價值的統一度量

價值理論之所以在其自然科學化進程中長期停滯不前,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沒有解決好價值的統一度量問題。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價值的統一度量
  • 爭論:長期以來
  • 不確定性:它是指事物對於不同生理
  • 多樣性:它是指不同品質
爭論,價值主體特性的不確定性,價值客體特性的複雜性和多樣性,價值介體特性的可變換性,主觀價值與客觀價值的不同步性,價值類型的多樣性,生活資料使用價值的統一度量,勞動價值的統一度量,使用價值的統一度量,概述,邊際貢獻率,使用價值的評價法則,所有價值的統一度量定律,價值度量的統一尺度,第一基準尺度,第二基準尺度,第三基準尺度,

爭論

長期以來,人們被價值複雜的表現形式所迷惑,看不到它們在深層次上的統一特性或通約性。許多人認為不同類型、不同層次的價值之間沒有任何共同的東西,因而根本不可能進行統一度量。有人甚至聲稱自己用“邏輯論證的方法”在理論上完全否定了統一度量的可能性。人們之所以會否定價值統一度量的可能性,主要基於如下原因:

價值主體特性的不確定性

它是指事物對於不同生理、心理和精神素質的主體將表現出不同的價值,事物對於同一主體的不同生理、心理和精神方面的變化狀態也將表現出不同的價值。價值的主體特性決定了任何事物的價值會隨著使用者素質和狀態的變化而變化,表現出較大的模糊性和不確定性。

價值客體特性的複雜性和多樣性

它是指不同品質特性的事物對於使用者將表現出不同的價值。事物的品質特性是複雜多樣的,可以分別用物理的、化學的或數學的方法來描述和度量,如物體的幾何尺寸可用“米”來度量,質量可用“千克”來度量,化學能量可用“焦耳”來度量。

價值介體特性的可變換性

它是指事物對於不同的環境條件將表現出不同的價值,對於同一環境條件下在不同的時間與空間區域內也將表現出不同的價值。價值的介體特性的可變換性,使事物的價值表現出較大的不確定性。

主觀價值與客觀價值的不同步性

它是指主觀價值總是或多或少地偏離客觀價值。主觀價值是客觀價值的主觀反映,其大小受個人的生理、心理和精神因素的影響,必然會隨著人的欲望、感情和情緒等因素的變化而變化,具有較大的主觀隨意性。

價值類型的多樣性

價值可分為使用價值與勞動價值兩大類型,理論界長期沒有解決這兩者之間的邏輯關係問題,長期將它們分別置於具體範疇與抽象範疇兩個不同範疇之中。
事實上,價值的以上五種特性只能說明價值的複雜性,而不能說明所有價值不能進行統一度量。

生活資料使用價值的統一度量

在總體上講,人們消費生活資料使用價值的主觀動機在於滿足自己的各種欲望或需求,而客觀動機在於維持和發展自己的勞動能力,更直接的客觀動機在於為自身機體積累必要的勞動潛能。研究表明,不同類型的生活資料分別滿足人的不同層次的客觀需要,分別形成不同層次的勞動潛能,並分別服務於不同層次的勞動能力。
溫飽類使用價值都可折算成食物能量
溫飽類使用價值用以形成人的生理化勞動潛能,目的在於維持和發展人的基本的生物化學反應能力(主要用能量代謝率來描述),人類的所有活動都是建立在基本的生物化學反應的基礎之上,只有具備了基本的生物化學反應能力,人才能有更高級的行為和思維能力。生物體內的生物化學反應可以集中表現出生物體對於外界的能量交換情況,即生物化學反應總量可以用能量代謝量來描述,生物化學反應能力可以用能量代謝率來描述。溫飽生活資料使用價值是以食物能量為核心的,食物對於人類生存與發展的最原始意義就是它所包含的生物化學能量,所有其他非食物能量形式的溫飽類生活資料都是為了節約、替代、補償、加強和擴展食物能量的作用(例如,衣服原始目的在於禦寒,以減少體熱的散失),也可在一定程度上為食物能量所替代和補償,由此可折算成一定的食物能量。
全與健康類使用價值都可折算成溫飽類使用價值
安全與健康類使用價值用以形成人的個體化勞動潛能,目的在於維持和發展人的個體化勞動能力,以提高人對於生理化勞動潛能的利用率和放大倍數。在一般的自然環境和人的生理條件下,並不是所有的生理化勞動潛能都能最終轉化為個人的實際勞動潛能,任何個人在任何時候都有可能因為內部的健康原因和外部的安全原因而喪失其勞動能力,即個人所積累的生理化勞動潛能總會存在一定大小的失效率。這種失效率稱為“生命失效率”(或生理失效率),它由兩部分構成:①內部生命失效率,它是由個人的健康狀態來決定的;②外部生命失效率,它是由個人所處的自然環境的安全性能來決定的。因此,個體化勞動能力的客觀目的在於提高生物化學反應能力的利用率和放大倍數,個體化勞動潛能的客觀目的在於提高生理化勞動潛能的利用率和放大倍數。用於降低人的內部生命失效率的生活資料稱為健康類生活資料,用於降低人的外部生命失效率的生活資料稱為安全類生活資料。例如,營養物質、安全保衛設施、勞保用品、舒適服裝、審美藝術品、優雅環境等能夠在一定程度上維持和改善人們的健康狀況與環境的安全性能。由於安全與健康類使用價值的客觀目的在於降低溫飽類使用價值的失效率或提高溫飽類使用價值的有效率,因此必然可以折算成一定數量的溫飽類使用價值。
人尊與自尊類使用價值都可折算成安全與健康類使用價值
人尊與自尊類使用價值用以形成人的社會化勞動潛能,目的在於維持和發展人的社會化勞動能力,以降低人的社會生命的失效率,提高個體化勞動潛能的利用率和放大倍數。在一般的社會環境情況下,並不是所有的個體化勞動潛能都能最終轉化為社會認可的勞動能力,這是由於任何個人都會因為某種內部和外部的原因,其勞動崗位並不能完全與其勞動能力相匹配,或者找不到可以釋放勞動能力的勞動崗位,從而造成部分個體化勞動潛能的失效和浪費,即個人所積累的個體化勞動潛能總會因勞動崗位的不匹配而存在一定大小的失效率。這種失效率稱為“社會失效率”,它由兩部分構成:①內部社會失效率,它是由個人對於社會的選擇傾向性來決定的,其大小取決於個人對於社會或他人的愛與尊重的程度;②外部社會失效率,它是由社會對個人的選擇傾向性來決定的,其大小取決於社會對於個人的愛與尊重的程度。如果一個人對於社會或他人有較高程度的愛與尊重,他就會在一切可能的場合積極主動地為這個社會或他人貢獻自己的力量,自覺地把自己的所有個體化勞動潛能與社會或他人的需要結合起來,以實現他對勞動崗位的最佳選擇,從而使個體化勞動潛能儘可能地轉化為對社會或他人有用的勞動能力;如果社會對於這個人有較高程度的愛與尊重,就會在一切可能的條件下為他提供相匹配的勞動崗位,為他盡情地發揮聰明才智提供有利的外部條件,使他的所有個體化勞動潛能儘可能地與社會的需要或他人的需要結合起來,使個體化勞動潛能儘可能地轉化為社會認可的勞動能力。用於降低人的內部社會失效率的生活資料稱為自尊類生活資料;用於降低人的外部社會失效率的生活資料稱為人尊類生活資料。例如,獎狀、獎金、榮譽、職務級別、頭銜等能夠在一定程度上體現和改變社會對於個人的尊重程度,能夠滿足人們對於自尊與人尊的需要。由於人尊與自尊類使用價值的客觀目的在於降低安全與健康類使用價值的失效率或提高安全與健康類使用價值的有效率,因此必然可以折算成一定數量的安全與健康類使用價值。
自我發展與自我實現類使用價值都可折算成人尊與自尊類使用價值
自我發展與自我實現類使用價值用以形成人的理性化勞動潛能,目的在於維持和發展人的理性化勞動能力,以降低人的理性生命的失效率,提高社會化勞動潛能的利用率和放大倍數。在一般的社會歷史條件下,並不是所有的社會化勞動潛能都能最終轉化為對人類生存與發展有用的勞動能力,真正用於人類的進步與社會的發展,這是由於任何一個社會在任何歷史時期都會存在各種社會性弊病,如貪污腐敗、思想僵化、分配不公等,這些社會性弊病必然引導部分社會化勞動潛能投入不合理的生產領域和消費領域而造成流失與浪費,即社會總會因內部和外部的原因,其部分社會化勞動潛能不符合人類進步和社會發展的真正需要或理想需要,而存在一定大小的失效率,這種失效率稱為“理想失效率”,它是由社會對於人類理想目標的選擇傾向性來決定的,其大小取決於該社會內部的實際運行狀況與人類理想目標相符合的程度。如果一個人能夠樹立正確的人生觀,正確的人生信仰,真正把人類進步和社會發展作為自己的人生使命;按照正確的人生信仰來確立自己的職業追求和勞動能力的發展方向;按照社會發展的客觀需要來釋放出自己的全部勞動能力;把“自我”融化在人類發展的長河之中,那么他所造成的社會勞動潛能的流失與浪費就會大大下降,從而形成最大的理想勞動能力。如果一個社會能夠正確地認識自己的歷史使命,努力使自己的社會行為符合人類進步與社會發展的客觀需要,致力於對外和平共處、對內安全穩定,致力於經濟建設、人口控制和科學文化等事業的發展,那么它所造成的社會勞動潛能的流失與浪費就會降到最低限度;相反,一個社會如果錯誤地認識自己的歷史使命,把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財力用於對外搞侵略、對內搞迫害,忽視經濟建設、人口控制和科學文化等事業的發展,那么它所造成的社會勞動潛能的流失與浪費就會大大提高。由於自我發展與自我實現類使用價值的客觀目的在於降低人尊與自尊類使用價值的失效率或提高人尊與自尊類使用價值的有效率,因此必然可以折算成一定數量的人尊與自尊類使用價值。
綜上所述,人的本質力量是由低層次向高層次逐漸發展起來的,高層次本質力量的客觀目的在於在更大範圍、更持久、更可靠地維護和更有效地利用低層次本質力量。與此相對應,人的勞動潛能是由低層次向高層次逐漸發展起來的,高層次勞動潛能的客觀目的在於在更大範圍、更持久、更可靠地維護和更有效地利用低層次勞動潛能。總之,一切形式的生活資料使用價值在客觀上最終都是為了直接或間接地提高食物能量的利用率,因此最終都可以折算成一定數量的食物能量。

勞動價值的統一度量

政治經濟學把“勞動價值”概念抽象化、神秘化了,把它與使用價值對立起來,提出具有“勞動創造使用價值,抽象勞動創造勞動價值”的觀點。事實上,使用價值與勞動價值是價值的兩種基本形式,勞動價值是一種特殊的使用價值,是一種能夠創造使用價值的使用價值,它是由生活資料使用價值轉化而來,又服務於使用價值的增值。人類的機體本身就是一個典型的價值投入產出系統,投入使用價值(以生活資料的形式),產出勞動價值(以勞動產品的形式),具體過程分為三個基本階段:一是生活資料使用價值在“消費過程中”轉化為人的勞動潛能;二是勞動潛能在“勞動過程”中釋放出來並轉化為勞動價值;三是勞動價值又在“生產過程中”與生產資料使用價值在信息的驅動下產生相干作用和協調作用(注意,勞動過程通常與生產過程同時進行),並與之一起等量轉移到產品之中,同時產生一定的價值增值,也凝聚於產品之中。理論證明,勞動價值可採用“社會必要補償性生活資料使用價值量”來進行度量,勞動價值與勞動強度、勞動複雜度、勞動熟練度等變數之間存在特定的函式關係。

使用價值的統一度量

概述

在一般的生產系統中,投入的生產要素可分為生產資料(包括自然資源)和勞動力兩大類,其中生產資料表現為生產資料使用價值,勞動力表現為勞動價值,該生產系統在管理者、相應的管理體制和一定的生產組織程式等綜合作用下,生產資料使用價值與勞動價值產生相干作用和協調作用,從而產生價值增長。
在生產過程中,參與作用的生產資料使用價值、勞動價值以及由此產生的價值增量一起轉移到產品之中,這些價值增值主要歸功於如下成員:一是管理者所付出的勞動價值,二是該生產系統相應管理體制的理論工作者和實踐工作者所付出的勞動價值,三是該生產系統的工藝技術、組織程式等方面的理論工作者和實踐工作者所付出的勞動價值,四是該生產系統的投資者、支持者所付出的勞動價值和風險價值。為了區分不同生產要素對於生產系統的貢獻大小,現提出“邊際貢獻率”的概念

邊際貢獻率

如果某生產要素追加投入的價值為△Qi,生產系統所產生的價值增量為△Qo,則該生產要素的邊際貢獻率為
X=△Qo/△Qi
在一般情況下,生產資料使用價值與勞動價值對於生產系統所產生邊際貢獻率是不相同的。如果勞動價值的邊際貢獻率較大,那么該生產系統就會不斷加大勞動價值(即勞動力要素)的投入規模,直到其邊際貢獻率等於生產資料使用價值的邊際貢獻率;反之,如果生產資料使用價值的邊際貢獻率較大,那么該生產系統就會不斷加大生產資料使用價值(即生產資料要素)的投入規模,直到其邊際貢獻率等於勞動價值的邊際貢獻率;在均衡狀態下,勞動價值與生產資料使用價值的邊際貢獻率是相同的。由此可得

使用價值的評價法則

生產資料的使用價值取決於它在生產過程的均衡狀態下所等效的勞動價值量。
事實上,生產資料的客觀動因在於替代、補充、增強和擴展勞動者的勞動能力,也就是說,生產資料使用價值的客觀動因在於替代、補充、增強和擴展一定數量的勞動價值。

所有價值的統一度量定律

在“使用價值的層次結構”一文中的“生活資料使用價值的統一度量定律”得知:所有層次的生活資料使用價值均可折算成一定數量的食物能量,且度量單位就是能量單位:焦耳。
在“勞動量與勞動價值”一文中的“勞動價值的統一度量定律”已經得知:勞動價值均可折算成食物能量,且其度量單位就是能量單位:焦耳。
由此可得:
所有價值的統一度量定律:生活資料使用價值、勞動價值和生產資料使用價值均可折算成一定數量的食物能量,且度量單位就是能量單位:焦耳。

價值度量的統一尺度

一般來說,相同重量的食物所包含的食物能量會因產地、品種、耕作方法、貯運方法等因素的變化而產生很大的變化,因此為了提高價值度量的準確性,必須確定一個穩定的價值尺度,必須對食物能量進行嚴格的規定。

第一基準尺度

即標準食物能量:將符合特定的產地、品種、耕作方法、貯運方法等條件的大米(或麵粉),定義為價值度量的第一基準尺度。
為了提高價值度量、價值流通的方便性、靈活性和適用性,還需對這一基準尺度進行必要的補充。

第二基準尺度

即貴重金屬:由於某些貴重金屬(如黃金、白銀等)具有較穩定的物理與化學特性、較好的可分割性和易貯運性、較高的價值密度等優點,因此可作為價值的基準尺度的替代物,即“第二基準尺度”,來彌補基準尺度的不足。

第三基準尺度

即法定貨幣:符號的流通與運算要比實物的流通與運算方便得多,靈活得多,因此可以選取一個價值基準尺度的法定貨幣符號作為第三基準尺度,來代表價值的基準尺度或第二基準尺度,如人民幣元、日元、美元等。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