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教育經濟學派

傳統教育經濟學派(traditional economics of education ),與“激進教育經濟學派”相對。西方教育經濟學流派。用簡化法分析教育與經濟的關係,通過個人行為的分析了解複雜的社會現象。主要理論為人力資本理論和篩選假設理論。人力資本理論以教育—勞動生產率—工資的正相關闡述教育的經濟價值。它認為,在競爭的勞動市場上,工資反映勞動生產率,通過對工資和教育水平的回歸分析,發現二者間呈顯著相關,由此得出該理論的基本觀點:教育可提高一個人的認知技能,從而提高其勞動生產率。通過提高國民的勞動生產率而增加國民收入。又詳細地考察了教育投資的成本和效益,計算出教育投資的私人和社會收益率,為個人和國家增加教育投資提供了政策依據。

篩選假設理論在 70 年代人力資本理論出現危機後提出。以教育—篩選—工資的正相關闡述教育的經濟價值。它仍用個人行為分析這種簡化方法分析教育與經濟的關係,但否認教育能提高生產率,認為教育水平只反映個人已有能力而沒有提高他的能力。教育的經濟價值不在於提高勞動生產率,而在於其篩選作用。在僱主和求職者彼此缺乏了解的情況下,教育水平便成為僱主選拔雇員的信號標識,它使僱主為不同能力的人安排不同的工作,享受不同的工資待遇。它認為,對一個國家來說,如果過分依賴教育的信號作用,就會刺激人們的教育需求,但由於教育並不能提高生產率,從而會產生“文憑膨脹”現象。這兩種理論雖然對教育與個人工資之間的關係有不同理解,但它們都以個體簡化法進行社會分析,都認定教育水平與個人工資收入之間存在正相關。人力資本理論著重分析教育供給,篩選假設理論著重分析教育需求,二者在解釋勞動力市場的供求時理論上具有互補作用,同屬傳統學派。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