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童科學文藝

兒童科學文藝

兒童科學文藝是兒童文學的一種形式,是為了幫助和教育兒童從小愛科學、學科學、用科學,並豐富他們的科學知識,運用文藝創作的藝術手法去表達科學、反映科學,將科學知識溶於文學藝術形式之中。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兒童科學文藝
  • 所屬兒童文學
  • 類型:形式
  • 目的:幫助和教育兒童從小愛科學
基本含義,源流與發展,特徵,體裁,

基本含義

兒童科學文藝是兒童文學的一種形式,是為了幫助和教育兒童從小愛科學、學科學、用科學,並豐富他們的科學知識,運用文藝創作的藝術手法去表達科學、反映科學,將科學知識溶於文學藝術形式之中。

源流與發展

一、外國兒童科學文藝的興起和繁榮
科學文藝作為一種獨立的體裁出現,雖然為時不長,但是把科學和文學結合起來卻有久遠的歷史。在古代,許多科學家就是文學家,文學家也是科學家,科學和文學沒有明顯的界限。相傳著名史詩《伊利亞特》和《奧德賽》為古希臘盲詩人荷馬(約公元前9至8世紀)所作。讀了這兩本書,可以得知荷馬時代全部的科學發展情況,科學和文學好像一對姊妹老早就並排走著了。有人認為《舊約聖經》中,《以西結書》講到的公元前6世紀猶太先知以西結所談空中飛輪的故事,是人類最早的關於飛碟的傳說。羅馬著名詩人盧克萊修(公元前99?~公元前55?),將詩、哲學、科學融為一體,寫出了長詩《物性論》6卷,這是一部規模宏偉的哲理詩,用樸素的唯物主義觀點和生動的比喻,描述宇宙萬物和人類的起源,用字母與詞的關係去比喻原子與物的關係,形象地解釋了原子說。馬克思稱他為“朝氣蓬勃、叱吒世界的大膽詩人”。公元2世紀,羅馬帝國時期的希臘語作家盧奇安(亦譯琉善135~200,?)寫的海上旅行記《一個真實的故事》,也可以說是一部科幻小說。它描寫一陣巨風把正在海上航行的水手卷上了月球。雖然情節荒誕,但其想像是很可貴的。到了中世紀,義大利著名詩人但丁(1265~1321)的巨著《神曲》,通過他與地獄、煉獄、天堂中遇到的許多名人的談話,反映了中古文化領域的成就和許多重大問題,無怪人們把它看作歐洲中古的“百科全書”。文藝復興時期,法國人文主義作家拉伯雷(約1494~1553)的小說《巨人傳》中的一些章節,也帶有科學幻想的色彩。英國的哲學家和自然科學研究者弗蘭西斯培根(1561~1626)所寫的《新大西洲》類似一部科幻小說,它描繪了一個大西洋中已經沉沒了的小島——阿特蘭提斯島,曾出現過的科學理想國及種種科學奇蹟。培根時代的一位天文學家德國的克卜勒(1571~1603)也寫過一本科幻小說《夢》,這是一個幻想登上月球的故事,主人公是被一個助人為樂的魔鬼帶上月球的,在月球上他還見到了那裡奇異的居民。18世紀,德國的歌德(1749~1832)既是科學家,又是著名詩人,他的代表作《浮士德》磅礴著科學的創造精神,關於“人造人”的幻想情節膾炙人口。至於俄國的羅蒙諾索夫(1711~1765)不但是俄國科學的創始人,也是俄國文學的創始人。他用詩的形式描繪哥白尼的體系,講述瓷的生產、北極光以及太陽的構造等問題。
可見科學和文學常常結合在一起,二者之間並不是涇渭分明、互不關聯的。
任何事物的發生和發展,都離不開特定的歷史條件。科學文藝的真正興起還是在科學技術迅猛發展的19世紀。
19世紀,由於工業革命的需要,科學技術迅猛發展。科學技術一方面給人們帶來希望和歡樂,一方面也給人們帶來苦惱和驚惶,人們開始考慮未來世界的狀況,想像未來的科學還將給人類帶來些什麼樣的結果。在這種社會心態下,科學幻想小說便應運而生,並出現了一大批科幻小說作家和作品。英國女作家瑪麗·雪萊(1791~1851)所著的《佛蘭肯斯坦》套用了科學知識,表現人類對知識的追求和渴望,被認為是世界第一部科學幻想小說。
儒勒·凡爾納(1828~1905)一生寫了近百部科幻小說,總計有七八百萬字。他的三部曲《格蘭特船長的兒女》、《海底兩萬里》和《神秘島》,對科學幻想小說的發展做出了重大貢獻。與凡爾納同時代的法國另一位世界上享有盛譽的科學文藝作家是讓·亨利·法布爾(1823~1915)。他的10卷巨著《昆蟲記》,用滿蘊詩意的筆觸,生動風趣地向讀者展現了一個絢麗多姿、奧妙無窮的昆蟲世界。他還為少年兒童撰寫了《化學奇談》、《科學的故事》、《家常化學談》等,被譽為“昆蟲界的荷馬”。凡爾納稍後,英國著名科幻小說家赫伯特·喬治·威爾斯把科學幻想小說的創作推向了一個新的階段。他一生寫了一百多種作品,影響最大、聞名於世界的,還是他的科學幻想小說。英國偉大的化學家和物理學家麥可·法拉第(1791~1867)的《蠟燭的故事》,可以說是專為少年兒童寫的一部優秀科學文藝作品,其內容新穎,故事生動,既講清了科學道理,又富於形象性、趣味性,一直流傳至今,始終為少年兒童所喜愛。
十月社會主義革命勝利後,科學文藝在前蘇聯得到了空前的繁榮和發展。比安基的生物童話和《森林報》,瑞特柯夫描寫動物和技術的科學故事,尼查葉夫的《元素的故事》,別利亞耶夫的科幻小說《水陸兩棲人》等,都深受廣大小讀者的歡迎。享有世界聲譽的科學文藝作家米哈依爾·伊林(1895~1953),無論在科學文藝創作實踐上,還是在理論的研究探討上,都做出了巨大的貢獻。他創作了大量兒童科學文藝作品,如《五年計畫的故事》、《人怎樣變成巨人》等,在世界上產生了巨大影響。
二、我國兒童科學文藝的產生和發展
在我國,科學和文學的結合也由來已久。我國最早的一部詩歌總集——《詩經》,就有許多關於動植物、天文、地理等方面的知識。在《詩經》中提到的植物有132種,動物也有一二百種。書中還記載了公元前780年的西周三川地震,公元前771年發生日食等自然現象。偉大詩人屈原詰問蒼天的《天問》,是文學史上的一篇奇文。詩人用四言詩句提出了有關天地萬物、古往今來的170多個問題,把科學家的懷疑、批判精神和詩人豪放雄渾的氣魄融為一體,啟示和激勵人們不斷地探索大自然的奧秘。戰國時記錄成文、秦漢期間又加以增補的《山海經》和北魏酈道元的《水經注》,實際上都是富於神話色彩的古代地理書。北宋著名科學家沈括的《夢溪筆談》,總結記錄了我國古代多方面的科學成就,也是一部文辭優美的科學散文。明代李時珍的《本草綱目》,既是一部藥典,也是一部文學書,清新流暢,頗有文采。至於明代小說《西遊記》中的“龍宮探寶”、孫悟空上天入地的故事,自然更帶有科學幻想的色彩。
我國科學文藝作為一種獨立的體裁出現,是在20世紀初,從譯介外國優秀作品開始的。最早介紹到我國的是凡爾納的科幻小說,對我國科學文藝產生很大的影響。
“五四”時期,啟蒙主義者高舉“科學”“民主”的大旗,使科學進步受到社會的重視,學校教材中也輸進了民主與科學的內容。這又為我國科學文藝的誕生,奠定了思想基礎和社會基礎。於是,便產生了兒童文學的新品種——兒童科學文藝。
魯迅先生在他譯的《月界旅行》的序言中,高度評價了科學文藝的意義。他說:“我國說部,若言情談故刺時志怪者,架棟汗牛,而獨與科學小說,乃如麟角。智識荒隘,此實一端。故苟欲彌今日譯界之缺點,導中國人群以進行,必自科學始。”魯迅不僅大力呼籲提倡科學文藝創作,自己也親自從事科普創作,寫了《人的歷史》、《科學史教篇》、《蜜蜂與蜜》等科學小品。現代文學巨匠茅盾也是我國科學文藝的拓荒者。1917年,譯寫了威爾斯的短篇小說《巨鳥島》,題名為《三百年後孵化的卵》,並冠以“科學小說”名稱。此後,又譯寫了科幻小說《兩月中之建築譚》、科學小說《理工學生在校記》等,還撰寫了一些科學小品。
我國著名教育家陶行知也看到了科學文藝於少年兒童的重要。1931年,他提倡科學下嫁運動,主張把自然科學的研究推廣到社會,特別是推廣到兒童中去。1933年,他邀集高士其、戴白桃、董純才、方與岩、陶宏等在上海創辦了一所兒童通訊學校,編寫了一百多種兒童科學課外讀物,受到廣大小讀者的歡迎。
在外國作家及其作品的影響下,在魯迅和陶行知的倡導下,30年代,我國現代科學文藝的翻譯和創作曾相當活躍。董純才翻譯出版了伊林的《十萬個為什麼》。1932年出版了賈祖璋的《鳥與文學》,1936年以後,他又出版了《生物素描》、《碧血丹心》、《生命的韌性》等科學小品集。顧均正也於1936年前後,連續出版了《科學趣味》、《科學之驚異》、《電子姑娘》等科學小品集。1936年前後,是高士其創作科學小品的旺盛時期,先後出版了《我們的抗敵英雄》、《細菌大茶館》、《細菌與人》、《抗戰與防役》等科學小品集。此後不久,郭以實發表了科學童話《太陽請假》,孫銘勛也發表了科學童話《自然太太》。總之,這段時間,雖然我國的科學文藝尚處於萌芽階段,但創作十分活躍,成績喜人。
40年代初,開始有人寫科幻小說。1940年出版的《和平的夢》是我國最早的科幻小說集,作者是顧均正。書中共收三篇作品:《和平的夢》、《倫敦奇疫》、《在北極底下》。其特點是構思巧妙,故事曲折,文筆生動,且每篇都以科學為依據,富有科學啟迪意義。在解放區,在老一輩革命家徐特立的倡導下,溫濟澤、彭昭慶等也寫了大量的科學小品。
我國科學文藝的真正發展,還是在新中國成立以後,特別是50年代中葉,黨中央提出“繁榮兒童文學創作”和“向科學進軍”號召後,我國的科學文藝創作也進入了繁榮時期,作品的數量、品種明顯增多,創作水平大大提高。老一輩科學文藝作家高士其、董純才、顧均正、賈祖璋等煥發了青春。一大批有才能的年輕科學文藝作者,出版了不少科學詩、科學童話、科幻小說和科學小品集。
粉碎“四人幫”後,科學的春天來了,首屆科學大會特別提出要加強對青少年的科學知識教育。科學教育受到學校和社會的重視,許多科技工作者、科普作者和兒童文學作者,共同墾殖荒蕪了十年之久的兒童科學文藝園地。這時又湧現了一大批像葉永烈、尤異、金濤、謝礎、郭治等兒童科學文藝作家,他們創作了大量的作品,受到少年兒童的歡迎。自此以後兒童科學文藝顯示出了蓬勃的生機。如今,我國已有《少年科學畫報》、《我們愛科學》、《少年科學》、《國小科技》、《少年科學報》、《少年百科知識報》等刊物,許多省市的出版社已陸續出版適合各個年齡階段兒童閱讀的知識叢書、知識畫庫,這是十分令人歡欣鼓舞的。

特徵

兒童科學文藝是一種體裁多樣的文學門類,各種體裁都有自己的具體要求。但它們畢竟都是用文學的形式來表現科學內容、給小讀者以啟迪和教育的。因此,它們還是有共同特徵的。
一、嚴格的科學性
兒童科學文藝的科學性,指兒童科學文藝以科學實驗為依據,揭示事物的本質,並符合事物之間相互作用之規律的特性。它要介紹科學知識,向孩子們傳播普通的科學道理,以培養他們對科學的興趣,使他們認識科學對人類生活的作用,認識人類征服自然、掌握科學的艱難過程和偉大力量,為他們今後叩開科學的大門、走進科學的殿堂作準備。因此,兒童科學文藝涉及到的科學知識要準確無誤。而嚴格的科學性,也就成了兒童科學文藝最顯著的特點。即使是科幻小說,也是如此。因為嚴格的科學性不僅是兒童科幻小說藝術真實的保證,也是對它與一般幻想小說、荒誕小說進行界定的基準。就此而言,嚴格的科學性是科學文藝的靈魂。如果一篇兒童科學文藝的知識內容是錯誤的,就必然會帶來極壞的影響。
科學文藝作品反映科學內容一是量大,任何一篇科學文藝作品都有使人能覺察出來的科學內容,即使那些以表現社會生活為重點、注意思想意義的“軟科幻派”的小說,也離不開相應分量的科學內容的支持。如威爾斯的《隱身人》是揭露資本主義社會醜惡的人際關係的,但這種揭露卻是建立在幻想的科學發明——“隱身術”基礎之上的。二是面廣,由於科學本身的範圍十分廣泛,所以科學文藝所表達的科學知識的範圍也十分廣泛。真可謂從小到大,從古到今,從天上到地下,從高山到海洋,包羅萬象,無所不有,不僅涉及了自然科學的六大基礎學科,也涉及了社會科學的各個領域。三是不濫,科學內容都是嚴密、準確、真實的,都要言之有理、論之有據,即使是幻想的科學內容,也絕不能憑空想像,胡說八道。
二、生動的文學性
兒童科學文藝既然進入文學之林,就要具有文學藝術的特徵。文學性是宣傳科學知識的良好手段,它幫助作者將科學本身的奇妙和動人之處展示在小讀者面前,或者將一些抽象的概念變成具體的形象,將一些枯燥呆板的事物說得生動有趣,將一些深奧難懂的道理說得淺顯明白,讓小讀者在樂趣中獲得知識,激發其探求世界奧秘的興致。高士其說:“科學文藝……失去了文藝性就失去了它的吸引力。”他十分重視作品的藝術表現。有人以吃菜作比喻:我們為了取得營養而去吃一盤菜,如果這盤菜看上去顏色鮮美,聞一聞,氣味芬芳,吃起來,味道可口,那當然就更能刺激食慾,促進消化了。
科學本身就是很美很誘人的,並不像人們想像的那樣枯燥呆板。如:低溫世界裡,液態的水銀柱可以變成堅實的硬棍,能像釘子一樣釘入木頭中;鮮花在液態空氣里浸過後,能變得像玻璃一樣脆,搖動起來叮噹作響;非洲的避役可以隨環境變換自身的顏色,時黑、時綠、時紅、時黃;還有蜜蜂、螞蟻的群居生活,植物王國的“婚配”狀況,原子內部的秘密,天外的來客,生命的冷藏等等。生動的文學性就是要以活潑的形象、耐人尋味的巧妙構思、生動的描繪,使科學自身的美得到開掘,得到完美的表現。作家要善於從眾多的科學知識中精心選擇,並有效地調動各種文學手段,把科學知識有聲有色地奉獻給小讀者。
文學性的高低,往往是兒童科學文藝作品質量、價值高低的一個重要標誌,在保證科學性的前提下大力提高作品的藝術性,是當前兒童科學文藝創作的重要任務之一。
三、鮮明的思想性
科學是人類意志和智慧的結晶,描寫科學的現在和未來,必然表現出科學家的高貴品質、思想傾向和科學造福於人類的種種奇蹟,從而賦於作品以深刻的思想意義。它或者表現一種哲理(如科學童話《小蝌蚪找媽媽》),或者讚揚一種事物(如科學小品《祝螳螂南行》),或者頌揚一種精神(如科幻小說《和平的夢》)。正如伊林在《論兒童科學讀物》中所說的那樣:“我們對兒童科學讀物提出的第一個問題,應該是:它的教育意義是什麼?是吸引小讀者關心科學,還是使小讀者厭棄科學?它是否能夠幫助他們建立人生觀?是否能教會他們思考和工作?總之,它是否能促進少年讀者的成長和發展。”
優秀的科學文藝作品都有鮮明的主題,把深刻的思想寓於科學內容之中。如葉永烈的《圓圓和方方》,講的雖是方形和圓形的幾何知識,主題卻在教育少年兒童要團結,不要互相瞧不起。
不過,我們的思路還要更開闊一些,我們要從廣義來理解“思想性”。科學和迷信、真理和謬誤是矛盾對立的,例如哥白尼的“日心說”與教會的神造說是對立的。堅持了科學真理,就破除了迷信謬誤;宣傳了“日心說”,就破除了宗教邪說;揭示了客觀規律,就宣傳了唯物主義。從這個意義講,一切科學文藝作品都具有鮮明的思想性。莫克的《花叢中的流星》,雖只是介紹生長在南美洲的世界上最小的一種鳥——蜂鳥的體態、生活習性、飛行速度、對人類的作用等有關知識,但不能說它沒有思想性。
科學文藝的思想性並非是外加的政治說教,也不是簡單地聯繫時事,而是密切結合科學內容來表達,並貫穿於科學性之中。作者要站在一定的思想高度,深入地分析所描述的題材,從中加以開掘。在這方面,伊林是一個典範。他的《幾點鐘》、《黑白》等作品,不僅形象地描繪了計時工具和書的歷史,講述了它們演變過程中種種有趣的故事,而且讓孩子們看到了社會的進化,聽到了人類歷史前進的腳步聲。
兒童科學文藝的科學性、文學性和思想性,是有機結合、水乳交融的整體,不能孤立地去理解它們。

體裁

文藝形式是多種多樣的,它與科學“雜交”而形成的科學文藝,形式也是多種多樣的。兒童科學文藝作為一種特殊的兒童文學種類,當它與其它兒童文學體裁相交叉,便形成了種類繁多的體裁形式。主要有科學童話、兒童科學幻想小說、兒童科學詩、科學小品、科學故事、科學相聲、科學漫畫,此外還有科學寓言、兒童科教影視、科學謎語等等。下面分別加以簡要介紹。
一、科學童話
科學童話又稱知識童話或自然童話,是一種以童話形式來介紹科學知識的體裁。科學童話的主要閱讀對象是學齡前期和學齡初期的兒童。因此,它的知識內容比較淺顯,情節結構也較為單純、明了。例如,比安基的著名作品《尾巴》,寫蒼蠅想要條尾巴,先後向魚、蝦、啄木鳥、鹿和狐狸去要,都沒有得到,後又和牛糾纏,被牛尾巴一下抽死了。這篇科學童話通過故事,向小讀者介紹了各種動物尾巴的功能。
幻想是童話的基本特徵,沒有幻想便沒有童話。誇張、擬人等是童話常用的藝術表現手法。科學童話遵循童話創作規律,不是科學知識的圖解,不能簡單地把科學內容填入童話的格式中。它也要張開幻想的翅膀,調動誇張、擬人等藝術手法,運用優美的文學語言,去構思富有趣味的幻想情節,創造動人的童話意境和童話形象,使孩子們在幻想的迷人世界中,獲得一定的、準確實在的科學知識。只是在科學童話中,幻想和誇張、擬人等不僅植根於現實生活,而且要有科學的依據,同時,又都必須為表達科學內容服務。馮振文的《非洲的魔術師》就是一篇有趣的科學童話,它通過“魔術師”——避役先生和蟬大哥、鳳蝶、蝸牛等的活動,介紹了一些生物的形態和習性,闡明了生物學上的一條重要原理:生物的機體、習性與其生存的環境是統一的。避役表演的魔術是變換皮膚的顏色和形體的大小而造成的,它真實而生動地表現了生長在非洲的生物怎樣適應各種環境避免危險來保存自己所具有的本領。看演出的其他森林居民有“高聲廣播”的蟬,總是打扮得最漂亮的鳳蝶,外穿一件短馬褂、里套絲織長袍子的蠼螋,屁股上藏著一根長槍的胡蜂,提著燈籠的螢火蟲,帶著兩把鑿子的螻蛄,背著房子移動、膽小笨拙的蝸牛以及滿身臭氣的臭娘等等,作者把它們描繪得十分恰當,使孩子們很快了解了這些小生命的外貌、習性、動作等特點。
綜上所述,可以明顯看出科學童話創作的特殊性在於它把科學內涵與童話構思結合起來,即把科學的理性概念化作幻想的感性形象,把對知識的解釋與虛構的故事糅合在一起。豐富的幻想、擬人化的手法、普及科學知識這三個特點,是科學童話必備的。
二、兒童科學幻想小說
兒童科學幻想小說,顧名思義,就是運用幻想這一浪漫主義的藝術手法描繪未來科學發展遠景和人類探索大自然奧秘的小說。
與科學密切相關的幻想構思是兒童科學幻想小說的核心,也是這種體裁最明顯的特點。這種科學幻想構思,或從已知的科學原理去推測已消逝的時代曾發生過的事,或立足於當今的科學事實去探索身邊的未知領域,更多的是根據現代科學的發展趨向,去預想未來科學的新發現。總之,科學幻想小說中所展現的種種景象是現實世界中並不存在的,但決非毫無根據的想入非非,也不同於一般文學作品的幻想。科學幻想要以科學為前提,符合科學發展規律,不悖常理。葉永烈的《小靈通漫遊未來》,通過小記者小靈通幻游未來市的見聞和感受,向小讀者展示了未來的人們在衣、食、住、行等許多方面科技發展的遠景。最後,小靈通在信中說:
“我的這些見聞,是在科學家的幫助下獲得的。
未來市,不僅在現在的中國地圖上找不到這座城市,就是在現在的宇宙地圖上也沒有這座城市。但是,在將來,不僅在中國地圖上到處可以看到這樣的城市,而且在宇宙地圖上也能找到這樣的城市。
未來的城市,靠誰去建設,靠什麼去建設?靠這本書的小讀者——我們祖國未來的建設者們,用智慧和勞動去創造和建設。”
小靈通的這些話,從某種意義上,說出了科學幻想的涵義。科學幻想小說就是用小說形式,具體、生動、形象地描述“將來會出現”的那些從來沒有被人們構想過的種種事業。它可以激發少年讀者改變現實、創造未來的強烈願望。
兒童科學幻想應該新穎、大膽。事實上,科學幻想小說常常是科學未來的預告書。在上一世紀,凡爾納寫《海底兩萬里》時,世界上還沒有潛水艇,而讀者已經隨著他的作品乘著潛水艇漫遊綺麗的海底世界了。他的《從地球到月球》描繪了宇宙飛行的種種奇蹟,包括宇宙飛行中人體失重的現象,事實上那時世界上還沒有任何人離開過地球。而現在,那些非凡的幻想都已完全成為現實。今天,科學上的許多新發現和所取得的成就,是前人所不能想像的,而明天科學上的突破和將要達到的高度,又會大大超過今天最大膽的幻想。因此,只要不違背人類已知的科學原理,作者完全可以超越過去、現在和未來的界限,使自己的幻想自由大膽地馳騁。
兒童科學幻想小說一般來說,要遵循小說創作的規律,即藉助藝術構思,組織安排生動的情節,刻畫典型環境裡的典型人物形象。例如,童恩正的《珊瑚島上的死光》是一部描寫雷射的威力的作品,曾在讀者中引起強烈的反響。人們喜歡這部作品,並不在於它的科學幻想,嚴格地說,它的科學幻想的啟示作用是不夠的,而重要原因之一還在於它描寫了一系列激烈而驚險的場面——趙教授被暗殺、“晨星號”飛機失事、無名島上青年科學家陳天虹與馬太博士的奇遇、馬太博士之死、死光復仇等等,情節跌宕起伏,緊扣人心。作品中人物刻畫也有一定深度——趙教授寧可毀掉原子電池資料,犧牲自己,也不讓歹徒搶走資料的愛國主義情感;馬太博士為了研究雷射,忍受著狐獨,在無名島上戰鬥了10年,最後又不顧個人生命危險,傾注整個力量按動電鈕擊毀敵人軍艦,給人留下很深的印象。
創作兒童科學幻想小說,既要進行科學幻想的構思,也要進行文學的構思。科學幻想構思,指科學方面幻想的內容。文學構思指情節、人物的設計、典型形象的刻畫等等。一篇好的兒童科學幻想小說,要求新穎、嚴密的科學幻想構思和巧妙、誘人的文學構思緊密結合、水乳交融,成為一個和諧的統一體。
兒童科學幻想小說能為讀者提供某些科學知識,但它的功能更在於提出富有啟發性的科學預想、啟迪智慧、促進科學思維、傳播科學的人生觀和宇宙觀、鼓舞兒童對未來世界進行科學探索,有些作品甚至成為科學發明的前導。兒童科幻小說還往往具有思想性和社會性,對於啟發小讀者思考社會和人生問題具有明顯作用。
三、兒童科學詩
兒童科學詩的特點是把科學知識和詩歌結合起來,用優美凝練的詩句來描寫科學、表現科學。
兒童科學詩以準確地介紹某種科學知識為基本任務,所涉及的科學知識、科學原理應正確無誤,具有高度的科學性。那種單純借科學題材抒發情感、展開幻想,或是歌頌某一科學成就、歌頌科學工作者獻身科學、鼓舞人們向科學進軍的詩歌,是否歸屬科學詩的範疇,至今仍有爭議,尚待探討。
兒童科學詩必須遵循兒童詩歌創作的一般規律,要求有濃郁的詩情、優美的意境、精煉的語言,並且講求節奏和韻律,讀來感到有詩味。它不僅應當形象地講述科學,而且要由此把兒童引入詩一樣瑰麗的科學世界和美好的意境,使兒童既得到藝術的享受,又在科學知識上有所增益,培養兒童熱愛科學、志在科學的情操。
高士其是我國兒童科學詩創作最有造詣的作家,是我國兒童科學詩發展歷程中功績卓著的開拓者。他擅長於運用形象思維,使作品富有感染力。其代表作品《我們的土壤媽媽》就是一首優秀的科學詩。
優秀的兒童科學詩不僅可供閱讀,而且可以朗誦。它情理並茂,富有美感,可以陶冶情操、增進審美意識,是值得提倡、發展的科學文藝品種。
四、科學小品
數量最多、最為常見的科學文藝作品是科學小品。科學小品又稱知識小品、自然小品。它是指只寫科學知識的某一個方面或科學發展的某一個側面,內容精當、結構自由、篇幅短小的科學散文,即簡捷明快地介紹科學知識、傳播科學思想和科學方法的小文章。如高士其的《細菌是怎樣發現的》,全文1200字,生動地講述了荷蘭一個看門老工人發現了細菌的事。這類作品言簡意賅,能夠迅速及時地反映科學上的新事物、新思想、新動態,被稱作科學文藝中的輕騎兵。它的讀者對象不限於少年兒童,有不少科學小品是供成年人閱讀的。
科學小品的特徵是:(1)題材的廣泛性。科學小品題材十分廣泛,不拘一格。自然科學和社會科學的各門學科、各種內容都可以不同程度地通過它來表現;它還適於論證科學的思維方法,探討科學與各方面的關係等等。(2)立意的新穎性。作品沒有幻想或虛構的成分,沒有曲折動人的情節,也不刻畫人物形象,然而它雅俗共賞,具有巨大的魅力。其藝術表現的獨到之處就在於題旨的新和構思的妙。這裡科學小品的題目一定要富有新意、別開生面,既標新立異,又切合主題。(3)文辭的精美性。這類作品以小見大,以一當十,大都是“千字文”,必然要求文辭的優美和語句的精湛。例如,高士其在《灰塵的旅行》中,抓住灰塵在大氣中的運行及其與人類的關係這個環節來寫,給人以新的感受。顧均正的《北京來到我們面前》,用火車到站、上車站去接朋友這樣日常生活的事例作引子,通過兩個老朋友有趣的辯論,深刻地講述了物理學上相對論這個重要科學原理。這些作品都深深地吸引了小讀者。
五、兒童科學相聲
相聲與科學相結合,便產生了科學相聲。兒童科學相聲是我國獨有的一種藝術形式。它是指以科學技術及有關科學的宣傳教育為內容的相聲作品。它運用我國傳統相聲這一藝術形式,把科學技術寓於幽默的詼諧之中,使少年兒童在歡笑聲中愉快地獲得科學知識,用相聲術語來說,就是甩“包袱”的手法。科學相聲的開頭一段墊話好比是先鋪好一塊包袱布,科學知識是內容,好比一件件東西,都裝進“包袱”里,再把它繫上,然後出其不意地把東西全都甩出來,使“包袱”打響,逗得聽眾哄堂大笑。
兒童科學相聲的主要特徵是充分發掘科學知識本身的生動內蘊,採用一逗一捧的特殊對話方式予以巧妙地揭示和誇張,使知識性與愉悅性相統一。
兒童科學相聲既可供兒童閱讀,也可供他們表演。通過表演,使作品進一步形象化,具有更強的感染力。
六、兒童科學故事
兒童科學故事是把科學技術中的種種情況描寫得有頭有尾、有人物有情節,娓娓動聽,趣味盎然。即用故事的形式講述科學技術方面的種種知識。兒童科學故事的史實必須準確,知識必須正確。如蕭建亨的《影子的故事》,講述影子怎樣幫助人類確定時間、判斷歷史、測量月球、製造現代化的精巧零件以及為孩子們演影子戲等等,十分新穎動人。兒童科學故事的內容多種多樣,並且取材於現實科學,包括科學技術上的發現、發明、發展,以及常見的自然現象中的科學道理、動植物的生活習性、科學史等等。可繁可簡,可長可短,形式很活潑。
愛聽故事是孩子的天性,兒童科學故事是最常見的兒童科學文藝樣式之一。
七、科學寓言
科學寓言是科學文藝百花園中的一朵小花。它是指運用寓言的形式,概括地、生動地表現科學知識的內容,並由此表達一定的教誨、訓誡意義的作品,也稱知識寓言。它的特徵是嚴謹的科學性、生動的形象性與深邃的哲理性的高度統一。如葉永烈的《鐘錶店裡的爭吵》,既形象地介紹了最新式的電子表的優點,又告訴讀者,不能用舊框框衡量新事物。
八、科學謎語
科學謎語指謎底是屬於科學知識範圍中某一種科學現象、科學器械、科研成果的兒童謎語。兒童通過思考、推斷的猜謎過程,對某一種科學現象的形成,對某一類科學器械的性能,對某一項科研成果的作用,有了更多的了解,使他們從多方面掌握和積累科學知識,並鍛鍊他們判斷事物的能力,引起他們學科學的興趣。科學謎語的主要特徵就是知識性與形象性、邏輯性與啟發性同時存在。
九、兒童科教電影
兒童科教電影是科學文藝中“有聲有色”的形式。兒童科教片中最有影響的是根據《十萬個為什麼》改編的《知識老人》,曾獲第二屆電影“百花獎”最佳兒童科教片獎。另一部優秀之作是《一支鉛筆》,通過有趣的故事說明每支鉛筆來之不易,教育小觀眾懂得愛惜鉛筆。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