汕頭市潮南區兩英中學(兩英中學)

汕頭市潮南區兩英中學

兩英中學一般指本詞條

學校創辦於1938年8月,坐落於富有革命傳統的大南山北麓。隸屬於南山管理局(縣級),校名為“南山公立初級中學”,簡稱為“南山中學”。 1950年2月潮陽縣人民政府接管南山中學,並將學校併入潮陽二中,成為“潮陽二中兩英分校”。 1952年2月,二中兩英分校由潮陽縣改辦為“潮陽縣第三中學”。 1958年又改稱“兩英中學”,1968年5月易名“紅旗中學”;1977年5月復稱兩英中學。1994年1月改為“潮陽市第三中學”。 2003年,潮陽撤市設區,學校更名為“汕頭市潮南區兩英中學”。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汕頭市兩英中學
  • 簡稱:兩英中學
  • 校訓:嚴 誠 勤 拼
  • 創辦時間:1938年8月
  • 類別:公立普通高中
  • 現任校長:黃敏華
  • 所屬地區:廣東省汕頭市
校訓,歷史沿革,艱難跋涉的時期,高歌猛進的年華,展望未來,

校訓

嚴 誠 勤 拼
釋義:嚴——嚴格管理
誠——真誠相待
勤——勤教勤學
拼——拼搏向上

歷史沿革

七十年來,學校經歷了歲月的滄桑,時代的巨變,由僅有123位學子的鄉村學校發展到目前有著3000多學生的普通完全中學;從一個古老的祠堂,經過三次遷徙,逐步擴展到現在的規模:擁有將近100畝地,建築面積達30767平方米,校舍新,規模大,擁有各種教學設施設備。這些巨大的變化,凝聚了該校歷代教育前輩的心血,記載著他們的功績,體現了黨和政府的重視和關懷,以及海內外有識之士、歷屆校友的赤誠之心。
汕頭市潮南區兩英中學
回顧學校的歷史,使人們更加感慨萬千、無不豪情滿懷。
以下敘述的內容分為四個部分:
(一)飽經滄桑的歲月(1938—1949)
(二)穩步發展的年代(1950—1965)
(三)艱難跋涉的時期(1966—1994)
(四)高歌猛進的年華(1995—2008)
飽經滄桑的歲月
(1938年—1949年)
1.二十世紀四十年代中期,地處潮、普、惠三縣邊界地方的南山區,人口17萬人。人民生活貧困,教育落後。
當時全潮陽只有縣立簡師、縣立第一國中和區立六都國中等三所初級中學,高中尚未創辦。
2.1935年,南山移墾區改為南山管理局。民眾強烈要求在南山創辦一所初級中學,以解決學子讀書困難的問題。經過南山管理局的多次醞釀後,決定創辦一所國中。
3.兩英中學建校於1938年8月,當年校名是“南山公立初級中學”,它隸屬於當時的南山管理局管理。第一任校長黃璞山先生(兩英鎮河浦鄉人)。因當時找不到場地,只能借用河浦鄉的一個祠堂(位於現在兩英公園,即兩英醫院西側的對面)作為臨時校舍。
雖然校舍十分簡陋,但還是招收了初一級1個班123人,並於當年9月1日開學上課。
4.1939年2月,校址第一次搬遷至兩英公園內新建的民教館。
到1940年9月,校舍又進行了第二次遷移,移至兩英慰心埔(即原兩英中學的正座)。此時,校舍雖有改善,但還十分狹窄。儘管如此,從1941年至43年期間,進校的學生仍是逐漸增多,這三年中在校學生分別是301人、332人和345人。
5.1944年12月,日寇流竄潮、普、惠、揭(揭陽)各縣內地共兩次,後一次到了兩英及附近各鄉,所到之處燒殺虜掠,民不聊生。在這種情況下,學校停學半年。
6. 1945年春,日寇侵犯兩英,學校被破壞,校舍百孔千瘡。同年8月,日寇投降,學校方得複課。
7.1949年5月,兩英解放。剛解放,人民民主政權尚未建立,南山中學未能得到接管,教學經費無來源。因此,於49年5月起至50年1月,學校再次停學。
8.南山中學辦學實屬艱難,象圖書、儀器、教具等極難購置,上理化課沒辦法做實驗;上動物、植物課無掛圖。
但當時的黃璞山校長信心十足,知難而上,克服重重困難,堅持辦學招生。從41到43年,除上課外,校長組織教員帶學生下鄉作抗日救國的宣傳與演講。學生的愛國情緒也很高。
9南山中學自創辦到1949年,共招收三年制的國中班計15屆(沒有高中部)。這幾年,國中畢業生共419人。校舍也從總座向東西兩側擴展。
穩步發展的年代
(1950年—1965年)
10. 1950年2月,廣東省人民政府撤消南山管理局,改設潮陽兩英區,並將學校併入潮陽二中,成為“潮陽二中兩英分校”。黨和人民政府對學校給予莫大支 持,幾經修繕,將原來的校舍進一步拓寬,使教室和宿舍得以擴充,此時辦學條件比解放前有明顯進步與發展。
1952年後,經縣教育局多次撥款維修和擴建,全校計有教室、宿舍、生活用房及其它的輔助設施等,總建築面積為8506平方米。
11.1952年2月,學校辦有國中6個班,學生272人。當時學校購置了一些圖書和儀器。在圖儀室中,裝有圖書2櫥(其中1櫥是在二中分校時購置的)、儀器2櫥。從此,學校初步改變了以前“一窮二白”的狀況。
12.1954年,學校共辦了8個班390人,當年教學秩序開始穩定。學校領導重視教學質量,每周都制定了行政領導聽課表。要求教師上課講國語,領導聽課時做記錄。這樣,各科的教學都有改進。
學校還要求教師互相聽課,及時交流教學經驗。當時教風良好。進校讀書的學生留得住,學額鞏固率高。
13. 1965年秋,根據當時的教育形勢,潮陽教育局在兩英的龍嶺建起“潮陽農業學校”。可是不久,形勢發生了變化,潮陽農校停辦,其校舍(占地二十來畝)便轉給我校使用。因此,從1957年9月開始,學校便在兩英的龍嶺處增設一個“兩英龍嶺分校”(分校共有12個教室和幾間教師房間)。從1959年開始,學校又改名為“潮陽縣兩英中學”。
14. 在這段時期,學校從辦學規模到校舍建設穩步發展,生源逐漸增加,在55年至58年的4年間,國中畢業生依次為85人、182人、184和196人,到1966年的上半年,學校共有14個國中班,學生784人,教職工57人。
學校的辦學效益在當時深受社會的認可。

艱難跋涉的時期

(1966年至1994年)
15. 1966年,與全國各地一樣,學校開展了“無產階級文化大革命”運動,許多教師外出串聯。67年,學校的運動全面鋪開,部分教師遭批鬥,學校的各項規章制度被廢除,教學秩序混亂。
至68年1月,學校全面停課。變成派性鬥爭的場所,搞得人心惶惶。
16. 從68年5月起,學校改名為“潮陽紅旗中學”。此時全面進行複課,並增辦高中班,成了一所完全中學,學制二年。根據當時上級的要求,邊辦學邊辦農場,邊上課邊勞動。
17. 從1969年起,學校開設了政治、語文、數學、歷史、農業基礎知識、機電、化工、體育等學科,國中另設美術、音樂等學科;高中另設英語。直到1978年,高中停辦專業班,復辦普通班。至此,初、高中開設的課程與“文化大革命”前基本相同。
18.1976年10月,粉碎“四人幫”後,學校經過撥亂反正,教學秩序逐步恢復正常。到77年,隨著科學春天的到來,學校教育出現了一派生機,師生的教學積極性得到充分發揮,教育質量有根本性提高。這期間,又恢復學校的校名為“潮陽縣兩英中學”。
同年,全國開始恢復高考統考制度。從77至79年,兩英中學的教學氣氛十分濃厚,教學質量也明顯提高。在這三年中,學校考上大專院校、中專、中師的學生共35人(計77年8人,78年20人,79年7人)。
19.從79年9月開始,學校一共辦了四年的高中補習班。
據統計,從77年至85年的9年中,兩英中學共向高等院校、中專學校等輸送40位畢業生。解放後至85年,學校共有高中畢業班17屆,國中畢業班33屆。
20.由於高等院校的招生名額有限,為了解決高中生畢業後升學難的問題,縣教育局決定將我縣一些農村中學改為職業高中,讓學生在高中階段主學職業課(課程上級不作規定,由各校根據本身的條件去開設,沒有統編教材)。
21. 從1983年開始,我校被列入辦職業高中的試點學校之一。當年職業高中的學制有二年或三年,我校屬三年制。
剛辦職高班時,學校選取的職業課有家用電器與工藝美術,由於當時向外聘請這兩種專業的專職教師比較困難,於是,便就地取才,由當時的物理老師陳紹強任家電課,由美術老師陳良偉上工藝美術課。此外,職高班開設的文化課(上面無統一規定)有政治、語文、英語、數學、物理、化學、體育等。
22. 上級對職業高中沒有定高考任務,畢業後,學生可以參加高考。主要考藝術類、職高類,如電工類、美術類、體育類等。職高班的生源來自潮陽各地,如海門、井都、貴嶼、銅盂、陳店、司馬浦、兩英、峽山、谷饒等。
23. 縣教育局為了扶持辦職高的學校,曾幾次撥款幫助學校解決一些專業設定中的困難,如家電中購置無線電元件、線路板、電視機等,工藝 美術中購置頭像、畫架、寫生用具等。促使了職業課能正常上課,使學校職業課能辦出特色。之後,學校便進一步上電工、音響技術等專業課,其效果甚好。
24.雖然從職高班畢業的學生能夠升學的很少,每年僅有2至3人,且都是體育類、美術類、家電類等。但畢業後,學生大體上能學到一技之長。如首屆畢業的學生肖松清、靳振創、侯佳斌等都在深圳、廣州等地當上大公司的技術人員,有的自己開設了維修店、工藝製造公司等。
25. 職業高中在全縣進一步擴大。至1985年,全縣便有8所學校辦成職業高中。由於1983年和1984年我校採用三年制,而從1985年起被上級定為二年制,到87年又改為三年制。因此,到了1987年,我校就出現了在同一年有兩屆高中班同時畢業,而1989年卻沒有畢業班的情況。直到1987年起,職業高中一律採用三年制。這樣,1989年以後每年有一屆高中畢業班了。
26. 隨著教育事業的蓬勃發展,兩英作為潮陽的一個大鎮,所在的完中(兩英中學),其校舍與辦學設備遠落後於形勢的要求。1993年,由兩英鎮鎮委鎮政府牽頭,組成了“兩英中學建設委員會”,向港澳同胞及社會各界有識之士發動捐資,興建兩英中學新校舍。
27. 以上的壯舉得到了社會各界廣泛的支持和擁護,並紛紛捐資。在籌建的過程中,共有1700多人參與捐款,金額達400多萬元。
28. 1993年秋,兩英中學新校舍破土動工。1994年1月經上級批准,校名改為潮陽市第三中學。

高歌猛進的年華

(1995年—2012年)
29. 至1995年8月,首期工程竣工,新校舍占地60畝,包括教學樓、實驗樓、辦公樓、階梯教室、食堂等,建築面積約1.9萬平方米。
1995年9月7日,全體師生員工喜遷新校舍。.
30. 學校由原來的12個教學班,學生600多人,教職工61人,猛增到32個教學班,學生1714人,教職工129人。從此成為一所集普通高中、職業高中及國中為一體的完全中學。
31. 從這年起,學校開始招普高班,而職高班也比以前增加了,既有電腦班、財會班、英語專業班、也有幼師班。從96年起,學校連續辦了三年的幼兒師範班。直至2001年最後一班幼師班畢業,學校的職高班才告結束。
32. 回顧93年至2001年長達9年的職高辦學過程,學校不但為高一級學校輸送了部分人才,而且畢業的學生從不同層次上學到了一技之長,如幼師班的學生,絕大多數被社會上的各種幼稚園聘用。經調查,絕大多數學生都能勝任其教學工作。因此,應該肯定,學校在辦職業高中的過程中,辦出了一定的特色。
33. 鑒於學校辦學規模的壯大,師資力量(特別是高中教師)薄弱的情況,從95年開始,學校每年都到內外地招聘教師。其中羅德安校長於96、97、98年親自往潮陽人才交流中心招聘外地老師40多人;從98年以後,學校的普通高中規模迅速擴大。李桂生校長從99年至03年4次親自到廣州華師大、陝西師大等地招聘了具有本科學歷的專業教師幾十人。充實了學校高中的師資力量。這些教師絕大多數有高學歷,有專業水平和教學能力。到04年,學校中的外地教師有48人。
34. 為了穩定學校教學秩序,維護學校安全,防止外人到校干擾教學,學校成立了保全隊,負責學校的安全保衛工作。學校的行政管理機構,在校長室之下,分設教導處、教研室、政教處、體衛處、總務處、心理諮詢室等室處。
35. 幾年來,學校實施素質教育,開齊開足課程,並開設第二課程活動,根據學生的特長,組織如球類、音樂、舞蹈、美術、電腦等的興趣小組,發展學生的個性,促進學生的身心健康。
從96年起,學校每年組織一次藝術節,展示學校素質教育的成果。
36. 2000年12月,學校被評為潮陽市一級學校,2003年底,又順利地通過了潮南區教育局的複評驗收。
37. 2003年,隨著潮陽撤市設區,我校被命名為“汕頭市潮南區兩英中學”。
38. 現在,學校的占地面積已達104畝,各項教學設備基本齊全。其中:物理實驗室3間、化學實驗室2間、生物實驗室1間、圖書閱覽室1間、多媒體教室2間、語言室1間、電腦室4間。此外,音樂舞蹈室、植物園、美術室、心理諮詢室、校史室、電子課件製作室等各1間,400米環形跑道的田徑場也已基本建成。
39.校容校貌幽雅壯觀,教學質量穩步提高,高考、中考一年上一個台階,成為潮南區辦學規模最大和辦學效益顯著的一所普通完全中學。
40.在上級各部門的關心和支持下,在全校師生員工共同奮鬥下,學校於2004年12月順利通過了“汕頭一級學校評估組”的評估通過。2006-2008年學校開展《如何在普通鄉鎮中學開展研究性學習》省十一.五重點課題研究,並通過驗收。

展望未來

時代在前進,教育在發展,兩英中學全體教職員工和學生將以飽滿的激情、務實的精神,與時俱進,銳意創新,積極推動教育事業向前邁進。
汕頭市潮南區兩英中學(兩英中學)
他們將在進入汕頭市一級學校行列的基礎上,再接再厲,繼續充實各種硬體設施,提高學校的文化內涵和教學品位,以高標準、高水平迎接市一級學校的複評。之後,乘勢而上,向省一級學校的目標衝刺。
2006年,在教學樓右側,一幢六層的實驗樓拔地而起,現接近竣工。往後,爭取在左側建成一座同等規模的圖書館,形成珠聯璧合的教學區。再逐步爭取興建二幢教師宿舍樓、一幢師生食堂、一座多功能體育館,形成設施齊全、布局合理的完整格局,使學校成為廣大師生的學園、樂園和家園。
他們將進一步走科教興校的道路,鼓勵教師在職進修,提高學歷,使專任教師達標率達97%;尤其積極鼓勵教師投身新課程改革,參加課題研究,把學校建設成真正的學習化組織,培養出一批專家型、學者型的教師。
他們將按照“結構最佳化、管理細化、教學精化、環境美化”的工作思路,堅持“嚴、誠、勤、拼”的校訓,不斷提高管理水平和辦學效益,把學校辦成上品牌、有特色的現代化學校,辦成在潮南區有影響力的視窗學校。
堅信,在各級黨政和社會各界的重視支持下,具有七十年歷史的兩英中學一定會煥發出無限的生機和活力。兩英中學的明天會更好!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