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山完造寓所

虹口區山陰路2弄,即千愛里,系日商東亞興業株式會社產業,建於20世紀20年代初。取“千愛”之名,因日文中的“千愛”兩字的含義與漢語相近,有“愛之千家”之意。當時在此居住的均為日僑,寓居在3號的房主人就是內山完造。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內山完造寓所
  • 位於:虹口區山陰路2弄
  • 建於:20世紀20年代初
  • 主人:內山完造
基本概況,交通指南,

基本概況

內山完造生於明治十八年(1885年),日本岡山人。1913年被日本基督教會辦的大阪大學眼藥總店參天堂派到中國當推銷員。1916年內山完造回日本結婚,隨後偕夫人美喜子重返上海。他倆先在虹口北四川路魏盛里(現四川北路118弄)租屋寓居,為了貼補家用,在住所樓下開了一家小書店,取名“內山書店”,出售一些宗教、醫藥和進步的文學作品。隨著書店影響的日益擴大,內山也逐漸聞名。1929年書店遷到施高塔路11號(今四川北路2048號)。從此,內山辭掉了推銷員的工作,專心致志經營書店業務和從事寫作。此時,他的寓所也從魏盛里遷到了千愛里。
從19世紀60年代起,日本僑民開始來到上海定居。20世紀初,日本人大批來到上海。虹口的北四川路、吳淞路一帶已發展成日本人的居住區。30年代的上海,日本人的數量已遠遠超過其他國家的僑民。日本人在虹口一帶除建造住宅區外,還設立神社、寺廟,建立海軍陸戰隊指揮部等。虹口北四川路千愛里一帶花園裡弄住宅就是一例。內山書店後弄,即千愛里3號的內山完造寓所是幢坐北朝南的新式里弄花園洋房,磚木結構假三層,拉毛水泥牆面頗具日本式建築風格,整幢建築顯得小巧精緻。當年,房前設有木柵欄,庭院裡植有紅松和杉樹,還疏鬆地種有一些花草。經過多年的滄桑變遷,現在木柵欄早已不復存在,取而代之的是磚塊砌築的矮圍牆。
當時,內山完造和夫人住在這幢房子底層,外間前半部是內山先生的書房,後半部用作內室(臥房),中間用兩扇拉門相隔。內室的柳安木地板上鋪設“榻榻米”,被褥放在設有拉門的壁櫥里。左側一間是客廳兼餐廳。後面是廚房,當時在廚房裡已配有煤氣灶具。走道中間設衛生間,當時雖然已配有抽水馬桶,但浴具卻十分簡陋,那是一隻半人多高的大木桶,裡面倒上溫水,人就跳進去洗澡。在這幢充滿日本生活氣息的寓所里,內山先生全家一直寓居到抗戰結束。
在這裡,內山與中國進步作家結下了真摯的友情。他多次掩護魯迅於危難之中;1928年2月,幫助受通緝的郭沫若去日本;1930年4月,陶行知遭通緝,在內山書店避居;魯迅夫人許廣平被捕,他悉心營救,擔保獲釋;開明書店經理章血琛、總編夏丐尊被捕,也經他營救獲釋。為此,他多次受到日本軍特機關查詢。
20世紀30年代,左翼進步書籍大多被國民黨查禁,由於內山書店受治外法權庇護,因此成了中日文化交流的場所和進步書籍的發行處。魯迅著作及左翼進步作品在這裡出售。內山完造三次協助魯迅舉行木刻展及一次木刻講習班。1925年11月,內山完造先生第一本隨筆集《活生生的中國》出版,魯迅先生為其作序,內山稱為“天下最好的饋贈”。1936年10月,魯迅病逝,他發起募集“魯迅文學獎”,被聘為《大魯迅全集》編輯顧問。1938~1944年,內山又撰寫了《上海漫畫》、《上海夜話》、《上海風行》、《上海霖語》等書。1947年12月8日,國民黨上海市政府蠻不講理,在無任何證據下把內山完造先生看作是顛覆國民黨政府陰謀集團主謀,強行遣返回國。
新中國誕生後,內山完造為中日友好事業奔走。他被選為日中友好協會理事長,三次代表友協訪華。1959年9月內山完造應邀出席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10周年慶典來華,20日突發腦溢血在北京去世,與前妻美喜子同葬於上海萬國公墓。

交通指南

地 址:虹口區山陰路2弄3號
交通指南:軌道交通三號線、軌道交通八號線--虹口足球場站;機場四線魯迅公園終點站,公交18、21、70、51、52、97、139路等。
附近有多倫路名人文化街、虹口足球場、魯迅故居、瞿秋白故居等。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