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31年

公元31年

?>公元 31 年是東漢 ( 辛卯) 建武七年 。光武帝結束內戰,天下歸於一統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公元31年
  • 外文名:Ad 31 
  • 實質:東漢 ( 辛卯) 建武七年
  • 皇帝:光武帝劉秀
  • 事件:因戰結束,天下一統
歷史紀事,文化紀事,倡導薄葬,杜詩治南陽,李通為大司空,羅馬,

歷史紀事

令地方兵吏還歸民伍
建武七年(31),因戰結束,天下一統,詔令地方兵吏,諸如輕車、騎士、材官、樓船士及軍假吏一律還歸民伍。
詔舉賢良方正
建武七年(31)四月,因三月底出現日食,光武帝劉秀下詔命公、卿、司隸太尉、州牧察舉方正各一人。
下詔釋放青、徐州奴婢
建武七年(31),光武帝劉秀頒布詔令:凡青、徐二州吏民的妻子因遭飢亂被略為奴婢而要求離去的,一律不得阻攔;奴婢主人如敢拘制不放,以“賣人法”治罪。
省長水、射聲二校尉
建武七年(31),光武帝下詔省罷“八校尉”中的長水校尉官和射聲校尉官。“八校尉”是漢武帝為加強首都防衛而設,為中壘、屯騎、步兵、越騎、長水、胡騎、射聲、虎賁八校尉。長水校尉執掌長安西北郊的宣曲胡綺,射聲校尉執掌射聲士
罷護漕都尉官
護漕都尉是漢朝負責轉漕事宜的官員。東漢建都洛陽,由山東、河北、江淮等地轉漕糧芻至京師洛陽,比西漢時運到長安要近得多,道路無大險阻,也無需經過黃河砥柱天險。漕運簡省,故光武帝劉秀於建武七年(31)下詔省罷護漕都尉官。

文化紀事

倡導薄葬

建武七年(31),光武帝劉秀頒布詔令說:“現在世上崇尚厚葬,鄙視薄葬,以至有錢的人過分奢侈,窮人只好謁盡財產。這種習俗法令不能禁止,用禮義說教也不能收效,只有等天下喪亂時才能知曉這種習俗的惡果,今天詔告天下,使大家都知道薄葬的意義”。倡導葬禮從簡,薄葬送終。

杜詩治南陽

杜詩是河內汲(今河南新鄉東北)人。年輕時就很有才能,任郡功曹。更始政權建立後,徵辟大司馬府屬史。建武元年(25),一年之中三次升遷,官至侍御史,後為成皋令。任職三年,政績卓著,遷沛郡都尉,轉汝南都尉,所在之處皆有政績。建武七年遷南陽太守。性節儉,為政清平,興利除害,愛惜民力。曾發明水排(水力鼓風機),以此冶鑄農器,用力少,見功多,大大方便了百姓。又修治陂池,廣闢土田,郡內富足。南陽百姓反杜詩比做西漢循吏召信臣;稱頌說,“前有召次,後有杜母”。建武十四年,因指使門客為其弟報仇,征詣洛陽,後病死。死後貧無產業,無法歸葬,光武帝劉秀特地下詔喪郡邸,賻絹千匹,以為治喪之用。

李通為大司空

李通字次元,南陽宛(今河南南陽)人。世代經商,為閭里首富。新莽末年,百姓悉怨,李通宣揚讖語:“劉氏復興,李氏為輔”。等到平林、新市農民軍起,南陽一帶紛紛回響,李通與堂弟李軼以及劉秀謀議,約定立秋都試時由李通劫持新莽前隊大夫甄阜、屬正梁丘賜,以號令大眾;劉秀和李軼則在舂陵起兵相應。此後,劉縯、劉秀兄弟在舂陵起兵,得子弟七八千人。李通未及起事,事情敗露。其父李守及家屬六十四人株連被殺。李通隻身逃到棘陽,與劉秀、李軼會合攻破前隊(南陽),殺甄阜、梁丘賜。更始政權建立後,李通為柱國大將軍、輔漢侯,更始帝劉玄到長安後,又遷大將軍,封西平王。因李通娶劉秀之妹伯姬為妻,劉秀稱帝後即征李通為衛尉。建武二年(26),封為固始侯,拜大司農。光武帝劉秀每次出征,常令李通鎮守京師。建武五年春,代王梁為前將軍。第二年夏天,李通率侯進王霸等進攻延岑公孫述派兵來救,李通大敗公孫述。建武七年夏,拜為大司空。李通以布衣倡義,助成帝業,深得光武帝信重,但其為人謙恭。任宰相後,稱病不理政事,連年請求辭職。劉秀優寵有加,準其公歸第養病。二年後,才允許辭去大司空,以特進奉朝請。建武十八年,李通死,謚曰恭侯。劉秀和皇后親往弔唁,送葬。

羅馬

禁衛軍長塞哲納斯陰謀敗露,被處死。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