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815年

公元815年,乙未年(羊年);唐元和十年;南詔龍興六年;吐蕃彝泰元年;日本弘仁六年;渤海國朱雀三年。本年發生了嚴綬兵敗磁丘;柳宗元、劉禹錫改任遠州刺史;李師道燒河陰轉運院;李光顏時曲大捷等歷史事件。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公元815年
  • 外文名:In 815 A.D.
  • 乾支紀年:乙未年
  • 生肖紀年:羊年
歷史紀事,雜譚逸事,

歷史紀事

命宣武韓弘等十六道進軍攻淮西。王承宗、李師道請赦吳元濟,不從。中丞裴度受傷。憲宗以裴度為宰相,堅持討伐淮西。李師道陰謀焚掠東都,未遂。嚴綬討吳元濟無功,改以韓弘為淮西諸軍都統。李師道出兵攻擾徐州屬縣;王承宗亦刺史,朗州司馬劉禹錫為播州刺史,官升而地更遠。禹錫因裴度言,得改連州(治今廣東連縣)。東宮贊善大夫白居易在武元衡遇刺後,首先上疏,請嚴捕刺客,以越職言事,貶江州(今江西九江)司馬。本年為吐蕃贊普可黎可足(即墀足德贊,號熱巴堅)彝泰元年(據《唐蕃會盟碑》所載年份推得)。
元和十年(815年),吳元濟在唐軍的四面圍攻下負隅頑抗,並派人向成德王承宗、淄青李師道求援。王、李一面上表請求赦免吳元濟,一面出兵策應淮西,派人燒毀朝廷儲藏的錢帛糧草,刺殺力主討伐的宰相武元衡。憲宗不為其所動,擢升主張用兵的裴度為宰相,令其主持征討,並以韓弘取代作戰一年、無功可言的嚴綬。同時,又將刺殺武元衡之罪歸之於王承宗,下令對成德用兵。

雜譚逸事

嚴綬兵敗磁丘
元和十年(八一五)正月,淮西吳元濟縱兵侵掠至東都。二十七日,憲宗制削吳元濟官爵,命招撫使嚴綬率十六道兵馬進討。嚴綬率兵小敗淮西軍,遂不設備,淮西軍乘夜還軍襲擊。二月二日,綬軍敗於磁丘(今河南泌陽東北),退卻唐州(今河南泌陽)堅守。
柳宗元、劉禹錫改任遠州刺史
永貞元年(八0五),柳宗元、劉禹錫參與王叔文政治集團改革,失敗後,二人分貶永州(今湖南零陵)、朗州(今湖南常德)司馬。元和十年(八一五)初,二人被召入京,執政有愛其才者欲授官進用,諫官上言以為不可,憲宗與宰相武元衡亦厭惡二人。三月十四日,以柳宗元為柳州刺史,劉禹錫為播州(今貴州遵義)刺史,官雖進而地益遠。宗元上言,以為播州荒僻,禹錫有老母在堂,難以俱往。願以柳州易播州。御史中丞裴度亦以禹錫老母為言。次日,憲宗改任禹錫為連州(今廣東連縣)刺史。
李師道燒河陰轉運院
元和十年(八一五)三月,淮西吳元濟遣使向成德(今河北石家莊北)節度使王承宗、淄青(今山東東平西北)節度使李師道求救。王承宗、李師道屢上表請赦吳元濟,朝廷不許。師道使大將率二千人南下壽春(今安徽壽縣),聲言協助官軍討吳元濟,實則為其兵援。時河陰(今河南鄭州西北)轉運院屯積江淮租賦,供給淮西前線諸軍。師道養刺客、奸人數十人,為師道救援淮西出謀劃策,以為用兵所急,莫先糧草,今若密往焚燒河陰糧儲,招募東都惡少年劫掠都市,焚燒宮闕,則朝廷必先自救腹心,無暇顧及淮西。師道聽從其言。四月十日暮,盜賊數十人攻河陰轉運院,殺傷十餘人,燒錢帛三十餘萬緡匹,谷三萬餘斛,於是民間洶洶不安。群臣紛紛奏請罷兵,憲宗不許。
李光顏時曲大捷
元和十年(八一五),唐軍討伐淮西,久無進展。五月,憲宗命御史中丞裴度赴行營宣慰,察看用兵形勢。裴度還京,言淮西破亡可取之狀,以為諸將惟忠武(今河南許昌)節度使李光顏勇而知義,必能立功。二十六日,李光顏在時曲(今河南漯河南)與淮西大戰。清晨,淮西兵壓光顏軍營列陣,光顏不得出軍,遂自毀營柵,親率數騎衝擊敵陣。敵軍亂箭齊發,光顏中箭,身如蝟毛,其子攔馬阻止,光顏舉刃叱之而去。將士激奮,爭先殺敵。淮西軍大敗,死數千人。捷報傳來,京師相賀,憲宗嘉裴度有知人之明。
李師道遣刺客暗殺武元衡
自元和九年(八一四)十月李吉甫卒,憲宗命宰相武元衡主持用兵淮西事宜。淄青節度使李師道企圖救援淮西,因遣刺客潛入京城暗殺武元衡,以為元衡若死,其它朝官必不敢再言用兵。十年六月三日拂曉,武元衡上朝,剛出靖安坊東門,突然刺客從暗中衝出,隨從一鬨而散,刺客遂殺元衡,取其顱骨而去。刺客又入通化坊刺裴度,傷其頭,度墜溝中,因氈帽厚倖免,隨從王義從後面抱刺客,大聲呼救。刺客斷王義臂而逃。京城聞訊大驚。憲宗詔宰相出入由金吾騎兵護送,搜尋諸坊門頗嚴,朝官天未明皆不敢出門。八日,憲宗命長安及各地搜捕刺客,凡擒獲者賞錢一萬緡,授五品官;敢隱匿者,族誅。於是京城大搜捕,公卿貴戚有夾牆、重層者皆不能免。
武元衡卒
元和十年(八一五)六月三日,宰相武元衡被刺身亡。武元衡,字伯蒼,河南緱氏(今河南偃師南)人,武則天曾侄孫。建中四年(七八三)登進士,累遷華原(今陝西耀縣)令。貞元二十年(八0四),拜御史中丞。順宗朝,與王叔文為敵,罷為太子右庶子。因與憲宗相識,即位後,仍為御史中丞。元和三年(八0七),拜同平章事,兼判戶郡。同年,代高崇文為西川節度使。八年還朝,再拜為相。主張削藩平叛,李吉甫卒後,主持討伐淮西叛亂,遭驕藩忌恨,被淄青節度使李師道遣刺客暗殺。
裴度拜相
元和十年(八一五)六月,御史中丞裴度因堅決主張對淮西用兵,遭淄青李師道刺客暗算,頭部重傷,臥床不起。憲宗詔衛兵宿衛其家,屢遣中使詢問傷情。朝中有人請罷度官,以安撫淄青李師道、成德王承宗,憲宗怒曰:“若罷度官,是奸謀得成,朝廷無復綱紀。吾用度一人,足破二賊。”二十五日,以度為中書侍郎、同平章事。裴度上言,認為淮西是腹心之患,不得不除;朝廷已發兵征討淮西,兩河(今河北、河南)藩鎮跋扈者,將以此事結果決定對朝廷的態度,決不能半途而廢。憲宗贊同裴度的主張,並將淮西用兵之事交由裴度負責。
李光進卒
元和十年(八一五)七月一日,靈武節度使李光進卒。李光進,原名阿跌光進,稽胡阿跌族人。其父良臣,玄宗朝為唐羈縻州府雞田州(今蒙古烏蘭巴托西北)刺史,隸朔方軍(今寧夏靈武西南)。光進武藝高強,勇敢絕倫。安史亂中,從朔方節度使郭子儀作戰,收復長安、洛陽兩京,掃滌安史殘軍,累有戰功,授代州(今山西代縣)刺史、朔方都知兵馬使、渭北節度使等。永泰(七六五)初,封武威郡王。後多次參與對河朔(今河北)叛亂藩鎮作戰,軍功卓著。元和六年(八一一),任單于大都護、振武(今內蒙和林格爾北)節度使。八年,遷靈武節度使,在任卒。
訶陵國遣使貢方物
元和十年(八一五)八月二十八日,訶陵國(今印度尼西亞爪哇島)遣使入唐,貢僧祗僮、五色鸚鵡、頻伽鳥,以及名貴香料、寶石等。
呂元膺東都平亂
元和千年(八一五),唐廷發兵討伐淮西叛亂。八月,淄青節度使李師道密與嵩山中嶽寺僧圓淨勾結,陰謀焚東都宮闕,縱兵殺掠,擾亂唐廷後方,以解救淮西。圓淨與其黨羽訾嘉珍約定,以數百人潛伏於東都進奏院中,圓淨以修佛光寺為名,舉火山中,嘉珍於東都城內突發舉兵。事未行,其小將楊進向東都留守呂元膺告發。元膺率兵圍淄青進奏院,淄青兵突圍而出,逃入嵩山。元膺以重金收買山中獵戶,盡擒淄青兵及其魁首圓淨。圓淨時年八十餘歲,曾為史思明部將,勇悍過人。死前嘆曰:“誤我事,不得使洛城流血!”其黨羽數千人被誅。
韓弘為淮西行營兵馬都統
元和十年(八一五),淮西行營招撫使嚴綬鎮襄陽(今湖北襄樊),督諸軍討伐吳元濟。綬無治軍之才,到任後,傾府庫以賞士卒;賄當朝宦官,以為黨援。赴任近一年,無尺寸之功。宰相裴度言其軍政不修。九月五日憲宗命宣武(今河南開封)節度使韓弘接替綬為淮西行營兵馬都統。
分山南東道為兩節度
元和十年(八一五),憲宗發兵討伐淮西。十月三日,分山南東道為兩節度,以戶部侍郎李遜力襄、復、郢、均、房節度使(駐今湖北襄樊);以右羽林大將軍高霞寓為唐、隨、鄧節度使(駐今河南泌陽)。唐州與淮西接壤,因命高霞寓專為攻戰,李遜調五州賦稅供軍。至十二年平定淮西,遂廢唐隨鄧節度使,以三州還歸山南東道。
權德輿奏行《長行敕》
元和十年(八一五)十月四日,刑部侍郎權德輿奏請施行自開元二十五年(七三七)修《格式律令事類》後至今《長行敕》三十卷。憲宗準奏。
許與吐蕃互市
元和十年(八一五)十一月二十二日,吐蕃使者叩隴州(今陝西隴縣)邊塞,請求通商互市。憲宗詔許。

王鍔卒
元和十年(八一五)十二月二十八日,河東(今山西太原南)節度使王鍔卒。王鍔,字昆吾,太原人。初為湖南(今湖南長沙)團練將,得團練使李皋賞識,歷邵州(今湖南邵陽)、江州(今江西九江)刺史。後李皋推薦於朝,德宗擢為鴻臚少卿,奏停安史亂後滯留長安西域諸國酋長子孫,及安西北庭校吏四千人衣糧,宰相李泌以之隸神策軍,歲省費五十萬緡。貞元五年(七八九),遷容管(今廣西容縣)經略使。歷嶺南、淮南、河東諸鎮節度使。鍔長於吏治,善冶財,進奉朝廷外,余皆自入。賄賂當朝權貴以固其位。卒年七十六歲。
元稹任通州司馬
元和五年(八一0),元稹貶江陵士曹參軍。十年,遷通州(今四川達縣)司馬。在此期間,稹與白居易寄詩唱和。在通州,元稹作有《古題樂府》十二首,《酬樂天(東南行詩一百韻)》,後者為中國古代詩歌創作次韻相酬之始。元、白二人次韻相酬的長篇排律及中短篇雜體詩,時稱“元和體”。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