隨、均、房七州(山南東道諸州,今河南、湖北境內)。九月,引兵渡漢江,趙匡凝引兵二萬來戰,楊師厚大破其軍,遂圍其府城襄陽。匡凝焚府城沿漢江逃奔廣陵(今江蘇揚州)。師厚會全忠軍遂據襄陽。荊南節度使趙匡明聞訊,帥眾二萬棄城奔成都。全忠以楊師厚為山南東道留後,引兵擊江陵,荊南牙將王建武遣使降。全忠乃以都將賀環為荊南留後,不久又表楊師厚為山南東道節度使(今湖北襄陽)。
王建取金州
蜀將王宗賀等攻馮行襲,所向皆捷。天佑二年(905)九月,行襲棄金州(今陝西安康),東奔歸附朱全忠,其將全師朗以城降。王建改師朗姓名曰王宗朗,補金州觀察使。
楊行密、錢鏐爭睦、婺、衢
天佑二年(905)正月錢鏐兩浙兵圍叛將陳詢於睦州(今浙江建德東),楊行密遣西南招討使陶雅往救,敗兩浙兵,虜錢鏐從弟錢鎰。四月,陶雅會衙(今浙江衢縣)、睦兵攻婺州(今浙江金華),錢鏐遣其弟錢鏢將兵往救,八月,又遣方永珍救婺州。九月,淮南將陶雅、陳璋攻拔婺州,執刺史沈夏。楊行密以陶雅為江南都招討使,歙(今安徽歙縣)、婺、衢、睦觀察使;以陳璋為衢、婺副招討使。璋轉攻暨陽(今浙江諸暨),被兩浙將方習擊敗,習又率兵轉攻婺州。睦州被兩浙兵圍攻,陳詢不能守,棄城奔廣陵,陶雅遂入據其城。
楊行密卒,子楊渥嗣
天佑二年(905)九月,楊行密寢疾,急召其長子宣州觀察使楊渥,改以王茂章任宣州觀察使。十月,楊渥至廣陵,行密承制以渥為淮南留後。十一月二十六日,楊行密卒。淮南將佐共請宣諭使李儼承制授楊渥淮南節度使、東南諸道行營都統,兼侍中、弘農郡王。楊行密(852——905),初名行愍,字化源。廬州合肥(今安徽)人。應募為州兵,遷隊長,起兵據廬州,中和三年(883)任廬州刺史。昭宗時進淮南節度使,封吳王,以河南江東為基地,景福元年(892)攻殺孫儒,漸占有淮南、江東之大部。天復二年(902)受唐封為吳王。在位時輕徭薄賦招撫流亡。死後不久其子楊渥稱帝,追尊為太祖武皇帝。
朱全忠攻光、壽,敗歸
朱全忠取荊、襄二鎮後,拓地千里,欲乘勝擊淮南。天佑二年(905)十月,大軍逾淮進抵光州(今河南潢川),遇大雨,人馬疲乏,土卒多逃亡。光州刺史柴再用嚴設守備,據城不降。全忠又進圍壽州(今安徽壽縣),守城淮南將士堅壁清野,全忠竟無林木可為柵,乃渡淮北返。柴再用出兵抄襲其後,斬汴兵三千餘人,獲輜重萬計。
朱全忠殺蔣玄暉、柳璨等
天佑二年(905)十一月,朱全忠急於稱帝,密使蔣玄暉、柳璨議傳禪。玄暉與璨以魏晉以來皆先封大國、加九錫殊禮,然後受禪。乃以全忠為相國,總百揆,又以宣武等二十一道為魏國,封全忠為魏王,仍加九錫。宣徽副使王殷、趙殷衡譖稱:“玄暉、璨等欲延唐祚,故逗留其事以待變”。全忠果怒其滯緩,故讓九錫不受。十二月,朱全忠收蔣玄暉等,以王殷權知樞密,趙殷衡權判宣徽院事,並三上表辭魏王、九錫之命,修大梁(今河南開封)府舍為宮闕,罷宮女傳宣詔命。不久,殺蔣玄暉、柳璨,車裂張廷范於都市,又遣人殺何太后。
原歸義軍張承奉自稱白衣天子
天佑二年(905),唐沙州(今甘肅敦煌)歸義軍節度使張承奉已自立,稱白衣天子,號西漢金山國。新、舊《五代史·吐蕃傳》有張承奉自號白衣天子的記載,敦煌斯坦因文書五千七百四十七號殘卷亦有殘文八行記其事。

逝世

吳王楊行密(54歲)
楊行密(852年―905年),字化源,原名行愍,廬州合肥(今安徽長豐)人,唐末著名政治家、軍事家,五代十國時期吳國奠基人。唐乾寧二年(895年),封弘農郡王。天復二年(902年),進封吳王,天佑二年(905年),楊行密去世,唐朝謚武忠王。唐天佑十六年(919年),南吳建立,武義年間(919-921年)改謚孝武王,楊溥即帝位時追尊其為武皇帝,廟號太祖。於江淮舉起割據大旗,遏止朱溫南進步伐,成功避免全國更大範圍動亂。其奠基之吳國,實現由藩鎮向王國的轉型,南方割據勢力與北方中原政權並存的局面得以實現,為禪代的南唐奠定基礎,開啟唐宋之交政治整合和經濟文化中心南漸先河,有“十國第一人”之譽。 《全唐文》存一篇文章:《舉史實牒》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