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裂狸藻

兩裂狸藻

兩裂狸藻,學名:Utricularia bifida(種加名“bifida”是拉丁語“分歧、兩裂、兩分”的意思,指其叉形的葉片),又稱挖耳草、耳挖草、金耳挖、割雞芒,1753年,卡爾·林奈最先描述了兩裂狸藻。兩裂狸藻為小型的多年生草本陸生或半固著水生狸藻屬食肉植物。原產於亞洲與大洋洲。

基本介紹

形態特徵,生長環境,分布範圍,

形態特徵

兩裂狸藻為陸生草本植物,一年生。
兩裂狸藻的莖匍匐,絲狀,具分枝。葉為狹線形、線狀倒披針形或線狀匙形,全緣,末端鈍形、急尖、圓或略銳尖,長7至30毫米,寬1至4毫米,膜質,具1脈。葉於花前凋萎或於花期宿存。
兩裂狸藻的捕蟲囊為球形,側扁,長0.6至1毫米,具柄。口基生,上唇具2條齒狀或鑽形附屬物,下唇鈍形。
兩裂狸藻的花序為總狀花序,直立,長2至40厘米。花位於中部以上,共1至16朵。花序軸圓柱形,直徑0.3至1毫米,上部光滑,下部具細小腺體,具1至5鱗片,鱗片基部著生。苞片與鱗片相似,為寬卵狀長圓形,末端鈍,兩側內卷,長約1毫米。小苞片為線狀披針形,長約0.5毫米。花梗長2至5毫米,絲狀,具翅。花時直立,花後伸長並下彎。花萼2裂至基部,上唇大,裂片為寬卵形或倒卵形,末端鈍或尖,基部下延,赤褐色;花冠黃色或初始為紅色,後逐漸變黃,長6至10毫米。雄蕊無毛被;花絲線形,長約1毫米,上部略膨大;藥室於頂端匯合。雌蕊2枚,無毛被;子房為卵球形,上位,1室;花柱短,宿存;柱頭下唇近圓形,反卷,上唇短,鈍形。花期6月至12月。
兩列狸藻兩列狸藻
兩裂狸藻的蒴果為橢圓球形或卵形],長2.5至3毫米,背腹扁,果皮膜質,室背開裂。種子為卵球形或長球形,黃色,長0.4至0.6毫米,外表具網狀突起],格線縱向延長。果期7月至次年1月。
兩裂狸藻的假根絲狀,基部增厚,具長0.5至1毫米的乳頭狀分枝。

生長環境

兩裂狸藻生長於海拔40米至1350米的沼澤、濕地附近。

分布範圍

其分布於亞洲與大洋洲,並且可發現於澳大利亞洲、孟加拉、緬甸、高棉、中國大陸南部、香港、台灣、關島、印度、印尼、日本、韓國、寮國、馬來西亞、尼泊爾、紐幾內亞、帛琉、菲律賓、斯里蘭卡、泰國以及越南等地。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