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科學(2018年人民衛生出版社出版的圖書)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30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兒科學》是2018年人民衛生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王衛平。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兒科學
  • 作者:王衛平
  • 出版時間:2018年 
  • 出版社:人民衛生出版社
  • ISBN:9787117266642 
內容簡介,圖書目錄,作者簡介,

內容簡介

全國高等學校五年制本科臨床醫學專業第九輪 規劃教材修訂說明
全國高等學校五年制本科臨床醫學專業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規劃教材自1978年輪出版至今已有40年的歷史。幾十年來,在教育部、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的領導和支持下,以裘法祖、吳階平、吳孟超、陳灝珠等院士為代表的我國幾代德高望重、有豐富的臨床和教學經驗、有高度責任感和敬業精神的國內外著名院士、專家、醫學家、教育家參與了本套教材的創建和每一輪教材的修訂工作,使我國的五年制本科臨床醫學教材從無到有,從少到多,從多到精,不斷豐富、完善與創新,形成了課程門類齊全、學科系統最佳化、內容銜接合理、結構體系科學的由規劃教材、配套教材、網路增值服務、數字出版等組成的立體化教材格局。這套教材為我國千百萬醫學生的培養和成才提供了根本保障,為我國培養了一代又一代高水平、高素質的合格醫學人才,為推動我國醫療衛生事業的改革和發展做出了歷史性巨大貢獻,並通過教材的創新建設和高質量發展,推動了我國高等醫學本科教育的改革和發展,促進了我國醫藥學相關學科或領域的教材建設和教育發展,走出了一條適合中國醫藥學教育和衛生事業發展實際的具有中國特色醫藥學教材建設和發展的道路,創建了中國特色醫藥學教育教材建設模式。老一輩醫學教育家和科學家們親切地稱這套教材是中國醫學教育的“幹細胞”教材。
本套第九輪教材修訂啟動之時,正是我國進一步深化醫教協同之際,更是我國醫療衛生體制改革和醫學教育改革全方位深入推進之時。在全國醫學教育改革發展工作會議上,李克強總理親自批示“人才是衛生與健康事業的資源,醫教協同推進醫學教育改革發展,對於加強醫學人才隊伍建設、更好保障人民民眾健康具有重要意義”,並著重強調,要辦好人民滿意的醫學教育,加大改革創新力度,奮力推動建設健康中國。
教材建設是事關未來的戰略工程、基礎工程,教材體現國家意志。人民衛生出版社緊緊抓住醫學教育綜合改革的歷史發展機遇期,以全國高等學校五年制本科臨床醫學專業第九輪規劃教材全面啟動為契機,以規劃教材創新建設,全面推進國家級規劃教材建設工作,服務於醫改和教改。第九輪教材的修訂原則,是積極貫徹落實國務院辦公廳關於深化醫教協同、進一步推進醫學教育改革與發展的意見,努力最佳化人才培養結構,堅持以需求為導向,構建發展以“5+3”模式為主體的臨床醫學人才培養體系;強化臨床實踐教學,切實落實好“早臨床、多臨床、反覆臨床”的要求,提高醫學生的臨床實踐能力。
在全國醫學教育綜合改革精神鼓舞下和老一輩醫學家奉獻精神的感召下,全國一大批臨床教學、科研、醫療線的中青年專家、學者、教授繼承和發揚了老一輩的優秀傳統,以嚴謹治學的科學態度和無私奉獻的敬業精神,積極參與第九輪教材的修訂和建設工作,緊密結合五年制臨床醫學專業培養目標、高等醫學教育教學改革的需要和醫藥衛生行業人才的需求,借鑑國內外醫學教育教學的經驗和成果,不斷創新編寫思路和編寫模式,不斷完善表達形式和內容,不斷提升編寫水平和質量,已逐漸將每一部教材打造成了學科精品教材,使第九輪全套教材更加成熟、完善和科學,從而構建了適合以“5+3”為主體的醫學教育綜合改革需要、滿足卓越臨床醫師培養需求的教材體系和最佳化、系統、科學、經典的五年制本科臨床醫學專業課程體系。
  其修訂和編寫特點如下:
1.教材編寫修訂工作是在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教育部的領導和支持下,由全國高等醫藥教材建設研究學組規劃,臨床醫學專業教材評審委員會審定,院士專家把關,全國各醫學院校知名專家教授編寫,人民衛生出版社高質量出版。
2.教材編寫修訂工作是根據教育部培養目標、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行業要求、社會用人需求,在全國進行科學調研的基礎上,借鑑國內外醫學人才培養模式和教材建設經驗,充分研究論證本專業人才素質要求、學科體系構成、課程體系設計和教材體系規劃後,科學進行的。
3.在教材修訂工作中,進一步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將“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發展素質教育”的戰略部署要求,貫穿教材編寫全過程。全套教材在專業內容中滲透醫學人文的溫度與情懷,通過案例與病例融合基礎與臨床相關知識,通過總結和汲取前八輪教材的編寫經驗與成果,充分體現教材的科學性、代表性和適用性。
4.教材編寫修訂工作著力進行課程體系的最佳化改革和教材體系的建設創新——科學整合課程、淡化學科意識、實現整體最佳化、注重系統科學、保證點面結合。繼續堅持“三基、五性、三特定”的教材編寫原則,以確保教材質量。
5.為配合教學改革的需要,減輕學生負擔,精煉文字壓縮字數,注重提高內容質量。根據學科需要,繼續沿用大16開國際開本、雙色或彩色印刷,充分拓展側邊留白的筆記和展示功能,提升學生閱讀的體驗性與學習的便利性。
6.為滿足教學資源的多樣化,實現教材系列化、立體化建設,進一步豐富了理論教材中的數字資源內容與類型,創新在教材移動端融入AR、VR、人工智慧等新技術,為課堂學習帶來身臨其境的感受;每種教材均配有2套模擬試卷,線上實時答題與判卷,幫助學生複習和鞏固重點知識。同時,根據實際需求進一步最佳化了實驗指導與習題集類配套教材的品種,方便老師教學和學生自主學習。
第九輪教材共有53種,均為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十三五”規劃教材。全套教材將於2018年6月出版發行,數字內容也將同步上線。教育部副部長林蕙青同志親自為本套教材撰寫序言,並對通過修訂教材啟發和指導高校不斷深化醫學教育改革、進一步推進醫教協同,為培養高質量醫學人才、服務人民民眾健康乃至推動健康中國建設寄予厚望。希望全國廣大院校在使用過程中能夠多提供寶貴意見,反饋使用信息,以逐步修改和完善教材內容,提高教材質量,為第十輪教材的修訂工作建言獻策。

圖書目錄

第一章 緒論1
 第一節 兒科學的範圍和任務  1
 第二節 兒科學的特點  1
 第三節 兒童年齡分期  2
一、胎兒期  2
二、新生兒期  3
三、嬰兒期  3
四、幼兒期  3
五、學齡前期  3
六、學齡期  3
七、青春期  3
 第四節 兒科學的發展與展望  3
第二章 生長發育7
 第一節 生長發育規律  7
 第二節 影響生長發育的因素  8
一、遺傳因素  8
二、環境因素  8
 第三節 體格生長  8
一、體格生長常用指標  8
二、出生至青春前期的體格生長規律  9
三、青春期的體格生長規律  11
四、體格生長評價  11
 第四節 與體格生長有關的其他系統的發育  13
一、骨骼  13
二、牙齒  14
三、生殖系統  15
 第五節 神經心理發育  15
一、神經系統的發育  15
二、感知覺的發育  15
三、運動的發育  15
四、語言的發育  16
五、心理活動的發展  16
 第六節 兒童神經心理發育的評價  18
一、篩查性評估  18
二、診斷性評估  20
 第七節 發育行為與心理異常  20
一、兒童發育與行為的概念  20
二、兒童期常見的發育與行為問題  20
三、青春期常見心理行為問題  22
四、其他  23
第三章 兒童保健25
 第一節 各年齡期兒童的保健重點  26
一、胎兒期及圍生期  26
二、新生兒期  26
三、嬰兒期  27
四、幼兒期  28
五、學齡前期  28
六、學齡期  28
七、青春期  29
 第二節 兒童保健的具體措施  29
一、護理  29
二、營養  29
三、計畫免疫  29
四、兒童心理衛生  31
五、定期健康檢查  32
六、體格鍛鍊  32
七、意外事故預防  33
第四章 兒科疾病診治原則34
 第一節 兒科病史採集和體格檢查  34
一、病史採集和記錄  34
二、體格檢查  35
 第二節 兒科疾病治療原則  38
一、護理的原則  38
二、飲食治療原則  39
三、藥物治療原則  40
四、心理治療原則  42
五、倫理學原則  42
 第三節 兒童液體平衡的特點和液體療法  43
一、小兒液體平衡的特點  43
二、水與電解質平衡失調  45
三、液體療法時常用補液溶液  51
四、液體療法  51
第五章 營養和營養障礙疾病54
 第一節 兒童營養基礎  54
一、營養素與膳食營養素參考攝入量  54
二、消化系統功能發育與兒童營養關係  57
 第二節 嬰兒餵養  58
一、母乳餵養  58
二、部分母乳餵養  61
三、人工餵養  61
四、嬰兒食物轉換  61
 第三節 幼兒營養  62
一、營養特點  62
二、膳食安排及進食技能培養  62
 第四節 學齡前兒童營養  62
一、營養特點  62
二、膳食建議  63
 第五節 學齡兒童和青少年營養  63
一、營養特點  63
二、膳食安排與營養知識教育  63
 第六節 兒童營養狀況評價  63
 第七節 蛋白質能量營養不良  64
 第八節 兒童單純性肥胖  67
 第九節 維生素營養障礙  70
一、維生素A缺乏症  70
二、營養性維生素D缺乏  75
 第十節 微量元素缺乏  83
一、鋅缺乏  83
二、碘缺乏症  84
第六章 新生兒與新生兒疾病86
 第一節 概述  86
 第二節 正常足月兒和早產兒的特點與護理  88
 第三節 胎兒宮內生長異常  93
一、宮內生長遲緩和小於胎齡兒  93
二、大於胎齡兒  95
 第四節 新生兒窒息  95
 第五節 新生兒缺氧缺血性腦病  100
 第六節 新生兒顱內出血  103
 第七節 新生兒胎糞吸入綜合徵  105
 第八節 新生兒呼吸窘迫綜合徵  107
 第九節 新生兒黃疸  111
 第十節 新生兒溶血病  116
 第十一節 新生兒感染性疾病  121
一、新生兒敗血症  122
二、新生兒感染性肺炎  124
三、新生兒破傷風  125
四、新生兒巨細胞病毒感染  126
五、先天性弓形蟲感染  127
六、新生兒衣原體感染  128
七、先天性梅毒  129
 第十二節 新生兒壞死性小腸結腸炎  130
 第十三節 新生兒出血症  132
 第十四節 新生兒低血糖和高血糖  134
一、新生兒低血糖  134
二、新生兒高血糖  135
 第十五節 新生兒低鈣血症  136
 第十六節 新生兒臍部疾病  137
一、臍炎  137
二、臍疝  138
三、臍肉芽腫  138
 第十七節 新生兒產傷性疾病  138
一、頭顱血腫  138
二、鎖骨骨折  138
三、臂叢神經麻痹  139
四、面神經麻痹  139
第七章 免疫性疾病140
 第一節 概述  140
 第二節 原發性免疫缺陷病  142
 第三節 繼發性免疫缺陷病  149
獲得性免疫缺陷綜合徵(愛滋病)  149
 第四節 風濕性疾病概述  153
 第五節 風濕熱  154
 第六節 幼年特發性關節炎  158
 第七節 過敏性紫癜  162
 第八節 川崎病  164
第八章 感染性疾病168
 第一節 病毒感染  168
一、麻疹  168
二、脊髓灰質炎  171
三、水痘  174
四、傳染性單核細胞增多症  176
五、流行性腮腺炎  178
六、手足口病  180
 第二節 細菌感染  182
一、膿毒症  182
二、膿毒性休克  184
 第三節 結核病  188
一、概述  188
二、原髮型肺結核  192
三、急性粟粒性肺結核  193
四、結核性腦膜炎  194
五、潛伏結核感染  197
 第四節 深部真菌病  197
一、概述  197
二、假絲酵母菌病  198
三、隱球菌病  199
四、麴黴病  200
五、抗真菌治療  201
 第五節 寄生蟲病  202
一、蛔蟲病  202
二、蟯蟲病  204
三、鉤蟲病  205
第九章 消化系統疾病208
 第一節 兒童消化系統解剖生理特點  208
一、口腔  208
二、食管  208
三、胃  208
四、腸  208
五、肝  208
六、胰腺  209
七、腸道細菌  209
八、糞便  209
 第二節 口炎  209
一、鵝口瘡  209
二、皰疹性口腔炎  210
 第三節 胃食管反流及反流性食管炎  210
 第四節 胃炎和消化性潰瘍  213
一、胃炎  213
二、消化性潰瘍  214
 第五節 炎症性腸病  217
 第六節 先天性肥厚性幽門狹窄  221
 第七節 腸套疊  222
 第八節 先天性巨結腸  224
 第九節 腹瀉病  226
 第十節 嬰兒膽汁淤積症  234
第十章 呼吸系統疾病238
 第一節 小兒呼吸系統解剖、生理、免疫特點和檢查方法  238
 第二節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  240
 第三節 急性感染性喉炎  242
 第四節 急性支氣管炎  243
 第五節 毛細支氣管炎  244
 第六節 支氣管哮喘  245
 第七節 肺炎的分類  252
 第八節 支氣管肺炎  253
 第九節 幾種不同病原體所致肺炎的特點  259
一、病毒性肺炎  259
二、細菌性肺炎  260
三、其他微生物所致肺炎  261
第十一章 心血管系統疾病264
 第一節 正常心血管解剖生理  264
一、心臟的胚胎髮育  264
二、胎兒新生兒循環轉換  265
 第二節 兒童心血管系統疾病診斷方法  266
一、病史和體格檢查  266
二、輔助檢查  267
 第三節 先天性心臟病  268
一、房間隔缺損  269
二、室間隔缺損  271
三、動脈導管未閉  273
四、肺動脈瓣狹窄  274
五、法洛四聯症  276
六、完全性大動脈換位  278
 第四節 病毒性心肌炎  279
 第五節 心內膜彈力纖維增生症  281
 第六節 感染性心內膜炎  282
 第七節 小兒心律失常  284
一、期前收縮  284
二、陣發性室上性心動過速  286
三、室性心動過速  287
四、房室傳導阻滯  288
 第八節 心力衰竭  290
第十二章 泌尿系統疾病294
 第一節 兒童泌尿系統解剖生理特點  294
一、解剖特點  294
二、生理特點  294
 第二節 兒童腎小球疾病的臨床分類  296
 第三節 急性腎小球腎炎  297
 第四節 腎病綜合徵  300
 第五節 泌尿道感染  307
 第六節 腎小管酸中毒  311
一、遠端腎小管酸中毒(Ⅰ型)  311
二、近端腎小管酸中毒(Ⅱ型)  313
 第七節 溶血尿毒綜合徵  314
 第八節 血尿  316
 第九節 急性腎衰竭  318
第十三章 造血系統疾病322
 第一節 小兒造血和血象特點  322
一、造血特點  322
二、血象特點  322
 第二節 兒童貧血概述  323
 第三節 營養性貧血  326
一、缺鐵性貧血  327
二、營養性巨幼細胞性貧血  330
 第四節 溶血性貧血  332
一、遺傳性球形紅細胞增多症  332
二、紅細胞葡萄糖6磷酸脫氫酶缺乏症  333
三、地中海貧血  335
 第五節 出血性疾病  338
一、免疫性血小板減少症  338
二、血友病  341
三、彌散性血管內凝血  344
 第六節 急性白血病  348
 第七節 朗格漢斯細胞組織細胞增生症  354
 第八節 噬血細胞性淋巴組織細胞增生症  357
第十四章 神經肌肉系統疾病362
 第一節 神經系統疾病檢查方法  362
一、神經系統體格檢查  362
二、神經系統輔助檢查  364
 第二節 癲癇  367
 第三節 驚厥  374
 第四節 急性細菌性腦膜炎  377
 第五節 病毒性腦炎  381
 第六節 腦性癱瘓  383
 第七節 吉蘭巴雷綜合徵  385
 第八節 重症肌無力  388
 第九節 進行性肌營養不良  390
第十五章 內分泌疾病393
 第一節 兒童內分泌系統概述  393
 第二節 生長激素缺乏症  395
 第三節 中樞性尿崩症  399
 第四節 性早熟  401
 第五節 先天性甲狀腺功能減退症  403
 第六節 先天性腎上腺皮質增生症  407
 第七節 兒童糖尿病  411
第十六章 遺傳性疾病419
 第一節 遺傳學概述  419
一、前言  419
二、遺傳性疾病的臨床分類  419
三、遺傳性疾病的診斷  421
四、遺傳諮詢  423
五、遺傳性疾病的治療及預防  424
 第二節 臨床細胞遺傳學染色體疾病  425
一、唐氏綜合徵  425
二、先天性卵巢發育不良綜合徵  427
三、先天性睪丸發育不全綜合徵  428
四、 DiGeorge 綜合徵  428
 第三節 單基因遺傳疾病  429
一、概述  429
二、苯丙酮尿症  431
三、肝豆狀核變性  433
四、糖原貯積症  434
五、黏多糖貯積病  435
六、甲基丙二酸血症  437
第十七章 兒童急救439
 第一節 兒童心肺復甦  439
 第二節 急性呼吸衰竭  444
 第三節 兒童急性中毒  447
推薦網址454
附錄455
 附錄一 2015年中國九市兒童體格發育測量值  455
附表11 2015年九市3歲以下兒童體格發育測量值(x±s)  455
附表12 2015年九市3~<7歲兒童體格發育測量值(x±s)  456
 附錄二 膳食營養素參考攝入量  457
附表21 能量和蛋白質的DRIs及脂肪供能比  457
附表22 常量和微量元素的DRIs  458
附表23 脂溶性和水溶性維生素的DRIs  459
 附錄三 腦脊液測定正常值  460
 附錄四 血液一般檢測正常值  460
 附錄五 心電圖各波的正常值  462
中英文名詞對照索引464

作者簡介

主 編 簡 介
王衛平
男,1951年11月出生於上海市,教授、博士生導師。教育部高等學校臨床醫學教學指導委員會副主任委員、教育部臨床醫學專業認證工作委員會副主任委員、亞洲醫學教育協會(AMEA)副主席。曾經兼任中華醫學會常務理事、中華兒科學會委員、中國醫師協會常務理事、上海市醫學會副會長、復旦大學教學指導委員會主任委員。
從事教學、科研工作至今30餘年,先後獲得教育部高等學校科學研究優秀成果獎自然科學一等獎、教育部第六屆教學成果二等獎和上海市教學成果一等獎等榮譽,主編兒科學規劃教材3部,主編其他醫學專著5部,作為副主編參編《實用內科學》(第14版、第15版)等其他醫學專著數部。
孫 錕
男,1964年8月出生於浙江省臨海,教授、博士生導師。國務院特殊津貼專家。現任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新華醫院院長,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新華兒童醫院院長,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兒科學院院長。現任中華醫學會兒科分會副主任委員、中國醫師協會兒科分會會長,亞太小兒心血管學會主席。國家教委重點學科兒科學學科帶頭人,上海市教委小兒心血管重點學科帶頭人。
長期從事兒科疾病臨床診治和教學,先後獲得“宋慶齡兒科醫學獎”“寶鋼優秀教師獎”“上海市衛生系統優秀青年人才銀蛇獎”和“上海市優秀青年教師”等榮譽稱號。擔任精品課程《兒科學》主講教師,主編“十一五”“十二五”規劃教材《小兒內科學》(第4版、第5版)和《兒科疾病與生長發育》。承擔多項上海市教學研究課題,先後獲得上海市和上海交通大學優秀教學成果獎多項。擔任《臨床兒科雜誌》及《中國實用兒科雜誌》副主編,《中華超聲影像學雜誌》《中國介入影像與治療學》等多本雜誌編委。先後承擔國家自然科學基金、863、973、國家科技支撐/攻關計畫等20餘項課題。迄今發表論文216篇,其中SCI收錄48篇;獲得專利9項。並先後獲得10餘項教學表彰/獎勵,10項學術研究表彰/獎勵。
常立文
女,1948年7月出生於河南省安陽,教授、博士生導師。衛生部新生兒重點專科負責人,兼任中華醫學會兒科學分會新生兒學組委員、中國醫師學會新生兒分會常委,湖北省圍產學會主任委員、湖北省兒科學會常委、新生兒學組組長;全國高等學校醫學成人學歷教育教材《兒科學》(第2版)主編,全國高等學校教材《兒科學》第6~8版副主編、第9版主編之一,普通高等教育規劃教材(供8年制及7年制臨床醫學等專業用)《兒科學》(第1版、第2版)編委,並擔任《中國兒童保健雜誌》副主編,《中華圍產醫學》《中國實用兒科》等多種雜誌編委。
從事教學工作至今30餘年,先後承擔國家科技部“十五”攻關項目1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面上項目5項、湖北省科委重點項目2項;主編或參編教材、參考書12部;發表論文200餘篇,其中20餘篇被SCI收錄;獲湖北省科技進步一等獎。
副主編簡介
申昆玲
女,1958年8月出生於北京,教授、博士生導師,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專家。國家呼吸系統疾病臨床醫學研究中心主任,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兒童醫院教授。現任亞洲兒科呼吸學會主席、亞洲兒科研究學會候任主任委員、中國醫師協會兒科分會副會長、中華醫學會兒科學分會呼吸專業組組長等職,主編“十一五”普通高等教育規劃教材《兒科學》(第2版),並擔任《中華實用兒科臨床雜誌》《臨床兒科雜誌》《中國當代兒科雜誌》等十餘家學術期刊副主編或編委。
從事教學工作31年,發表文章300餘篇,SCI收錄文章50餘篇,其中一篇發表在美國《新英格蘭醫學雜誌》。主持多項“十二五”及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等重大科研項目。獲得第七屆宋慶齡兒科醫學獎、第八屆北京市高等學校教學名師獎等。
李 秋
女,1963年8月出生於重慶,教授、博士生導師,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專家。第八屆國家衛生計生突出貢獻中青年專家。現任重慶醫科大學附屬兒童醫院院長,中國醫院協會兒童醫院管理分會副主任委員,全國人大代表。擔任衛健委“十三五”規劃教材《兒科學》(第9版)副主編。是重慶市優秀中青年骨幹教師、“精品課程、教學團隊”骨幹成員。主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資助項目6項、省部級重點及一般項目17項,發表論文100餘篇,獲得教育部科技進步二等獎、重慶市科技進步一等獎,第十屆宋慶齡兒科醫學獎,重慶市高等教育教學成果一等獎1項及二、三等獎各2項。已培養博、碩研究生50餘名。主、參編國家規劃教材或專著17部,擔任《中華兒科雜誌》等多個雜誌編委。
杜立中
男,1958年9月出生於浙江省杭州,教授、博士生導師,兒科研究所所長。現任浙江大學兒科研究所所長,Societies for Pediatric Research(SPR)(美國)會員,中華醫學會兒科分會常委,新生兒學組組長,浙江省醫學會兒科學分會主任委員。擔任全國高等學校教材《兒科學》第6~8版編委,第9版副主編;普通高等學校教材(供8年制及7年制臨床醫學等專業用)《兒科學》(第1~3版)副主編;研究生教材《兒科學》副主編;主編《新生兒高膽紅素血症》等專著多部。
從事兒科學教學工作35年,發表論文200餘篇,其中被SCI收錄論文50餘篇;主持7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主持科技部“十二五”支撐項目2項。擔任國內外10餘種學術期刊副主編或編委,包括BMC Pediatrics(副主編),《中華兒科雜誌》副主編;The Journal of Pediatrics編委。獲得“浙江省有突出貢獻中青年專家”和“醫藥衛生領軍人才”等稱號,2014年獲“中國兒科醫師獎”;2014年獲“浙江省科技進步一等獎”。
母得志
男,1963年出生於四川省古藺,教授、博士生導師。現任四川大學華西第二醫院常務副院長、華西兒童醫學中心主任。國家衛生計生突出貢獻中青年專家、“國之名醫·優秀風範”稱號獲得者、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獲得者、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獲得者,教育部長江學者創新團隊帶頭人,中國兒科醫師獎獲得者、國家臨床重點專科帶頭人、四川衛生計生首席專家。中華醫學會兒科分會常委、中國醫師協會新生兒科醫師分會副會長、全國新生兒學組副組長。
主持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點項目、面上項目及教育部長江學者創新團隊項目等10餘項課題研究。發表論文400餘篇,SCI收錄論文130餘篇。獲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及部省級科技進步獎7項、國家發明專利2項。任《中華婦幼臨床醫學雜誌》總編,《中國當代兒科雜誌》《中華新生兒科雜誌》《中華圍產醫學雜誌》等副總編,Scientific Reports編委。主編、副主編和主譯兒科專著15部,培養研究生50餘名。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