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春英

傅春英

傅春英(1956.10.01 - 1994.07.06)遼寧省蓋縣人,。北京電影學院表演系形體舞蹈教師。1970年6月參加甘肅省歌兵團團任舞蹈演員,曾主演舞劇《小刀會》、《沂蒙頌》。

1979年開始主演歌舞劇《絲路花雨》,赴朝鮮、日本、法國、義大利、香港等國家和地區演出。獲甘肅省青年舞蹈優秀表演獎一等獎並被授予"全國三八紅旗手"和"甘肅省三八紅旗手"稱號。

1985年在珠影廠的8集電視劇《沙州王子》中任女主角。

1986年調到北京電影學院表演系任形體課、舞蹈課教員,1986年到1991年到北京舞蹈學院大本進修。

1987年在電視連續劇《靜靜的大渡河》中任女主角,1989年在中央電視台拍攝的6集電視劇《蘇東坡》中飾女配角。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傅春英
  • 國籍:中國
  • 民族:漢
  • 出生地:遼寧省蓋縣
  • 出生日期:1956年10月6日
  • 逝世日期:1994年7月6日
  • 職業:舞蹈表演藝術家
  • 代表作品:《小刀會》、《沂蒙頌》、《絲路花雨》
人物生平,概述,演出事記,相關文獻,個人作品,作品評價,作品簡介,其它信息,相關報導,評論擷萃,

人物生平

概述

傅春英:甘肅歌舞劇團演員,著名舞蹈表演藝術家、全國三八紅旗手、在舞劇《絲路花雨》擔任:英娘,後調到北京電影學院表演系形體舞蹈教研組:任主要教員。1973年她是經人介紹和周里京認識了,十年的戀愛過眼的煙雲,1983年:終於被批准結婚。1994年:她死於北京家中。當時周里京不在家,有很多傳聞,比如自殺、謀殺。因此事件周里京幾乎息影,周里京把他的全部都放在女兒身上,一個著名的表演藝術家錯過了最好的時間。

演出事記

1979年《絲》劇調京為國慶三十周年獻禮,於10月1日在人民大會堂演出。接著在中央警衛局和北京軍區禮堂上演。鄧小平葉劍英李先念鄧穎超楊尚昆等三十多位國家領導人和來訪的外國元首、貴賓、各國駐華使節及社會名流、人大代表都觀看了演出。文化部授予三十周年獻禮演出創作、演出一等獎。國慶辦專為《絲》劇召開首都文藝界座談會,與會者稱“《絲路花雨》為中國舞劇開闢了新路”。文藝界老前輩稱讚《絲》劇“演出很成功”(茅盾),“你們為中華民族爭了光”(曹禺),“思想解放、敞懷暢想,為中國舞劇題材開闢了新途徑”(吳曉邦),“藝術貴在創新。《絲路花雨》在開拓舞劇新天地方面為我們樹立了榜樣”(袁雪芬)。此後《絲》劇五度進京,巡演南北,先後在廣州、桂林、上海、天津、西安、太原、杭州、南京、武漢、南昌、九江等地久演不衰。中國煤礦文工團和上海、廣州、瀋陽等歌舞團學習並演出了《絲》劇。1982年由西安電影製片廠攝製成寬銀幕彩色藝術片。
1979年12月《絲》劇應邀赴香港演出,香港總督、各國領事、社會名流都觀看了演出。港報以“目瞪口呆、既醉且痴”形容港胞的感受。僅十日間,各報刊登評介文章二百六十餘篇,照片、速寫三百二十餘幅。香港為之轟動。1981年赴朝鮮演出,金日成等黨政領導人出席觀看。金日成主席在接見時稱讚“這是一部具有很大成就的作品”。此後相繼赴法國、義大利、日本、泰國、蘇聯、土爾其、美國、西班牙、英國演出,均獲最佳讚譽。在義大利時作為亞洲第一個藝術團在號稱歐洲三大劇院之一的米蘭斯卡拉歌劇院上演,引起極大反響。《米蘭日報》報導“台上的高潮剛結束,台下便掀起了高潮,所有的人都站起來,瘋狂地鼓掌”。1990年為第十一屆亞運會獻演。
《絲》劇自1979—1994年期間,在國內外演出近千餘場(包括選段),觀眾達一百六十萬人次,舉行新聞發布會、記者招待會二十多次,為進一步弘揚民族藝術作出了突出貢獻。1994年被評為“中華民族二十世紀舞蹈經典作品”。1992年甘肅省歌舞團改名為甘肅敦煌藝術劇院

相關文獻

請看登載於《家庭》1986年第8期,總第53期
-------瞧這一家子
“李向南”喜配“英娘”
——著名表演藝術家周里京與著名舞蹈表演藝術家傅春英的愛情家庭生活

個人作品

作品評價

若要評價《絲路花雨》的藝術成就,其中一個重要的因素,就是該劇成功的塑造了女主角英娘。因為,她是國際友誼的象徵;因為,她是東方神韻美的代表。她將沉睡千年的敦煌壁畫藝術,演繹成一幅幅優美動人的連續畫面,復活了敦煌,成就了藝術。

作品簡介

回看《絲路花雨》的輝煌歷程,人們對英娘這個角色的扮演者,難免有諸多的惦念著名舞蹈表演藝術家——傅春英:
創作者編劇:甘肅省歌舞團《絲路花雨》創作組。趙之洵執筆。
編導:劉少雄、張強朱江、許琪、晏建中。
助理編導:張聚芳、安建、徐成華。
作曲:韓中才、呼廷、焦凱
舞美設計李明強楊前(布景)、郝漢義(服裝)、楊樹雲(化妝)。
顧問:常書鴻段文杰
演出者主要演員:賀燕雲傅春英張麗(飾英娘A、B),仲明華、吳鴻玉(飾神筆張A、B),李為民(飾伊努思),吳鴻玉(飾河西節度使),張稷(飾強人竇虎),賈士銘(飾市曹)。
主要舞段舞者:飛天舞:辛謹梅、王竹月等;馬鈴舞:周嘉明、王建等;印度舞:張麗等;霓裳羽衣舞孫淑芳楊虹、史敏等。
樂隊:甘肅省歌舞團中西混合樂隊。指揮:韓中才。藝術指導:易炎
興起“敦煌舞派”
絲路花雨》舞劇是以趙之洵劉少雄等為首的龐大舞劇編導群體合力創作而成,首演為甘肅省歌舞團(後改為甘肅歌舞劇院,即今日之甘肅敦煌藝術劇院)。占有“地利”優勢的《絲路花雨》劇組,在學者、專家的幫助下,經過深入研究,從莫高窟保存的歷代舞姿圖繪中,選取、提煉出典型化的靜態舞姿,探討其動作流程態勢——使其“復活”,在此基礎上建立起這部舞劇自成體系的舞蹈語彙。《絲路花雨》成為我國第一部開創敦煌舞蹈流派的舞劇,並引發了“敦煌舞派”的興起,為中國古典舞提供了新的參考模式。其中劇中女主角英娘“反彈琵琶”的“S舞”,已成為了“敦煌舞”的招牌。
7代16位英娘
英娘這個角色看著光彩,演起來卻不易。英娘的舞蹈幅度大,體力消耗也大,每一代英娘扮演者都有兩到三位輪換。自面世以來,該劇共湧現了7代16位英娘,她們美麗的背後,滿是艱辛。每天早上,其他演員起床時,演英娘的演員們已經訓練兩三個小時了。每一代英娘都為角色付出了常人難以想像的汗水。
1979年首演的《絲路花雨》轟動全國,其中扮演英娘的是賀燕雲(A)、傅春英(B)。“第一代英娘”賀燕雲在一篇文章中回憶道:“為了讓靜止的敦煌壁畫舞起來,編導們孜孜以求,而我成了他們的實驗‘陀螺’;我像著了魔一樣千百遍地舞,每一個舞姿形成,無不凝結著心血和汗水。”
同為“第一代英娘”的傅春英,在事業輝煌階段追隨丈夫、演員周里京來到北京,在高校擔任形體訓練老師,數年後傅春英被竊賊刺死,讓喜歡她的“英娘迷”唏噓不已。
史敏17歲時繼賀燕雲、傅春英之後,成為第三代英娘扮演者。轉眼近20年過去了,史敏也從青年舞蹈團退役,成為北京舞蹈學院的古典舞教師。她自籌資金拍攝了個人舞蹈藝術片《敦煌不沉眠》“把對敦煌藝術的崇拜,用舞蹈表現出來”。
“第四代英娘”李虹,有一段盤上舞表演,要在一個直徑1.6米的蓮花台上連續做20多次翻身。為了練好這個技巧,李虹不論場合、時間,有空就練,還不惜吃巴豆減體重,20天內減掉十多公斤。
劉少雄(《絲》劇創作組人員,編劇)這樣描述傅春英:表演嫵媚多姿,剛柔並濟,善於把內在的激情和外在的美融匯在一起,造成渾然一體的藝術境界。
“在《絲》劇還處於排練階段,英娘的扮演者一共選定了4組,分別是賀燕雲、張麗、傅春英、楊虹,她們都非常可愛。賀燕雲的塑造性強,舞姿穩健,表現力好,塑造英娘的內心世界比較到位;我對張麗的印象太深刻了,她的印度舞簡直跳絕了,我看國內沒有一個可以和她相比,絕對是世界級水平的,造型優雅,舞姿明快;傅春英的動作比較柔軟,她是一個既漂亮又聰明的人,進步很快;楊虹和以後的史敏‘盤上舞''跳得好,楊虹的第一場演出我記得是在前蘇聯,演出結束後贏得了觀眾的好評。她們都不錯,都非常招人喜愛。”

其它信息

相關報導

找到了這篇報導,詳述傅春瑛被害案件的偵破經過。搶劫害人的是兩個裝修工人,其中有一人是王江的遠房親戚,他們又是王江介紹來的先給4樓的王江家裝修,然後給7樓的傅春瑛家裡裝修。兩個兇手認為王江、傅春瑛這兩家是有錢人,裝修完3個月後,回來實施搶劫。傅春瑛還開門請他們坐,請他們喝茶。

評論擷萃

為中國舞劇開闢了新路,梁勝明杜惠在國慶獻禮演出辦公室召開的座談會上,與會者盛讚《絲路花雨》為中國舞劇開闢了新路,在中國舞劇史上立下了新的里程碑。
《絲》劇以我國唐朝極盛時期為背景,以舉世聞名的絲綢之路和敦煌壁畫為素材,歌頌了老畫工神筆張和歌伎英娘父女倆的光輝藝術勞動,描寫了他們的悲歡離合,以及他們與波斯商人伊努斯之間的生死之交,高度頌揚了中國和西域人民源遠流長的友誼,再現了唐朝內政昌明,對外經濟、文化交往頻繁的盛況。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