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蒙古烏蘭察布盟

內蒙古烏蘭察布盟

烏蘭察布市,地處中國正北方,內蒙古自治區中部,位於北緯39°37′~43°28′,東經109°16′~114°49′。烏蘭察布市東部與河北省接壤,東北部與內蒙古錫林郭勒盟相鄰,南部與山西省相連,西南部與自治區首府呼和浩特毗連,西北部與包頭市相接,北部與蒙古國交界,國境線長100多公里。烏蘭察布,意為“紅山口”。[1]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內蒙古烏蘭察布盟
  • 地理位置:內蒙古自治區中部
  • 景點:百靈廟、灰騰梁
  • 接壤國家蒙古國
基本情況,經濟社會,旅遊資源,

基本情況

“烏蘭察布”為蒙古語,意為“紅色的山口”,位於內蒙古自治區中部,轄11個旗縣市區,總面積5.45萬平方公里,總人口287萬,有蒙古族、回族、滿族等43個少數民族,是一個以蒙古族為主體、漢族居多數的少數民族地區。
歷史文化燦爛。距今已有6000餘年的文明史,被考古學家譽為“太陽升起的地方”,孕育了仰韶時期著名的廟子溝文化和老虎山文化,是察哈爾文化的核心區,也是我國北方古代文明的重要發祥地。北魏開國皇帝拓跋珪誕生、成吉思汗首次西征、五世達賴冊封、六世班禪弘法等歷史事件都發生這裡。歷史上是草原絲綢之路、歐亞茶駝之路的重要節點,也是北方重要的商品集散地。
區位交通優越。“北京向西一步,就是烏蘭察布”,擁有東進西出、南聯北通、地近京畿的區位優勢,東距北京240公里,是內蒙古距離首都最近的城市;西與呼和浩特,南與大同毗鄰,北與蒙古國接壤,距二連浩特口岸300公里,距天津、曹妃甸、秦皇島三大港口的距離都不超過500公里,是西北地區向東南出海的必經之地,是連線華北、東北、西北三大經濟區的交通樞紐,也是我國通往蒙古、俄羅斯和歐洲的重要通道。十字樞紐型、立體化交通網路日趨完善,京包、集二、集張、集通等6條鐵路縱橫交錯,京藏、京新、二廣3條高速公路在境內交匯。京呼高鐵烏蘭察布至呼和浩特段已開通運行,2019年將全線貫通,屆時從烏蘭察布出發,90分鐘便可到達北京。烏蘭察布機場已通達全國20多個大中城市,正在升級為國際機場。
自然資源豐富。礦產資源方面,全市自南向北橫跨9個重要地質成礦帶,發現礦種80多種,螢石單體儲量亞洲第一、石墨儲量全國前三。旅遊資源方面,年平均氣溫4.3℃左右,夏季平均氣溫只有18.8℃,比承德“避暑山莊”還低4℃左右,即使盛夏時節也無需空調,是國家級避暑勝地。境內遍布遠古遺蹟、森林湖泊、溫泉火山,擁有杜爾伯特草原、輝騰錫勒高山草甸草原和烏蘭哈達火山草原,被譽為“草原博物館”,非常適合久居大都市的人們洗肺吸氧、避暑養生。能源方面,有效風場面積7000平方公里,全年日照時數3200小時,被譽為“空中三峽、風電之都”。

經濟社會

近年來,烏蘭察布市認真貫徹新發展理念,落實高質量發展要求,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紮實推進各項工作,經濟社會呈現平穩健康發展的良好態勢。2018年,全年地區生產總值增長5.5%,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增長7.2%,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7.3%,城鄉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別增長7.6%和9.3%。主要指標增速位居全自治區中等水平。2019年一季度,初步預計,地區生產總值完成130億元,不變價同比增長7%左右;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預計增長11.6%;500萬元以上固定資產投資預計完成8.9億元,增長3%;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預計完成92.3億元,增長6.5%;城鄉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預計分別完成8896元和3054元,分別增長8%、8.5%。
綠色農畜產品享譽全國。烏蘭察布市堅持“優結構、轉方式、促發展”的基本思路,堅定不移走特色路、打綠色牌,逐步形成了馬鈴薯、冷涼蔬菜、燕麥雜糧雜豆、肉羊、生豬、肉牛等為主導的特色產業。全市認證無公害、綠色、有機農畜產品231個(無公害產品83個,綠色食品80個,有機農畜產品68個)、總面積303萬畝,認證牲畜養殖規模850萬頭、總產量352萬噸,9個農畜產品通過國家農產品地理標誌登記保護,14件商標成為國家地理標誌證明。2018年農作物總播種面積1046萬畝,糧食總產量112萬噸。馬鈴薯種植面積和產量常年穩定在400萬畝、450萬噸,均居全國地市級首位,是全國優質種薯黃金產區以及商品薯和加工專用薯生產基地,被中國食品工業協會命名為“中國馬鈴薯之都”,去年入選首屆“中國農民豐收節”農產品百強榜,列入“中國特色農產品優勢區”。燕麥種植面積達到112萬畝,形成了以察右中旗、化德縣、商都縣、卓資縣為主的燕麥產業帶,被命名為“中國燕麥之都”。冷涼蔬菜種植擴大到100萬畝,甘藍、大白菜、花椰菜等遠銷全國20多個省份大中城市,出口俄羅斯、蒙古國、日本等國家,是全國三大冷涼蔬菜基地之一。全市牲畜出欄穩定在800萬頭只,肉類總產量28萬噸,規模養殖場發展到4874家,是內蒙古牛羊肉重要生產基地,“四子王戈壁羊”入圍中國品牌價值評價榜。下一步烏蘭察布市將認真貫徹落實李克強總理在烏蘭察布市考察時重要指示精神,開展國家級馬鈴薯現代農業產業園創建工作。今年全國“兩會”上烏蘭察布市也提交了這個建議。馬鈴薯現代農業產業園占地50萬畝,聚力培育3-5個育繁推一體化的種薯龍頭企業,建設一大批馬鈴薯標準化生產基地,3個馬鈴薯加工產業園,形成“科技+生產+加工”的現代農業產業集群,打造高起點、高標準的現代農業建設樣板區和鄉村產業興旺引領區。
新能源產業加快發展。風電、光伏裝機容量新增52萬千瓦,達到652萬千瓦,占全市電力裝機的近50%,占自治區清潔能源總裝機的近20%。

旅遊資源

涼城岱海旅遊區
烏蘭察布盟著名旅遊勝地---涼城岱海旅遊區位於烏蘭察布盟南部,在呼和浩特,大同,集寧三市環繞的三角中心,山明水秀,風景極佳。
岱海南北長10公里,東西寬35公里。盛夏時節,略呈橢圓型的岱海宛如蓮葉初露,翠色可人。岱海在歷史上文字記載甚詳。漢代稱“諸聞澤”,北魏叫“葫蘆海”,宋元時代稱“鴛鴦泊”,清代蒙古人稱之為“岱根塔拉”,後稱岱海沿用至今。
古往今來,岱海吸引著無數遊人。歷代達官貴人,文人墨客前來觀賞其”鴻鶩成群,風濤大作,浪高丈余,若林立,若雲重”的自然美景。是內蒙古中部地區最大的內陸湖,湖面面積160平方公里,有29種魚類在此生長。湖的四周灘川廣闊,林木茂盛。
湖的北面有一個溫泉,為重碳酸鈉型弱礦化熱水,地表水溫38攝氏度,水中含有鍶、鋰、鋅、硒等十七種對人體有益的微量元素,對治療多種疾病有顯效。在溫泉以北的山中,有一睡佛,近看是山,遠看是佛,眼、耳、鼻極為形象。
該旅遊區內建設有渡假村,溫泉浴池,住宿用蒙古包、遊船碼頭、餐廳、遊樂場所等多種設施,開展有游泳、划船、溫泉浴療、篝火晚會等活動項目。
希拉穆仁草原
位於烏蘭察布盟草原中部,在呼和浩特高北約90公里。希拉穆仁,蒙語,意為“黃色的河”,又名召河。這裡是內蒙古開闢最早的草原旅遊點。7--8月平均氣溫18℃--21℃,早晚十分涼爽,素有“早穿棉襖,午穿紗,懷抱火爐吃西瓜”的說法。希拉穆仁蘇木(鄉)面積1000平方公里,人口2000多萬,是距呼市最近的牧業區。平均海拔1700米,四周丘陵起伏,綠草如茵。旅遊活動項目有:騎馬、騎駱駝、賽馬、賽駱駝、摔跤表演、登敖包山、游喇嘛廟等。這裡從1979年對外接待旅遊者,建立了既有磚混結構,又有原始氈房的蒙古包飯店。附近有一座召河廟,即普會寺,是呼和浩特席力圖召六世活佛的避暑行宮,建於清乾隆三十四年(1769年),是席力圖召的分廟。現存正殿、山門、東西廂房等建築。旅客如有興趣,亦可前往一游。
圖片圖片
百靈廟
位於達爾罕茂明安聯合旗百靈廟鎮。初建於清康熙四十二年(1703年)至四十五年,清廷賜名為廣福寺。寺為喀爾喀右翼旗(通稱達爾罕旗)貝勒所建,俗稱貝勒廟;又因當地盛產百靈鳥,故訛傳為今名。1913年焚毀,1924—1927年間重修,現尚存部分廟宇。大殿內分為經堂和佛殿,歇山式頂;兩側配房為硬山式建築。廟前尚存有覆缽式塔2座。今附近已發展成為新興草原城鎮。
圖片圖片
灰騰梁
又稱灰騰郭勒。在察哈爾右翼中旗西南部。為陰山山脈東段的一處高原避暑勝地。灰騰是蒙古語“寒冷”的意思。灰騰梁也就是寒冷的山樑,盛夏最高氣溫不超過15℃。這裡山巒層疊,湖泊眾多,泉水涌流,氣候涼爽,山泉匯集而成的有小天池、貓眼湖等湖泊。由於山泉甚多,古代稱為“九十九泉”,遼金時代曾為皇帝行幸遊覽場所,遼興宗耶律宗真就曾於重熙十三年(1044年)在此接待宋使余靖,並在此結集大軍準備攻擊西夏王朝。在此開設旅遊點,數十座蒙古包扇形排列分布,居中建有巨型鐵木結構的蒙古包一座,以供住宿和飲宴之用,遊客可在此飽覽內蒙古高原風光景色和民族風情。
圖片圖片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