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童社交敏感症

定義,原因,危害,父母要做的事,

定義

兒童社交敏感症,是指孩子對新環境或陌生人產生持續或反覆出現的恐懼、焦慮情緒或迴避行為。主要表現形式為:缺乏信心,聲音沙啞,口吃,表述不清;躲避他人的視線;臉面發紅髮熱,軀體緊張、僵硬;分泌大量唾液等。

原因

兒童社交敏感症如不能及時控制,就有可能發展成為社交恐怖症。兒童社交敏感症的發生大多與家庭環境有關。在這類家庭中,孩子從幼年起就不斷遭受各種不良精神刺激的侵襲,或經常受到家庭成員的驚嚇,或經常被父母打罵,這些不良刺激會嚴重阻礙兒童對正常社會交往的學習,破壞孩子的適應能力,使孩子逐漸形成自卑、敏感、退縮、逃避的性格特點。這種性格特點很容易遭受社交挫折,而社交挫折又進一步加重了逃避行為,最終形成社交敏感或社交恐怖症狀。
綜合來說,導致兒童社交敏感症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1.家庭教養不當是造成社交性退縮的主要原因。親職教育不當造成了封閉性格,特別是孩子幼年時處於相對封閉環境,缺乏與同伴交往的實踐而不知如何與人交往。
2.也有的屬於氣質性社交障礙,生性靦腆、膽小、好獨處。
3.有的屬於挫折性社交障礙,由於某次社交情境中有不愉快的經歷而致。因為尋求自我保護而不願與人交往。由於社交性退縮會給孩子帶來一些心理問題,使得兒童難於應付各種人際交往而變得自卑和膽怯。
兒童社交敏感症也與身體、技能、智力等準備因素是否成熟有著密切的聯繫。當兒童在身體、技能、智力諸方面都達到成熟時,他就能比較獨立地進行社交活動,使自己成為家庭、群體和同伴中的積極成員。而社交敏感症卻只能使兒童走向相反的一面。社會交往能力的形成與身體、技能、智力等準備因素是否成熟有著密切的聯繫。例如,一個個子矮小的男孩,在同伴中看起來他就像是個幼兒,甚至還成為同伴取笑的對象。由於長得矮小,同伴和父母都還是把他當成小孩,而在他看來這是對他的污辱。這樣的兒童往往有一種否定的自我概念,有一種似乎被人拋棄的感覺,並表現出較多的依賴性和倔強勁。相比之下,那些成熟較早的男孩,由於身體發展快,自己感到像個成人了,其他人也把他當大孩子看待,因而感到自信,有較強的獨立感,更可能成為受同伴推崇的人。 心理學家馬森(P.H.Massen)和瓊斯(M.C.Jones)曾對33個男孩作過測驗,其中10個是早熟者,17個是晚熟者。結果發現,那些成熟晚的男孩比較多地認為自己受人排擠和支配,在與人交往中往往作出很大的努力以求得社會的承認,由於自我感到不安全而引起較多的攻擊性行為。另一方面,早熟者表現出獨立、自信,在人與人相處中能扮演大孩子的角色。

危害

社交能力的形成與身體、技能、智力等因素的成熟是相互聯繫、相互制約的。社交水平的成熟反過來也影響著身體、技能、智力等因素的進一步發展。心理學家的調查發現,社交方面較成熟的兒童,由於適應力強,同伴關係相處得很好,因此常常被成人看作是“有能力”、“有創造性”的人,在同伴中也多留下穩重、友好等印象,這些評價和印象提高了兒童的社會地位,滿足了他的尊重需要,從而進一步激發他掌握技能、發展智力的願望。
相反,社交方面不成熟的兒童,由於適應力差,同伴關係相處得糟糕,因此常常被成人看作是“不合群”、“孤獨”的人,在同伴中也多留下奇怪的印象,這些評價和印象降低了兒童的社會地位的同時也影響了他的溝通能力、表達能力、協作能力等各種社交能力,進一步使兒童智力、身體、自信心等變差,甚至長大後很難在社會上生存下來。
不過最顯而易見的便是,由於社交敏感症會給孩子帶來一些心理問題,使得兒童難於應付各種人際交往而變得自卑和膽怯,一些孩子還因此不願去幼稚園,不敢去上學,直接影響到兒童的生活和學習。

父母要做的事

-斷絕不良刺激,為孩子打造良好家庭及社會交往氛圍,讓他重新恢復自信、樂觀的性格。
-讓孩子獨自與陌生人交往。先從身邊較為熟悉的環境中的陌生人開始,漸漸向外擴展,讓他體會與人交往的樂趣。
-讓孩子明白,與人交往是件自然的事情,並以身作則,在與人交往時,誠懇而自然。
-如孩子在社會交往中遇到困難和挫折,讓他自己去解決。
-和孩子一起分享他的社會交往經歷,鼓勵他良好而積極的行為。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