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花鳥畫

元花鳥畫

元代的許多山水畫家也兼擅花鳥,畫家們更加注重畫面的自然天趣,設色也比較素雅。工筆花鳥則沒有得到大的發展,錢選、陳琳、王淵、張中等人以花鳥聞名。他們都是在前代的院體基礎之上進行了改變和突破。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元花鳥畫
  • 重點:畫面的自然天趣
  • 著名畫師:錢選、陳琳、王淵
  • 作品:《溪鳧圖》
簡介,特點,代表人物,錢選,王淵,李衎,趙孟頫,柯九思,顧安,王冕,郭畀,陳琳,其他代表人物,

簡介

寄情表意的花鳥畫,在元代隨著文人畫的發展而發生了顯著變化墨筆花鳥及梅蘭竹石題材的廣泛流行就是突出的標誌之一。錢選花鳥清潤淡雅,晚年水墨花鳥更是不假雕飾;王淵變黃派工整富麗為簡逸秀淡,易色為墨;陳琳、張中則以粗簡為特色。畫枯木竹石有名的大多是山水畫家,趙孟頫、柯九思、吳鎮、顧安、李衎、倪瓚等都是箇中高手,皆在文同影響下而有發展變化。張遜的雙勾竹在元代幾成絕響。畫梅著稱的有鄒復雷、王冕等。

特點

隨著南宋政權的滅亡,蒙族統治的建立,元朝成為民族矛盾十分尖銳的時期。元朝實行民族壓迫政策,不設宮廷畫院,使得許多漢族文人、畫家仕途無門,他們大多不問政治,處世消極,追求歸隱山林的生活,並借諸山水、花鳥畫排解胸中抑鬱,沉迷於筆墨絹素之間。在這些文人畫家的影響下一些職業畫家也借用他們的方法作畫,由此形成了一代新風,使得文入畫成為元朝畫壇的主流。
元代的文人畫家秉承宋代文人畫家蘇軾、米芾的藝術思想,將繪畫作為抒寫自我心境的工具。他們逐漸遠離南宋追求自然真趣的畫風,而更加注重筆墨意趣的表現,將書法的用筆融人繪畫之中,使繪畫的審美主體由內容向形式轉移。由於上述原因元代文入畫家對竹、石、梅、蘭等題材情有獨鐘,受當時文人山水畫的影響,他們大多放棄彩色的渲染,盡用水墨描繪,也許這樣更能暢快淋漓地表現自己的淡泊情懷和清高品格,在墨色的濃淡和線條的剛柔中體味人生,這使得水墨寫意畫在元代有了更進一步的發展。元代畫家還常在畫上題詩,它是畫面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使之豐富和深化作品的內涵,最終形成獨特的詩、書、畫合一的藝術形式。

代表人物

錢選

(13世紀至14世紀初),字舜舉,號玉潭,別號巽峰、清癯老人、習懶翁、霅溪翁等,吳興(今浙江湖州)人。南宋進士,工詩、書、畫,以繪畫成就最為突出,山水花鳥、人物故事、鞍馬等均深有造詣,是一位技法全面的畫家,與趙孟頫同里,並稱為“吳興八俊”。入元後隱居不仕,潛心作畫以終其身。他的繪畫繼承前代傳統,山水花鳥師趙昌,青綠山水師趙千里,廣泛吸收前賢經驗而自出新意。主張作畫要體現文人的氣質,即所謂“士氣”,力圖擺脫對於形似的刻意追求,這種主張在元初畫壇上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和重要影響。傳世作品主要有:上海博物館藏《浮玉山居圖》卷、故宮博物院藏《山居圖》卷、《八花圖》卷,天津藝術博物館藏《花鳥》卷和《白蓮花圖》卷(山東朱檀墓出土,藏山東省博物館)等。《八花圖》是錢選早期花卉代表作,此圖繼承了宋代院體畫法,筆法精工細密但富於文人畫的氣質。《白蓮花圖》卷為水墨淡設色,變早期的工麗為放逸。這種畫法對明清水墨花卉畫有較大影響。
《八花圖》(局部)《八花圖》(局部)

王淵

字若水,號澹軒,錢塘(今杭州)人,生卒不詳,主要活動於元代中後期。善畫山水、人物,尤精花鳥竹石,山水師郭熙,花鳥師黃筌,但改黃筌之設色工細之法為水墨暈染,自成一格,在元代及後世都有很大影響。其傳世作品主要有:故宮博物院藏《山桃錦雞圖》、《墨牡丹圖》、山西省博物館藏《花鳥》軸、上海博物館藏《花竹禽雀圖》軸、台北故宮博物院藏《桃竹春禽圖》軸等。《山桃錦雞圖》畫山桃修竹下的兩隻錦雞,背景為坡石溪水,春意盎然。結構嚴謹,筆法沉穩凝練而又清勁秀潤,是王淵水墨花鳥代表作。其弟子臧良也能傳其法,有《草蟲圖》傳世。

李衎

李衎(1244-1320),字仲賓,號息齋道人,燕(今北京)人。早年曾為小吏,後累官至集賢大學士、榮祿大夫。晚年辭官後居維揚。卒後封薊國公。善畫枯木竹石,墨竹初師金代王庭筠之子王曼卿,後學文同,雙鉤設色竹師唐代李頗,極富盛名。其存世作品主要有《四清圖》卷(後半卷藏於故宮博物院,前半卷藏美國納爾遜博物館)、《雙鉤竹圖》軸、《沐雨圖》軸、《新篁圖》軸、《墨竹圖》卷(以上藏故宮博物院)和《新篁樹石圖》軸(南京博物院藏)等。《四清圖》是李衎65歲時所畫,用筆沉著穩健,墨色淋漓清潤,將各種竹子的姿態及竹子的新老枯榮都表現得十分真切,是他的代表作之一。並著有《息齋竹譜》傳世,是他畫竹經驗的總結。其子李士行繼承家學,傳世作品有《喬松竹石圖》軸等,畫法出於乃父,惟功力稍差。

趙孟頫

在古木竹石和花鳥畫方面,也是具有突出成就的高手。在這方面,最有代表性的作品就是藏於故宮博物院的《秀石疏林圖》卷和《古木竹石圖》軸。《秀石疏林圖》紙本墨筆,畫巨石周圍分布數株古木叢篁,用飛白法畫巨石,表現了巨石的堅硬質感;用圓勁的筆法畫古木,表現了了樹木挺勁的枝幹;用峭利的筆法畫竹葉,表現了竹的瀟灑。充分施展了書法筆墨在繪畫中的效用。他在此畫後的跋中題到:“石如飛白木如籀,寫竹還與八法通;若也有人能會此,方知書畫本來同。”這首詩進一步闡明了唐代張彥遠關於“書畫同法”的理論,極大地影響了明清以來文人畫創作的風氣。此外,上海博物館藏的趙孟頫\\《出牆圖》以青色寫竹,故宮博物院藏《幽篁戴勝圖》則筆法工細,得院體花鳥畫法遺意。趙室一門中,許多人都是著名的書畫家,其妻管道升(1262-1319),字仲姬,善畫竹,是古代最有名的女畫家之一,書畫均學趙孟頫。故宮博物院藏其《墨竹》卷,筆法尖勁。其子趙雍(1289-?),字仲穆,以父蔭入仕,官至集賢待制,同知湖州路總管府事,書畫得家法,均有較高成就。與其父一樣多才多藝,並精於鑑賞。存世作品有故宮博物院《松溪釣艇圖》卷、上海博物館藏《竹石圖》等。

柯九思

柯九思(1290-1343),字敬仲,號丹丘生,台州仙居(今屬浙江)人。官至奎章閣鑒書博士,是元代極有眼力的書畫鑑賞家。博學多能,詩文書畫都有很高的聲譽。善畫墨竹,師法文同、李衎,也善墨花。傳世作品主要有:《清閟閣墨竹圖》軸、上海博物館藏《雙竹圖》軸等。此兩幅均仿文同法,以濃墨為面,淡墨為背,前圖枝幹挺勁,筆墨渾厚沉著,石用董、巨一派披麻皴法,為其後期代表作。

顧安

顧安(1289-1364),字定之,自號迂訥老人。祖籍淮東,平江(蘇州)人。曾人泉州路判官等職。以善畫竹聞名於世,尤其喜畫風竹新篁。畫法綜合文同及趙孟頫、李衎、柯九思諸家所長,自成面貌。傳世主要作品有故宮博物院藏《幽篁秀石圖》軸、《新篁圖》、《風雨竹圖》、《墨筆竹石》軸等。《幽篁秀石圖》軸畫秀石一塊,玲瓏剔透,連勾帶染,不見筆墨痕跡,石後叢篁林立,竹葉飄搖,是顧安墨竹代表作。

王冕

王冕(?-1359),字元章,號煮石山農,會稽(今浙江紹興)人。生於農家,屢試不第後,遁跡江湖,遍游名山大川。後歸隱九里山,朱元璋進軍浙東時出山,任諮議參軍,不久病死。他能詩善畫,尤工於墨梅,繼承了南宋揚無咎之法並推崇華光和尚所畫梅花,自成一家,以胭脂作沒骨梅花是其首創。他的畫梅法對後世影響很大,並著有《梅譜》傳世,總結了前人及自己的畫梅經驗。傳世主要梅花作品有故宮博物院藏《墨梅圖》卷和台北故宮博物院藏《南枝早春圖》軸等。《墨梅圖》是《元五家合繪》卷中的一段,紙本墨筆,畫枝幹挺秀的梅花一枝,穿插得勢,淡墨點花瓣,濃墨勾蕊,顯得極為清潤。並有題詩“吾家洗硯池頭樹,個個花開淡墨痕。不要人夸好顏色,只留清氣滿乾坤。”詩畫相得益彰,畫家借畫墨梅標榜自己清高孤潔的思想。

郭畀

郭畀(1280-1335),字天錫,號思退,祖籍洺水,居於京口(今江蘇鎮江)。歷任饒州路鄱陽書院山長、處州青田縣臘原巡檢等職。工書畫,書法學趙孟頫,山水有米家風範,尤善竹木窠石。傳世作品有藏於日本京都國立博物館的《幽篁枯木圖》卷等。

陳琳

陳琳,字仲美,杭州人。精於花鳥、山水、人物,曾得到趙孟頫指授,故其畫帶有士氣。傳世花鳥作品有《溪鳧圖》等。

其他代表人物

元四家中的吳鎮和倪瓚也都善畫竹石題材。吳鎮有台北故宮博物院藏的《竹譜冊》傳世,共22幅,各有姿態,筆法簡潔蒼勁,為其竹石代表作。倪瓚的竹石畫也極負盛名。傳世竹石作品有故宮博物院藏《竹枝圖》卷、《怪石叢篁圖》軸等。《竹枝圖》畫修竹一枝,以禿筆濃墨畫成,筆墨瘦勁蒼健,表現了新竹的秀嫩瀟灑之姿。倪瓚畫竹,往往超乎於形似之外,著重抒發“胸中逸氣”,自題其畫竹云:“余之竹聊以寫胸中逸氣耳,豈復較其似與非,葉之繁與疏,枝之斜與直哉!或塗抹久之,它人視為麻為蘆,仆亦不能強辨為竹。”這種觀點對後世影響極大。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