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仙過海(陳海珍執導的潮劇劇目)

八仙過海(陳海珍執導的潮劇劇目)

八仙過海》是陳海珍執導的潮劇劇目。1985年上映,故事講述八仙赴蟠桃會為王母娘娘祝壽之後歸洞府,途經東海遇金魚仙子。呂洞賓越禮相戲,惹怒金魚仙子,引起一場打鬥。後向金魚仙子道歉,金魚仙了命水族送還法寶並送眾仙過海。劇目角色人物都由潮劇新人擔綱。他們都是經過藝術學校正規訓練的畢業生,唱、做、念、打、舞、基本功紮實。受到專家的肯定和觀眾的讚賞。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八仙過海
  • 外文名:The Eight Immortals crossing the sea
  • 編劇李志浦
  • 作曲蔡瑞藩
  • 導演李幼斌
  • 司鼓:陳彥桐
  • 製片地區:中國香港
  • 劇種:潮劇
職員表,演員表,劇情,特色,

職員表

編劇:李志浦
作曲:蔡瑞藩
導演:李幼斌
司鼓:陳彥桐

演員表

金魚仙子:陳海燕
張果老:陳煥澤
籃采和:蔡麗娃
呂洞賓:謝繼順
漢鐘離:陳金輝
李鐵拐:陳喜和
韓湘子:曾惠剛
曹國舅:廖順興
何仙姑:陳立君

劇情

八仙赴蟠桃會為王母娘娘祝壽之後歸洞府,途經東海遇金魚仙子。呂洞賓越禮相戲,惹怒金魚仙子,引起一場打鬥。後向金魚仙子道歉,金魚仙了命水族送還法寶並送眾仙過海。劇目角色人物都由潮劇新人擔綱。他們都是經過藝術學校正規訓練的畢業生,唱、做、念、打、舞、基本功紮實。受到專家的肯定和觀眾的讚賞。

特色

“武”與“舞”雖然同屬於身體語言表達的一種,但卻是兩種完全不同的概念,然而,在導演潮劇《八仙過海》的時候,我卻把兩者完美地融合在了一起,塑造出更完美的舞台形象。
八仙過海》是一個以武打為主的神話劇,這個劇目其他劇種也有過演繹。因為是武戲,一般都是以武打貫穿整個劇目,打鬥氣氛熱烈,武打技巧高超,以突出武戲的特點,但同時也出現了舊模式、舊程式化的武打表演形式,產生了陳舊感和落後感。我認為,雖是同一個劇目,不同的劇種應有不同的表演形式和特點,可在遵循武戲的規律和原則的基礎上,發揮潮劇的特點,揚長避短,吸取多種藝術形式來豐富武戲的藝術內容。因此,我在編排《八仙過海》時,揉入舞蹈的表演形式進行藝術的再創造,把“舞蹈藝術戲曲化、武打程式性格化”,使劇中人物的舞台形象更完美。
在戲的開始部分,是主角金魚和眾水族在大海遨遊的戲,為使這段戲不停留在一般化的處理上,我把它處理成歌舞式的“魚舞”,讓金魚和眾水族邊唱邊舞,充分體現出眾水族在幽靜的大海中遨遊的歡樂場面。為了更好地體現金魚優美的舞姿,我又對“魚舞”進行大膽的改革和創新,在運用戲曲表演程式動作的“探海”和“老鷹展翅”的動作中,吸收舞蹈的“斜探海”和“蹲跨腿”動作,將兩者揉合成一體,創作成“斜探海雙擺手”和“蹲跨腿雙擺手”的游魚動作和造型,更形象、生動、優美地表現出金魚的舞姿動態,給以後激烈的武打場面創造另一個歡樂、愉快、抒情的場面,起到情緒的互相襯托和緊張與歡樂場面起伏的對比作用,豐富了藝術內容,達到“舞”為戲用的藝術效果。
在該劇的武打設計上,我是以“鬧”為主體,用“打鬧”代替“打殺”的武打形式,要求武得風趣、可愛,有人物、有性格、有特點,在“打鬧”較量功夫的同時,展現八仙各種法寶的法力。如在金魚和鐵拐李的一段對打中,對金魚好勝的頻頻出擊,鐵拐李鎮定自如地用單腳站立,另一隻腳不落地的做“吸腿”、“偏腿”、“直腿翻身”再用單腳站立等一系列技巧動作,配合手中拐杖反覆阻擋金魚的出擊,充分顯示了鐵拐李高超的本領。同時,在金魚一打鐵拐李鼻子的動作時,鐵拐李發出痛叫聲並用手護住鼻子,假被金魚打中,逗金魚高興,在金魚洋洋得意的時候,再告訴金魚是假的,惹得金魚生氣。這段對打從鐵拐李的獨腳技巧到金魚的一喜一怒,既體現出鐵拐李的高超本領和風趣性格,也體現出一老一少打鬧時愉快、輕鬆的場面,達到“武”要武得風趣的藝術效果。
由此可見,傳統藝術除了繼承之外,重在不斷的吸取新的元素,並加於充實、改革、創新,導演《八仙過海》的過程中,正是融合了武功和舞蹈的精髓,才能達到剛柔相濟、唯美流暢的藝術效果。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