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以四個縱隊夜行曉宿秘密入關

《先以四個縱隊夜行曉宿秘密入關》,是毛主席在平津戰役之前對於華北局勢進行分析後的戰略部署,收錄於《毛澤東文集》第五卷。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先以四個縱隊夜行曉宿秘密入關
  • 收錄於:《毛澤東文集》
  • 類型:戰略部署
  • 意義:教育
背景資料,內容,注釋,

背景資料

當濟南戰役、遼瀋戰役相繼勝利結束,淮海戰役中黃百韜兵團已被全殲、黃維兵團正被圍殲時,以北平、天津為中心的華北地區的國民黨軍隊,在屢遭打擊後,又失去南北兩面的依託,軍心動搖,已陷入十分孤立和混亂的境地。
那時,國民黨華北“剿總”傅作義集團除一個軍位於歸綏、一個師位於大同外,其餘主力四個兵團、十二個軍連同其他部隊五十多萬人,沿著北寧鐵路和平綏鐵路,分駐在東起灤縣、西迄張家口的五百多公里狹長地帶上,擺成一字長蛇陣。這些部隊中,百分之四十屬於傅作義系統,百分之六十屬於蔣介石系統,彼此間存在矛盾。在面臨東北和華北人民解放軍的聯合打擊面前,他們在總兵力上已居於劣勢,處境極為不利。在遼瀋、淮海兩大戰役相繼發動後,這是國民黨方面唯一可能機動的兵力。
對如何解決華北問題,毛澤東從戰略全局出發,早在一九四七年五月二十日,在給林彪、羅榮桓的一份電報中就作出大致的規劃。這份電報明確地指出:為了將來解放北寧、長春兩路和平、津、沈、長四城,東北和華北必須密切配合,有計畫地、逐步地建立北滿、南滿、冀熱遼強大根據地。一九四八年八月,毛澤東在西柏坡召見聶榮臻、楊成武時,又對他們說:“現在中央的戰略決策是,先解放東北,然後再回過頭來解放華北。因此,你們目前的戰略任務就是配合東北作戰,抓住華北的敵人,不讓他們增援東北。”[26]十月三十一日,當東北野戰軍即將攻占瀋陽、營口時,毛澤東部署東北主力先抽兩個縱隊即行南下,其他部隊準備在下一步協同華北力量殲滅傅作義主力,奪取平津等地,使政治協商會議能於明年夏天在北平開會。同一天,新華社發表他所寫的評論《國民黨軍隊北線總崩潰在即》。
蔣介石和傅作義在這種局勢下雖已惶惶不可終日,但仍以為:在遼瀋戰役這樣的大仗剛結束後,東北野戰軍一定需要有一段時間休整,不可能立即入關,華北的生存還不會馬上受到威脅。由於徐蚌會戰已有一觸即發之勢,急需要投入更多兵力,長江防線也須加強兵力,蔣介石著構想要傅作義率部南撤,並委傅為“東南軍政長官”。但他的主意並沒有打定,仍在猶豫之中,考慮到根據地原在綏遠的傅作義可能不願南下,所以又想仍以傅部守平津,阻擋和牽制東北、華北人民解放軍的南下,以利爭取時間加強江防。傅作義的考慮是:綏遠是他的“老家”,但他統率下的蔣系部隊帶不去;而且綏遠經濟落後,不利於擴充實力和長期堅守;暫守平津,有利於擴充實力;如果南下,不但自己的嫡系部隊很難帶往江南,而且在南下後可能被蔣介石吞併。他有意把蔣系部隊擺在北寧線,把傅系部隊擺在平綏線,一旦東北解放軍入關,蔣系部隊首當其衝,而傅系部隊在不利情況下可以西撤綏遠。這樣,蔣、傅各有各的打算,不易取得一致,一時仍採取暫守平津、控制海口、擴充實力、以觀時局變化的決策。
十一月九日,毛澤東簽發了由周恩來起草的一份電報中指出:在人民解放軍勝利影響下,傅作義部正徘徊於平、張、津、保之間,“對堅守平、津或西退綏、包,似尚未下最後決心”;並提出抑留傅部在平、張、津、保地區,“以待我東北主力入關,協同華北力量,徹底殲滅該敵”。[27]十五日,東北野戰軍總部致電軍委,建議華北人民解放軍除以一部監視太原外,“集中力量迅速包圍保定或張家口”,切斷它同北平的聯繫,以拖住敵人。“等到東北部隊南下後,再同時合力發動攻勢,殲滅全部敵人。”[28]毛澤東在第二天復電說:“你們提出的問題,我們曾經考慮過,認為如以楊羅耿位於綏東與楊成武集結一起,可以阻止傅作義部向綏遠撤退,但不能阻止傅部及中央軍向海上撤退,包圍張家口世不能達此目的。”接著,他提出一個獨到的構想:“你們主力早日入關,包圍津、沽、唐山,在包圍姿態下進行休整,則敵無從海上逃跑。”但他仍以商量的口氣寫道:“請你們考慮你們究以早日入關為好,還是在東北完成休整計畫然後入關為好,並以結果電告為盼。”[29]戰場的局勢發展得很快。就在中央軍委發出上述這份電報的十一月十六日,華東野戰軍對黃百韜兵團發起了總攻,中原野戰軍也攻克宿縣,對徐州地區形成合圍。十七日,毛澤東和周恩來商議後,由周恩來為中央軍委起草致林、羅、劉的電報,指出在南線戰局急劇變化的情況下,蔣介石必將考慮長江防線問題,目前他“所能調動的兵力,只有華北、西北兩集團,首先必是華北”,因為西北胡宗南集團還負有掩護四川和西南的任務。毛澤東在這裡添寫道:雖然蔣介石不調動平津一帶兵力這一種可能性也是有的,“但是我們的計畫應當放在他可能調動一點上。”電報接著說:“從全局看來,抑留蔣系二十四個師及傅系步騎十六個師於華北來消滅,一則便利東北野戰軍入關作戰,二則將加速蔣匪統治的崩潰,使其江南防線無法組成,華東、中原兩野戰軍既可繼續在徐淮地區殲敵,也便於東北野戰軍將來沿津浦路南下,直搗長江下游。但欲抑留蔣傅兩部於華北,依華北我軍現有兵力是無法完成的。”因此,提出了兩個方案:一個是“東北野戰軍提前於本月二十五日左右起向關內開動”;另一個是“仍按原計畫休整到十二月半然後南進”。對實行後一種方案的後果,毛澤東加寫道:“即是說蔣傅要撤就讓其撤走,你們則準備於到平津後,無仗可打時,即沿平漢路南下。”[30]十分明顯,雖說有兩個方案,毛澤東和周恩來是傾向於實行第一個方案的。
林羅劉在接到毛澤東十六日的電報後,復電稱:東北主力提早入關很困難。因為在東北解放後,部隊思想發生很大波動,需要以大力解決;此外部隊冬大衣、棉帽、棉鞋均尚未發下。因此,關內部隊最好能在東北主力尚未動時,即能包圍一股較大敵人,以拖住敵人為好。
十一月十八日,毛澤東為中央軍委起草電報,向林羅劉通報:“傅作義經過彭澤湘及符定一和我們接洽起義。”接著,便斷然作出東北主力迅速入關的決斷:“望你們立即令各縱隊以一二天時間完成出發準備,於二十一日或二十二日,全軍或至少八個縱隊取捷徑以最快速度行進,突然包圍唐山、塘沽、天津三處敵人不使逃跑,並爭取使中央軍不戰投降(此種可能很大)。”“望你們在發出出發命令後先行出發,到冀東指揮。”[31]二十日,他再次致電林羅劉等:“先以四個縱隊夜行曉宿秘密入關,執行隔斷平津的任務。”為了使東北主力入關的行動不過早驚動對方,他特彆強調:“部隊行動須十分隱蔽,蔣傅對我軍積極性總是估計不足的,他們尚未料到你們主力會馬上入關,因此除部隊行動十分蔭蔽外,請東北局及林羅譚令新華社及東北各廣播台在今後兩星期內多發瀋陽、新民、營口、錦州各地我主力部隊慶功祝捷練兵開會的訊息,以迷惑敵人。”[32]他還決定以聶榮臻的名義,通過符定一等,要傅作義派可靠代表到石家主,作起義談判的初步接洽。
傅作義這時雖已通過關係開始接洽起義,但意在“保存實力”,並沒有拿定主意,還有西逃和南下的可能,而以西逃的可能性較大。聶榮臻回憶道:“這時候,東北我軍主力尚未入關,如何在他們入關之前,將敵人抑留在華北,不使其南竄或西逃綏遠,這是當時中央軍委和毛澤東同志考慮的中心問題。經過一再分析,決定從二十兵團包圍張家口、宣化入手。”[33]毛澤東估計,一旦以迅速動作抓住並包圍張家口、宣化後,傅作義將調集他的嫡系主力第三十五軍等部由北平地區西援。如能在平張線上殲其一部,使傅部不能西逃或南下,便是極大的戰略上的勝利。
平津戰役從十一月二十九日開始,作戰先從西線打起。當夜,華北第三兵團對柴溝堡等地發起攻擊。傅作義果如毛澤東所預料的那樣,立刻命令第三十五軍主力和第一百零四軍一個師分別乘火車和汽車馳援張家口,並且調原在涿縣的第十六軍移至昌平、南口,以便在形勢不利時保住西撤的通路。這樣,傅系主力被牽制在平綏鐵路一線,又掩護了東北野戰軍的入關行動,避免國民黨在北平地區的兵力調向東去。十二月五日,原來秘密集結在北平以北平谷地區待命的東北先遣兵團兩個縱隊採取突然行動,迅速攻占密雲,傅作義判斷他們將直下北平,急忙調整部署:命令第三十五軍和一百零四軍一個師火速撤回北平,並從天津、塘沽等調集第九十二、六十二軍和第九十四軍主力增防北平。根據毛澤東和中央軍委的部署,華北第三兵團迅速包圍了張家口,華北第二兵團將從張家口匆忙東撤的傅作義嫡系主力第三十五軍包圍於新保全。接著,東北先遣兵團占領了懷來、康莊、南口。東北野戰軍指揮所屬各縱隊,以神速隱蔽的行動,分別由喜峰口,冷口向關內急進,到達冀東集結。這樣,解放軍便將傅作義集團主力分別包圍或吸引在北平和張家口地區,使天津、塘沽、唐山各只有一個軍(塘沽還有一個獨立師),造成東北野戰軍主力可以切斷平津、津塘之間聯繫的有利形勢。毛澤東欣慰地說:此種形勢“對於大局極為有利”。[34]
戰局瞬息多變,戰機稍縱即逝。毛澤東對正在展開中的淮海戰役和平津戰役的形勢進行通盤分析後,作出決策。十二月十一日,毛澤東為中央軍委起草致林彪、羅榮桓等電。這個電報,後來以《關於平津戰役的作戰方針》為題收入《毛澤東選集》。
電報一開始就分析當前的局勢:“張家口、新保全、懷來和整個北平、天津、塘沽、唐山諸敵,除某幾個部隊例如三十五軍、六十二軍、九十四軍中的若干個別的師,在依靠工事保守時尚有較強的戰鬥力外,攻擊精神都是很差的,都已成驚弓之鳥,尤其你們入關後是如此。切不可過分估計敵人的戰鬥力。”並且明確地指出:“唯一的或主要的是怕敵人從海上逃跑。”
根據這個判斷,電報作出具體部署:“從本日起的兩星期內(十二月十一日至十二月二十五日)基本原則是圍而不打(例如對張家口、新保全),有些則是隔而不圍(即只作戰略包圍,隔斷諸敵聯繫,而不作戰役包圍,例如對平、津、通州),以待部署完成之後各個殲敵。尤其不可將張家口、新保全、南口諸敵都打掉,這將迫使南口以東諸敵迅速決策狂跑,此點務求你們體會。”
電報說:敵人現時可能估計你們要打北平,“但我們的真正目的不是首先包圍北平,而是首先包圍天津、塘沽、蘆台、唐山諸點。”“此種計畫出敵意外,在你們最後完成部署以前,敵人是很難覺察出來的。”“敵人對於我軍的積極性總是估計不足的,對於自己力量總是估計過高,雖然他們同時又是驚弓之鳥。平津之敵決不料你們在十二月二十五日以前能夠完成上列部署。”
在完成上列部署後,電報規定:“攻擊次序大約是:第一塘蘆區,第二新保全,第三唐山區,第四天津、張家口兩區,最後北平區。”“只要塘沽(最重要)、新保全兩點攻克,就全局皆活了。”[35]
對這樣的作戰部署,葉劍英後來評論道:“‘兵貴神速’和‘出敵不意’的軍事原則,為一般軍事家所熟知,但毛澤東同志運用之妙,卻超乎尋常。‘圍而不打’和‘隔而不圍’的作戰方針,以及延緩華東戰場對杜聿明集團殘部最後殲滅部署的指示,則更表現了軍事指揮上的高度藝術。”[36]
局勢的發展,正如毛澤東所預計的那樣。十二月中旬,傅作義將華北“剿總”司令部由北平西郊遷到城內,放棄唐山、蘆台,加強塘沽的防守。十二月十五日,蔣介石派前軍令部部長徐永昌從南京飛抵北平,勸傅作義率部南撤。按照毛澤東的部署,華北第二、第三兵團加強對張家口和新保全的包圍,作好攻擊的準備;東北野戰軍和華北第七縱隊在十二月二十一日完成了隔斷平、津、塘之間的聯繫。到這時,傅作義集團這隻“驚弓之鳥”,已被分割包圍而變成籠中之鳥,欲逃無路了。
在完成對平津的包圍後,十二月二十二日和二十四日,人民解放軍先後攻占新保全、解放張家口,將傅系主力基本消滅,使他們無法西逃。毛澤東在布置嚴密防止平、津國民黨軍南逃的同時,一再查詢攻克塘沽的可能性。他從一些情報和外國通訊社的報導中獲悉,大沽口沒有碼頭,輪船不能靠岸,塘沽以西的新河是鹽灘不毛之地,而塘沽附近集結有一批國民黨的軍艦;是天津出海的唯一口岸。因此,要求東北野戰軍迅速切斷天津和塘沽之間的聯繫。二十一日,又指示:“攻擊塘沽的遲早,以我軍由大沽或塘沽附近是否可以炮擊塘沽海港和完全封鎖塘沽來作決定。”[37]東北野戰軍參謀長劉亞樓後來說:“我軍本擬首先攻殲塘沽之敵,但因塘沽背面靠海,地勢開闊,河流、鹽田很多,冬不結冰,既不能從側後切斷敵人退路,又不便從正面展開兵力,而守敵侯鏡如的指揮所設在軍艦上,隨時準備逃跑。”[38]這些原來沒有估計到的實際情況是不能不加考慮的。二十五日,林羅將第七縱隊關於塘沽地形情況的報告轉報軍委,提出:從地形來看很不好打。二十六日,林彪又向軍委報告:平津敵軍突圍跡象甚多,塘沽、大沽目前水的阻礙太大,兵力用不上,故對兩沽的攻擊時間擬予推遲。第二天,毛澤東以軍委名義復示林彪:“既然平津敵突圍象徵甚多,目前攻擊兩沽亦有困難,自應推遲攻擊兩沽時間,並請考慮將迫近兩沽之我軍向後撤退。敵人見我不去攻擊,就不一定會逃跑,若干天后海邊封凍,再考慮是否攻擊。該敵只有五個師,即使從海上跑掉也不要緊。”同時,又強調:“平津兩敵則應嚴防突圍逃跑。”[39]“如果平津兩敵確有突圍徵候,即應斷然放棄對兩沽之攻擊計畫,將對兩沽兵力移至平津之間。”二十九日,毛澤東更明確地復示林彪:“放棄攻擊兩沽計畫,集中五個縱隊準備奪取天津,是完全正確的。”[40]一九四九年一月十四日,在天津國民黨守軍奉命拒絕和平解決後,人民解放軍發起總攻,到十五日攻克天津,殲滅守軍十三萬人。十七日,塘沽守軍乘船南撤,人民解放軍於當日解放塘沽。這樣,傅作義集團的北平守軍已完全沒有退路,促成了他們接受和平解決。
毛澤東為了用和平方式解放北平,對傅作義進行了耐心的工作,既考慮到他的安全(北平地區的國民黨軍隊,屬於傅系的只有四個師,其餘都是蔣系的部隊),又曉以大義,指明正確的出路。

內容

先以四個縱隊夜行曉宿秘密入關
(一九四八年十一月二十日)
林羅劉[1],並告程黃,楊羅耿[2],東北局:
十九日十一時電[3]悉。
(一)包圍唐山敵人的時機值得考慮,程黃可以準備在二十五日至二十七日之間包圍唐山,切斷唐敵退路,但實行須等候我們最後命令。
(二)應研究者,傅作義[4]的指揮能力較衛立煌[5]等人為強,程黃包圍唐山過早,距離主力到唐山、平、津附近有兩三星期之久,這個時間內蔣[6]、傅必有所動作。如果敵以中央系在北平附近各軍,甚至加傅軍一部或大部或全部進至津塘唐線,而以主力位於塘沽,則可以接出唐山之敵,並完成從海路撤退的準備,我軍入關很難殲滅該敵。
(三)我們認為,應以錦州新民線上及營口地區之我軍先行秘密開動,以四個縱隊的兵力與程黃現有兵力同時隔斷天津、北平間和唐山、塘沽間之聯繫,使北平、唐山兩處之敵均不能到達津、沽。欲達此目的,就要推遲程黃包圍唐山的行動,並先以四個縱隊夜行曉宿秘密入關,執行隔斷平、津的任務。而瀋陽附近的兵力則宜推遲出發時間,因瀋陽有敵電台,我一行動,敵必警覺。
(四)楊羅耿部兩個縱隊現在曲陽,可以出張家口附近與楊成武、詹大南[7]配合,執行包圍張家口,阻止傅部西退的任務,亦可以執行切斷平、津的任務。但該部六個旅共四萬人左右,以之單獨擔負切斷平、津實感力量不足,以之配合楊成武、詹大南包圍張家口則較適合,該部如何使用,望林、羅、劉提出意見。由曲陽至平津線及至平張線各有若干里,需多少行軍時間,望楊、羅、耿即告。
(五)為不使早日驚動傅軍,我們已令聶、薄、滕[8]轉令攻擊保定之七縱停止攻擊,改取包圍監視方針。該城現只有一個由地方部隊編成的師留守,其目的是鉗制我軍一部,使傅軍執行撤退或固守計畫有餘裕時間(傅現正大批將地方兵力,例如王鳳崗[9]等編入傅、蔣兩系正規軍內。王等不願,正和我們接洽投誠)。
(六)傅、蔣在山海關的一個軍尚未撤退,其目的是估計你們主力入關必走該地,讓該部先擋一擋,爭取主力逃跑或固守之餘裕時間。因此你們主力入關應取四縱、十一縱所走道路,不要走山海關。
(七)部隊行動須十分蔭蔽,蔣、傅對我軍積極性總是估計不足的,他們尚未料到你們主力會馬上入關。因此除部隊行動應十分蔭蔽外,請東北局及林、羅、譚[10]令新華社及東北各廣播台在今後兩星期內,多發瀋陽、新民、營口、錦州各地我主力部隊慶功祝捷練兵開會的訊息,以迷惑敵人。
(八)以上各項望復。
軍委
二十日二十四時
根據毛澤東手稿刊印。

注釋

[1]林羅劉,指林彪、羅榮桓、劉亞樓,當時分別任東北野戰軍司令員、政治委員和參謀長。
[2]程黃,指程子華、黃志勇,當時分別任東北野戰軍第二兵團司令員和參謀長。楊羅耿,指楊得志、羅瑞卿、耿飈,當時分別任華北軍區第二兵團司令員、政治委員和參謀長。
[3]指林彪、羅榮桓、劉亞樓一九四八年十一月十九日十一時給中共中央軍委的電報。電報提出以程子華、黃志勇所屬之四縱、十一縱及三個獨立師、一個騎兵師於二十四日全力包圍唐山的作戰部署,向軍委請示。
[4]傅作義,當時任國民黨軍華北“剿匪”總司令部總司令。
[5]衛立煌,原任國民黨軍東北“剿匪”總司令部總司令,後被軟禁於南京。
[6]蔣,指蔣介石。
[7]指楊成武任司令員的華北軍區第三兵團和詹大南任司令員的冀熱察軍區部隊。
[8]聶、薄、滕,指聶榮臻、薄一波、滕代遠,當時分別任華北軍區司令員、政治委員和第二副司令員。
[9]王鳳崗(一九一四――一九六六),河北新城(今高碑店市)人,當時任國民黨河北省第十專署專員兼保全司令。
[10]林、羅,指林彪、羅榮桓。譚,指譚政,當時任東北野戰軍政治部主任。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