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漢洵

傅漢洵

傅漢洵年生於印度尼西亞,父親傅高賓是印尼北蘇門答臘省先達市的華人僑領和羽毛球協會副主席。受喜愛打羽毛球的父親薰陶,他從小就熱愛羽毛球運動。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傅漢洵
  • 國籍:中國
  • 民族:漢
  • 出生地:印度尼西亞
  • 出生日期:1941年11月
  • 運動項目:羽毛球
  • 重要事件:1985年12月加入致公黨
    1986年9月加入中國共產黨
  • 職務:國家級教練
個人履歷,人物事跡,

個人履歷

1960年1月從印尼回國;
1960年1月後,在廣州華僑補校學習;
1960年2月後,在廣州體院運動系羽毛球隊當運動員;
1962年3月後,在市體訓班羽毛球隊當運動員;
1971年1月後,任市體育館體校羽毛球教練;
1973年9月後,任市中心體校教練;
1978年12月後,任市體委體工隊羽毛球隊教練(1984.08至今任七、八、九、十屆市僑聯兼職副主席;
1991.01被國家體委聘任為中國青年羽毛球隊主教練兼教練組組長,任期3年);
1996年12月後,任市體委體工隊羽毛球隊教練,致公黨廣州市委會副主委;
1998年1月後,任市體委體工隊羽毛球隊教練,致公黨廣州市委會代主委;
2000年3月後,任市體委體工隊羽毛球隊教練,致公黨廣州市委會主委;
2001年4月後,任廣州市體育局羽毛球管理中心總教練,致公黨廣州市委會主委。傅漢洵是第九、十屆全國人大代表,廣東省第八屆人大代表,廣州市第八、九、十一屆人大代表。

人物事跡

1958年,印尼羽毛球男隊第一次奪得湯姆斯杯冠軍後非常風光,不僅受到隆重表彰,而且還在全印尼掀起了一股羽毛球熱潮。傅漢洵17歲時,參加了北蘇門答臘省省級羽毛球賽,還勇奪了男子單打亞軍。1959年12月29日,傅漢洵懷揣滿腔熱情,在海上漂泊了近十天之後,終於在羅湖口岸踏入國門。這次和他一起回國的印尼歸僑共2000多名,大家剛踏上祖國的土地無一不是淚流滿面。起初,傅漢洵和其他的歸國華僑一起,被安排到石牌華僑補習學校,當時國內正處於三年困難時期,許多體育項目已經被迫下馬。但傅漢洵還是幸運地於1960年5月正式加入了廣東省羽毛球隊。雖然體育隊伍的待遇要比普通老百姓好,可作為專業運動員,傅漢洵和隊友們也經常過著“餓肚子”的日子。他們騎著腳踏車,去三元里人民公社運回瓜菜;也曾到華僑糖廠,跟農民搶過蔗渣。可即便是這樣,他和隊友們也從來沒有放棄過夢想——就是站在世界冠軍的領獎台上。
1961年,時任國家體委主任的賀龍元帥提了出三年實現羽毛球達到世界水平的目標。然而,那時的形勢,不要說沒有機會出國訓練,就是出國參加比賽也是微乎其微。因此,傅漢洵和隊友們勤學苦練,卻始終沒有撈到一個在國際羽壇施展身手的機會。1963年,他和他的隊友終於等來了這個難得的機會。是年,國家把當時羽毛球強國的印尼隊請來中國打友誼賽。結果,傅漢洵與侯加昌、湯仙虎等代表的中國隊,戰勝了世界冠軍印尼隊;1965年,戰勝了丹麥隊。
1970年,傅漢洵意外發現自己的腰椎有問題,醫生表示,由於腰椎壓迫神經,他不能再繼續當運動員了。1970年底,傅漢洵接受組織安排,到廣州市業餘體校當起了一名教練。1973年,轉任廣州中心體校教練。1978年,廣州羽毛球隊成立,他出任教練。傅漢洵對學生和隊員的訓練非常嚴格,如何掌握正確的姿勢和步伐,如何掌握基本打法和靈活的戰術等等,都是邊講解邊示範,同時注重針對隊員的動作缺點逐項糾正,有意培養他們頑強的拼搏精神和硬朗的球風,使他們在面對各種局面時都能保持正確的動作和十足的拼勁。他以自己對羽毛球的深刻領悟和科學嚴謹的訓練方法,培養出了吳迪西、關渭貞、勞玉晶、林燕芬、張潔雯、謝杏芳等6位羽毛球世界冠軍。
傅漢洵對填補20世紀60、70年代我國羽毛球事業的空白和培養20世紀80、90年代優秀的羽毛球後備人才做出了突出貢獻。他曾兩次獲國家體委頒發的體育運動榮譽獎章,並獲得了國際羽毛球聯合會授予的“對羽毛球運動作出突出貢獻”獎;廣州市勞模,省、市優秀中青年專家,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第九屆、十屆全國人大代表。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