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華6號飛彈艦艇

光華6號飛彈艦艇

台灣歷經十多年發展,開始建造“光華六號”導向飛彈快艇,由“中船”公司負責,總計要建造29艘,這種飛彈艇排水量170噸,搭載4具台灣生產的“雄風-2”反艦飛彈。台灣軍方稱,這些飛彈艇將代替陳舊的排水量僅有50噸的“海鷗”級飛彈艇。快艇最高速率為30節,約合時速55公里,巡航範圍為800浬,約為1400公里。主甲板傾斜12度,且船體有特殊塗料,可降低被雷達偵測機會。船身配置三具16缸的4000系列柴油引擎。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光華6號飛彈艦艇
  • 排水量:170噸
  • 最高航速:30節
  • 最大排水量:2.96米
  • 標準排水量:154.7噸
  • 滿載排水量:186.5噸
簡介,特色,特點,主要數據,設計,和大陸的黃級飛彈艇的比較,光芒盡失,

簡介

“光華六號”排水量170噸,造艦計畫早在1996年即已啟動,但歷經各項波折,終在十多年後開工生產。報導說,海軍希望取得50艘,但是受限於預算,只能取得30艘,包括早已完成的一艘原型船。
海軍經過3年研發,投資新台幣4億餘元,在2003年完成第一艘原型船。2005年“中船”接獲新台幣140億訂單,準備開工建造,但是當時政商關係良好的中信造船公司動作頻頻致進度延誤。
“光華六號”將取代海軍現有的“海鷗”級飛彈快艇。“海鷗”級排水量57噸,是以色列設計,配備2枚“雄風一型”飛彈。“光華六號”則可配備4枚“雄風二型”反艦飛彈及20公厘機關炮。
“雄一”及“雄二”都由台灣的“中山科學院”研發。其中“雄一”是根據以色列的“加百列”飛彈而設計。報導進一步指出,雄二飛彈的射程約為100至120公里,台灣海峽最寬處約為220公里,最窄處約為130公里,有了新的飛彈快艇,台灣將可使用飛彈攻擊大陸沿海目標。
“光六”快艇最高速率為30節,約合時速55公里,巡航範圍為800浬,約為1400公里。主甲板傾斜12度,且船體有特殊塗料,可降低被雷達偵測機會。船身配置三具16缸的4000系列柴油引擎。
根據未經證實訊息,“光六”將配備更新型的“雄風三型”反艦飛彈,射程在150公里至200公里之間,但報導也分析,“雄三”的體積與重量可能讓“光六”難以承載。
報導強調,即便如此,30艘配備“雄二”飛彈的“光華六號”快艇,將對大陸海軍構成潛在威脅。

特色

2003年的9月14日,台灣舉行了空前規模的“漢光”十九號三軍聯合演習。演習中除了“旗魚”級潛艇實彈試射脫靶一事備受世人矚目之外,台灣計畫了7年的尚在進行技術、戰術性能測試評估過程中的新一代飛彈快艇參加表演秀,以測試飛彈艇的整體性能以及階段性作戰實力,為以後該艇的繼續批量建造型改進做先期的測試。演習中,快艇以實彈發射了一枚“雄峰”II型反艦飛彈,並成功命中了靶艦,標誌著該艇取得了最終的成功,且“一切狀態良好”。
10月1日,台灣海軍在左營海軍基地為該艇舉行了隆重的服役儀式,正式將“光華6號”飛彈快艇的首艇FAGG-60號編入海軍戰鬥序列,歸屬“海轎大隊”管轄,和其它“海鷗”級飛彈快艇一道執行快速突擊敵海上艦艇編隊以及抵抗登入部隊的作戰使命。
“光華”6號飛彈艇的計畫可謂由來以久,早在上世紀的90年代中期,外界就有報導聲稱台灣正在研製一形帶有隱身特性的飛彈快艇,用於取代服役於上世紀70年代末期的“海鷗”級飛彈快艇。為了達到隱身特性的目的,該艇採用了眾多格外的設計方法,比如傾斜外壁式的外形設計、煙囪紅外仰制、高溫隔層、主機躁聲控制、低雷達輻射塗料層材料、電子戰設備等等,加之該艇本身噸位就不太大,加只如此徹底的隱身改造,使得該艇的整體隱身性能十分優秀,稱的上是當今世界隱身性能最強的艦隻。

特點

台灣中華造船廠(CSBC)已經開始建造29艘排水量為170噸的“光華-6”(KH-6)飛彈快艇(FABG),首艇預計在2009年末交付。
該項目始於1996年,期間歷經艱難才進入生產階段。台灣海軍要求採購50艘“光華-6”飛彈快艇,但是預算削減到了30艘。
位於高雄左營海軍基地的海軍艦艇研發中心經過三年的研發、花費1300萬美元,於2003年推出首個樣艇FABG-60。通過競標,中華造船廠於2005年獲得價值2.92億美元的契約,但生產時間延誤到2007年。
新的KH-6將替代已經使用大約50年的、以色列設計的、排水量為57噸的“海鷗”級飛彈巡邏艇,並準備裝備4枚“雄風-2”(HF-2)反艦飛彈以及一門20毫米口徑的火炮。“海鷗”級裝備了2枚HF-1,該飛彈是基於以色列“加布里”(Gabriel)飛彈設計的。
HF-2飛彈的飛行速度為0.085馬赫,射程只有100-120公里,通常無法到達中國大陸沿海海域。台灣與中國大陸的距離特別短——最寬的距離為220公里,最短距離為130公里。然而,該飛彈部署在新的FABG上將可以攻擊中國大陸沿海。
“光華-6”飛彈快艇最高航速30節,航程800海里。它的主甲板傾斜了12度,這樣可以減小雷達信號,據說還塗了特殊的塗料以減小紅外信號。
“光華-6”飛彈快艇裝備了3台16缸系列4000柴油機,該柴油機由MTU亞洲公司生產,該公司是Tognum公司的子公司。台灣於2007年花費1.49億美元從Tognum公司購買了90台發動機。
有傳聞稱,該艇將裝備新的HF-3反艦飛彈,該飛彈射程為150-200公里,但該新型飛彈似乎太大太重,無法裝備在快艇上。儘管如此,裝備了射程為120公里的HF-2飛彈的30艘FABG將對中國海軍構成潛在的威脅。

主要數據

長34.3米,艇寬7.6米,平均吃水1.8米,最大排水量2.96米。標準排水量154.7噸,滿載排水量186.5噸。動力裝置採用了3台MTU型柴油機,雙漿推進,巡航速度12節,最大速度33節,以巡航速度航行時最大航程2000公里左右,人員編制19人,其中軍官5人。艇上武器裝備主要以“雄峰”II反艦飛彈為主,用於攻擊大型水面艦艇,另還裝備有兩艇T-76S-20毫米單管機光炮,作為自衛使用,但口徑未免太小,估計也只是個擺設,不會有什麼用途,除非台灣海峽有海盜。

設計

表面看去,該艇外形乾淨簡潔,典型的隱身設計。以艇的主甲板為界線,從艇尖直至尾部外板,上層建築個艇舷提均設計成了向內傾斜12度左右的傾角,艇上層建築的正前面也採取了傾斜設計,由於三快光滑過渡平面組成,乍一看上去還真有點象美國的“阿利.伯克”級飛彈驅逐艦。艇的前後主甲板被上層建築物隔開,在三面前壁上,開有1艙門,供前後通行使用。艇的桅桿為具有一定反射角度並向後傾斜的單柱式桅桿,這裡很明顯的也是參照了美國“阿利.伯克”級飛彈驅逐艦的設計方式,該種桅桿設計目前似乎相當流行,無論是西班牙剛服役的F-100型防空驅逐艦還是日本未來的“金剛II”級飛彈驅逐艦,都採用了該種設計方法;好處是尺寸小、航行時迎風阻力較小而穩定,隱身性能優異。全艇共分三層,其中建築兩層和主甲板一層。上層建築的上層為指揮駕駛室,內部設有航行控制與導航設備、主機監控系統、作戰情報系統、通訊設備以及INNARSAT-C衛星通訊系統設備。
在駕駛室的右側,還裝有海軍的“大成系統”戰情數據連顯示台,艇長可以通過次襲用獲取相關戰區的情報資訊。在駕駛室的後部外壁上,和原“海鷗”級飛彈快艇一樣,左右兩側各裝備有一部雙管幹擾彈發射器一部,可以發射熱焰干擾彈、金屬箔條幹擾彈藥以及煙霧彈等等。在駕駛艙的頂層,裝有DACCA廠生產的導航雷達和INNARSAT-C衛星通訊系統設備的接收天線。在上層建築物的下層設有電子設備間、戰通室、空調間、軍官休息室間等艙式。在艇的前後主甲板各設有一門T76S-20毫米單管機關炮。該炮戰時由人工操作瞄準,無電子瞄準設備、無夜間作戰能力、威力小、可靠性差,真不知裝在“光華”6號上有什麼用。兩座雙連裝“雄峰”II反艦飛彈發射裝置位於上層建築物後方的主甲板上,各指向艇的左右舷,發射角與艇的中軸線垂直。飛彈發射裝置使用與上層建築物相同角度的擋板遮擋。主要甲板以下自前向後分別設有錨鏈艙、彈藥艙、餐廳、廚房、士官休息室、前後機艙、舵機艙等等。艇的主桅桿位於駕駛市後部,桅桿上設有多部電子設備天線,如敵我識別天線、雷達報警裝置天線、GPS衛星定位裝置天線、風向風速儀等等。在主桅桿的最高處設有海軍“大成”襲用的戰情數據傳輸天線。
FACG-60艇的艇身為鋼質。上層建築物使用鋁材。全艇噸位不大,主要武器是最大射程為150公里的“雄峰II”艦艦飛彈。由於在艇上只設有一部導航雷達,因此在飛彈發射時所需要的戰術數據均需要通過“大成系統”戰情數據鏈獲取。
籍因此可以判定,此型艇的作戰模式應為在岸基指揮所和大型艦艇編隊的協同指揮下,在台島周邊海域。特別是在台灣海峽海域對敵方的艦艇編隊和運輸船隻進行單艇或編隊的“狼群戰術”式攻擊,但缺少在較遠距離上的單艇作戰能力,當然這相對於一艘150多噸的隱身快艇來說,也是不需要的。
FACG-60艇被稱為隱身快艇,但與世界上一些先進的艇型相比,還可以發現許多技術上的缺陷。在艇的前後主甲板上兩門人工操縱的20毫米機關炮十分顯眼,嚴重影響了該艇的整體隱身性能。該炮與低矮的艦身相比,上層建築物顯的高大臃腫,這顯然是為了照顧“雄峰II”飛彈巨大的發射箱所至,但即便如此,兩座“雄峰II”艦艦飛彈發射裝置的發射穿口依然完全暴露在擋板外面,並且與發射裝置擋板間留有很大空隙。該艇本來乾舷就不高,首尾平齊,艦橋高大、適航性能不佳,卻還在這艘150噸級的快艇上布置4枚“雄峰II”飛彈裝置,無疑將使艇的重心升高,穩性下降,適航性變差;作戰條件受海況影響較大,一旦有4-5級的大風大浪,該艇將無法出海,或者發射飛彈。
作為一級專用突襲敵方艦隊的隱身飛彈艇,戰時通常會以4-6艘為編隊,高速離開港口,開足馬力向敵艦艇編隊駛去。由於FACG-60上無遠距離搜尋雷達以及反艦飛彈制導設備,所以“雄峰II”飛彈150公里射程上的優勢在FACG-60這樣一級飛彈艇上將得不到發揮。按“雄峰II”飛彈最大自主制導20公里的射程來算,FACG-60號艇只有在距敵編隊30公里左右的距離上發射飛彈,然後迅速調頭逃跑?否則飛彈打出去就亂飛了。但30公里的距離實在太短,按照中國大陸海軍登入作戰法守則上的規定,部隊在實施大規模登入作戰時,為了保證全編隊避免受到來自敵小水面艦艇的威脅,通常在方圓50公里內都配屬有若干艘中/小型飛彈/巡邏艇用於巡邏,以打擊敵高速、超機動艦艇隨時可能發動的突襲,保護編隊的安全。這些護航艦艇普遍裝備有光電瞄準設備以及25-57毫米口徑火炮,具備全天候作戰能力,且速度快、機動性好,對付象FACG-60號一類的飛彈艇簡直就是綽綽有餘。因為FACG-60號甲板以下只有一層艙室,無防水隔艙,且上層建築物主要以鋁合金為主,戰時一旦被對方炮彈擊中很容易起火沉沒。隨著中國大陸登入艦隊全天候登入作戰能力的不斷提高,隨時隨刻都有可能發動登入作戰,而FACG-60號飛彈艇無夜視設備,不具備夜間作戰能力,所以該艇一到晚上就等於是個瞎子,尚若中國大陸的登入編隊登島時間選擇在晚上,FACG-60號就沒轍了。這樣一級飛彈艇,造了又有何用?

和大陸的黃級飛彈艇的比較

“黃”級飛彈艇是大陸最新一級飛彈艇,滿載排水量542噸,長65.4米,寬8.4米,吃水2.4米,採用3台柴油機,功率15000馬力,最大航速33.6節,續航力1800海里/18節。人員編制47人。裝有三聯裝YJ-1(C801)艦艦飛彈2座,37毫米/63兩聯全自動艦炮一座,30毫米/65全自動艦炮2座。該艇採用了全封閉式的結構,實現了集中指揮,綜合控制。黃級飛彈艇上的電子設備約占全艇造價的55%左右,自動化程度相當高。雷達系統包括352E方結對海搜尋/火控雷達,用於C801艦艦飛彈。340火控雷達,用於37炮。88C光電火控系統,用於30炮等等。
黃級飛彈設計於上世紀80年代,那時候的艦艇隱身技術剛剛成熟,相對於當時中國海軍的發展進度,怎么也不會讓人聯想到那時設計的黃級飛彈艇會採用一定的隱身技術(因為當時還在建造江湖級護衛艦,隱身特性差,各種裝備參差不齊),但中國人確實這么做了。黃級飛彈艇全艇外表面光滑簡潔,上層建築物帶有大角度內傾角,主桅低矮,並塗有中國第一代隱身吸波塗料。動力系統採用噪音低小的柴油動力和五葉大漿,在一定程度上減少了被聲納發現的可能性。且該艇噸位小,速度快,機動靈活、適航性好、能在沿海暗礁、島嶼以及大風大浪中適當的隱蔽自己,整體隱身性能在同類產品中應該是出類拔萃的。和光華系列比起來,黃級飛彈艇在隱身性能上可能不如後者,畢竟該艇噸位更小,且採用了全隱身化設計,整體效果是世界公認的。但現階段的飛彈艇是以攻擊為先,而不是做秀為主,你攻擊力不強,隱身性再好也沒用。光華系列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過於側重隱身特性,導致整體攻擊力嚴重下降,這裡的下降,不是說火力裝備不強(當然雄峰II反艦飛彈的名聲本來就不太好),而是指噸位太小,適航性不佳,只要海面狀況稍微糟糕一點,就會影響飛彈發射的質量。而黃級飛彈艇則好的多,隱身特性雖然平平,但作戰能力相當強。該艇設計合理,適航性佳,能在狀況極其惡劣的海況下生存。艇上裝備的6枚C-801/803飛彈無論是讓哪個國家的艦艇編隊碰上了都會畏懼三分,且擁有世界一流的指揮電子設備以及火炮系統,能在複雜的海戰情況下安全的保護自己,這一切的一切,都是光華6號飛彈艇所不能比的。說的不好聽點,光華6號頂多只能給台軍壯壯膽罷了,整一個秀氣書生,好看不中用。若說上戰場,艦上的官兵還不如老老實實的呆在家裡看電視,否則哪天船翻哪了都不知道,又何必為台獨分子作出無謂的犧牲呢?

光芒盡失

“漢光24號’演習實兵演練歷經5天4夜,這次實兵演練除為歷年規模最大、動員人力最多、操演課目最廣的一次外,更採取“全軍、分區、同時”方式實施,驗證三軍部隊戰備整備及各項戰備規定的周延性。台軍之所以在演習結束後多日才公布演習情況,原因是演習中發生了多起事故,特別是海軍發生的“光華6號’;飛彈艇擱淺事故,至今尚未處理完畢,在台軍內部引發爭議。
三度營救均告失敗
也就是“漢光24號”演習結束的前一天,受“薔薇”颱風來襲的影響,海軍“光華6號”飛彈快艇原型艇,因不熟悉地形,在嘉義布袋港擱淺,被卡在港口航道燈塔外消波塊上,船身受損進水。這也是繼海軍陸戰隊M8快艇在淡水河口擱淺後,海軍參加“漢光24號”演習的艦艇第二次出現事故。
“光華6號”快艇擱淺事故發生當天,海軍當局趁著漲潮,派出救援艦艇固定繩索試圖拖走快艇,沒想到海浪過大,拖救繩索斷裂。為了安全,海軍臨時決定先撤離了艇上的15名官兵。第二天,海軍方面再次進行拖船工作,不過因為船身嚴重傾斜,等到黃昏漲潮再試,仍然沒有成功。更為尷尬的是,由於船身損壞,滲漏出來的油已經污染了布袋港。到了第三天,海軍方面只得先找來吊車把4枚飛彈先拆除、吊走,一方面確保飛彈安全,一方面減輕重量,希望能在漲潮時讓快艇脫困。然而,由於海水的不斷衝擊,擱淺的“光華6號”快艇已經嚴重傾斜,呈現半倒入水狀態,第三次拖救仍然沒有成功。
曾經擔任“國防部”軍事發言人、現任海軍艦隊指揮部政戰主任的劉志堅稱,口前已經在快艇上加掛丁四枚大型助浮器,並把船—卜的雄風飛彈等重要武器裝備卸下,以保存它的完整性,將來可以繼續使用。劉志堅表示,因擱淺船身卡得太緊,雖調派兩艘大型拖駁船卻徒勞無功,第三度拖救失敗。因颱風來襲,所有拖救船隻好暫返左營,待颱風過後再行拖救,眼前只能加強防颱風措施,沒置防撞墊、用鋼纜固定,並派員監控。
曾經擔任海軍司令的台“國防部副部長”林鎮夷說,這艘編號60的“光華6號,,J陝艇隸屬於海軍“海蛟”大隊,是海軍唯一一艘自行建造的新一代飛彈快艇原型艇,由於快艇吃水較深,海軍雖然事先調查過海底地形,不過還是在進港前碰到不明物,確切擱淺原因還要再調查,海軍會盡陝提出調查報氰
台海軍司令部針對在布袋港擱淺的飛彈快艇(FACG60)救援進度,發出三點悅明:一是自本案發生至今,因連日來受地區激浪及“薔薇”颱風的影響,導致該艇受困於消波塊中,救援不易;目前正派大氣海洋局實施地區外圍水文、水深及潮差監測,配合救援工作,並依據艇體受損實況及地區環境,評估研謀最佳救援方案。二是為利於該艇後續裝備檢測及維修工程,該部於日前要求拆除飛彈等重要武器裝備後,並自9月30日起接續執行航儀、通電、雷達裝備、載台輪控等輕便裝備拆卸及回運工作。三是有關本案海事調查部分,目前仍由項目小組持續調查中。
獨生子“光華6號”
1996年,台灣海軍對在役艦艇部隊裝備進行了訐估,其中對飛彈艇部隊的內部評估是現役海鷗級飛彈快艇不能滿足未來台灣衝突的作戰需求。主要原因:一是該型艇已經使用了20多年,嚴重老化;二是噸位小,在海面狀況惡劣時不易操作;三是難以搭載有效的觀測儀及攻擊武器;四是航程短,作戰範圍小,缺乏防空能力,難以抵禦戰機的攻擊。因此,發展一種生產周期短、價格低、反應快、具備一定現代化作戰能力的飛彈艇,成為台灣海軍的迫切要求。“光華6號”專案就是在此背景下提出的。
“光華6號”專案的主要內容是依靠島內造船力量,自行研製建造30艘180噸級、具有一定隱形功能的新型飛彈快艇FACG,以替代50噸的海鷗級飛彈艇。FACG由台灣海軍後勤支援指揮部、海軍造船發展中心和台灣中山科學研究院聯合艦艇設計中心共同設訓,原型艇由台灣海軍高雄旗津造船廠承建。
經過4年多的論證和研製,2003年4月1日,首艇FACG60號交付台灣海軍進行海上測試,2003年m月1日,該艇在左營港加入台灣海軍,隸屬海軍“海蛟”大隊第五中隊。“光華6號”飛彈快艇曾於2003年8月在“漢光19號”演習首次亮相,並公開試射艦上配備的“雄風2型”反艦飛彈。當時陳水扁親臨現場,稱該型快艇將成為台海衝突時的“海上輕騎兵”。
台灣海軍規劃,這艘型似小“拉斐特”艦的快艇,未來將量產30艘,除逐步取代海軍使用已經20多年的海鷗級飛彈快艇,也將搭配基隆級飛彈驅逐艦及其它現役的成功級護衛艦、康定級飛彈護衛艦或是濟陽級艦以及500噸級的錦江級艦,編成“高低配”完整海上打擊艦隊。
由於舊型海鷗級快艇噸位小,抗風浪能力不夠,在海況惡劣時不易有效操作,並難以搭載有效的觀測儀及武器,因此光華6號”特別加重噸數,並配備先進偵搜、射控、雷達、數據鏈等系統,同時具有降低雷達橫截面反射波設計的隱形效果,在對方的雷達顯示屏上不易顯現,可提高戰場存活率。
按預定建造計畫,後續29艘將交付以中國造船公司(簡稱“中船”,2007年初在島內所謂的“正名”過程中被改為“台船”)為首的島內造船業組成的策略聯盟生產。原計畫2005年底全部交付台灣海軍,結果因為投標問題,一拖就是好多年,至今“光華6號”飛彈快艇還只有1艘首艇FACG60號。
作戰性能吹得很玄
“光華6號”飛彈快艇首艇FACG60號艇長39米、寬7.6米,標準排水量為150噸,滿載排水量180噸,最大航速30節,巡航時速18節,22節時可續航1150海里,配備4枚“雄風2型”反艦飛彈,以及當時比較先進的偵察搜尋系統和雷達等。“光華6號”飛彈快艇的作戰指揮控制系統可與海、空軍作戰系統直接聯接,能夠有效遂行海空聯合作戰。
“光華6號”飛彈快艇採用流線型設計,使用抗雷達波的鋼質材料、隱形塗料和降低噪聲的新型螺旋槳,具有一定的隱形性能。“光華6號”飛彈快艇艇體小、速度快,戰時可疏散部署,具有靈活、隱蔽的特點,適合近海突擊作戰,特別是在海上襲擾作戰中具有—定優勢,不但可躲藏對手的縝密偵察,還可在不開啟雷達的情況下接受準確的作戰信息,直接發射反艦飛彈,進行突然襲擊。
“光華6號”飛彈快艇的打擊能力也比較強,艇上火力配置比較先進,包括2座雙聯裝‘雄風2型”飛彈發射架(攜載4枚‘雄風2型”飛彈)、2座T75式20毫米機炮和2座AV—2型雙管幹擾火箭發射器。電子設備和作戰系統代表了台灣海軍當前的最高水平,包括HR—76C5型對海搜尋雷達1部、DECCA型導航雷達1部、艦用“大成”系統和NGPS船位回報系統等。
儘管台軍聲稱“光華6號”導辮陝艇性能優越,但實際上存在問題很多。島內一些防務專家認為,“光華6號”飛彈快艇艇載武備設計追求大而全,使其隱形性能大打折扣。從艇首到艇尾遍布的欄桿、過高的艦橋、艦橋後方的2個救生筏、裸露的反艦飛彈發射架和後甲板上的通風排煙裝置等,都足以破壞該艇的結構隱身性能。
專家們訐析,除了改進隱身和上層設計的缺失較為重要外,真正影響未來“光華6號”快艇作戰效果的還有下列關鍵環節:數據鏈能否有效、及時、正確地傳遞海空情報信息;如何配合與其他空、海、陸作戰編組使用;如何發展一套真正適合這批快艇的攻擊戰術;以及其部署的商漁港及相關後勤設施,甚至沿岸山壁洞庫是否適合其隱藏與出擊。只有這些問題全部解決後,“光華6號”飛彈快艇的性能才能真正超過“海鷗”級。但目前這些問題都還一定程度的存在,後續快艇也沒有更多的改進計畫,因此“光華6號”飛彈快艇的實際戰鬥性能有限。
台海軍對新艇沒有信心
“光華6號”飛彈快艇除暴發招標爭議外,這款10年前就由已故前“立委”顧崇廉在海軍總司令任內指示設計的快艇,外界質疑恐怕已無法應對兩岸作戰形態。因為解放軍海軍方面的隱形飛彈陝艇時速已可高達45節,“光華6號”飛彈快艇“要追也追不上、要躲也躲不掉。”但就是這樣,台軍為何要再次上馬呢?
台“國防部軍備副部長”、原海軍司令林鎮夷日前在“立法院”公開表示,海軍也知道“光華6號”的性能不盡人意,但因為預算已經編列,加上原有的“海鷗”快艇實在已經過於老舊,因此只能“先求有、再求好”,未來有預算再換更好的快艇。但也有台軍將領自欺欺人的聲稱,雖然“光華6號”快艇速度不及解放軍的新式快艇,但台軍有射程較遠的“雄風2型”反艦飛彈,飛彈打了就跑,快艇根本不需要接觸,也不會出現追和躲的問題。
不過,台海軍對新型飛彈快艇的實際作戰能力並沒有多少信心。這主要是因為新型飛彈快艇至少在兩方面存在較大不足。首先是隱身性能不可靠。台海軍認為,新型飛彈快艇在艇身設計上存在缺陷,難以達到海軍方面提出的隱身要求。其次是火力太弱無法滿足作戰需要。
台海軍認為,這將無法滿足支持外島作戰的需求。此外,台灣附近海域複雜的水文環境也對飛彈快艇的作戰活動形成子—定製約。因此,台海軍對“光華6號”飛彈快艇裝備部隊後,所能產生的作戰效能並沒有太高的期望。再加上這次擱淺事故,台軍對“光華6號”飛彈快艇的態度自然也就沒那么熱心了。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