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前719年

公元前719年,中國處於春秋時期。據魯國的史書《春秋》記載,這一年發生了東門之役。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公元前719年
  • 紀年:周桓王元年
歷史紀事,周鄭關係惡化,東門之役,鄭魯修好,大義滅親,左傳記載,

歷史紀事

周鄭關係惡化

公元前720年,周平王駕崩,桓王即位。桓王對鄭莊公不信任,起用虢公忌父取代莊公在朝之職。鄭莊公不滿,為此鬧到朝廷,導致周鄭關係惡化,以致弄到周王室與鄭國交換人質,就是歷史上說的“周鄭交質”。周王子狐與鄭公子忽,作為人質互相交換。鄭莊公又派祭足帶人割取溫地的麥子,接著又取成周之禾,周鄭關係進一步惡化。史稱“周鄭交惡”。

東門之役

據魯國的史書《春秋》記載,公元前719年,春夏之交,“宋公、陳侯、蔡人、衛人伐鄭”,《左傳》解釋說“宋公、陳侯、蔡人、衛人伐鄭,圍其東門,五日而還。”這個戰役是整部《春秋》第一次記載諸侯聯軍討伐一個國家的戰役,左傳稱之為東門之役。東門之役在公元前八世紀末期春秋之初期是一個大事件,從719年(隱公4年)一直到715年(隱公8年),前後歷時5年雙方才在齊國的調停下達成和解。後因以“東門之役”指舊仇。

鄭魯修好

公元前719年,宋衛聯合陳、蔡兩國共同攻打鄭國,魯國也派兵助戰,將鄭國東門圍困了五天五夜。雖未攻下,鄭國已感到本國與魯國的關係還存在問題,便千方百計想與魯國重新修好,共同對付宋、衛。

大義滅親

公元前719年,衛桓公要去洛陽覲見周王,州吁與石厚合謀,借餞宴之機殺死了衛桓公,州吁自立為君,首開春秋諸侯國政變之先河。此後,州吁與石厚大肆徵兵攻打鄭國,搞得民不聊生,當時朝歌有民謠唱道:“一雄斃,一雄奸,歌舞變刀兵,何時見太平?”為了平息民怨,州吁與石厚決定請石碏出謀劃策。這時石碏已經告老還鄉,州吁便派大臣帶著厚禮去請石碏,但石碏痛恨州吁,拒絕參政。無奈,石厚只好親自去請老父出山。石碏看到衛國被州吁搞得不成樣子,便想為民除害,重整社稷。於是他假意獻計,讓州吁和石厚去陳國請教陳桓公,州吁和石厚便去了陳國。而此前石碏已把一封血書送到陳國,請求陳桓公將州吁和石厚處死。陳桓公與石碏交情甚篤,於是將州吁和石厚囚禁。訊息傳回衛國,石碏派人急速趕往邢國請姬晉(州吁二哥,史稱衛宣公)回國繼位。

左傳記載

◇隱公四年
   【經】四年春王二月,莒人伐杞,取牟婁。戊申,衛州吁弒其君完。夏,公及宋公遇於清。宋公、陳侯、蔡人、衛人伐鄭。秋,翬帥師會宋公、陳侯、蔡人、衛人伐鄭。九月,衛人殺州吁於濮。冬十有二月,衛人立晉。
【傳】四年春,衛州吁弒桓公而立。公與宋公為會,將尋宿之盟。未及期,衛人來告亂。夏,公及宋公遇於清。
宋殤公之即位也,公子馮出奔鄭,鄭人慾納之。及衛州吁立,將修先君之怨於鄭,而求寵於諸侯以和其民,使告於宋曰:「君若伐鄭以除君害,君為主,敝邑以賦與陳、蔡從,則衛國之願也。」宋人許之。於是,陳、蔡方睦於衛,故宋公、陳侯、蔡人、衛人伐鄭,圍其東門,五日而還。
公問於眾仲曰:「衛州吁其成乎?」對曰:「臣聞以德和民,不聞以亂。以亂,猶治絲而棼之也。夫州吁,阻兵而安忍。阻兵無眾,安忍無親,眾叛親離,難以濟矣。夫兵猶火也,弗戢,將自焚也。夫州吁弒其君而虐用其民,於是乎不務令德,而欲以亂成,必不免矣。」
秋,諸侯復伐鄭。宋公使來乞師,公辭之。羽父請以師會之,公弗許,固請而行。故書曰「翬帥師」,疾之也。諸侯之師敗鄭徒兵,取其禾而還。
州吁未能和其民,厚問定君於石子。石子曰:「王覲為可。」曰:「何以得覲?」曰:「陳桓公方有寵於王,陳、衛方睦,若朝陳使請,必可得也。」厚從州吁如陳。石碏使告於陳曰:「衛國褊小,老夫耄矣,無能為也。此二人者,實弒寡君,敢即圖之。」陳人執之而請蒞於衛。九月,衛人使右宰醜蒞殺州吁於濮,石碏使其宰乳羊肩蒞殺石厚於陳。
君子曰:「石碏,純臣也,惡州吁而厚與焉。『大義滅親』,其是之謂乎!」
衛人逆公子晉於邢。冬十二月,宣公即位。書曰「衛人立晉」眾也。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