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前342年

公元前342年世界各地發生了很多的重大事件。就在這一年裁判官制度建立,治安營造官制度建立。魏軍在馬陵之戰中大敗於齊國,從此一蹶不振。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公元342年
  • 朝代:戰國時期
  • 發生戰爭:梁赫之戰,馬陵之戰
中國大事記,戰爭,

中國大事記

1、公元前342年,亞里士多德應馬其頓王菲力浦二世之召,去當王子亞歷山大的教師。
Aristotle (Greek: Ἀριστοτέλης Aristotélēs) (384 BC ——322 BC)
亞里士(斯)多德(前384—前322年),古希臘斯吉塔拉人,是世界古代史上最偉大的哲學家、科學家和教育家之一。亞里士多德是柏拉圖的學生,亞歷山大的老師。公元前335年,他在雅典辦了一所叫呂克昂的學校,被稱為逍遙學派。馬克思曾稱亞里士多德是古希臘哲學家中最博學的人物,恩格斯稱他是古代的黑格爾。
2、公元前342年中山國君到魏國為相,結合易氏家譜分析,該中山君為湘、鄂譜易氏先祖愷公。
3、公元前342年,亞歷山大獲贈黑神駒,這匹桀驁難馴的坐騎日後陪伴他四處征戰。
4、公元前342年,裁判官制度建立,治安營造官制度建立。
5、公元前342年,越王無疆即位後,國勢一時熾盛,據《史記》描述,此時的越國,最想做的,就是“與中國爭強”。
6、公元前342年,魏軍馬陵之戰中大敗於齊國,從此一蹶不振。

戰爭

1.魏韓梁赫之戰
魏惠王二十八年、韓昭侯二十一年(前三四二),魏派穰苴進攻韓國,兩軍交戰於梁(即南梁,今河南臨汝西)、赫(即霍,今河南臨汝西南),韓國將領孔夜被魏軍擊敗。韓國請求齊國救援。齊王與大臣共同商議是否派兵救韓,孫臏認為韓魏的軍隊還未疲弊,如果現在出兵救韓,無異替韓軍挨打,如果到韓魏兩國軍隊都疲憊不堪時再出兵,就可以名利雙收。齊王採納了孫臏的建議,暫時按兵不動。由於韓國想依靠齊國援救。結果五戰五敗,最後只得委於齊國
齊威王十五年、魏惠王二十八年(前三四二),韓魏長期交戰,雙方均已筋疲力盡,齊威王決定以田忌田嬰為將,孫臏為軍師,起兵伐魏救韓。魏惠王則派太子申、龐涓為將,率領十萬大軍前來迎戰。孫臏調虎離山,直向魏都大梁進軍。魏國主將龐涓聞訊後,立即把軍隊從韓國撤回,此時齊軍越過齊國邊境,進入魏國國境。孫臏對認為魏國軍隊一向強悍勇敢,輕視齊國,以為齊軍膽怯,不敢戰鬥。他建議田忌利用敵人的驕傲,引誘他們上當中計。兵書上說在乘勝追趕敵人時,如果超過百里以上,就會因為戰線太長而給養不足,使將領有受到挫折的危險;如果超過五十里以上,軍隊因前後不能接應,也只有一半隊伍能夠趕上。現在齊軍已經深入境,可以採用減灶之計,誘敵上當。田忌非常贊同孫臏的分析,並決定採用的的策略。與魏決一死戰。當齊軍進入魏境三四天后,龐涓率軍撤回魏國,並加速追趕齊軍。當追到齊軍第一天紮營之地時,發現齊軍營寨占地很大,從齊軍做飯的爐灶數推測,齊軍人數約有十萬左右。當追到齊軍第二天紮營之地時,發現營地已縮小,爐灶也人所減少,推算齊軍已由十萬減少到五萬人左右。當他追到齊軍第三天紮營之地時,發現營地更加縮小,爐灶也大為減少,估計此時齊軍只剩三人左右。龐涓大為高興,斷言齊軍膽小,不敢戰鬥,進入魏境不過三天,士兵就已減少一半以上。於是他捨棄一部分軍隊,親自率領領精銳之師加緊追擊。他們日夜兼程,一直追到馬陵(今山東范縣西北)。此地兩旁地勢險要,中間道路狹窄。孫臏在此早已設伏,。龐涓率軍進入馬陵道時,正值傍晚時分,他隱隱約約看見路旁大樹之下有一木牌,便命士兵點燃火把,只見木牌上面寫著“龐涓死於此樹之下”,他大驚、知已中孫臏之計,連忙率軍撤退。但埋伏在兩旁的齊軍已萬箭齊發。魏軍猝不及防,人慌馬亂,頓時被齊軍擊散。龐涓見寡不敵眾,失敗已成定局,遂拔劍自刎。齊軍乘勝追擊,將魏軍徹底打垮,並俘虜魏太子申,魏軍遭到前所未有的慘敗。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